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老子的大智慧-第4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六十五章》)突破思维,破除极性阻隔,六根自是圆融的“一精明”。本来“一精明”具足六根之功用,因其极性极化而功能专有化,各司其职,不能互用,成为阻隔状态。现在要破除极性分割,突破制约障碍,开显自性妙明,恢复诸根互用之本来,这是何等伟大的事业,是“软件文明”的开启和显现!佛陀讲:“明妄非他,觉明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逾。以是因缘,听不出声,见不超色,色香味触六妄成就,由是分开见闻觉知。”(《楞严经》)“元依一精明,分成六和合,一处成休复,六用皆不成。尘垢应念消,成圆明净妙,余尘尚诸学,明极即如来。”(同上)由一念无明(觉明为咎),极性发始,能所相对,一相妙明之遗失。于是,原本六根互用之一精明,变成相互阻隔的六根专用,成为眼只见色,耳只听声的专门官器,这就是吾人的“见闻觉知”的感官功能,从而失去了妙明顿现的“无作妙力”。现在要回归本源,返朴归真,就必须突破极性思维的桎梏,才能开显非极性的妙明功用。
《列子》中讲:“在己无居,形物其箸。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故其道若物者也。物自违道,道不违物。善若道者,亦不用耳,亦不用目,亦不用力,亦不用心;欲若道而用视听形智以求之,弗当矣。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用之弥满六虚,废之莫知其所;亦非有心者所能得远,亦非无心者所能得近,唯默而得之,而性成之者得之。知而亡情,能而不为,真知真能也。发无知,何能情?发不能,何能为?聚块也,积尘也。虽无为而非理也。”(《列子·仲尼》)“在己无居”,就是不执著“有我”。要突破思维极性,最坚固难破的就是“我执”了。一切极性观念的形成,都是以“我”的执著而形成的。有了“我”的极性观念,主客、内外、人我、是非等的二相识心分别就坚固难化,由“我”引出了无穷无尽的烦恼和愚痴,使吾人陷入痛苦的深渊,堕入无明迷惑的昏昧之中。但吾人自先天带来的这种坚固“我执”的信息结构自然而然地展现,习气习惯导致不能认识其本来,还当成自然属性;更由“我执”信息结构的业力作用,顽固地阻挠极性思维的突破,形成开显自性首当其冲的障碍。所以“在己无居”的破除我执,成为一切圣者共同的主张。佛家的修持,主要先破“我执”,达“我空”后,见思烦恼(贪、瞋、痴、慢、疑)断除,就已能了脱分段生死,不受后有。可见破除“我执”是破除极性的根本障碍。故要从破除“我执”的思维极性入手,二相归一相,达到泯灭极性。
《列子》中讲,只有达到“我空”,主客消失后,自然就处于自心现量的境地。这时,自身(形)与外境(物)不分,都犹如镜像水月般平等自现(“形物其箸”)。这种主客一体的现量境界现于心地,刹那不停地在变化(如电影屏幕的现量一样,连续展现),犹如流水一样自然呈现,相续不断(“其动若水”)。在未变化的每一现量间,犹如镜中现像一样(“其静若镜”)。吾人妙明真心,远胜镜子(称大圆镜智),主客内外三道境(妄心、幻身、物相)现于妙心,就如声之于响一样灵敏准确(“其应如响”)。自心所现物量,是“道”随缘所变现的。道无形无相,本来无一物,但妙心随极性妄念自如变现出各种相状。犹如镜体本无一像,但随外境而现出各种影像,镜体成镜像,见镜像即知是镜。所以,凡吾人妙心中所现主客一切“形物”,即要知是“道”所变现的幻化相(“故其道若物者也”)。虽则“道”不异物,物不异“道”,但循业现成物相,已违“道”无形无相之本体状态,亦违“道”无阻无隔的究竟一相之属性,这就是“物自违道”,成为有形有相之体,界相阻隔,不通不畅,失却一相不二之性。但究其实质,一切形物当体皆空,以“道”为体,依“道”而幻现,故称“道不违物”。禅宗大师洞山良价对“物自违道,道不违物”有深刻的证悟,其偈曰:“切忌从他觅,迢迢与我疏。我今独自往,处处得逢渠。渠(道)今正是我(“道不违物”),我今不是渠(“物自违道”)。应须恁么会,方得契如如。”(《景德传灯录》)明白此理者(“善若道者”),不用“有欲”认识通道(耳、目、身、意等感官系统)去认识“道”的存在。若六根外驰,用感官认识(“用视听形智以求之”)“道”的属性状态,那是方向性的错误(“弗当矣”)。因为“有欲”(感官)只能观其“道”所现之形物(“徼”),而不能观其“道”之本质(“妙”)的属性状态。
“道”无形无状,无前无后(“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起用时(循业现形物相时)无处不在,周遍法界,不起用时(无业因时),清净本然,“寂兮寥兮”,了无一物一相,无处可寻,这就是“废(不起时)之莫知其所”。有心(有极性观念者)、无心(无极性识心者)皆是“道”的起用(相用)。虽有极性妄心(有心者),但不能使“道”远离(妄非有心者,所能得远);虽无极性观念(无心者),亦不能使“道”靠近(“亦非无心者所能得近”)。这就是禅宗所讲的,“迷时找也找不见,悟时推也推不开”。一精明所分之见性,与根尘识皆无关,不是根,不是尘,不是识;非从空来,非从根来,非从尘来,非从识来,本如来藏妙真如性,妙性中无有根尘识三道境,故三道境全是妙性循业的变化相。故见相见性,要真见,要知三道境本幻,“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皆显妙性之存在也!列子曰:“用之弥满六虚,废之莫知其所。”(《列子·仲尼》)妙性常存(“非有心者所能得远,亦非无心者所能得近”)只因众尘隔阻,借窍才能显出一点妙明。直至破了五阴,一精明性全显,六根才能互用。
如何得“道”?“道”本不存,无心缘相(不动心识,心行处灭),无文字相,无言说相(言语道断)。故只有突破思维极性、破除极性心识、无丝毫心波动荡(默)、自入三昧而得无生法忍、首楞严大定者,才能与“道”相契(“唯默而得之而性成之者得之”)。“善能分别诸法相(知),于第一义而不动(忘情)”,能“无为而无不为(能而不为)”者,就是“同于道者”的“真知真能”。破除二相极性的心识分别,开显“道”一相的无欲无知(“发无知”,“知”是二相的认识,“知见立知,为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开启了一相“无知”的认识,哪还有二相的情欲呢(何能情)?同理,开显“道”无能无所的一相,“能”无用武之地(只有二相才可使能为,故为“发不能”),何能有作有为呢?“道”虽无作无为,但非是土石、尘埃等死寂般的无作无为。“道”,妙明常住,随缘变现,真空能妙有,活活泼泼。所以,道的无作无为,与土石砖瓦的无为不同(聚块也,积尘也,虽无为而非理也),“道”是活灵活现的真实“存在”。庄子讲得也很清楚:“夫道,有情有信(妙明存在,不死寂),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庄子·大宗师》)“道”虽“无为无形”,但活活泼泼,“有情有信”,言谈举止,无一不是“道”的作用。佛家讲,六根门头佛性大放光芒。故根尘无不是“道”的相用,“三界六道,唯自心现”,妙明常存,绝不死寂,是可传“可得”的。
“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国观国,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五十四章》)
“同于道者”,何以“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呢?《列子》中讲的“在己无居,形物其箸,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以响”,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当物我一如、主客皆是自心镜上所现影像时,其极性分割不存,心自同物,心自同境,境物不异心镜,心镜不异境物。心境一如,所观之“身”、“家”、“乡”、“国”、“天下”等,无不在自心镜上了然。要观什么,如镜现像,如响随声,自在自如。这就是老子“不出户,知天下”的机制原理。以此方法,老子“以知天下之然哉”。
佛陀讲:“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法华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是人当得八百眼功德、千二百耳功德、八百鼻功德、千二百舌功德、八百身功德、千二百意功德,以是功德庄严六根,皆令清净。是善男子、善女人,父母所生清净肉眼,见于三千大千世界,内外所有山林河海,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亦见其中一切众生,及业因缘果报生处,悉见悉知。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若于大众中 以无所畏心 说是法华经 汝听其功德 是人得八百
功德殊胜眼 以是庄严故 其目甚清净 父母所生眼 悉见三千界
内外弥楼山 须弥及铁围 并诸馀山林 大海江河水 下至阿鼻狱
上至有顶处 其中诸众生 一切皆悉见 虽未得天眼 肉眼力如是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此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得千二百耳功德。以是清净耳,闻三千大千世界,下至阿鼻地狱,上至有顶,其中内外种种语言音声——象声、马声、牛声、车声、啼哭声、愁叹声、螺声、鼓声、钟声、铃声、笑声、语声、男声、女声、童子声、童女声、法声、非法声、苦声、乐声、凡夫声、圣人声、喜声、不喜声、天声、龙声、夜叉声、乾闼婆声、阿修罗声、迦楼罗声、紧那罗声、摩睺罗伽声、火声、水声、风声、地狱声、畜生声、饿鬼声、比丘声、比丘尼声、声闻声、辟支佛声、菩萨声、佛声,以要言之,三千大千世界中,一切内外所有诸声,虽未得天耳,以父母所生清净常耳,皆悉闻知,如是分别种种音声而不坏耳根。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父母所生耳 清净无浊秽 以此常耳闻 三千世界声 象马车牛声
钟铃螺鼓声 琴瑟箜篌声 箫笛之音声 清净好歌声 听之而不著
无数种人声 闻悉能解了 又闻诸天声 微妙之歌音 及闻男女声
童子童女声 山川险谷中 迦陵频伽声 命命等诸鸟 悉闻其音声
地狱众苦痛 种种楚毒声 饿鬼饥渴逼 求索饮食声 诸阿修罗等
居在大海边 自共言语时 出于大音声 如是说法者 安住于此间
遥闻是众声 而不坏耳根 十方世界中 禽兽鸣相呼 其说法之人
于此悉闻之 其诸梵天上 光音及遍净 乃至有顶天 言语之音声
法师住于此 悉皆得闻之 一切比丘众 及诸比丘尼 若读诵经典
若为他人说 法师住于此 悉皆得闻之 复有诸菩萨 读诵于经法
若为他人说 撰集解其义 如是诸音声 悉皆得闻之 诸佛大圣尊
教化众生者 于诸大会中 演说微妙法 持此法华者 悉皆得闻之
三千大千界 内外诸音声 下至阿鼻狱 上至有顶天 皆闻其音声
而不坏耳根 其耳聪利故 悉能分别知 持是法华者 虽未得天耳
但用所生耳 功德已如是
复次,常精进!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是经,若读若诵,若解说,若书写,成就八百鼻功德。以是清净鼻根,闻于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内外种种诸香——须曼那华香、闍提华香、末利华香、薝卜华香、波罗罗华香、赤莲华香、青莲华香、白莲华香、华树香、果树香、栴檀香、沉水香、多摩罗跋香、多伽罗香,及千万种和香,若末、若丸、若涂香,持是经者,于此间住,悉能分别。又复别知众生之香——象香、马香、牛羊等香,男香、女香、童子香、童女香及草木丛林香,若近若远,所有诸香,悉皆得闻,分别不错。
持是经者,虽住于此,亦闻天上诸天之香——波利质多罗、拘鞞陀罗树香,及曼陀罗华香、摩诃曼陀罗华香、曼殊沙华香、摩诃曼殊沙华香、栴檀、沉水种种末香,诸杂华香,如是等天香和合所出之香,无不闻知。又闻诸天身香——释提桓因在胜殿上,五欲娱乐嬉戏时香;若在妙法堂上,为忉利诸天说法时香;若于诸园游戏时香;及馀天等男女身香,皆悉遥闻。如是展转乃至梵世,上至有顶诸天身香,亦皆闻之。并闻诸天所烧之香,及声闻香、辟支佛香、菩萨香、诸佛身香,亦皆遥闻,知其所在。虽闻此香,然于鼻根不坏不错,若欲分别为他人说,忆念不谬。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是人鼻清净 于此世界中 若香若臭物 种种悉闻知 须曼那阇提
多摩罗栴檀 沉水及桂香 种种华果香 及诸众生香 男子女人香
说法者远住 闻香知所在 大势转轮王 小转轮及子 群臣诸宫人
闻香知所在 身所著珍宝 及地中宝藏 转轮王宝女 闻香知所在
诸人严身具 衣服及璎珞 种种所涂香 闻香知其身 诸天若行坐
游戏及神变 持是法华者 闻香悉能知 诸树华果实 及酥油香气
持经者住此 悉知其所在 诸山深险处 栴檀树华敷 众生在中者
闻香悉能知 铁围山大海 地中诸众生 持经者闻香 悉知其所在
阿修罗男女 及其诸眷属 斗诤游戏时 闻香皆能知 旷野险隘处
师子象虎狼 野牛水牛等 闻香知所在 若有怀妊者 未辨其男女
无根及非人 闻香悉能知 以闻香力故 知其初怀妊 成就不成就
安乐产福子 以闻香力故 知男女所念 染欲痴恚心 亦知修善者
地中众伏藏 金银诸珍宝 铜器之所盛 闻香悉能知 种种诸璎珞
无能识其价 闻香知贵贱 出处及所在 天上诸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