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

第142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142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电波没有达到你这个地方,是你的机器有故障,出了问题,就好比是这种情形一样。菩萨那个机器是完美的,没有故障的,完好的,所以他能够圆圆满满的接收到;我们凡夫这个机器有障碍,六根有障碍,接收不到。
  我们的障碍是什么?佛经里面常常讲的业障。什么叫业?造作叫做业。正在造作的时候叫做事;造作完之后,这个事就结成业。换句话说,只要有造作,你就有业。你造作的善叫善业,造作的恶叫恶业,恶业障碍你,善业也障碍你。菩萨跟我们不一样,菩萨的造作是善恶两边都不沾染。这个话怎么讲?像释迦牟尼佛、诸佛菩萨、祖师大德应化在我们这个世间,表演给我们看,他也断恶,他也修善。那不就是造业吗?他造的是善业。为什么他造的善业就没有障碍,我们造的善业就有障碍?这个意思很深,也并不是很难懂,总在用心不同。
  我们凡夫用的心是妄想分别执著,我们用的是这个心,无论造作善恶业都变成障碍,都变成业障。佛菩萨示现,他所用的心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讲他用的是真心,因此他造作的就没有障碍,他用的是真心。这又是什么道理?真心断恶不著断恶的痕迹,修善也不著修善的痕迹。大乘经上常常讲的「作而无作,无作而作」,那就对了。换句话说,诸佛菩萨的示现,诸佛菩萨的造作,点点滴滴与空性相应。在这个境界里面,佛不得已为我们说一个名词叫「净业」,佛菩萨造的是净业;换句话说,我们凡夫造的是「染业」。这个话还是很难懂。我们再讲得白一点,浅近一点,就是佛菩萨的造作,我们一般人讲无心;我们一般人的造作、凡夫的造作是有心,不一样在此地。有心就结业,有什么心?有妄心,就结业。佛菩萨没有妄心,所以无心是无妄心,无妄心就是有真心。我们是有妄心,真心就失掉,就这么回事情,所以这一点我们不能不辨别清楚。
  真心、妄心还是难懂!我们再换一个角度来说,所谓妄心就是这里头有自己,没有把自己忘掉,无论做什么事情他有自己。真心没有自己,《金刚经》上说得很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是真心。要是「有我相、有人相、有众生相、有寿者相」,有妄心。所以大乘经上也说「凡夫著相,圣人离相」,事情是一样做,没有两样。譬如讲《十善业道》,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不两舌,佛菩萨教化众生是离相,他就没有业了,这造的叫净业。我们凡夫著了相,我持戒,我持不杀生戒,我不杀生,我不偷盗,有我,这就结了业,你就叫善业,你造的是善业;你有心为善,你是善业。那要造恶呢?我杀生,我偷盗,有我。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统统具足,我造杀盗淫妄,我造的是恶业。善业跟恶业都成了障碍,这是业障。
  菩萨为我们示现,他示现正面的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他没有我,他真正的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他不结业,他没有业,所以叫净业。如果他示现反面的,他示现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他示现这个,他也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他也不结业。他示现正面的反面的、善业恶业统统叫做净业。那是什么?是表演的,舞台上表演给别人看的,是帮助别人觉悟的,无论从正面、从反面都叫做净业。
  这些话诸位一定要听清楚,要多想想。净业就是不结业,没有障碍,诸佛如来、普贤菩萨那个加持的心愿,他能感受得到,他得加持。如果你造的是染业,不管是善业、是恶业,全都变成障碍,普贤跟诸佛如来的加持,确实他那个波,他加持的波,心的波、愿的波,我们接收不到。我们有业力,业力把我们的机器,六根这个机器破坏了,加持不到。这个道理很深,很不容易去做到。你真正做到无我才行,你有我就不行,这是佛法跟世间法的差别。只要有我,学佛还是世间法;如果无我,所有一切世间法都是佛法。大乘学人常说的,「哪一法不是佛法」,到了无我。用《金刚经》上的话来说,「离四相、离四见」,哪一法不是佛法?法法皆是。如果著了四相、著了四见,那就问了,哪一法是佛法?没有一法是佛法,天天念《大方广佛华严经》也不是佛法。这个道理要懂,这个意思要明白。
  所以华严会上佛菩萨他们得究竟圆满的利益,普贤菩萨一起定就得到了。「身语意」三轮,意念到了,这些大菩萨们统统都得到。古大德有所谓「以心传心」,要不要说话?不要说。要不要有任何表示?不必要,以心传心,最高明的!我们因为有障碍,用这个方法,我们完全不能感受。因为凡夫著相,著相只好用另外两个方法,用言语来说明,用形相来表现,用身相来表现,我做给你看,用身教、用言教。到没有障碍的时候,用意教,那个效果殊胜,也快速。用言说、用表演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如果用意,一念之间就解决了,刹那之间可以把无量无边的大法就传授过去了。你意念一动,那一边豁然大悟;豁然大悟,一切法通达明了。这是事实,真的事实,这不是假的。
  诸佛如来所证究竟圆满的大法,必须要有这样的境界,有这样的功夫,才能够承受,才能够得到。我们没有这个能力,那在言语文字上、在形相上慢慢学习,这个时间很长很长。但是对我们来说,这是初步,初步还得用这个方法。到什么时候你的心定下来了,你的四相四见逐渐逐渐淡了,到最后完全断灭了,诸佛如来所证的「大方广佛华严」,普贤菩萨所传的《大方广佛华严》。你看龙树菩萨告诉我们,这个大本经叫大本的《华严经》,多大分量?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阎浮提众生不能承受!所以龙树菩萨传的这个本子,等於是个目录提要,像《四库全书》纪晓岚编了一个提要,传到我们这个世间来有十万颂,我们中文译本只有原本的一半,另外一半散失、失传,所以现在总共合起来有五万多颂。虽然还缺少一半,《华严经》的精华义趣,已经能够看得出来,能够体会得到。
  所以《华严经》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事理因果一样都不漏,一定要靠悟入,而不是一般的学习,完全靠悟入。悟入的条件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断尽烦恼习气,使我们的障碍完全没有了,不需要普贤菩萨说,普贤菩萨一出定,这一加持就全部都得到了。往下讲经,普贤菩萨讲经说法,我们在旁边听听,当影响众,参与这个法会是来庄严道场的。法呢?法已经得到,圆满得到了,你看这多自在多圆满!这是把「诸菩萨获如是益」的道理说明白了。
  我们再看底下一句经文,『如是一切世界海,及彼世界海所有微尘,一一尘中,悉亦如是』。在经文里面,佛给我们说法是毛孔,或者是毛端跟微尘交互来说,让我们了解一一毛孔里面有世界海微尘数诸佛刹土;一微尘当中,也有世界海所有微尘数诸佛如来。说诸佛如来当然包括一切众生,这一切诸佛如来、一切众生各个毛孔当中,又现一切世界海微尘数的刹土,重重无尽!重重无尽的刹土,重重无尽的如来,如来旁边有无尽的普贤菩萨在入定、在出定,如来这个海会有像前面所说的无量无边诸菩萨围绕著,这叫「不思议解脱境界」,这个境界很难懂。
  在唐朝初期,贤首大师在宫廷里面说法,讲到这个境界,一般人听了没有法子体会。贤首国师很聪明,请皇帝建一个八角亭,八角的亭子,又请皇帝把这个八角亭的每一面都装上镜子,上下也装镜子。诸位要知道,那时候的镜子不是现在的镜子,现在是用化学做的,当时这个还没有发明,用铜镜。铜镜子就是一面大的铜板,磨得非常光,人走到面前能照见,所以属於铜镜。造这么一个亭子,讲这个境界你不懂,到那个亭子当中站一站,用灯光一照,你的身相四面八方重重无尽,明白了。用这个方法让我们去体会这是事实真相,世界确确实实是无限的。
  科学家讲的维次,佛法里面讲的法界,它不是平面的,是立体的,无限的重叠。虽然重叠,它又不互相妨碍,它不会混搅在一起,这个不思议!说这些,里面含著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告诉我们,世界是无限的重叠而不相妨碍;第二个意思,说明诸佛如来、普贤菩萨威神加持无微不至,这个事实真相没有人知道。说老实话,许多大乘菩萨都不知道,为什么?从来没有想到过这个事情。谁知道?法身菩萨知道,必须「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之后,他入了这个境界,他得到诸佛如来、普贤菩萨的加持,他知道。否则的话,不知道。
  我们今天学《华严》,我们是凡夫,前面开头的时候跟诸位说过,《华严经》的当机众有凡夫,但是这个凡夫有个条件:大心凡夫。由此可知,如果是个小心量的凡夫,不行,你读这些经文,你肯定怀疑,你不能接受。你可能说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比喻,不是事实。如果你契入这个境界,你才点头,佛说的完全正确。为什么?你已经证得了。那你听佛说有很大的利益,佛为你作证明,你契入的境界是正确的,没有错误。听经是来求印证的,最高明的了。我们今天来听经是来学习的,我们没入境界。入境界再来听经是来求证明的,我所入的境界有没有错误?是不是诸佛如来所入的境界?所以读诵、听闻是请佛菩萨印证,不一样!听经有很多种。类通这一节经文我们就说到此地。再看下面第四段「现相作证分」,现相作证:
  【尔时十方一切世界海,以诸佛威神力及普贤菩萨三昧力故,悉皆微动。】
  这一段经文,可以分为四个小段,这是第一个小段,第四个小段里面又有十句,我们念到后面自然就能够看到了。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得益心喜,喜则地动」,这个地动是个瑞相。菩萨得益也生欢喜心,这个欢喜跟我们凡夫得利益,凡夫也会生欢喜心,境界不相同。凡夫要得利益,今天我们住在香港,如果你要买马票,中了第一奖,你会狂欢、会欢喜,你全身都震动。菩萨有修养、有定功,虽然欢喜,不会像我们世间人狂欢,没有!内心里头确实有喜悦,才有一点点喜悦,就有瑞相现前。为什么?佛在经上跟我们讲了一个原理,「境随心转」。地为什么会动?是你心动了。你心动了,地就会动。这些大菩萨都是法身菩萨,他们虽然感到欢喜,不失定相,他的禅定的功夫、禅定的形相不失,心里头微微的感动,所以这个大地、一切世界海,『十方一切世界海』也微微的感动。
  我们看清凉大师注解,「得益心喜,喜则地动,及有诸瑞」,瑞是瑞相,「诸会闻竟得益,故现相居后」。《华严》清凉大师给我们讲的七处九会,每一会到最后才现相,但是这一会很特别,这一会普贤菩萨没有说话。「此会虽即未闻,已先得益,故先现瑞,以此会辨果,显殊胜故」,把这个道理说出来了。也是我刚才所讲的,不必要现相,不必要言说,诸佛如来的意思,普贤菩萨的意思,我已经明白了,所以这个瑞相立刻就现前。
  诸佛如来、普贤菩萨的意思,给诸位说,是无尽的,我们常讲「无尽意」,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无尽意,不断的,像电磁波一样,不断的在传送,很可惜我们接收不到。如果我们接收得到的话,你才真正懂得大乘经教里面常常讲的「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两句话你就能体会得到。就好像你接收的机器一样,非常完好,一点缺陷都没有,诸佛如来、普贤菩萨的电磁波不断的在发射,你这个地方不断都能收到。这不需要言说,不需要形相,念念具足圆满的大法,永恒无间断的具足圆满大法,他怎么不欢喜!这个大法是什么?就是《大方广佛华严》。我也只能说到此地,诸位要细心去体会,真正的大法,「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我用电磁波作比喻,真的是永恒无尽。我们用什么来接收,什么来感受?是不是眼,是不是耳?是我们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现在科学家讲,科学家知道我们的身体是什么构造的,从细胞,细胞再分析就变成分子,分子再分析,变成原子,变成电子,变成粒子。佛法里面讲的变成微尘,一一微尘里面都具足圆满的大方广佛华严,他怎么不欢喜!佛经上说你全身欢喜,每个汗毛都欢喜,每一个毛孔都欢喜,都在那里微笑。要用《华严经》跟科学的说法合起来讲,每一个粒子里面都具足圆满的虚空法界刹土众生,这里头没有大小,没有来去,没有一异,没有生灭。这愈说就愈玄,但是佛法不是玄学,佛法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宗门大德讲得好,佛法所说的就是自己「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我们学佛学什么?把自己本来面目找回来而已。在哪里?现前就是。一念觉就找回来了;一念迷,远之远矣,永远找不到。一念觉,原来就在眼前,一向没有离开过!佛法就在觉、迷。所以一念觉,凡夫成佛了,一念迷就堕落在凡夫里头。
  这里面最重要的要消业障。业障怎么消法?要破我执;换句话说,一定要离妄想分别执著。妄想分别执著把我们害惨,害得我们无量劫来堕落在生死轮回,吃尽了苦头,我们不能继续再干,一定要发心把它放弃。那个根,我在讲经讲席里头常常跟同学们提起,根是什么?就是自私自利。具体而言,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控制的念头,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占有的念头,这是根本。我们要从这里放下,彻底放下,究竟放下,让身心恢复到清净,一尘不染。这个一尘不染不是从表面,是心地。心地,什么叫一尘不染?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一念不生。你生一念,你就被那个念头染了,染污了。要学佛菩萨,佛菩萨现身,不染。佛菩萨为众生说法,不染。你看经上佛讲,佛为众生说法,「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他说跟无说是一不是二。他现身,现跟不现是一不是二。这个妙!像这部经上讲的,诸大菩萨在闻法,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