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

第196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196部分

小说: 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著这一句就是常说的「转法轮海」,你看看经文,『为令随一切众生无量解海而演说故』,从这一句,这是一个弘法利生的总纲领、总原则,普贤菩萨代表毗卢遮那佛为我们说的,普贤菩萨所说就是毗卢遮那如来所讲。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方式教化众生?用现在话来讲,讲经说法?换句话讲,我们在讲席当中常常提到的「契机」,你就晓得前面一句「显示诸法真实性」是契理,这两句岂不是契理、契机?契理不契机,等於白说了,你讲的是没错,但是听的人不欢喜,听的人听不懂,不能接受;如果契机不契理,佛经里面讲魔说。所以诸佛菩萨说法契机契理,这是正说。理是诸法实相、诸法实性,真实性,有时候我们省略称为真性、实性,有的时候也称为本性、自性,都可以。佛说法总而言之,让众生了解这些名词术语的含义,怎么说都行;各个宗派里面名词术语不相同,这不相妨碍,没有过失,方向、目标是相同的,那是正确的。
  这一句里面所说,要「随一切众生无量解」,著重在「解」字。众生无量无边,众生的根性不相同,众生的程度不一样。这个解,我们可以把它看为程度,他理解力、理解的程度不相等,这是在佛法里面常常讲上中下三根。上根利智,他们理解的能力很强,佛菩萨教导这些众生容易,所谓是「闻一知十,一闻千悟」,这种学生稍稍点一点他就通了,这个学生是少数。下一等我们说上根人,那是上上根人;上根人人数就多了,还是好教。再往下中根人、下根人,比较难教了。难教,佛菩萨有善巧方便,这个地方显示出佛菩萨的智慧慈悲。智慧里面特别是权智,权智也是我们平常讲的善巧方便,他有方法,那个方法太多太多了,应众生无量解海。我们一定要晓得,一切众生修行不是一生一世,上上根人你要晓得他过去生中不是上上根,他无量劫来慢慢从下下根提到下根、中根、上根,再到上上根,过去生中已经修了无量劫。
  我在讲席当中曾经用比喻说过,好像在学校念书博士生,博士班的学生,你看到才念了几个月,上学才几个月他博士学位就拿到,上上根人。你没有想到他在博士班之前,他念硕士班念多少,学士班念多少,再往前去他中学念多少,小学念多少。前面你没有看到,你只是在今年看到学校上课,他去报名参加,几个月他就毕业,你只看到这一段,你没有看到前面。由此可知,现在的上根人就是将来的上上根人,就是这个道理,现在的中根人就是来一世的上根人,现在世的下根人就是来一世的中根人,这是讲事实真相。所以,没有一蹴就成就的。没有!佛法里面讲凡夫修行成佛要经历无量劫,这个话是实话,这个话一点不假!我们听了不能怀疑,也不能泄气,无量劫那我要修到哪一辈子才会成功?你没有天眼、你没有宿命,你知道你过去生中是怎么修的?如果我们哪一天有了宿命通,能够看到自己过去生生世世都在那里修行,才知道这一生的成就原来有那么深的底子在。善导大师讲得好,我们成绩优劣、功夫浅深,「总在遇缘不同」,这句话的意思很深很广,我们不能够疏忽。
  我们过去生中确确实实生生世世已经有很深厚的善根,如果这一生没有遇到缘,没有好的善知识给我们开导,我们自己总是怀疑自己,总是产生严重的误会。这不是误会别人,是误会自己,总觉得这个大法自己不敢承担,经过高明人一指点,信心就生起来了。这是缘,因都是你过去生中种的。别人指点你、告诉你,忽然你一下明白过来了,「我的善根深厚,原来也这样的深。」这一生具足信心,勇猛精进,大幅度把自己的境界向上提升。当然这一生要证得究竟圆满,只有一个方法,求生弥陀净土。就是过去生中修行根性差一点也没有关系,为什么?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都圆证三不退,这个法门是无比的殊胜!即使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下下品往生,要知道还是过去生中的底子深厚,《阿弥陀经》上讲的不是随便说的话,句句真实,「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下下品往生也是这样。过去生中你的善根、福德非常深厚,这一生的因缘遇到了。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具足,你得生净土。
  善根、福德从哪里看?什么是善根?什么是福德?能信、能解,你亲近善知识,你对於经教的义理你真正能听得懂,你真正能相信。真信怎么样?真信他就会真行。我相信,我也懂,我做不到,那不是真信。那叫什么信?我们佛法常讲正信,你是正信你不是真信,真信是落实。真信才得受用,正信还不得受用,这个诸位必须要知道。正信他不是迷信,有时候正信还不如迷信,迷信说不定还能得利益,为什么?他真干。所以有许多老太婆、老阿公念佛真正的往生了,瑞相希有,你问他《阿弥陀经》、《无量寿经》,他不懂,甚至於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他一天到晚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他为什么能往生?为什么能有那么好的瑞相?没有别的,他看得破、放得下。他看破些什么?这个世间太苦了,不想在这个世间住了,我们一般讲厌世,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这一个念头就是菩提心,不是我说的,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讲的,讲得好!印光大师非常称赞,古来祖师大德从来没有这个讲法的,蕅益大师说出。使我们对於这些人往生不再怀疑,因为《无量寿经》上讲往生的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他做到了。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放下,发菩提心是看破,一向专念是放下,万缘放下了,心地清净,拉拉杂杂的东西统统都没有了,「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做到了,这是我们一般人比不上他的。李老师以前跟我们说过多次,他也很想学,学不到。这些愚,想学愚,愚不可及。唯上上根人与下愚最容易成就,这种人在世间也不多。虽然讲的是下愚,我们知道过去生中他的底子也非常深厚,绝对不是偶然的。所以我们帮助别人要懂得观机,但是这里头最重要的,要知道自己的根机。人贵自知之明,自知之明莫甚於此。自己晓得自己的根机,自己要如何帮助自己在这一生当中稳稳当当的成就。
  修学的方法、契入的境界,别人不了解你,但是高人了解你。他的境界比你高,他的功夫比你深,他能看得出来;跟你功夫程度相等,有时候也能觉察到你。但是功夫在你之下,不如你的,他对你决定不了解。你自己如何能够不受影响,这一点是这一生当中成败的关键。这里头显示出自知之明,换句话说,你在境界里头自己能做得了主,自知有这个好处。没有自知之明,你在这个境界做不了主,你的心、你的行会随著境界在动,那个不是随缘,那是你的心被境转,这个错了。随缘是怎么样?方式随缘,佛法里面讲方便随缘,善巧方便随缘,自己的心行如如不动,信愿解行一丝毫没有受动摇,这成!我们修行,这是我常常讲,到底修什么?到底行什么?行门里头最重要的是掌握到纲领,儒家的纲领就在《大学》,三纲八目;三纲是「明德、亲民、止於至善」,八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你要掌握到。佛法修行我们也要把纲领找到,找到纲领之后,怎样去落实?落实在依教奉行。
  我们这么多年来把纲领找到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提心,大菩提心。起心动念不离这十个字,一定与这十个字相应,这是佛心、菩萨心。我们的生活行动纲领,「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落实在哪里?落实在五个科目。净宗学会成立,我们订了五个科目:净业三福、六和敬、三学、六度、普贤十愿,就是修这个,没有别的。虽然是五个科目,五个科目已经把整个佛法都包括在其中,认真努力去修学。修什么?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一定要与这个纲领、与这五个科目相应,不能违背;违背,那自己要晓得,来生来世还要继续搞六道轮回。六道是险道,谁能保证来生还能得人身?还能继续修行?没有人能保证。权教菩萨、阿罗汉都保不住,所以他退转。我们有能力能保证吗?人不能自欺,人最可怕的是自欺,欺人还是其次,最可怕的是自己欺骗自己。自己欺骗自己,他怎么能不欺骗别人?所以他欺人是正常的。菩萨不会欺人,为什么?他觉悟了,他不自欺。不自欺而后能不欺人,一定的道理。我们要成就自己的真正的德行,首先要做到不自欺,然后自自然然不会欺骗别人,当然更不会欺骗佛菩萨,才真正能够落实依教奉行。
  现今我们在新加坡办培训班,学习的同学也不少,同学们是不是真正发心,发大心续佛慧命、弘法利生,是不是真正发大心?如果因地不真,必定果招迂曲,古往今来没有例外的。因果一定是相应的,真的是种善因得善果。所以因地要真,因地要纯,纯真之因当然得善果,这是我们一点疑惑都没有的。如果因心里夹杂著妄想、夹杂著不善,你就全盘都坏了。李老师往年在台中讲经说法,常常用比喻跟我们说,他比喻讲这一杯醍醐,是上味,这里头夹杂一点点毒药,这一杯水都变成毒,丝毫的夹杂都不可以有。所以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那是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佛教菩萨、教我们,「昼夜常念善法」。这部经是教初学,初学念善法,念什么善法?就是念十善。不杀生、不偷盗,在家居士不邪淫,出家人不淫欲,身三善业;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口四善业;不贪、不瞋、不痴,意三善业,常念!昼夜常念!「思惟善法」,你起心动念想,想善法,想十善。「观察善法」,观察是落实,你要做到,你要行十善。还教我们一定要「令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教初学。这是佛法学习的共同科目,无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这是佛法的基础课程,我们有没有照做?《十善业道经》就好比儒家《弟子规》一样,是最基础、最根本的课程。这个课程没有学,学任何课程都不会得力,为什么?没有根。你看看大小乘经一展开,佛总是叫「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的标准就是十善;十善没有做到,你不是善男子,你也不是善女人,佛所教导的你没有分,你能懂这个意思吗?真搞清楚、真明白,真觉悟了,我们才晓得从哪里做起。
  往年我只讲经,讲经只能够在讲席当中附带勉励大家、劝导大家,听不听是你自己的事情,我决定不干涉。即使教学我也是上课,我的身分是教员,对学生的管理、考核、教导是校长的事情,这个我们要知道。我只是教员,我只把我的课程教好,执行校长订的教学计划。我完成他计划的某一部分,全盘计划那是他的事。现在我在澳洲办个净宗学院,这是逼不得已,我不想做,到最后看看不行,不做不行,我没有办法回避,这才担负起这个重担。在澳洲学院我要督促学生,我不能不管,希望为佛教培养真正能够担当续佛慧命、弘法利生的弘护人才,有弘法的、有护法的。我这一生都是被动的,从来没有主动自己想做什么事情,没有!完全是被动的。环境种种条件,佛法里面讲因缘聚合,我遇到了,遇到了不能不做,不做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大众。因缘不聚足,我没有丝毫意念勉强著想去做,没有这个意思。所以帮助众生,特别是教导,一定要懂得众生的根性,还有时节因缘。我们在内典教学里面所讲的那是很粗显的纲领,观机要观人、要观时、要观处,至少你要有这三方面细密的观察。这三种观察,你一定要了解,人现在整个社会、人的生态环境、眼前的时节因缘,现在是什么时代?现在是什么处所?不容易!大的人、时、地了解,然后再看局部的,再看眼前这个小团体,我们上台讲经说法,就知道该怎么讲法。
  经是活的,我常常讲,经典字字句句都含著无量义,浅深广狭不定。读古人注解,譬如我们今天展开《华严经疏钞》,《疏钞》是唐朝时候清凉大师他老人家所著作的。当然,他写这个注解的对象是隋唐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众生生态,那个时代的时节因缘,不是我们现在。我们现在如果依照大师的注解一字不变去讲,没有错,那是契理不契机,我们现代人不得受用。所以,要怎样才能得利益?先要自己得受用,你才能够帮助别人;自己不得受用,你怎么能帮别人?自己要入华严境界,要得经典里面所说的真实义趣,「愿解如来真实义」,然后才能帮助现代此时此处一切众生。你不契入境界,那怎么行?不契入境界,纵然引经据典讲得很多,全是死的!所以今天学术走向死胡同。科学技术比我们高明,它是活的,所以它有发明,它不断向前进展。文学作品你们诸位细细去比较、去观察,不要说远,现代这些文学艺术作品你就比一比半个世纪以前,你很冷静的去观察、去思考,退步了!
  讲经说法也能做个对比,民国初年有一些讲经的老法师,他们的讲义著作留到现在。谛闲老法师、圆瑛老法师、倓虚老法师,近代这些法师的著作,我们净土宗《印光大师文钞》,跟我们现代这些出家人、在家大德居士的作品去做个比较,然后你才晓得退步了。他们那个水平,我们现在都达不到,怎么能有成就?真正有成就要超过他们才行。这些人当中真正契入境界是印光大师,虽然他没有讲经的经典大著作留给后世,我们从《文钞》里面去看,你能够体会,他契入境界,他了解这个时代众生的根机。他用文字说法,他以身作则,他一生的行持是在那里表演,做出来给我们看。他是陜西人,虽然晚年常住在南方,语言还是有障碍。他老人家说话乡音很重,许多人听不懂。他用文字,《文钞》确实度了很多众生,非常适合现代众生的根性,适合现代众生的理解需求。
  尤其他老人家一生特别提倡《了凡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