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于丹-第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者众矣,然而他们在大方向上从未产生过分歧。
5于丹和我们时代大学的耻辱作者:河水清 提交日期:2007…3…13 21:38:00说实话,对于“十博士”的跳出,我觉得很正常,但凡是熟读过几本文献的人,突然看到有人这样驴唇不对马嘴地瞎侃他们心中神圣的经典,而且竟暴得大名,都免不了会有点酸溜溜。钱倒是小事,我想一个人选择了读古典文献和文化博士,就算自信有朝一日能成为文化名人,对赚到金钱的预期估计也不可能太高。再说几百万块钱,在真正的有钱人眼里固然不屑一顾,在博士们来说,也不至于因此茶饭不思吧?所以,我此刻倒不想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说他们看见了于丹腰包暴鼓,乃至嫉妒得发狂云云。但是,说他们嫉妒(或许不该用这个词)于丹的暴得大名,恐怕“虽不中,亦不远”吧!
答:钱锺书说学问是“荒江野屋二三素心人之事业”,如果没有弃绝名利的素心,那肯定是做不出一流学问的。我们深知,同老一辈学者相比,我们在幼功上极为欠缺,因此,求学问道,我们就更加不敢松懈。我们服膺《左传》上说的君子当求“三不朽”的说法,唯有不朽的声名,才值得君子永远追求。靠浮花狂慧来博取一点暂时的声名,我们是根本不屑一顾的。
6评“十博士PK于丹”作者:李清123 提交日期:2007…3…14 17:34:00不难看出,以徐晋如为代表的中国新儒们试图“挖掘”儒学典籍,并加以发挥,旨在中国确立一个“有差等的和谐社会”,并且这个“有差等的和谐社会”处处充满“敬畏”,因而同时也是一个令人感到压抑和窒息的“敬畏”的社会、威严的社会、威权的社会。而于丹等社会既得利益者们,喜于当前的社会形态,乐于从传统文化中提取“作料”,用以脍制各色“心灵鸡汤”,其何错之有?
答:我们从来没有说过要建立一个威权的社会,我们主张的是以自由为核心价值的现代社会。为了实现自由,我们认为,必须要先之以制度建设。但是,制度建设与对大人君子的倡导根本就不矛盾,如果没有大人君子的一致努力,自由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我们并不是在呼唤大人君子,我们是要求自己做一个大人君子。“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而且,没有敬畏就不会有自由,当所有人都对美德毫无敬畏之时,我们离自由是何等的遥远!这位先生,请你想一想,你平常吃的食品,有哪一样是真正安全的?这还不是因为这些食品的生产者已经没有了基本的敬畏吗?你认为你自由了吗?
7作者:周觉回复日期:2007…3…17 01:26:41我也听过于丹的课,也见过于丹文化现象的讨论,我个人认为她是一个善良智慧的女学者,有健康的心态和健全的人格。当然于丹不是完人,我也有不同见解,但我自觉认知能力远不及于丹,于丹讲了很多有价值的观点,我只能发现很少的论点可以商榷。
答:亲爱的周觉同学,如果于丹不是讲《论语》,而是直接讲她的“很多有价值的观点”,我们就不会把矛头指向她的书了。
8叫于丹下课,也要将本山赶下舞台吗作者:tguh2006 提交日期:2007…3…14 17:34:00中国有十三亿人,分居各行各业,各个阶层,文化层次千差万别,不同地域,不同人群,不同的欣赏水平,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喜好,对文化需求又有各自的,千差万别的标准。你不喜欢就别看,不要去抹黑它,扼杀它。本来嘛!就有的人喜爱满汉全席,有的人喜欢街头小吃,各随所好,各取所需,你说这多好!
答:我本人从不看赵本山,但我不会反对别人去喜欢赵本山。如果于丹只是讲她的心得,我们才不会在意,可是,她现在是借了孔子庄子之名,说的却是与孔子、庄子毫不相干的内容。如果我们能容忍这种东西,那么我们也就应该容忍一切的假冒伪劣了。
9十博士联合抵制于丹之感想
作者:bpyfx 〓提交日期:2007…3…12 22:09:00
其实这是一个比较严肃与深刻的问题,于此只是简单的说明几句。文化的意义在于社会性的理解与传承,而不是极少数人津津乐道的阳春白雪。恳请某些博士们记住,圣贤编著《论语》的意义绝不在于仅供极少数人如何研究,不在于少数精英们学术上的咬文嚼字,而是在于使更广大的人们了解与感悟,在于广大群众社会性的理解笃行。
鄙人丝毫没有亵渎博士们的权威与学识的意思。但于此也有必要提醒一下,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社会的发展必须以全社会各个层次价值的平均值为取向,而不是以极少数精英的价值观为整个社会的运行标准。从一定的社会意义上看,在某一专业领域修炼越深,离社会平均价值观的距离就越远,社会学科尤其如此。
答:这位先生最后一句话让我不寒而栗,竟然有人如此不加掩饰地鼓吹劣胜优汰的社会学,实在是出乎我的意外。我们从来不曾反对经典应该被学术圈子以外的人们了解与感悟,但我们不能忍受某些人以有害的思想使得民智更加退化。幸好社会并非是按这位先生的观点运行,要不然,人类还有可能进步吗?
10同上
虽然于丹的讲座存在着不妥甚至个别的错误,但瑕不掩瑜,那是她的“心得”。本来对圣贤的理解就各有不同,比如南怀瑾的《论语别裁》与“宋儒”的解析就有很大差异。看问题要看主流,不要吹毛求疵。毕竟于丹与“百家讲坛”在中国掀起了一阵国学的风波,使那么多人开始关注《论语》,开始有兴趣走进孔子与庄子,这对于振兴传统文化不是有重大意义吗?
目前社会上确实存在一种风气,传统的东西束之高阁时,“学者”们无人问津,可谁将其普及推广就质疑谁,谁走红就和谁急!不是吗?刘心武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做了很有趣味的“考证”,因勾起了大量观众对《红楼梦》的兴趣而走红,有人急了;易中天用自己的方式总结一下“三国”,使人们对书中人物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而走红,有人急了;于丹讲出了自己读《论语》的心得,因与广大观众的现实生活靠的很近而走红,有人急了!
如果非要从学术上探讨“十博士联合抵制”问题,我认为,不论于丹的讲座中是否或有多少错误;博士们从中找到了多少理由,也许都不是事情发展的根本原因。该问题实质不是文史学的问题,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心理学的问题,是心态问题。于丹这么短的时间走红,收获巨大的利益与名誉,在一些人的潜意识中(不仅只有博士),走红人员是在“侵占”自以为应该是属于自己的“底盘”,不做出强烈的反应才怪呢!
心里难受也是可以理解的,上“百家讲坛”的人有的瞬间红遍华夏,名利双收,笔者心里有时也不平衡。不喜欢一些人的讲演风格,甚至认为远不如自己也是正常的,内心羡慕、嫉妒甚至愤恨都可以,可别以文化的名义变相发难。弘扬国学任重而道远啊!
答:你说:“毕竟于丹与百家讲坛在中国掀起了一阵国学的风波,使那么多人开始关注论语,开始有兴趣走进孔子与庄子,这对于振兴传统文化不是有重大意义吗?”这是根本没有实际例证作为支持的,有多少人听了于丹的讲座后去买一部原著?说一百万人里没有一个或许夸张了,但十万个人里没有一个却是“虽不中亦不远矣”。对于您不能够理解我们为中国传统文化感到着急的误解,我们感到心痛和遗憾。
11文化奶妈的“乳汁”和卫道士的“口水”——兼回应十博士向全体网友公开
作者:黄权旺 提交日期:2007…3…11 14:00:00
在此事件中,笔者认为,博士生冥顽不化的思维,守旧狭隘的视野和严重的抵触情绪是由于卫道士幽灵的横行和学术霸权的复苏所致……在博士生回应网友问题中也可以看出一个弊端,那就是不考虑时代变迁和受众的文化心态两者之间的关系,只一味唯本本主义而不讲究客观世界的实际情况。此外,我们可以从“公开声明”中窥观到他们书生气十足,为自己的行为和言论不停地狡辩,真乃迂腐的士大夫所为!而这种文化暗疾不早日根除,儒生误国、儒生殃民并非戏言。而对于于丹读经的文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我不想重提了,那是时代发展必然的结果,躲在象牙塔一头扎进故纸堆少闻窗外事的人,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理解的呢?不过,笔者相信博士生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对于他们只重视主观的想法而忽略了客观的情况,我就实在不敢对其恭维了,何况现在处于网络时代,网络舆论就是潮水,在这样汹涌澎湃的网络海洋中当个弄潮儿是不容易的,除非你想炒作自己或者炒作于丹。倘若博士生们再次在网络上叫嚣,一旦掀起新的波浪,我敢说,闹剧必将祸国殃民,那些维护所谓“传统文化”的口号也就失之意义,目标就会失之方向,那些关于学术的通俗化和人文知识的普及等问题一定流于空泛而激烈的口水战中,那么,请问我们拿什么拯救中华传统文化?事实上,博士生们强烈抵制于丹是不明智的选择,而且一而再,再而三在网络和纸质媒体挑战他们的粉丝,这必然会令人群起而攻之。现在是卫道士淡出的时候了,别再刚愎自用地高呼下去,有煽情的口号而没有传播知识的行动,那只会被人家笑话的,而网络的相互攻击和谩骂对谁都没有多大益处,相信你们皆懂此理。
答:学术霸权只存在于学术领域,而且只有拥有资源的学官们才有资格讲学术霸权。时代变迁就可以任意颠倒黑白?如果一个时代能够连最基本的事实都要歪曲,而且被当做是值得宗奉的“文化现象”,这不是堕落是什么?当大多数人爬不上珠穆朗玛峰之时,有一位人跳出来,发动大伙一道把珠穆朗玛峰铲平,于是,大伙都爬上了铲平后的那块地,大叫大嚷:“我登上珠穆朗玛峰啦!”这难道就是你所谓客观世界的实际情况吗?
12作者:正宗良家妇女回复日期:2007…3…6 20:16:34一个文人赚了钱,其他文人自然要群起而攻之,骂其道德败坏,水平低下。文人,是最见不得别人赚钱的。
答:我们坚信一句话:“一为文人便不足观。”我们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和文人的区别就在于,前者具有后者所不具有的批判性与超越性。知识分子不属于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他只忠于内心的信仰。本书来自免费txt小说下载站
更多更新免费电子书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