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130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圆,你看圆是个几何的图案。圆有圆心、有圆周,圆周是有,代表有;圆心有没有?圆心没有。在几何学里面,圆心是抽象的,你不能说有,你不能说无;它真有,但是它没有形相。几何里面讲的点,点没有形相。我们要用个东西点一点,再小,用放大镜一看,它是一大块,变成面积,不是真的点。所以真的点没有形相,没有形相是空。空不是无,我们一般人听说空,空就是什么都没有了,不是的。佛法里面的空是有,实在讲就是几何学里面讲的点,讲的圆心,是这个意思。所以说非有非无,你说它有,没有形相,没有一点痕迹,找不到;你它说没有,它真存在,为什么?圆周是从它形成的,没有圆心哪来的圆周?所以佛用这个做标志,好,非常有意义。
  佛法里面常常用作标志的三个东西,圆是用得最多的。第二个就是莲花,用莲花来代表也是很多。莲表什么?出污泥而不染,表这个意思,代表染净不二,凡圣一如,它有意思的。第三个也常见,用卍字。我们看佛胸口有个卍字,那是三十二相之一。卍字表吉祥,万善同归,取这个意思。可是这三种符号、标志,外国人讲mark,三个用得最多的是圆,就是轮。
  我们从这个形相你就要细心去体会,它代表整个佛法。圆周是代表法界,代表十法界依正庄严,也代表一真法界,用佛学的名词来讲它代表法相,圆心代表法性。法相是从法性变现出来的,《华严》说了,宇宙万物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华严经》上讲「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相是心性现的,心性之所现。《华严》讲体、相、用,体就是心性,用就是能现能变,相就是现相。法界虚空,森罗万象,世出世法依正庄严全都包括在其中,然后你就晓得,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同一个心性。所以佛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一心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是我们在前面没多久念过的。所以我们常说,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关系非常密切,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哪有不和的道理?哪有不慈悲的道理?哪有不协助的道理?左手痛痒,右手去给它抓抓,就是一体!你要问,它痛痒它的,与你有什么关系?一体。佛告诉我们事实真相,佛很讲道理,说出事实真相之后,要我们自己去亲证。证明佛讲的是真的还是假的,有没有讲错,这一点很了不起,不能不叫人佩服到五体投地。
  真的是一体,在一真法界,我们前面讲的诸佛的实报庄严土,那里面的住众各个都晓得。为什么?他都见性了,对於整个法界众生他都通达明了,圆融无碍。但是十法界里面的众生,他心不虚,所以他就不能通达,还有障碍。而障碍最严重的是六道,六道里面最严重的是三途。人天比较聪明,好教;三途业障很重,很难教。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根,根利、根钝,三途的根就很钝,人天根就比较利,都有烦恼,都有业障。
  业障的浅深对我们修学影响很大,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真正的功课,要认真去做的,摆在面前第一门功课就是消业障。有业障,「虚」就没有了。虚是讲什么?讲心。「通」是讲它的作用,就不通了。业障在哪里消?也就是我们的学习、我们的功课怎么做?在生活上做,在处事待人接物里面去学习,学习谦虚,世出世间的圣人都教导我们,真诚、清净、谦虚。
  我们在最近这些年来跟国际上许多宗教朋友往来,我常常用四个字送给他们,我们大家共同勉励,这四个字就是「诚敬谦和」。希望我们做到真诚,没有虚伪;恭敬,没有傲慢;谦虚,没有自大;和睦,互相学习,互助合作。慢慢的我们都能够觉悟,都能够明了,遍法界虚空界都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是事实真相。为什么我们不能明了?坚固的执著所谓是门户之见。自尊自大,轻慢别人,造成对立,造成矛盾,甚至造成冲突,这些都毫无意义,完全错了。所以任何宗教的典籍,我们用诚敬谦和这四个字统统都能找到,这四个字是所有宗教里面共同的理念、共同的德行。所以我们说,不同的放在一边,慢慢我们再去研究,所同的我们应当要把它发扬光大,认真努力来学习。
  所以在世间做学问、出世间修道,最重要的是心要虚。《易经》里面讲「满招损,谦受益」,谦虚的人得益处。自己满,自以为是,你就不能够接受别人的意见,不能够接受别人的教诲,那你什么都得不到。人要能够常存谦虚,真的受益,为什么?无始劫来的烦恼习气,如果不认真的学习,这个东西淘汰不掉,一定要认真学习才能够淘汰得掉。认真学习到哪里学?除了自己之外,个个都是老师。在大乘菩萨戒里面,《菩萨戒经》,佛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们对待一切众生都把他看成是我们的父母,佛讲他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要常常存这个心,你天天都在进步,天天福慧增长,学无止境,成就你自己圆满的智慧德行。哪一个人,不管他说话不说话,那个形象都是自己的好样子。他做错了呢?错了也是提醒我们,好样子,我有没有犯他那个过失?有则改之,无则嘉勉,我学到了。他做对了、做好的,我想想我有没有?没有要向他学习,如果有,要好好的保持不要失掉。
  所以孔子讲「三人行,必有我师」,必是必定,肯定的。三个人是什么?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这叫三人行,那两个人一定是我的老师。好人,向他学好;坏人,他常常提醒我,我有没有那些毛病,有赶快改,所以他也是我的老师,他在我面前示现,让我好好反省,全是恩人。毁谤我的,侮辱我的,无论他是有意、无意,我都把他当作善知识看待。他毁谤我,我听到了,我好好想想我有没有过失,有过失,感谢他,他提醒我,我赶快要改;我没有这个过失,我也感谢他,为什么?他替我消业障。我现在没有这个过失,过去肯定有,生生世世不知道干错多少事,怎么可以生气?怎么可以不高兴?我听了难过、不高兴,那你想想我错了,他来考试我,我没有通过。
  中国老祖宗教我们教得好,「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生活、工作、处世遇到障碍,过失决定不在外面,在哪里?一定在自己。这个话讲绝了,真正是一等智慧才能说得出这个话。反求诸己,什么问题都解决了。如果自己不向内心去求,专门看外面,你的问题永远解决不了。今天整个世界动乱,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不少中国人所讲的志士仁人,他们都忧心忡忡,常常参加这些国际和平会议,寻求化解冲突恢复世界和平之道,几十年来找不到。原因到底在哪里?没有向内心求,只向外面。这两个族群冲突了,这两个宗教矛盾了,这两个国家发生战争了,都是说这个对、那个不对,那个对、这个不对,这不能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从哪里?从自己内心,这才能解决,彻底解决。
  从内心里面求,才发现古圣先贤、每个宗教创始人都是大圣大贤,他们的教诲如果我们认真去学习,什么问题都解决了。所以解决问题要回归到本位,把自己父母教的、老师教的,有宗教信仰,你宗教经典里面所教的,你有没有把它学好?先把自己的学好,然后再去看看别人的。看别人什么?要向他学习,为什么?他也是圣人教的。如果你带著有成见,我是学佛的,佛法第一殊胜,其他宗教不如我,这个态度你就不能解决问题,你在制造问题。解决问题是什么?我对於佛教学好了,我每个宗教都要认真学习,决定没有矛盾,决定没有冲突。如果要有冲突、有矛盾,圆融无碍这一句就讲不通。为什么不圆融?为什么会有障碍?我们的心不够谦虚,我们的灵(灵就是悟性)还有障碍。你看看问题在哪里?还不是在自己吗?不在外面。一定谦虚要做到彻底,领悟没有丝毫障碍,这样就通了。
  我跟天主教徒、跟基督教徒谈,我读《圣经》,常常读,虽不是天天读,确实是常常读。我在任何地方住,你到我书架上去看,决定有《圣经》、有回教的《古兰经》,有印度教的经典,我很认真的学习。你看看佛经上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是不是佛?耶稣也是一切众生之一,那他本来是佛,摩西本来是佛,穆罕默德本来是佛。我们决定不是只尊重释迦牟尼佛,只尊重阿弥陀佛,其他的佛都不尊重,那就错了。一切众生本来成佛,那么所有不同宗教的经典都是佛陀的教诲。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你的谦虚才能贯彻,领悟才没有障碍,你才能通达。障碍不在外面,是在自己;换句话说,自己的经里面所讲的没有真正的领悟到。
  《华严经》上讲的这几句话,可以说圆圆满满包括一切,「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讲性相不二、讲理事不二、讲因果不二,这些最高的哲学的理念你要是明白,你要是能体会,自然放下分别执著,就能跟一切众生交往圆融无碍。所以我跟十多个宗教做朋友,我们的感情非常融洽,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照顾、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全心全力帮助这个社会化解冲突。我们不讲促进,我们讲恢复,为什么?社会本来是和谐的,世界本来是和谐的,现在不和了,不和是什么?迷失了自性,迷失了圣贤的教诲。
  西方有些人对中国有批评,说中国人总是离不开古人那个框架,什么都是古人好,愈古愈好。所以,中国人没有创造、没有发明,没有新东西;换句话说,中国人守旧,没有进步,没有进取。这些话我们听了有什么感想?西方是有创新,好像天天在进步,中国永远没有进步,但是西方人对中国人也有一点佩服。佩服什么?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很少动乱,这是他们非常佩服的。他的社会动荡不安,什么原因?创新,创新一定把旧的推翻。中国人对旧的非常尊重,不敢推翻。
  学了佛之后,我们对这个道理明白了。中国古圣先贤不是凡人,大圣大贤,不是凡人。大圣大贤,他们的示现,他们的言教,我在讲经的时候常说,是自性自然的流露。所以中国人不讲创新,创造、发明,中国人很少说。你看孔夫子,孔夫子有没有创新?没有,有没有创造发明?没有。夫子自己说得很好,他老人家一生「述而不作」。述是什么?全讲的是古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古圣先贤的教诲他认真的学习,他学了有心得,教导学生,没有创新。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你看清凉大师在《华严经》注解里面给我们说,佛一生所说没有创新、没有发明,也是像孔子一样述而不作;佛所说的是古佛所讲的,古佛所教的。
  圣贤之学没有别的,无非是教我们回归自性。自性是本有的,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相好,你自己自性里头圆圆满满。要怎样才能够回归?才能恢复?一定要清净,一定要虚彻灵通。所以满招损,谦受益,易经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吉有凶,唯独这一卦,只有这一卦,谦卦是六爻皆吉,没有凶。你在生活上,在工作、在处事待人接物,你真正能做到谦虚,你就什么都通了;换句话说,什么障碍都没有了,圆融无碍。
  尤其是处事待人接物,为什么跟人不能相处?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有矛盾?你细心想想,不够谦虚,过失不在对方。你要是讲「我没有错,错都是他,他不对,我对」,这个矛盾永远不能解开。如果你要回头想想,我错了。明明是他错,为什么我也错?你念念《金刚经》,「菩萨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问问你有没有?我跟他对立,我相有了,人相也有了,众生相、寿者相全具足了,你不是菩萨。你这才发现我真错了。他错得小,我错得大,我怎么还著相?我禁不起外面境界诱惑,外面境界一诱惑,我的烦恼习气就冒出来了。谁错了?真的是自己错。别人错不过是一桩事,小事而已。我一回头,我违背自性,我所学的东西学到哪里去?老师教给我的,不但我没有做到,我真的没有懂得!
  这样才真正发现自己的过失,从这个地方改过自新。对於别人,我们看作佛菩萨的示现,我们对他只有感恩,哪有责怪的道理?我学成了,我周边环境这些人物统统都会受到影响。所以,修己就是化众,教化大众。自己不修,经念得再多,注解看得很多,讲得天花乱坠,自己度不了,实在说也度不了别人。诸佛菩萨、祖师大德你细心去观察,一定是先自度,而后感动别人,收到教化众生的效果。如果自己没有度,都度不了,要想教别人,效果怎么会现前?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自己不虚心,那种傲慢、自以为是的习气常常发作。自己不知道,佛菩萨看看笑一笑,一句话也不说,为什么?你还要好好的学。
  这些话我们在讲席里面也做了多次报告,人生在世只有一个目标,学习。真的,夫子说得不错,他说我曾经一天不吃饭,一夜不睡觉,我在这里想,想什么都没有真正的利益,不如学也。说明什么?人生在世唯一的一桩事情,就是学习。真正学好了,我就讲毕业了,开悟证果,毕业了。毕业有层次,有小学毕业、中学毕业、大学毕业、研究所毕业。如果这一生没有学好,就是说你这些毛病习气都还没有能断得了。这一生做人还不错,没有什么太大的过失,小过失常有,大过失没有,来生再学,再到人道来。再到人道来是什么?我常讲留级!好像我们念书一样,我念的三年级,三年级考的分数不够,留级,明年还要去念三年级,就这个意思。如果这一生的功课学好了,门门都及格,来生我就念四年级,往上升。实在是太差劲了,过失太多,降级。降级是什么?从人道降到畜生、降到饿鬼、降到地狱,降级。
  你把六道看成一个学校,这是六个年级,我们现在在四年级,下面有三途。六道,我们是在三善道,上面还有两个级别。所以人道修好了到天道,欲界天,欲界天的功课做完到色界天,色界天的功课做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