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222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2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法一点迷信都没有,只有佛法把宇宙人生的真相(诸法实相)讲得透彻。很难得,三千年之后,这些科学家用科学的工具、仪器证实了少分。这个少分对我们学佛是有很大的贡献,让我们跟经典两个一对照,我们对於佛菩萨不能不尊敬,不能不佩服。而佛菩萨教给我们的方法毫无保留,教我们放下执著、放下分别、放下妄想。理上讲得透彻,讲得圆满。
  我们根据佛经的教诲做了一片光碟,「凡圣迷悟示意图」,这个图很简单,但是把这个事情讲得很清楚。这个就是妄想、分别、执著,我们用三原色,红色的代表执著,蓝色的代表分别,黄色的代表妄想。佛告诉我们,你是佛,真佛不是假佛。你现在变成凡夫,就是因为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这三大类的烦恼合在一起,这样让你看这个世界看扭曲了,世界的真相你完全看不出来。佛告诉我们这个东西是妄的,不是真的。
  我们把真,海印常住用是我们外面的生活环境,法界自在用是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眼睛好比是法性,比喻作法性,外面森罗万象是法相,海印森罗常住是法相。这个东西有没有伤害我们的法性?没有。有没有伤害外面的法相?也没有,它是虚妄的。所以佛告诉我们,你只要把执著去掉,不要执著,这样子看起来就方便多了,就像我们戴个太阳眼镜一样,外面境界看得清楚多了;加上这个真的是什么都看不见,模模糊糊,这凡夫。这个境界就是阿罗汉,所以阿罗汉比我们清楚。再把分别放下,我不分别了,只有妄想,这就很薄,就看得很清楚,这是菩萨。再把妄想放下,就本来成佛。所以你要晓得妄想分别执著是妄,不是真的,本来没有,法性上没有,法相上也没有,这个东西是假的,不是真的,放下就是。
  这使我们想到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示现的,他示现得很好,示现就是教我们,放下哪有那么简单?谁肯放下?释迦牟尼佛示现十九岁出家,到处去寻师访友,去学道,学了十二年。吃尽苦头,不成功,最后放弃了,跑到菩提树下去打坐,把整个心情定下来,统统放下来。这一放下来之后,豁然大悟!他在菩提树下面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就成佛了。这个示现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在我们中国有个了不起的人,禅宗六祖惠能,他没有十二年。他卖柴的时候,听到一位居士念《金刚经》,他听了很有味道,有所领悟。由此可知,惠能大师烦恼很轻,也就是说分别执著很少。这个人很随缘,没有什么分别执著,人家说什么都好,没有一样不好,很容易开悟。到黄梅去住了八个月,八个月也没有听经,他在黄梅做义工,厨房里面舂米破柴,干这个活。不能到禅堂参禅,也不能到讲堂去听讲,做八个月苦工。五祖晓得这个人的悟性很高,悟性很高就是他烦恼轻,烦恼轻就是他没有分别执著,是难得的这么样一个人。半夜三更到房间里面跟他讲《金刚经》,讲三分之一,大彻大悟。三分之一是什么?妄想放下了,彻底放下,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五祖把衣钵就传给他,二十四岁。这是在中国做的示现,这种示现是对当时修行人讲的。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的示现是对一般众生讲的,十二年。惠能大师只有几个月。
  为什么不放下?没有别的,放下之后,世出世间全通了,智慧圆满、德行圆满、相好圆满、福报圆满,你才能教化众生。福报圆满之后怎么样?「普代众生受苦德」。释迦牟尼佛福报圆满的,过什么样的生活?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我们看起来苦不堪言,为什么?普代众生受苦德。世间受苦的众生多,有福报的少。释迦牟尼佛这样一示现,让受苦报的那些众生心里面得很大的安慰。我们虽然苦,还有个破房子住,比他还好一点,得很大的安慰,接受佛陀的教诲。所以佛菩萨示现在世间,所有一切示现都是为帮助众生觉悟的,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这个不能不知道。
  所以四德里面的「随缘妙用无方德」,手出广供三昧门,毛光照益三昧门,好像是这个意思,随缘妙用。「威仪住持有则德」,现诸法门三昧门,主伴严丽三昧门;我们想想,这一德里头包括前面很明显的这两种。「柔和质直摄生德」,就是四摄摄生三昧门;「普代众生受苦德」,俯同世间三昧门。行四德里头有六条。
  所以要想帮助众生要受苦,是不是真受苦?没有。世间众生以为苦,佛菩萨这里头大乐。奇怪了,怎么会大乐?刚才讲信心,佛菩萨的信心把境界转变了。冬天严寒,他穿得很单薄在那里打坐,他那个信心把他的范围可以变得很暖和;夏天炎热,他能把他的周边变得清凉,他有这个能力,境随心转。我们凡夫很糟糕,凡夫是心被境转,所以不自在。他们能够叫一切境界随心转,为什么?一切境界是心想生的,心想生的,心当然能转变它。托钵,每个家里托来的饭菜都不一样,我们吃起来很难吃,为什么?我们有分别、有执著;佛菩萨接受这个供养,天厨妙供,怎么会一样?山林树下,在那边打坐,下雨了,四周下雨,就是他坐的那个地方不下雨,他怎么不快乐!他的那种乐,我们想像不到。我们看他,那是神,那不是人。没错,他是神。神是什么意思?对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达明了,那个人就叫神。
  我们不晓得,其实我们都有,只是迷而不觉,我们糟糕就糟在这里。佛菩萨教导我们,我们又不肯接受,又不相信,又不能依教奉行,这个佛菩萨讲刚强难化,《地藏经》上讲「刚强难化」。所以从今之后,我们把这个道理、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了,真的要学佛。学佛什么?学佛就是用我们的清净心来转变外面的境界,来转变我们的身体。第一个是转变身体,身体健康。把我们身体所有不健康的那些部分,那些病态的器官、细胞,用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恭敬心把它恢复正常,山西小院给我们做了证明。
  佛教人,第一个是指示,第一种方式指示给你看,让你领悟;指示还不能够领悟,再劝导你;劝导你还不相信,示现给你作证明。佛家讲三转法轮,示转、劝转、作证转,山西小院是作证。念佛往生,哈尔滨极乐寺的修无法师作证,谛闲老和尚的徒弟锅漏匠作证,证明给你看,是真的不是假的。去年黄忠昌居士在深圳往生,作证转。你问,他在二、三年的时间为什么就成功了?没有别的,放下了,就是这么个道理。
  你的修学为什么不成功?你不肯放下。再告诉诸位,放下不在事上,事上放下不是真放下,心里放下,心上真的没有。为什么祖师大德要从事上来教我们?事上放下容易,心上放下不容易,事上放下可以帮助你心上放下;因为事上没有放下,你心里会老是挂念著,道理在此地。果然心里放下了,没有留恋了,事放不放无所谓,为什么?看那个事,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对事没有丝毫分别执著,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有无不二。到那个功夫就无所谓了,没有到那个功夫还是从事上放。
  章嘉大师教我就是从事上,他教我放,我真的布施了六年,把自己身上所有一点东西布施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两套换洗衣服、一床薄薄的铺盖。到哪个地方去,衣服打个包袱背在身上,连铺盖一起,背在身上就走了,什么都没有,一分钱也没有。就在这个时候出家的因缘成熟了,台北圆山临济寺那个时候的方丈心悟法师找我,希望我出家。所以我出家的时候,台中的同学给我买了张火车票,从台中车站到圆山车站,一分钱也没有,自在。所以事可以帮助你心上不执著。如果事上,东西太多,你的财物太多,很难放下,那个能放下,那是真功夫,那不是凡人。凡人修的过程一定是这种方式。
  你看惠能大师能放下,穷,什么都没有。破房子,家里有个老母亲,自己天天上山砍柴,到城市里头把柴卖掉,得到一点钱买米回家去养活老母,什么都没有。闻到佛法之后,很难得有几个善心的居士,「你到黄梅,你的悟性很高,你去学道,你家里老母亲不要挂心,我们替你照顾」。还有一个客人送他十两银子做安家费,没有牵挂。所以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这个东西可麻烦,为什么不能成就?被这个害了,无始劫害到现在,出不了头。这个必须要觉悟,一定要舍,一定要放下。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贤首大师「妄尽还源观」的六门,第五是「入五止」,第六是「起六观」。五止,第一个是「照法清虚离缘止」。止观是真正修行,由此可知,前面「显一体」非常重要,这是修学的根本,也就是佛家所说的明心见性。一切法,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是心现识变,那是根源。心性也是大乘教里面常常所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你把本来面目找到就叫做成佛。本来面目并没有丢掉,因为本来面目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常不断,我们今天讲失掉,是迷失,不是真的失掉了。就像前面所讲的,只是我们面前现在有个障碍,这个障碍既没有妨碍我的心性,也没有妨碍外面的法相;换句话说,法性、法相里面决定没有,所以是妄的,虚妄,不实在,只要你放下就恢复了。
  放下少分,少分是执著,你自性里面的智慧德相就透出一部分,那就是阿罗汉,能力恢复一部分。像阿罗汉的天眼能看一个小千世界,这就是能力恢复了。我们今天不行,年岁大了,戴老花眼镜,看不清楚了,这就是毛病。他们不会,他们没有老化,他们的眼睛多厉害,能够看一千个银河系。阿罗汉,恢复少分。佛经上讲阿罗汉的天眼能看一个小千世界,一个小千世界依黄念祖老居士的讲法,就是现在所说的一千个银河系。再把分别放下,那是菩萨,菩萨的能力恢复得超过阿罗汉十倍都不止;换句话说,阿罗汉能看一千个银河系,菩萨能看一万个银河系,那是什么菩萨?小菩萨。我们在此地看到了,《华严经》上常常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就是菩萨的等级有四十一个等级,一个等级比一个等级厉害,最低的等级超过阿罗汉十倍都不止。佛说这不希奇,是你自己的本能,你本来是这样子的。你本来是佛,你本来能见的是遍法界虚空界,无量劫之前,无量劫之后,你统统能看见,就是被妄想分别执著害了。这个东西是假的不是真的,你为什么不把它舍掉?
  所以前面都是修行的准备功夫,到入止观的时候,这真正修行。止就是把心定下来,止是禅定;观是觉照,起作用。止,说了五条,第一个是「照法清虚离缘止」。「照」是照见,什么叫照见?离妄想分别执著就是照,有妄想分别执著就没法子照,他有障碍。阿罗汉就有止,就有定了,《楞严经》上佛跟我们讲的,阿罗汉修的定是九次第定,超过六道,因为六道里头有修定的,所谓四禅八定。四禅八定都是伏烦恼,没断,定功不够,不能把烦恼转变成菩提,不能转变,只能够把它伏住,它不起作用,所以四禅八定是伏烦恼。再往上去一层,定起作用了,烦恼永远不起现行,产生变化了,把烦恼开始转变成智慧,转烦恼为菩提。他有照的功夫了,虽然很浅,它起作用。
  照法清虚,一切法清净,虚是什么?虚而不实,像《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梦幻泡影是虚。清是什么?它本来是清净,它不染污。就像我们刚才举的比喻一样,我们以为法有染污,我们以为自己心有染污,其实心跟法都没有染污。你细心去找,你去反省,你心里头哪个地方染污了?我们讲妄想分别执著,你去找找,你身体哪个细胞、哪个器官里面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找不到。到外面去找,外面境界上有没有?你也找不到。
  《楞严经》一开头,七处徵心,你说你有心,阿难讲的,释迦牟尼佛并没有说什么真心、妄心,你说你有心,心在哪里?你找出来我看看。找不到!你要晓得,我们讲真心、讲妄心都是假名,都是分别、都是执著、都是妄想,所以怎么找都找不到。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就在现前。你看宗门里面大彻大悟的人,他一下开悟了,说出一句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到处去参访、去求学,铁鞋都穿破了,没找到,找不到。就像释迦牟尼佛一样,十二年的参学,踏破铁鞋无觅处;菩提树下一坐,什么都放下,豁然大悟,「得来全不费工夫」。你起心动念去求,你求不到。十二年是个圆满的数字,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菩提树下入定,万缘放下,自性现前了,明心见性。这个启示的作用很大,我们要能体会。
  惠能大师示现的真叫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示现的彻悟。我当年,方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告诉我惠能大师学不得,不是一般人能学得到的。我听了听不懂,为什么学不得?真的学不得,为什么?你有心去学,错了。惠能大师无心,无心不要学就现成的。无什么心?无分别心,无执著心,无妄想心,妄想心是起心动念。换句话说,他没有起心、没有动念、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谁要做到了,谁跟他一样。你还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你学他学一辈子也学不到,下辈子再来还是学不到,生生世世都学不到;什么时候你放下,原来就是。
  所以你能够照法,照见一切诸法清虚,就是清净寂灭,攀缘的念头没有了,离缘。这个念头没有了,这叫止,这是对境界。我们对境界还有需求吗?还有欲望吗?没有了,为什么没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大般若经》上所说的,总结是「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还有希求吗?缘就是希求,没有了。对於一切法里头,我们常常讲的,控制的念头没有了,占有的念头没有了,对立的念头没有了,这是离缘止。你今天为什么不能放下?对立不能放下?占有不能放下?控制不能放下?你不晓得事实真相,你以为这一切法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