焦氏易詁-第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言乾道乃革解
後儒解此者。謂乾二上變為革。然此與九四何涉。又有以乾坤交成否泰為說者。其無理與二上變同。夫乾道至四而革者。因乾貞子午。陽盡午中。而四正值午。言陽道至此終。而陰始用事也。仍消息卦之理也。先儒避丑未衝之說。故說八月有凶。永不能通。避迹字f。故解此句亦永不能合。豈知乾甲坤乙。震庚离己。經並未諱言也。
易對象意義
乾坤坎离頤大過中孚小過八卦。正覆不變。而拢藚u使之相對。此示人以本象對象常相通也。文言曰。旁通情也。情者感也。言陰陽常相感而不能相离。繫辭云。齊大小者存乎卦。言本卦陽少。對象必多。惟陰亦然。又曰。鉤深索耄АQ燥@於此者必伏於彼。故既濟其顯。尚須察其耄АH字o。如此者甚多。而漢儒察見者少。此易林之所以獨異也。
易覆象意義
除上列八列外。餘五十六象。正為一卦。覆為一卦。而實一體。故祗二十八卦。拢吮厥勾艘徽桓蚕啻握摺u示人以覆象也。乃漢儒於易用覆之語。察見者尤少。此易林之所以獨異也。
易大象意義
困傳云。剛掩也。言剛皆為陰爻所掩也。故井彖云。往來井井。言往來皆坎窞也。並大坎言也。又上經終坎离。先之以頤大過。頤离。大過坎。下經之中孚小過亦然。乃漢人於易卦爻辭用大象者。概未察見。此易林之所以獨異也。
易重水火
管荨弧R字馈K鸲选S奢‘言推之。坎中爻互艮震。离中爻互兌巽。山澤通氣。雷風相薄。皆在坎离之中。且坎中爻互离。示水中有火也。离中爻互坎。示火中有水也。此易所由以水火終也。
焦氏易詁卷十
行唐尚秉和節之撰
震武人象以下皆續行摭拾易林之象。
履六三。巽初六。皆言武人。虞翻以乾健為象。毛奇齡以巽躁為象。自來無確詁。按易林大畜之中孚云。武王不豫。中孚震為王。又為武。又臨之旅云。篤生武王。旅通節。震為王。又為武。按國語。重耳筮。遇貞屯悔豫。皆有震象。曰車有震武。故震為武為人。履六三之武人。以伏震也。巽初六之武人。以初至四正反伏震。正為進反則退。故曰。進退利武人之貞。言正反皆震。進退皆利也。且易獨於履六三之陰爻曰武人。則非指乾明甚。至於巽為進退不果。以巽順為義。毛氏所用象尤非。
艮為斯析
詩陳風。斧以斯之。毛傳。斯。析也。易林賁之遯云。析薪熾酒。以遯艮為析也。自得此象。旅初六之斯其所。始知斯為艮象。斯者。析也。離也。詳卷七。
震瓶
易林復之豫云。挈瓶之使。不為憂懼。豫艮手為挈。震為瓶。故曰挈瓶。又損之剝云。毀罌傷瓶。震為罌瓶。剝上艮震覆。故毀傷。自得此象。始知井彖之羸瓶。指伏震。與甕同。
未濟用半象
易林謙之鼎云。狗無前足。鼎初二形艮。艮為狗。艮无初爻。故无前足。用半象也。又渙之未濟云。三虎上山。謂三半艮也。由是推未濟彖曰小狐。艮為狐。半艮形矮。故曰小狐。艮為尾。尾短。故似濡於水。又九四曰。震用伐鬼方。四五形震。故曰震。曰伐。曰三年。皆半象。
婦喪其茀解
既濟六二。婦喪其茀。茀。馬融謂為首飾。干寶作馬髴。鄭玄作車蔽。子夏傳虞翻作髴。董遇作髢。凡易如此等字。皆從卦象生。无无因而至者。而既濟正互皆无此象。以半象攷之。則作髪飾者合。二三形巽。巽寡髪。胡喪茀。虞以坎玄雲為象。非也。
高宗伐鬼方
二三形巽。為高。三四形震。震為王為宗為伐。坎為鬼。故曰高宗伐鬼方。
溃в幸卵M
溃я嗤R琢謴椭嬖啤q酂F燔。益下震。為襦。上巽。為袴。艮火。故燔燒。是以震為襦也。既濟三四形震。為襦。故曰襦有。四五形巽。巽為敝為絮。袽。敗絮也。言有襦而衣敗絮。故下曰戒也。戒之故。以四上下皆陽。故象曰有所疑。
以上既濟數象。與家人之嘻嘻嗃嗃。困之困於石據於蒺藜。解之負且乘。皆由本爻視上下爻取象。皆半象也。
飛鳥遺之音
小過飛鳥遺之音。遺字自來無的解。由卦象失傳故也。今既得其象。艮震皆為鳥。而震為音。下艮為覆震。震口向下。若遺音於人者。遺者送也。易之用覆。有非目視其象而不能得其意者。此也。
漸鴻小過飛鳥對象說
易林以艮震皆為鴻為鳥。小過下艮上震。故彖與初上爻皆言飛鳥。漸卦下艮上巽。艮為鴻。巽通震。震亦為鴻。故六爻皆言鴻。杭辛齋謂卦有半對者。如雷澤歸妹上震對巽。成風澤中孚。故兩卦皆曰月幾望。以此例小過漸。亦上卦震巽對易也。故兩卦皆言鳥。本象與對象不分。觀此益明。
离九三用旁通兼用覆
离對坎。坎中爻艮震。震為鼓為缶為歌。故曰鼓缶而歌。艮為壽。故曰大耋。震為樂。震之反則嗟也。言三至五震覆也。舊解用象多铡
大畜六四童牛之牿說
或作告。或作梏。或作角。漢儒與漢儒卽聚訟。故至今不決。若以易林釋之。則陸續作角者是也。易林乾之屯云。蒼龍單獨。與石相樱U燮鋬山恰M突ダぁ刀;ヴ蕖榻恰9试粌山恰?矠檎垡病4笮笊萧蕖t逓橥@榕!D死ど献儎偂t牛之童者已角矣。是易亦以艮上剛為角也。四為艮初而柔。故曰童牛之角。言角初生而柔。柔當位有應。故吉。
大畜何天之衢說
鄭康成詁何為荷。云艮為手。手上。肩也。乾為首。首肩之間。荷物處也。虞翻何妥則以何為當。王弼以為語辭。而宋儒竟從之。今以易林決之。王弼掃象演空理。固铡S莺我院螢楫敗H哉‘。鄭讀何為荷。與噬嗑何校滅耳。詩何蓑何笠同。詁確定矣。故清儒治漢易者皆從之。惟康成詁何字是。而取象則非。從无一人能知之。按易林鼎之萃云。聚跖荷兵。咸之萃云。擁兵荷糧。是焦氏皆以艮為何。又同人之无妄云。負牛上山。需之屯云。恃強負力。皆以艮為負也。又艮彖云艮其背。易卽以艮為背也。為背為負。故曰荷也。乃康成不知此象。以艮為手。手上肩。乾為首。首肩之間。詁何字。迂曲甚矣。故夫卦象失傳。雖象在目前而不能覩也。又何天之衢者。形容畜極忽通之意。而不能泥其詞。凡易詞如此者。十蓋八九也。如泥其詞。謂衢如何荷。而訓為語辭。則天又何有衢哉。
震為輹之確證
孔疏引子夏傳。以輹為車屐。由是知輹為震象。推之易與左氏皆合。說已詳前矣。茲按釋名云。輹似人屐。在軸上。仍以輹為車屐也。震為車為履。則震之為輹益明矣。
坤魚象郭璞獨知
郭璞洞林筮避亂。遇明夷。曰。桑梓之邦。其為魚乎。明夷震為桑梓。坤為邦為魚也。故曰為魚。又漢上易引郭璞洞林云。筮得豫之小過。曰。五月晦日。羣魚來入州城寺舍。是亦以坤為魚也。坤之艮。艮為城舍。故魚入州城寺舍。原注以乙未為魚。坤貞未也。乃朱漢上不知坤魚象。謂原注為非。而以小過巽為魚。巽固為魚。而此則用坤魚也。漢上不知此象也。
震巽為小父母
朱漢上曰。乾坤為大父母。故能生八卦。姤復為小父母。故能生六十四卦。是以震巽為父母。與易林合。然朱漢上知姤復為父母。而不知姤復為父母之故。由於震巽。故於蠱之父母。小過之妣。皆不得其象。
先天象乾南坤北之荀注
胡渭謂唐以前无言先天象乾。曾於首卷證其不然矣。茲按荀爽注陰陽之義配日月云。乾舍於离。配日而居。坤舍於坎。配月而居。是乾南坤北。荀氏已一再言之。注同人亦云。與管荨迍e位同也。
黃梨洲等謂易无先天象。恃說卦未明言為護符。豈知离南坎北。說卦祗明言六卦方位耳。坤兌皆未言也。而何以治漢易者皆以坤為西南。兌為西。是何據耶。梨洲則曰。由卦爻推得。後天卦位可由卦爻推得。先天卦位獨不可由卦爻推得耶。既濟九五言枺鳌U肟卜轿灰病:植煌坪酢U嫱跏纤^无理取簦б病
惠棟於荀此注。謂荀用鬼易。而以乾歸合离。坤歸合坎為解。夫乾坤歸魂為大有比。荀注所言乃同人師。同人師為离坎歸魂。非乾坤歸魂。荀曰舍离舍坎。則乾坤正居离坎之位也。非离坎居乾坤之位也。惠氏非不知其說之顛倒冀昆侖其詞。以愚初學而滅其證。故不得不釋之。
由易林推得雜卦意義
凡卦之相反者。義必反。如巽為寡髪。易林見震則以為多髪多羽翰。艮為鼻。易林遇兌則以為劓。震為足。易林遇巽則以為刖。艮為山。艮覆則山崩。艮為山陽。艮覆則為山陰。由易林推之。易卦爻辭如此者不可勝數。而其義甚耄Аe柘髠髦粶喲源罅x。而未明言。因之後儒於對象。偶識之而不能盡。若覆象。則十未察及一二也。拢松w已懀Ъ按恕9视朱蹲钺嶂s卦明申其義。
雜卦曰。乾剛坤柔。离上坎下。小過過也。中孚信也。信則无過。過則不信矣。大過顛也。頤養正也。顛則失養。養則不隕矣。皆言本象對象相反之義也。曰比樂。反之則憂。曰臨與。反之則求。曰屯不失其居。言陽當位也。乃屯反則雜而不當位。曰震起。震反則止。曰損衰始。損反則盛始。曰大畜時。反之則災而不時。曰萃聚。反之則不聚。曰謙輕。輕者不足也。乃謙反則自足而怡矣。曰噬嗑食。食者實也。頤中有物也。乃噬嗑反則空而為色矣。曰兌見。反之則伏。曰隨无故。故者事也。反之則有事。曰剝爛。反之則不爛。曰晉晝。反之則夜而光滅。誅者滅也。曰井通。反之則不通。曰咸速。反之則不速而久。曰渙离。离。去也。反之則不去而止。曰解緩。反之則不舒緩而急難。曰睽外。反之則內。曰大壯則止。反之則不止而退。曰革去故。反之則取新。曰豐多。反之則寡。凡此皆言正象覆象相反之義也。故於否泰明揭其義。曰反其類也。
韓康伯解雜卦曰。或以同根類。或以異相明。以異相明是也。以同相類无有也。後來知德知其言反象。至卦反則義亦反之意。來氏毫未察知。故詁經多铡H缫钥矠樵小]^虞氏以离為孚勝矣。乃漸三尚可。漸五遂不合。雜卦之言易象。正如此。反如彼。可謂活潑飛舞。示人讀易當作如是觀。作如是解也。又以示文王所以必使此四對象相次。二十八正覆象相次者。卽具有此意。故於序卦之外。离其舊序。俾義愈明。不然。人或疑蒙與需。此與小畜有涉也。自雜卦之義不明。於是易之言反象者。遂不解矣。
十翼解易由溂吧
愚嘗卽十翼攷之。是否為孔子所作。則不敢知。然為一人之文。无疑也。其釋經由溂吧睢u次而進。文言釋乾坤。六十四卦之本也。至彖傳則釋上下卦往來上下之義。教初學識本象矣。象傳則言及中爻。教人識互象也。繫傳初言剛柔動靜。次言錯綜變化。无義不備。无象不包。然皆昆侖言之。至說卦。遂明言八卦方位矣。方位者。易之本。乾鑿度所謂八卦成列。天地之道立。雷風水火山澤之象定也。先天而天弗摺病S譃橐字谩G彾人^及其散布用事。四時迭終。五行更廢也。後天而奉天時也。方位不明。易不能通。至對象。較互象又進矣。互象有形可察。對象則伏於虛。无形可據。明言之。俾人知象之顯於此者。尚有耄ъ侗穗s卦明申其義。互象漢魏人皆知。對象則不盡知。覆象則知者益少。果不出拢酥匝伞
易所演皆公例公理
凡易之所言。皆天地間之公例公理。為萬物萬事所不能逃。先儒謂其專言天道。或專言人事者。皆不知天道。不如人事者也。天道與人事。无二理也。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如執其辭。將一句不能通。
易辭皆從象生
凡易辭无不從象生。如捨象不求。而只演空理。則拢酥⒀浴N弈颂制婧酢G胰珙チ暇拧P∵^六二等詞。如不從象生。直謂之發狂可也。尚何拢阍啤J钦_拢病9史蛲蹂龇垂拧1茈y就易。去實蹈虛。以諛媚後學。真易之罪人也。
凡象用於此而合。用於彼而不合。必铡H缫岳霝楦且病S窒笥渺洞硕稀l侗瞬缓稀K”卣‘。铡磺笃涔省m氃偃兌嫉闷湎笳摺=郧f也。二千年易解之晦。由此也。茲有一證。述之如下。
易之牛象
离彖离為牝牛。說卦坤為牛。左傳云純离為牛。此半象之本也。乃人於睽六三年之牛。革初九之牛。旅上九之牛。除遵用虞氏铡狻2蝗∽笫贤狻pN皆知此以离為牛。詁甚得也。乃於无妄六三之牛。大畜六四之牛。遯六二之牛。皆知以坤為牛。不铡病6圆坏媒庹吆我病K≌‘也。明之如下。
无望六三或繫之牛行人之得解
六三巽體。巽為繩。故曰繫。坤為牛。乃坤下剛成震。震為行為人。則牛之繫者已行矣。故曰行人之得。此雖以坤為牛。因坤形滅。故牛亦亡。其措詞之妙。有非凝目注視卦象而不能喻者。徒捃拾舊解无益也。大畜六四之牛。解已見前。
遯六二執之用黃牛之革莫之勝說解
坤為黃為牛。乃坤上而剛。則牛之革也。此艮之所以為膚也。艮為手。故曰執。艮為守為拘。故莫能脫。
以上牛象。倏有倏無。若耄粢姟l敦韵笄『稀:脧娮兂衫ぁR匀∠笤铡@榕!D死ぶ稹t牛之繫者已行矣。无妄。坤之艮。則牛之童者已角矣。大畜。坤之艮。則牛而成革矣。遯卦。此雖非焦義。乃由焦用象推測。其神妙如此也。
明夷六五易林箕子之確詁
易林雖以震為箕。為箕子。本明夷彖傳也。至六五箕子之明夷。自西漢以來無作紂臣解者。蜀趙賓讀箕子為荄茲。荄茲者。萬物方荄茲也。師古云。言根荄方滋茂也。見孟喜傳。蓋古文原如此。而班固非易家。不知其為確詁。反摭拾梁邱施二家毀謗孟喜之詞。謂孟喜喜為名之。後賓死。因不肯仞云云。若讀箕子為荄茲。為趙賓創解且大铡摺XM知劉向云。今易箕子作荄滋。與賓讀同也。向所據皆中古文。非依賓讀。可見賓讀之為舊詁。非所自創。更可見孟喜傳嘲譏孟喜之語之為誣詞。宋晁景迂嘗再四不平。欲為孟喜辨誣。而不能求得其故。至惠定宇始昌言之。惠氏真善於讀史者也。至枺鼭h馬融。始詁六五之箕子亦為殷太師。豈知彖傳所言之箕子。與六五所言之箕子。在當時字必不同。蜀才箕作其。是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