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农传-第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的专列从北京出发,向苏联驶去。作为情报部长,李克农深知自己身上担子的沉重,因此决定亲自护送毛泽东出国。
北京前门车站,戒备森严,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因为北京刚刚解放,保卫部门心里没底,安全工作实行的是人海战术。
毛泽东在中苏边境的满洲里将换乘苏联专门来接他的专列,而从北京去满洲里,则坐中国自己的专列。
这趟编号9002的专列,是美国送给蒋介石的礼物,解放战争期间被人民解放军缴获。卧室、会客室、会议室甚至浴室一应俱全,十分高级。
专列经天津时,有报告送来:铁路线上发现一颗手榴弹。公安部长罗瑞卿不敢大意,亲自下车处理。
旅途漫长,火车迎着呼啸的寒风在北国大地上飞奔。
一次,李克农和毛泽东在车厢里闲聊了起来,李克农是中共情报工作的首脑和专家,谈着谈着,话题自然就扯到了情报工作上。李克农问毛泽东:“主席,你知道美国总统每天上班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吗?”
毛泽东“哦”了一声,没说话,好像在等着李克农的下文。“第一件事,就是看情报要点,不然,这一天就不知该怎么办了。”李克农不紧不慢地说。
毛泽东一笑:“你呀,给我上起课来了。我和他不同,随来随看,不怕多,只怕少。这回去莫斯科,我还要和斯大林谈谈你们情报方面的事情呢。”
李克农将毛泽东一直护送到了中苏边境的满洲里,才返回北京。毛泽东安抵苏联,李克农悬着的一颗心总算落了地。
果不其然,在毛泽东出访前夕,台湾国民党保密局在其头子毛人凤的主持下,精心策划了一个颠覆毛泽东专列的详细计划,企图暗杀毛泽东。
毛人凤自恃手中握有两张“王牌”:国民党保密局北平潜伏台和直属保密局的秘密武装———东北技术纵队。
北平潜伏台专事与台湾的秘密电讯联络,为毛人凤与其潜伏在大陆的特务网牵线搭桥。而东北技术纵队,则从事重大暗杀、爆破等恐怖活动。其成员均经臭名昭著的中美合作所严格训练,熟练掌握射击、爆破、投毒等各种特工技能。国民党溃退到台湾前,他们有的奉命潜入国民党起义部队,经过改编混入人民解放军;有的散落在社会上,隐藏下来,伺机而动。
毛人凤精心策划的这场阴谋中,有一个关键性的人物———保密局北平潜伏台特务、刚刚由毛人凤从中尉提升为上校的计兆祥。这个计兆祥,集台长、报务、情报、译电于一身。潜伏电台就设在计兆祥自己的房间里。计兆祥的住处位于天安门附近的南池子,这里过去是王公要员的住宅,解放后则有不少高干住在这里,防范较严,也相对成了真空。计兆祥从事特务活动十分卖力,他的这个潜伏台被毛人凤称为“万能潜伏台”。
毛人凤的阴谋很快被李克农侦悉,而计兆祥自然也早在中共情工人员的严密监视之中。
毛泽东出访前夕,曾在公安部有关此案的报告上批示:“公安部,在我回国之前,镇压这个反革命。”
李克农从边境回来后,立即领导了侦破工作。
一天上午,在情报部的会议室里,李克农召集有关人员开会研究计兆祥一案。
李克农说:“潜伏电台就设在计兆祥的屋内,现在就要破案。但要统一认识,不能只抓一个计兆祥,要打歼灭战。今天开会,就是要统一这个认识。”
经过一段时间的侦察,李克农下令:逮捕计兆祥。
一天,计兆祥被带到李克农面前,李克农很严肃地对他说:“小计,你替我发个报给毛人凤,我这个报,你可得给我发好哟。”计兆祥在中共保卫部门的审讯下,早已坦白,此刻在大名鼎鼎的李克农面前,更是紧张地连连点头:“是!是!”
粉碎毛人凤的诡计
一份电报传到了台北,毛人凤日夜守候在电台边,等候着计兆祥的电报。此时,有计兆祥的电报信号传来,他兴奋不已。译电员将电报送到他面前:
毛人凤,经你精心策划,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潜伏的万能台,你向美国人吹得神乎其神,发报只有两三次就被我们侦破了。我们有强大的人民民主专政,有雄厚的群众反特力量,你们活动到哪里,哪里就陷入人民的包围之中,我们的专政机关就会立刻侦破你们 。你们如果执迷不悟,来多少,就歼灭多少。保你有来无回。你还有本事吗?你有本事你来嘛!告诉你,给你讲话的是李克农,不要怕嘛!好好地听着:得人心者昌,失人心者亡。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规律。你们有丧师八百万、逃往海岛的教训。你们现在“寄人篱下”,好景不会长久。人民政府对你们有国人共睹的政策,立功受奖、不咎既往。你若率部来归,我李克农可以保证你们的安全。告诉你,发报的报务员,就是你新提拔的上校万能台台长计兆祥。
李克农———这是个令他心惊肉跳的名字!连毛人凤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个人的的确确是个奇才,他无法对付。
此刻,正是李克农给他毛人凤发来的电报,咄咄逼人,令他不禁恼羞成怒。“万能电台”算是完了,毛人凤只得把希望寄托在东北的技术纵队身上。
时隔不久的一个夜晚,一架无国籍标志的飞机低低地盘旋于离哈尔滨不远的山林里,两只降落伞从飞机中缓缓落下。
当他们刚刚落地,就在地面中共监视人员的枪口下,束手就擒。根据从计兆祥处截获的电讯情报证实:他们二人就是由毛人凤派来领导东北技术纵队进行暗杀活动的两个特派员,从他们的随身行李中,搜出了美制卡宾枪、无线电台、气象预测器、炸药等特工用具。
两人名叫张大平、于冠群,他们供认,将于次日上午在哈尔滨松花江饭店与东北技术纵队接头,并代表国民党保密局,给有关人员颁发委任状,以鼓励反共有功人员。
翌日清晨,在松花江饭店一个高级客房里,毛人凤的特派员张大平和于冠群与东北技术纵队司令马耐接上了头。不过,此“张大平”非彼“张大平”,乃中共情工人员乔扮而成。
寒暄几句后,马耐交出了东北技术纵队170人的花名册,以备“张大平”按名单向毛人凤邀功请赏。后话不表,毛人凤的另一张“王牌”自然又败在了李克农的手中。1950年3月14日晚,毛泽东安抵北京,蒋介石、毛人凤的幻想彻底破灭。
第九篇
按情理,重病缠身的李克农完全有理由申请回国休养,无需继续为停战谈判劳心费神。可李克农很倔强,他不愿向困难低头。为减轻病痛,他常常一面看文件,一面将药片一小把一小把地送进嘴里,只是当喘咳得无法忍受时,他才将手头的活儿暂时搁下,休息一会。
幕后出良策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
然而,就在此时,李克农的身体状况却突然恶化了。1950年5月14日,一份有关李克农病情的报告摆在了中南海毛泽东的办公桌上:
毛、刘、朱、聂、杨:
李克农的病状书,现由杨尚昆译出送阅。今晚已照主席指示,立即停止工作入院治疗。战略情报会议,由邹大鹏主持。关于经常工作,分别向聂、杨请示,重要的可与我接洽。周恩来5。14
李克农哮喘病复发了,并且很严重,要用药物控制,晚上只有注射镇静剂才能入睡。
可就在此时,太平洋西北角上爆发了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国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部队越过三八线,向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发起猛攻;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公然宣布,对朝鲜实行武装干涉,同时命令美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战争伊始,北朝鲜军队在金日成统帅下,以重炮密集轰击南朝鲜军队,苏制T—34坦克成群地开向南方,很快解放了汉城,大军南下直逼洛东江三角洲。这时,只要把位于朝鲜最南部的“釜山环形防御圈”拿下来,朝鲜战争就可告以结束。
金日成认为形势十分乐观,他估计8月份就可完成解放朝鲜国土的任务,并早早地给中国领导人打了招呼。
7月5日晚,周恩来把李克农、章汉夫、乔冠华、陈家康和雷英夫召集起来开会。
“总理,有什么问题吗?”李克农问道。
“你们对朝鲜战争有何看法,金日成打了招呼,8月份要结束战争,8月份能结束吗?”周恩来静静地问。
李克农说:“人民军的战斗力强于李承晚的军队,装备也是苏制的,而且每个师还有十五六名苏军顾问,如果就单打李伪军来说,人民军没有问题。但现在美国插手了,制空权和制海权美军有绝对优势,朝鲜战争恐怕不会这样简单结束。”
周恩来的军事秘书雷英夫也表示赞同李克农的意见。
周恩来点点头说:“是呀,不经过反复较量,不消灭美军的力量一直到他不能支持的时候,朝鲜战争是不可能轻易结束的。”果然,在美国的操纵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要求会员国给李承晚政府提供帮助,随后又决议组成“联合国军司令部”,授权美国指派司令官。7月8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道格拉斯·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
麦克阿瑟是美国五星上将,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任西南太平洋地区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他指挥过一些重要的战役,被美国军方称为“天才的、杰出的军事家”。不过,美国总统杜鲁门或许更加了解他手下的这员大将,他曾经这样描述麦克阿瑟:
他的个性富有引吸力,他讲起话来快而巧妙,……他看起来似乎对他的历史知识极为自豪。但在我看来,尽管他读了不少书,他的历史知识仍然是浅薄的,他只知道许多事例,而不甚明了这些事例所蕴含的逻辑和哲理。对于远东他知道得很少,在他的历史知识中除了对历史的歪曲,剩下的就是一种渺茫的希望,他希望我们能够以某种方式方法对同共产主义斗争的那些人有所帮助。
9月15日,15个国家的军队在这么一位对东方历史知之甚少的麦克阿瑟统帅之下,打着“联合国军”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这次行动的代号是“烙铁行动”。仁川其实是朝鲜东西海岸最不具备登陆条件的地点,它航道狭窄,潮汐落差达30英尺,这是一个海军最看不上眼的劣等港口。而麦克阿瑟———这位70岁的倔老头,却出奇制胜,在此冒险登陆成功。
朝鲜半岛南北长,东西窄,三面环海,美军在仁川登陆,一举切断人民军的南北战略联系,斩断了后方补给线,并在人民军主力背后与洛东江的李承晚军队呼应夹击,从根本上改变了战略态势。人民军主力部队被迫后撤,命运危在旦夕。9月26日,美军经过一周激战,占领汉城。
三天后,麦克阿瑟和李承晚飞抵汉城,重建起“大韩民国”政府。在重建政府的简短仪式上,麦克阿瑟兴奋地说:
我高兴地代表联合国把贵国政府所在地送还给你(指李承晚)总统先生,从这里你也许可以更好地履行你的宪法职责。我热切地希望,仁慈的上帝将给你和你的共和国的所有官员们以智慧和力量,以仁慈和正义的精神去解决你们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问题。经过过去的艰苦努力,在朝鲜人民面前必将出现一个新的充满希望的黎明。
这或许是麦克阿瑟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是他55年戎马生涯的顶峰。
赴朝鲜谈判
贺电从世界各地纷至沓来。杜鲁门也在华盛顿为麦克阿瑟叫起好来:军事史上没有任何军事行动能同你的以空间换取时间的迟滞战相比拟,正是通过这一战役(指仁川登陆战役),使你的部队得到了加强;也无法同你的最终解放汉城的功绩卓著的作战行动相比拟……我向你们大家致敬,并代表我们在国内的所有人对你们大家说:“干得好,干得漂亮。”
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根据他所掌握的情报,作出判断:共产党中国干预朝 鲜战争的可能性有,但不干预的可能性更大。麦克阿瑟也这样预言道:
(中共的干涉)可能性很小。假如他们在第一个月或第二个月进行干涉,那可能是具有决定意义的。我们不再害怕他们的干涉了,我们也不必再必恭必敬了。中国人在满洲有三十万部队,其中很可能不超过十万到十二万五千人部署在鸭绿江边,只有五万到六万人能够渡江作战。他们没有空军。既然我们的空军在朝鲜已经有了基地,如果中国人试图前进到平壤,那将会出现一场最大规模的屠杀。
李克农指挥的情报机构也紧张地运转起来,通过各种公开报道,进行大量分析,掌握了美军许多重要情报,有的还提供给了朝鲜人民军。毛泽东对此十分赞赏。
中共中央最终作出决策:“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向朝鲜派兵。10月19日,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邀请,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率领,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从1950年10月到1951年6月,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中朝军队团结一致,并肩作战,以运动战的形式,把美李军队从鸭绿江边赶到了三八线附近。
战争态势的根本性扭转,使停战谈判成为可能。
1951年5月31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通过其顾问凯南,向苏联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透露,美国准备以任何方式与中国共产党人会面,讨论结束朝鲜战争问题。6月23日,马立克提出关于和平解决朝鲜问题的建议,主张交战双方停火谈判,把军队撤离三八线。当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发表演说,表示同意马立克的建议。至此,朝鲜战争就由单纯的“武仗”转为“武仗辅助文仗”的阶段。朝鲜战争爆发不久,李克农被中央送往苏联养病。在苏联,他每天都通过报纸分析局势的发展。随着战争不断升温,李克农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