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净空法师第601-800集-第2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皆是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是七地以上。阿弥陀佛威神一加持,他的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就像七地菩萨一样。这是佛力加的,也是自己的净业;你自己要没有净业,你不能往生。
所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诸位同学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心净则佛土净。哪一个往生的人不是把身心世界,这些拉拉杂杂的东西统统放干净舍尽了,一丝毫不沾染。在这个世间帮助一切众生也是点到为止,教你了,告诉你了,你做不做,你做到什么程度,那是你的事情,与我不相干,我不会把这些事情放在心里。这些拉杂事情放在心里,心就不清净了,就不能往生。往生的人他必须要具备的条件,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永远保持心地的纯净纯善(这个善不是善恶的善),这样的功夫往生才有把握,念佛人不能不知道。
当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的时候,起心动念了,立刻回到「阿弥陀佛」。这就是宗门大德所说的「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一句佛号提起来是「觉」!要觉得快,这样就对了。念头才起,赶快「阿弥陀佛」,把那个念头打掉,不论这个念头是善是恶统统打掉。
断恶修善要非常认真努力去做,为什么?对自己增高品位,对别人是广结法缘。缘成熟的,看到你的样子,听到你的说法,他就开悟了。善根深厚的人藉这个因缘也超越六道,也能往生。所以总是「业力之所化」。
这个业力前面讲过,众生跟菩萨有共业,这个共业就是净业。菩萨修净业,众生也修净业。菩萨净业纯,众生净业里面有夹杂;虽有夹杂,偶尔那一分净业现行起作用,跟佛菩萨立刻就感应道交,道理在这里。
我们再看末后这一段,末后是第九段,从第十五首看起:
【或有国土周法界,清净离垢从心起,如影如幻广无边,如因陀网各差别。】
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跟我们说,往后有八首偈就是从十五到二十二,这八首偈都是赞颂「依普贤大愿而住」。在这一段里面又可以分三个小段,第一个小段是两首偈十五、十六,说明「广大国土周法界」,这是依住里头最为殊胜的。学习《华严》无比殊胜的功德在这里可以能够体会到一些,那就是心量广大不同於一般大乘菩萨,一般大乘菩萨没有这么大的心量。这个地方我们学习的地方很多。
第一句是教导我们把心量拓开,『或有国土周法界』。这是什么国土?法性土。起心动念,念念称性,那就是这个境界现前了。
『清净离垢从心起』。这是因,自性原本就是周遍法界的,这是真正的因。凡夫迷失了自性,所以要靠修德,修德是缘,因缘具足,周遍法界的法性土就现前了。修德里头最重要的纲领原则就是清净。「清净离垢从心起」,垢是什么?最细微的垢就是无明妄想,极其微细的无明妄想要断。但是这种微细的妄想,我们不能够觉察,找都找不到,你怎么断它?佛在大乘经里面讲得好,微细的无明什么人才能见到?八地菩萨。八地菩萨那个定功够深,在那么甚深禅定里面,才发现还有这样微细的念头在,七地以前都不知道。
不知道怎么个修法?这个事情难。菩萨教导我们,不知道也能够修广大心。《华严经》前面讲当机,有一类众生叫大心凡夫,说明他是凡夫,他不是圣人,他的烦恼习气没断,但是他跟一般的凡夫不一样,心量大,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起心动念是为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著想,他不想自己,他想的太大太大了,这样的人是华严会上的当机者。由此可知,我们要发心学《华严》,有没有分?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有分。只要你起心动念一切都是为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这里头决定没有自己,这个境界现前了。境界是什么样子?『如影如幻广无边』,你见到了,确确实实境界是梦幻泡影,深广没有边际。
『如因陀网各差别』,因陀网是帝释天王他宫殿里面的庄严具,罗网。我们这一次到日本参观访问,看到日本有许许多多佛的殿堂有罗网,大部分是用铜丝编织而成,就像我们一般讲的纱网,它的作用是防止鸟雀到殿堂梁柱上去蓄窝,作用是这个;同时它也是装饰品,保护那些艺术作品。雕梁画栋都是高等的艺术品,你可以欣赏可以看,你不能摸,每个人去摸摸,它就坏了。所以它有这两种用途。帝释天的罗网当然是非常的庄严。佛再跟我们说,它的网线交叉的地方都系有明珠、宝珠,我们人间还没有这个力量系以宝珠。宝珠光光互照,所以那个境界美不胜收,世尊常常用这个来作比喻。
大宇宙当中无量无边的世界,各个世界差别不同。为什么原因?众生业力不一样。经论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要看一个世界,你看到世界的形相,你就晓得这个世界里面所居住的众生,他们的思想,他们的行为,你就知道了。众生的思想要是纯净纯善,所现居住的国土是清净佛国!如果众生的思想见解不善,自私自利,损人利己,他所居住的环境肯定是五浊恶世。清净程度不一样,浊恶的程度也不一样,代表居住在这个地区的众生,他们造的业不相同。所有的现相,「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清凉大师在这里讲,这些如梦幻泡影的形相是「净识所生」。再看后面这一首,第十六首:
【或现种种庄严藏,依止虚空而建立,诸业境界不思议,佛力显示皆令见。】
清凉说这一首偈「难思业起,起不离空」,后面这句话我们要细心的去体会。相,所有一切现相都是幻相。为什么?自性里面没有相。自性没有相,但是它能现相。自性本来没有相,它所现的相岂是真的,哪有这个道理?如果它所现的相是真实的,跟自性就不相应。因此所有一切的现相都不是真的,确确实实是梦幻泡影。所有一切的现相都是刹那生灭,凡夫被刹那生灭的相续相迷了,以为真实,错在这里。不知道这个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些事实、道理,《般若经》上讲得最透彻。
第一句讲的『或现种种庄严藏』,这就是佛在经论里面常讲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十法界是种种。庄严也没有一定的标准,庄严的意思是善美,我们常讲真善美慧。真善美慧没有一定的标准,我心目当中的真善美慧的标准跟你就不一样,你跟他又不一样,人间跟天上不一样,天上跟畜生又不一样,畜生跟饿鬼也不一样,你才晓得这个差别太大太大了。我所喜爱的,我所爱好的,我的庄严,我觉得这非常美好;你所觉得庄严的、爱好的跟我不同。
非常明显的,譬如居住环境,有人喜欢广大的庭院,布置假山花草树木。像诸位到中国去参观苏州园林,在中国是有名的。进入这个园林里面,红楼梦里头的大观园,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人喜欢这个。有人完全喜欢大自然,不喜欢这些人工的造作。怎么会一样?厅堂布置,各人喜爱也不一样。有人喜欢字画,现在有人喜欢风景照片,有人喜欢干干净净的什么都没有,爱好不相同,没有一定的标准,所以讲「种种庄严藏」。
『依止虚空而建立』,这个虚空跟前面讲的「空中」的意思又不一样。像我们这个摄影棚四面的墙壁空空的,我们今天把它挂满了风景的画片,那也是属庄严具,依止虚空建立了。墙壁一片空白,你在这里面布置字画,布置图片,从这个地方你去体会就很容易懂了。
『诸业境界不思议』,这个业是每一个人看法想法做法不一样。我们居住的环境,从最小的,你所住的房间,房间里面的布置,房间里面的陈设,每个人不相同。每个人有每个人自己的喜爱,他欢喜怎样布置,各个不相同,各有各的风味。
我倒非常欣赏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他们真的是很干净,一尘不染。住榻榻米的房子,没有床铺,晚上从壁厨里面把卧具拿出来铺在地上,白天时候卷起来,干干净净一尘不染。日本人这种生活方式,是早年从中国学去的。房子里面如果没有这些家具,多么宽敞,多么舒服。家俱摆满了,人在里面住感觉到很别扭。多看看,多观摩,你能感受到,也能改变你自己,提升你自己的境界。末后一句,『佛力显示皆令见』。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同学,我们接著看偈颂的第十七首:
【一一国土微尘内,念念示现诸佛刹,数皆无量等众生,普贤所作恒如是。】
前面一首偈里头说明,一切众生业力不可思议,业力是从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意业,言语是口业,身体的做作是身业。每一个众生,尤其是讲起心动念,千万不要以为念头好像无所谓,那就错了。任何一个念头起灭,对於境界里头的形相都有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有多大的影响?凡夫不得而知,诸佛如来、法身菩萨清清楚楚。法身菩萨能够清楚,这个经文末后一句说「佛力显示皆令见」。我们是业障太重,佛力显示我们也见不到。什么时候「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你得佛力加持,你见到了。
还有一种人,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见思烦恼没断,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也能够见得到,所以净宗法门的殊胜不可思议。在末法时期,我们有幸遇到这个法门,我们知道这个法门无比殊胜。这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大慈大悲,有这么样一个成佛的捷径,我们有义务为阿弥陀佛、为一切诸佛如来广为宣传,为一切众生介绍。你要是修积功德,再也没有比这个功德殊胜了。
这个法门你要能讲清楚、讲明白、讲得透彻,《华严》不能不读。《华严》读哪一分?清凉大师把全经分为四分,「信解行证」,你只念头一分就行了。头一分就是全经,我们现在还没讲完,后面还有两品:一个是「华藏世界品」,一个是「毗卢遮那品」。这两品讲完就是第一会圆满了,往后那么长的经文都是来解释第一会的。第一会是全盘都展示出来了,这一会实实在在讲就是极乐世界,你不到极乐世界去走一趟,你怎么能了解这个世界的庄严?所以古人说,《华严经》是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经》,很有道理!第十七首偈:
『一一国土微尘内』。清凉大师说的十七、十八、十九、二十,这四首颂是说「微细国土,调生自在,然佛力现此,亦普贤愿收」。这是把这四首偈的大意给我们说出来了,这个境界太微细了。「一一国土微尘内」,诸位要晓得,微尘包括我们身体每一个细胞,细胞再分析每一粒原子,原子再分析,每一个电子,每一个粒子,那叫微尘。
一一微尘内,『念念示现诸佛刹』,这一句前面两个念字意思很深。这个佛刹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念念就是心想。那我心没想,没想有没有佛刹?实在说,你心里头有想没想,你自己都不知道。没想哪来这个境界?可见得是有念有想。你说我实在是无念无想,你说无念无想,这是粗念。微细的念头,前面讲了八地菩萨才发现。你什么时候证到第八地了,你才发现自己还有极其微细的念头,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虽然不知道,它起作用,佛看得清楚,八地以上这些菩萨们看得清楚,八地以下到圆教初住以上,得如来神力加持,他也看得清楚。像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得弥陀愿力加持,他也看得清楚,他的境界是华严境界,一点都不错。
为什么?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读到,「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所以我讲《无量寿经》跟诸位做了报告,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的世界,各个人都修普贤大士之德。普贤大士之德是什么?从纲领上来讲,就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如果是细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大方广佛华严》全体是普贤大士之德。佛在大乘经上说,菩萨不修普贤行,不能圆成佛道,我们要明了。普贤行,说老实话,我们没有普贤心,没有普贤愿,怎么能修普贤行?虽然不能,要学,有个几分相似也就不错了,总得要往前进步才行。
我们这个小道场净宗学院、净宗学会,只要摆上个净宗,就跟普贤行挂了勾了,常常想到普贤菩萨,我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像不像普贤菩萨?有没有沾一点普贤菩萨的气氛?不能不想到。所以我们常常提醒同学要放下自己的烦恼习气,要放弃自己的分别执著,随顺佛陀教诲。我们现在所依的经论,「五经一论」,五经一论要融会贯通,不能有妨碍,不能有冲突。融会贯通做到最究竟最圆满是普贤菩萨,普贤菩萨能够做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圆融贯通真正做到究竟圆满。
我们今天对人对事对物,处处都有障碍,障碍从哪里发生的,有没有去想想?我们面对的是凡夫,是初学,自己也是凡夫,也是初学,哪能没有障碍?障碍总得要明了,教初学,佛为什么制定了许许多多戒律规条?教初学一定要遵守。初学的人看到这些觉得很不方便,这是佛的善巧方便,这是佛的教学,高度的艺术,用障碍来摆平你的障碍。佛用障碍来破除你的障碍,这是高度的艺术,高度的智慧。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你才会遵守,你才知道这个方法好。这个方法确确实实对我有很大的帮助,帮助我断烦恼习气,成就我随顺性德,然后把我们的眼界扩大。眼界大到这个程度确实是很难,能够见到微尘里面的大世界,这个世界里头还有微尘,微尘里头又有世界。
『数皆无量等众生』,无量无边。『普贤所作恒如是』,普贤所作,普贤做什么?普贤所作的是令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满证得究竟的佛果。普贤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一切众生达到这个目的?这个要记住,「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普贤所作的。
修净土的同学,实在说真正明了这桩事情的人并不多,他要明了,肯真干,多多少少会有一点普贤行的气氛,这个气氛哪怕再少,百分之一,百分之二,受用就不可思议。有那么百分之一,凡圣同居土往生就有指望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只要有这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