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19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六七九卷) 2006/12/1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67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贤首品第十二」,经文讲到第四段「无方大用」。清凉大师在没有讲经文之前为我们开导,无方大用是从「普贤德」兴起,也就是说它的基础是十大愿王,没有十愿就不能发生这样广大的作用。所以华严会上的佛菩萨没有一个不是修普贤行的,具足普贤十愿,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接著给我们说「十门三昧业用」,第一个是海印三昧,《华严》里面说了十条。第一个说明海印三昧是自性本定,也就是说一切众生跟诸佛如来都有。我们现在这个定失掉了,所以心浮气躁。为什么失掉?那就是世尊所讲的「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你的妄念太多、分别太多、执著太多,所以你本有的圆明海印三昧不能现前。
这个三昧现前起什么作用?第一个是宇宙的来源你知道了,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现在科学家、哲学家都在探讨这个问题,说了很多,但是没有一样能叫人心服口服。如果这个自性三昧现前,你不必要学都知道了。第一个跟我们讲「无心能现」,现的就是宇宙,整个宇宙,我们常讲遍法界虚空界,靠近一点的讲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无心是真心,能现,真心能现;有心是妄心,妄心能变。我们现在的妄心太严重,变现我们现在的环境,整个世界动乱。有些科学家提出警告,地球似乎不适合人类居住了,环境恶劣到这样的程度。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佛给我们讲得很清楚,是我们自己不善的念头、不善的心所感召得来的。我们心有感,境界它就变,它能变!无心能现的,是一真法界,就是华藏世界,这里面的居民心地清净,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本来居住的环境是一真、是极乐,这个道理要懂。
第二桩给我们讲「现无所现」,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知道现无所现,你在所现境界里面你不会起心动念,你不会分别执著,那就对了。那就跟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一样,得大自在,这是真正的解脱。我们今天不晓得这个境界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在这境界里面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要知道十界、六道三途本来没有,现在有没有?现在还是没有。是你的妄心,妄想分别执著变出来的境界,自己变自己受,这就叫自作自受,与人不相干,与佛菩萨也不相干。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自己不知道,幸亏佛为我们说出,我们明白了,明白之后就要放下。
所以,你只要能把自己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执著的念头放下,你就证阿罗汉果。阿罗汉没有执著,就是见思烦恼断了,见思烦恼是执著,就出六道了。出六道到四圣法界,四圣里面就是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这是四圣。到那边去还有事情做,为什么?三大类的烦恼你才放下一个,还有两个没有放下。到四圣法界首先要把分别放下,分别要是放下,在四圣法界里面你就是菩萨;再把妄想放下,你就出离十法界,这一定要晓得。阿罗汉放下了执著,还有执著的习气;辟支佛,执著的习气放下了;菩萨放下分别,还有分别的习气。到佛法界,要把分别的习气放下,再破一品无明,他就出去了,就超越十法界,真正成就了。这个事实真相只有佛讲得清楚,别人说不出来。
我初学佛,头一天老师就教我「看破、放下」。现无所现这个道理你明白了,叫看破。你为什么放不下?你没有看破。你要知道现无所现,就是《般若经》上所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就是现无所现。你要把这个事情真相明白、肯定、认识清楚了,再也不执著,你修学大乘教才能够听得进去,经教里头的意思你听了才能够懂得。如果你有这些障碍在,诸佛如来给你讲经说法,你没有入进去,听不懂,没听进去,问题就在此地。这就是什么?业障。遇到佛,我们自己有业障障碍了自己,没放下!为什么没有放下?没看破!佛讲经说法帮助我们看破,我们自己相对的功夫就是要放下。放下之后,你再听佛说经,就又进了一步。放下帮助你看破,看破又帮助你放下,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秘诀就在此地,不能不知道。
昨天我们念这个文,「谓如来三昧,随众生心,现种种相,如光如影,了不可得」。《金刚经》上有比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看破。看破就是在现相里头不再起心动念,不再分别执著,那就对了,就跟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没有两样。你没有烦恼,没有执著,你充满了智慧,以无量无边善巧方便教化众生。你没有这个能力,你没有法子教化众生,这是佛在大经上说的,「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要度人,先度自己。
我们在这么多年来,差不多也走遍世界,国内、国外学佛的同修,在家,十善业做不到,出家,沙弥律仪做不到。所以佛教今天衰不是没有原因,你没有做到。没有做到,让社会人瞧不起。在家学佛,古人又说在家僧,这个话说得是正确的,是内行人说的,外行人说不出来。僧的意思并不是专指出家人,诸位要知道,你要说是和尚、阿闍黎、沙弥、比丘,这是专指出家人。讲僧不是专指,僧包括在家人,僧是讲僧团,四个人在一起修行,依六和敬就叫做僧,就叫僧团;如果不依六和敬,不叫僧团,这个很重要。
我们也没有看到六和敬的僧团,两个人住个小庙还闹意见,还吵架,这就知道佛法的衰微,原因你就明白了,不和!再看看修学的环境,我们就晓得,为什么不如法?没有人教。现在道场跟从前道场不一样,从前道场里头有道,现在的道场没有道。从前道场跟学校一样,天天上课,道场里面有讲堂,首座和尚讲经说法。首座是担任教学的,维那是担任训导的,方丈住持是校长,它的组织跟现在学校没有两样。所以寺院庵堂是学校,人家不会误会,这佛陀的教育。像从前私塾,大家一听到私塾就晓得孔孟的教育。
一个寺院可能有好几位的首座和尚,分堂说法,这个讲堂讲《华严》,那个讲堂讲《法华》,另外有讲堂讲《般若》,你喜欢学哪一门你就进哪个讲堂,他有学,像学校一样。维那是管规矩的,就是你的生活、言行,标准是戒律,你要是违规矩、犯了戒,他负责惩罚、处分这些事情。现在我们在寺院看不到!为什么从前人能做到,现在人做不到?这个我们知道了,从前的人从小就学规矩,就养成一个好习惯。所以中国五千年来重视家教。你看看中国每个家族是以姓氏,你们家有祠堂,祠堂就是家庙,供奉祖先的。祠堂里面一定有家谱,那是你家庭里面的历史,代代承传。家谱里面有家规、有家训、有家教,祖宗教导后世子孙,他有规矩!
我们现在提倡《弟子规》,《弟子规》是中国家教的集大成,写得好!又简单、又扼要,总共三百六十句,一句三个字,总共是一千零八十个字,分做七科。那是要做的,从小就学,小孩出生下来,不会讲话,眼睛一张开他就看,他就会看、就会听,他就开始在学习。所以《弟子规》家教是谁来做的?父母。家里面大人在小孩的面前,虽然刚刚生出来,你不要以为他什么都不懂,他什么都懂,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要给他做最好的榜样。所以中国谚语讲,「三岁看八十,七岁定终身」,不是没有道理。他从出生到三岁,他已经学了一千天,一千天的薰习,他就有能力辨别邪正,这是对的,那是错的,三岁小孩就能辨别,就很懂事。我们现在这个教育失掉了,从小没有学过,长到这么大,染了许多不好的习气。古德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我们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而受的是社会的染污。染污太深了,染污太严重了,回头很困难!
所以十善做不到,沙弥律仪做不到。怎么办?自己要生惭愧心,自己要知耻,赶快回头,从头开始。就从《弟子规》开始,每天用弟子规来检点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我如不如法?如法的,很好,明天保持;做错了,错了要改过,明天不能犯这个过失,真干。用上一年的时间,把弟子规百分之百的落实。这一门落实了,诸位同修要记住,我常常讲四门,四门不能一起学,一起学一样都学不好,就学这一门。这一门落实了,其他的三门不要半年你全部都做到。用一年的时间落实弟子规,《太上感应篇》只要三个月,你一定会做得很好;《十善业道》,我相信一、二个月就做好了;《沙弥律仪》也是一、二个月。根扎稳了,根深蒂固,你不输给古人,无论你在家学佛,或者出家学佛,你都有了不起的成就。为什么?你有根,这个不能不懂。
大乘教,像《华严》这个太高了,我们喜欢听,听也只种善根,能不能懂里面的意思?非常不容易。要依照这个修行是更做不到的,修行绝对不是受持《华严经》,我每天把它念几卷,这个没用。你能念,你不解其义,什么也得不到;你所得到的只可以说阿赖耶识里种个种子,这个种子不会起现行,也就是你不会觉悟。你看看人家这个地方讲觉悟,三昧是定,你没有定你怎么会开悟?你为什么没有定?因为没有修戒。诸位一定要记住,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智慧就开了,没有戒就没有定。
你自己想想看,你的心是不是还心浮气躁?还是妄念很多?这就没有定。人真正有定,妄念就没有;还有妄念,没定,这个自己要知道,自己要承认。不要管别人,别人与自己永远不相干,一定把自己管好,自己得定,自己开慧;自己修行,自己证果;自己得度,然后才能度人。前面这两条,你看说明,这都属於看破的事情,看破与放下有关系,三昧是放下。你不能放下,你就看不破,看不破,你就不能放下。究竟第一步从哪里起?第一步从放下起,才入得了门!
第三,「能现所现非一」,这是跟你讲圆融自在,能现是法性,所现的是法相。古人用金跟金器做比喻,把黄金比喻作法性,能现;金器是所现,譬如做金戒指、金手镯、金项炼。能做的是黄金,所做是项炼、手镯、戒指,能做所做。黄金在哪里?黄金就是戒指、就是手镯、就是项炼,项炼、手镯、戒指就是黄金。这个要懂,它的关系要搞清楚,能跟所的关系要很清楚,非一,不只一种!
我们看它的文,「谓如来三昧,能现之智与所现之境一念圆融,十方普应不同」。文字并不多,可是讲得很清楚。如来三昧就是自性本定,在《楞严经》里面称为首楞严大定,在《华严》里面也称为师子奋迅三昧,就是指如来三昧。能现之智与所现之境,这个智,这是中国文字之妙,外国文字里头没有的。这个智可以做根本智讲,也可以做后得智讲。从根本智讲,能现的是真心,所现的是一真的境界。这个智也可以做权智讲,权智是什么?后得智。根本智也叫实智,真实的;根本智里头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执著了,就叫做权智。权智就是识,阿赖耶识,识能变,所变的境界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所以这里头有两个意思在,这个智有两个讲法,就是两个意思。不管是一真法界还是十法界,能现与所现确实一念圆融。
可是怎么样?十方普应不同,这就是非一,不是一。为什么?众生有感,佛有应,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现身不同;随著众生根性不相同,佛说法也不同,应机说法。然后你就晓得,佛、菩萨没有身相,无相。《金刚经》上讲得好,「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不但相没有,念头都没有,「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见是见解,念头都没有,所以他才能普应不同。我们执著这是身,执著这个境界是我所有的,坚固的执著我跟我所,我们的本能失掉了,就迷了,不能圆融。这是讲应现无方大用。
可是底下这条给我们说,「能现所现非异」。我们还用前面的比喻,黄金,我把它做成戒指,做成手镯,做成项炼。戒指不是手镯,手镯不是项炼,这就非一,这三个了,非一。可是我们从黄金上看,戒指是黄金,手镯是黄金,项炼还是黄金,从黄金上看非异,没有两样。这句文底下说,「能现之智与所现之境,虽十方普应不同,莫不本乎一念」,那个一念是同!这句很重要,这一念里面就有觉、有迷。一念觉,十法界就没有了,十法界尚且没有,哪来的六道三途?都没有了。所以一念觉就是一真法界,在《华严经》里面讲初住以上的菩萨,法身大士,他们真的成佛了,叫分证即佛。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分证即佛。再往上面去,究竟圆满佛,叫妙觉,那是果位,这四十一位还是因位,《华严》称法身菩萨、法身大士。他们不是在十法界,他们在一真法界,这在讲席前面讲得很多,不可以不知道。
这四十一个位次到底是有还是无?我跟诸位讲得很明白,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你要说无,真有四十一个位次;你要说有,四十一个位次了不可得。为什么?因为初住以上,六根接触外面境界他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当然没有分别执著。所以他是平等的,哪来的四十一个位次!有四十一个位次,肯定就有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著,他没有,所以你不能说他有。为什么又不能说他无?无明习气真的有厚薄不相同。无明断了,不断无明出不了十法界,无明断了,断了无明还有习气。
你看层层上升,你应该体会到,阿罗汉断了见思烦恼,见思烦恼习气没断,断见思烦恼就超越六道,证阿罗汉果。在阿罗汉这个位次修什么?断习气;见思烦恼习气断了,那就升级,升到辟支佛,辟支佛没有习气。辟支佛修什么?辟支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