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唐宋词体演进(上) (王洪) >

第1部分

唐宋词体演进(上) (王洪)-第1部分

小说: 唐宋词体演进(上) (王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讲人简介:王洪(Hong WANG),笔名木斋, 1951年生于北京, 198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 现任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员,宋代文学研究学会会员,曾任中国新闻学院教授, 中外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研究员,苏轼研究专家。

    主要著作有《苏东坡研究》(1998)、《唐宋词流变》(1997)、《宋诗流变》(1999)、《中国古代诗人的仕隐情结》(2001)、以及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的《恍若隔世》等作品。2000年11月参加台湾辅仁大学主办的有关苏轼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演讲《苏轼:近代诗歌的奠基人》,2001年6月和10月两次参加香港大学主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分别发表论文《略论柳词、苏词为词体的两大范式》和《陶渊明自然本体论》获得论文一等奖,并得到与会学者“对词体研究的发展来说无疑会有革命性的积极作用”“可以说是发前人所未发”的评价。

    内容简介:柳词苏词为词体的两大基本范式,柳词的本质不是婉约而是市井“俗词”,苏词的本质也不是“豪放”,而是“诗人雅词”。

    1、柳词的本质是市井雅词,其调甚长,其言甚俗,对词体属性的改造等构成柳永市井俗词的基本内容,其意义在于遥遥指向现代;柳永的市井文化人生态度和文学观念,对于儒家的大一统和士大夫文化具有解构作用;柳永将词体的贵族式艳情改为市井式的泛爱,将唐诗意象式的情爱表达方法改造为真正的词体泛式,将代妇人立言的带着面具式的谑浪表演改造为文人真实情爱的真实写真与倾诉,从而使词体真正成为了文人的,诗人的诗歌载体。柳永实现了自赎的词体山水。

    2、苏词其内涵是诗人的世界、学者的世界、哲人的世界、政治家的世界;柳永柳词的本质意义在于解构,而苏轼苏词的本质意义在于将业已完成解构意义的艳科词体,重新纳入华夏文明的建构体系之中。以诗为词而不破坏词体本色的方法;容纳前代词体的情景关系,容纳前代词体的抒情体式。以诗为词的原因:诗体终究要成为文人的表情达意的诗歌载体,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词体的诗体走向,这种嬗变,不但是大势所趋,而且在艺术上完全有可能实现。

    3、宋初体与硬瘦体是宋初到苏轼之前的两大词体,此两种体式的说法原本是刘熙载在比较宋祁与张先之不同提出的:“宋子京词是宋初体,张子野始创硬瘦之体,虽以佳句互相称美,其实趣尚不同。”宋初体不是宋祁个人的词体,而是花间之后宋初词坛的词风,他们大多是士大夫中的人物,由于张先开创的硬瘦体尚未时兴,所以,他们的词风仍是花间之余绪。硬瘦体是介于柳苏之间的一种词体,主要代表作家有张先、范仲淹、晏殊、欧阳修等,他们多为北宋中前期的士大夫精英,不满意于温柳之香软肥俗,因而尝试借鉴诗体作法,化俗为雅,凝长为短,打破柳词奠基的词体通俗化的种种模式,因而被称之为“硬瘦体”。

    (全文)

    各位同学谢谢大家,今天我要给大家讲的题目,是唐宋词体的演进,那么我准备讲的大概有四个问题,有概说,有市井俗词范式,有诗人雅词范式,最后讲一讲呢,宋初体和硬瘦体,这样的四个问题。

    好下面我们先讲第一个问题概说,那么我在讲之前呢,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唐宋词体的叫做有很多,我想那个同学能不能说都有什么词体,是不是有诗还有词,还有赋,不是,这个概念不对,那么我们现在不涉及诗,也不涉及文和赋,只是词,在词的内部都有那些被称为词体,他说小令、长调,这是属于词调的问题,也不是词体,哪个同学能说出来唐宋词有那些词体,豪放好婉约,好这个问题回答的很好,这个问题正是我这个讲座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豪放和婉约影响很大,但是我这次主要是要批判这个说法,那么还有什么词体,那个同学说,刚才说的豪放婉约,严格来说不能叫词体,它是派,很多词体组成的派,是不是还有花间派,很好,还有什么,别的也不太清楚,就不知道了,知道个花间,好那么我来跟大家来讲这个问题。

    唐宋词体名目繁多,如果我们按照时间的次序大致有这些词体,比如说有温庭筠的花间体,有李后主代表的南唐体,再往后有柳永体有东坡体,东坡之后有少游体,有周邦彦代表的清真体,周邦彦之后呢,有李清照的易安体,容易的易,安全的安,易安体,那么易安之后有辛弃疾的稼轩体,稼轩之后呢,有姜夔姜白石的白石体,姜夔之后呢,又有吴文英的梦窗体,可以说非常多,即使我举这些也还没有举全,这些体应该是作为比较爱好唐宋词的人比较熟悉的,那么还有两种体,大家不太熟悉,也是我这次要讲的两种体,就是宋初体和硬瘦体,这两种体大家学术界也比较陌生,来研究这个问题的人不太多。

    那么,在这么多的体中,看似纷杂的这些现象之中,我们能不能找出一些范式来,这个范式呢,这个概念呢是美国的现代的科学哲学家库恩提出的一个核心范畴,他是在1962年,在《科学革命的结构》,这样的就是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这样的一本书中,首先提出的,那么他的原意是指的语法词尾的变化,但是这个语法书在解释这个词的词性的时候,往往是用一个词例来阐释,那么这样用它来形容一些,来规范一些共同体,对于一些基本的原则的一个规范。

    那么温庭筠的花间范式,它的主要的功绩,首先是从创作主题来说,由以前的民间词作,而改变成了,一并而为了,文人的有意之作,因为温庭筠他们都是文人,这样就提高了词的这种质量,第二个呢,从接受主体来说,当时他写这个词,是主要给谁写,也就是说,从接受主体来说是谁,那么我认为主要是当时的皇帝,贵胄,是一种贵族阶层,主要是唱给他们听的,所以我给他们也起了个名字,叫贵族听者之词,那么所以因为是给上层人听的,所以,他词风就非常的香软,华贵,你们学过温庭筠的一些词吗,比如说有一首词,他写一个寂寞的孤独的女性,写她怎么化妆,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这个词大家学过吗,他说什么意思呢,小山重叠,就是女性的化妆,娥眉上画的那个金的,早晨她很晚很晚的才起来,很慵懒的起来了,太阳光照在她化妆上的明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什么叫做鬓云,就是她黑黑的头发,头发怎么要度过去呢,就是要这么垂下去,香腮雪,就是她雪白的肌肤,她的脸,她的面孔,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娥眉,她为什么懒呢,大家想想,肯定是她那个男人,不在,如果在的话,她要急急忙忙的化妆了,现在反正不在,慢慢化吗,叫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慢慢的化,化完以后反正也没事,那就怎么样呢,照花前后镜,化妆要前面一个镜子,后面一个镜子,两边这样看,画面交相映,美丽不美丽呢,花面交相映,她的化妆的花和她人面两多花交相映,猛然之间她看见什么呢,新贴绣罗襦,穿上她美丽的服装,上有什么呢,一对双双金鹧鸪,一对欲飞未飞金鹧鸪,大家注意,是一对,这一对说明什么,触景生情,连鹧鸪都是一对,而她呢,却是孤独的,写出了一个寂寞的孤独的慵懒的这样个女性形象,我们看他这个词风有什么特点,他香软、华贵但是并不俗,它还是大家可以接受的。

    这个所以温庭筠的六十六首词作,其中有六十一首的主人公都是女性,只有五首写了一些行人了,王孙了等等,没有一首是写温庭筠自我的形象,那么许多美丽的景致,比如我们很有名的句子,江上柳如烟,燕飞残月天,多美丽的景致,但是你不知道,他的背景却是什么,水晶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是一对热恋中的男女,刚刚早晨离别看到的景致,所以他的美丽的景致词句都是在男女情爱的基础上写的,所以,温庭筠的这个词呢,他有这么几个特点。

    第一个他奠定了词为艳科,词体别是一家,这样的属性,他的特点呢,是男子而作闺音,什么叫男子而作闺音呢,就是本来写词的人都是男人,但是他们却模拟女性的生口,声音,模拟女性的生口,心态,甚至形体,来进行创作,所以他这一点男子而作闺音,词而艳科,这是词体的一个比较的本质属性,但是呢,这还不是词体更本质的属性,更比值的属性是什么,诗雅词俗,诗和词要进一步分家,一个雅一个俗,那么温庭筠的词并不俗,所以呢,我说他可以被柳永涵盖,这是咱们后话。

    那么所以我现在讲第二个阶段,就是柳永,诗雅词俗,这个词体的这个属性,是由柳永来完成的,那么柳永从接受主题来说,他是以文人身份来写词,但是他却是带市民来立言,带歌妓立言,他写的词主要提供给歌女来演唱,所以呢他的性质有的人也称为歌者之词,但是呢,我认为这种说法还没达到本质,更本质的问题就是什么呢,就是这些歌女本身如果她们都是很有文化修养的,那么她会写一些高雅的词,而这些歌女基本都是下层的歌女,那么他就会写一些很通俗的,很诗经化的这样的词作,通过歌女之口传播出去,所以我也给他起一个名字,叫做市井俗词,这是柳永的。那么柳词的特点,有两个特点,一个从创作主体来说,是变成了文人职业作家,开了文人职业作家的先河,那以后周邦彦,姜白石都是一种职业作家,都从柳永这儿来,那么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的通俗性,他的市井俗词这个方面一会儿我在第二个问题继续讲。

    那么第三个阶段就是苏东坡,苏东坡的特点就是回到诗人本色,本来柳永把词体温柳他们发展趋势是一致的,他们的潮流趋向都是把词体和诗体来分家,词体要别是一家,那么苏东坡开始出现一种回归,就是把词体的创作,和诗体创作合为一体,将士大夫的青草与世词的协作融为一体,那么苏东坡以诗为词,他的本质就是将词体化俗为雅,他标志着词体由市井文化而成为文人文化,由歌伶艺人花间月下演唱的听觉艺术,而成为表下士大夫情趣的案头视觉文化,所以可以称为东坡诗人雅词范式。

    那么大家都知道,王国维有一个著名的评价,他评价李后主,他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干该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那么这个又怎么解释呢,这个说法我认为既有对的部分,就是王国维看出了词体有两种,一种就是伶工之词,谁的词是伶工之词呢,大家说一下,刚才我讲的,谁的词是伶工之词,有说温庭筠,有说柳永的,温柳他们都是这种性质,是伶工之词,而这个苏东坡的词呢士大夫之词,李后主的词当然也是士大夫词,当然我要指出质变点临界点,并不是李后主,是苏东坡,为什么呢,这是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词体发展到六后主的时代,那么温柳的这种代表词体,别是一家的发展,还没有完成,历史的使命没有完成,也就是说,现在主要的任务是要更好的把词体从诗体中分离出去,而不是要急着回归,但是在分离之中,会有一些反复,有一些这样的中间的阶段,所以呢,李后主的这种变化,他只是在温柳滚滚思潮中,这种思潮中的一个小小的曲折,他是东坡诗人雅词的一个先声,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李后主他为什么会在这种词体的思潮中产生这种变化,就是因为他个人的家国之痛,亡国之痛,所以他就是变成以血书者,变成了俨然有担荷人类罪恶之意,他是有这种特殊的痛苦,但是亡国之君的生平遭际,只是一个个别的现象,他并不是一个士大夫普遍的生活,所以他不能被士大夫普遍的响应,所以他只是一个阶段。

    到了苏东坡时代就不同了,柳永的词已经发挥到及至了,那个俗大家都已经听腻了,这个时候要出现反驳,所以,东坡的词才真正的完成了这个历史使命,那么东坡之后,还有两个我以前也曾经标举了两个阶段,那么一个是周邦彦的赋者之词,一个是姜夔姜白石的文人的清客雅词,他这个特点,他们俩的这个特点,一个从创作主体来说,随着记忆的精深娴熟,随着专业化职业化的纵深演进,那么作家的水平,日益的提升,而接受主体,听的人,接受主体的审美趣味,一种高雅化的要求,就要求着词体向着深婉曲折的纵深方向发展,所以清真词的赋者之词姜夔的清客的雅词就先后的应运而生了,那么周邦彦和姜夔的两大范式,他是柳苏两大范式的继续演进,就职业词人的角度来说,他们是柳永的后裔,周邦彦提举大晟府,他是一种官府职业作家的代表,而姜夔呢,他是终生的布衣清客,他一生没有中过进士,也没有做过官,他是终生的布衣清客,是进一步的职业化,他代表了职业词人的人生道路,他并且开了我们近代现代以后文人就是职业化的一种先河,这是他们承续柳永。

    而承续苏东坡呢,他们并没有接受柳永的俗,而是接受了苏东坡的雅,他们进一步还是士大夫的雅词,所以说他们两个范式其实是柳苏结合的产物,这一点到最后我还要再讲一讲,那么所以呢,我曾经归纳了五个历程,五个范式,既然是范式就要精简到最精约的程度,那么在五个之中,我们能不能再进一步的精约呢,你们看看,在五个之中还有没有那两个更重要呢,柳永的词和苏东坡的词,大家的意见跟我一致,我现在就这样认为,那么,我认为,柳词和苏词是唐宋诗体的两大范式,这个就意味着凡是柳苏之前的词,都不过是柳苏词的先生,先河,凡是柳苏之后的词体都只不过是柳苏词的后续,所以就是他们两大词体,是基本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