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26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十条就是佛教菩萨修行的科目,能持戒就是能守法,他就能忍,不守法的他不能忍,能忍才有精进。我们这个世间人说老实话,每天求进步的人不少,他那个进不精。尤其有些修行人我们也听过,也许有些人看过,很精,但是没有进步。精跟进配合起来很不容易。精是什么?纯而不杂。我们学一门,一门深入,这是精,但是没有进步;有些人学东西有进步,但是不精,这不纯。这种现象你就稍稍留意点,很普遍,你到处可以见到。这两种方法就是进而不精,精而不进,都达不到下面一个目标。下面目标是什么?是定,达不到。要知道定是大乘法里面修学的枢纽,你就晓得施、戒、忍、进,在三学里面,戒定慧三学统统包括在戒里头,施戒忍进都是戒学。你看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开才能解决问题。
从这个事实真相里面,让我们学佛有个很深的体会,世间法有很多真有功夫,修行很得法的能够达到四禅八定,不错了!他能够生四禅天,能够生四空天,就是出不了六道。四禅八定叫世间禅定,不是我们这讲的禅定。他既然能够达到第八个层次,这世间禅定,为什么不能再进一步?问题就是发生在「进」字上,他有精,不能进步。四禅天、四空天确实很精很纯,他没有办法再提升。佛法里面讲的禅定,最低的是九次第定,他们有八定,再爬上去第九定,那才是佛法讲的定。
四禅八定在佛法里面它不叫三昧。三昧前面跟诸位说,三昧翻成中国意思就是禅定,叫正受。它不是三昧是什么?世尊讲得好,四禅八定叫舍受,你看六道里头众生这个受有五大类,苦乐忧喜舍,身有苦乐(有这两大类的受),心有忧喜。如果身没有苦乐,心也没有忧喜,这个境界很好,这叫舍受。佛不叫它做定,叫舍受。舍受跟定的境界很接近,为什么不叫定?定是永久的,不会退转,舍受是暂时的,到你定功失掉,烦恼习气统统起现行。所以四禅八定不能持久,不是永久的。三昧是永久的。四禅八定不叫禅定,也叫禅,叫世间禅定,不是佛法的禅定,不是出世间的禅定,他没出世间,这个世间讲六道轮回,他没出世间,这不能不知道。
懂得这些原理原则,修行的路我们就明白了,那我们怎么样做法?既要纯又要进步。实在讲我也是很多年才体会到老师教我们的,我这一接触佛教,老师教我看破放下,放下就进步。好像我们爬楼梯,放下底下这一个阶层,你才爬上去第二层。我们现在讲堂在十一楼,你放下第一层,你才能到第二层,放下第二层你才能到第三层。所以放下就进了,不放下执著就不会进,就没有进步可言。放下是进,看破是精。看破怎么?你就不杂了。看破放下它这里头就有精进的意思在,你放下没看破,你有进步不纯;你很纯,看破了,你没有放下,原地踏步,没有法子再前进。
这些道理,言语上很简单,术语很简单,意思深广无际没有边际。修道用得上,在世间做学问也用得上,乃至於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也用得上。你真正要想过圆满幸福的生活,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没有看破放下得不到!怎么学也学不到。纵然遇到高明的人跟你讲,你听不懂。要怎样听懂?真的放下,真的看破,真懂。你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那叫真精进!所以我这一生非常感激章嘉大师,他教我这个秘诀,这个秘诀就是四个字,「看破放下,放下看破」,这一生当中得大受用,往后受用无穷无尽。那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得还不够透彻,放得还不够彻底,为什么?没有入如来境界。
我们今天只是少分,还不是多分,少分契入菩萨境界。我们很清楚方向目标正确了,有能力不受外面境界干扰,这就是有点小小的定功。这个定还是属於世间禅定,还没有到真正的三昧。到真正三昧,智慧就开了;换句话说,还要放下,连放下也要放下。这些原理原则我们都懂,毕竟这就明了自己不是上上根人;像惠能大师上上根人,一接触之后他就彻底放下。当然我们现在晓得,惠能大师不是一世修的,过去生生世世,在这一生当中我们看到他成熟。那我们的修行也清楚,也不是这一生,也是过去生生世世,在佛法里面修学一世接著一世,这才有进步。
有时候我们想想,这一世接著一世也挺危险的,万一迷了怎么办?万一没有人指点怎么办?这个我们读《般若经》里面明白了,诸佛菩萨真是大慈大悲,让我们感激不尽。你没有大彻大悟之前,那叫小菩萨,包括《华严经》现在所讲的十信位的菩萨都算是一般菩萨。这些菩萨生生世世修行,确实险路很多,谁去照顾他?诸佛如来嘱咐那些大菩萨时时刻刻要护念这些小菩萨。我们想想也很有道理,这世俗人情,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些大菩萨常常照顾这些小菩萨,路稍微偏差,他就会来帮你纠正。到纠正之后,你才会想到这是三宝加持。三宝加持就是菩萨在照顾我们。
只要心正、行正,这非常重要,也是印光法师讲的话,「诚敬」。这使我们想到自古以来,那些大善知识选择传人,传法的弟子,学生很多怎么个挑选法?一定有个标准。在世间古代这些帝王,在中国可以说从尧舜禹汤一直到清朝末代帝王,他们统治这个国家,一个人管不了,这个国家太大,人太多了,需要找很多帮助他管理的人。这些帮助他管理的人就是他的干部,他用什么方法选他的干部?我们在古籍里面读到,他们选择干部是两个标准,孝、廉。孝子他就会忠於君王,忠於国家,廉洁他就不贪污。你看看自古以来,历朝历代这些我们现在讲公务员,他选拔就用这个做标准,贪污的有没有?有,少!好的官很多,贪污的人毕竟是少数。
现在公务员没有这个标准了,而考试什么?以你学历为标准,以你的技术能力为标准,孝廉两个字不讲了。像公司里面用人,很能干的人,很有才干的人,别的公司来挖角,来跟你谈你在这里多少待遇,我可以多给你,他马上跳槽就走了。跳槽走是不忠,贪图那边待遇好,这是不义,贪心!在从前跟这个老板跟多少年,其他人要想去串通拿高待遇给他,他不接受,为什么?那我对不起老板,绝对不会受这名利的诱惑。为什么?我们知道那是孝子。现在的社会不忠、不义,不忠、不义原因是什么?不孝、不廉。
一位大德无论是世间、出世间的要传道,他在弟子当中他选什么?他有标准,不是没有标准,印光大师常讲的「诚敬」,这就是他选择的标准。一个学校老师,尤其是资历很久,教过几十年书,接触许多的学生,接触人多了,他就会看人,看你有几分诚敬。真的能够具足诚敬,而且又能知道你有孝廉,再加上诚敬,你可以传法。所以孝廉是基础,德行的一个基本,加上诚敬就会传法,这就能传法。为什么?印光大师讲得好,学问之道,儒释道三家是大学问,承传要靠真诚恭敬。没有真诚恭敬怎么样?你不能吸收。不是老师吝啬,老师全盘给你了,你没有接收;真诚心、恭敬心,老师做的、老师讲的你才能有体会。每个人真诚心度数不一样,所以每个人体会的浅深不相同,但是没有错解。如果不是真诚心,有邪曲心,我们讲有虚荣心、有傲慢心,那往往听老师讲解会曲解。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就做不到了,他怎么样?误解如来真实义,曲解如来真实义,这种人我们看到太多,扭曲了。
所以真诚恭敬是入道之门,入德之门,真的是一把钥匙。我们要想真的在学问上成就,在佛道上成就,你这两个字是要具备,还加上前面就四个字,「孝、廉、诚、敬」,你没有不成功的。纵然这一生没有缘分遇到善知识,你可以做古人私淑弟子,就像孟夫子一样。孟子一生没有遇到高人,他以孔子为老师。孔子过世,不在世了,孔子的书在,读孔子的书,他体会到孔子的意思,就是他能解孔子真实义,能依教奉行,他学得很像。所以今天讲到儒都讲到孔孟,孟子是孔子的继承人,这我们大家公认的;没有说曾子,没有说颜回,没有说。说孟子,孟子跟孔子没见过面,就是具足了孝廉诚敬。
作圣作贤关键不在外头,关键在自己本身,本身这四个字有没有具足?这四个字具足,没有一个不成就的,除非你不想学。如果真有这个愿望希圣希贤,希望自己作圣人,希望自己作贤人,那你就没有不成就的。这四个字别人帮不上忙,必须要自己去做,老师帮不上忙的。老师总不能说,你要用真诚心尊敬我,这怎么能说得出口!你看做父母的都不能要求儿女,你是我的儿子,你要孝顺我,也说不出口。所以这需要教,「苟不教,性乃迁」,要教!什么人教孝?老师,第三者,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尊敬老师,是父母教儿女要尊敬老师,两方面教。教廉、教敬那是两方面统统都教,只有尊师父母教,孝顺老师教。古时候教用身教,不是像现在,所以现在非常困难。
我就是从小上私塾,七岁的时候。私塾离我们家大概一里路的样子,不太远,是个祠堂,现在祠堂都不存在了。我父亲带我去上学,带了礼物,这个礼物是送给老师的束修,那是私塾。祠堂的大殿就暂时做礼堂,当中供一个很大的牌位。我在没有上学之前也都认字了,上面几个字我都认识,「大成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那个大牌位。进到学校,老师出来接待,接待我父亲,父亲就带著我对孔老夫子行最敬礼,三跪九叩首。拜完之后,我父亲请老师上座,老师坐在孔子牌位的旁边,我父亲带著我对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礼,这是干什么?这教小孩尊师重道。你看我们六、七岁的小孩,看到父母对老师三跪九叩首,亲眼看到,跟在后面磕头,对老师还敢不尊敬吗?这样教的!不是说你对老师要尊重,那个效果很小,做给你看,你看父母对老师这么尊重,使我们在一生当中不敢不尊重老师。现在这个教学法没有了。
从前教书很清高,真的是穷秀才,没有钱,但是他在社会上有很高的地位。无论什么场合,宴会当中首席一定是教书的夫子,请夫子上座。不像现在,一般大概是官阶最高,或者是有很大财富的,他们都是坐首席。从前不是的,从前是穷秀才坐首席,这是什么?尊重文化,就是尊重道德,尊重伦理,尊重学术,他从小教!现在的学校,你说学生怎么会敬老师?父母没有把老师看在眼里,就不尊重。做父母的人认为什么?跟学校、跟老师就像商业买卖一样,你这是贩卖知识的,我是你的顾客,我花了钱你要好好教。学生不满意,回去对家长说,家长还要来责备老师,还教训老师。老师如果是处罚了学生,还要去告状,你说老师怎么教学生?
从前老师对学生有体罚,最平常的法子打手心、罚跪,我们都挨过。我们受老师处分,当然脸色也很难看,有时候哭哭啼啼回家,家里父母问怎么回事情?被老师罚了。到第二天我们父母一定是带著礼物去感谢老师,谢谢老师管教。现在这个风气没有了,这小孩怎么能教得好?这些统统属於,在我们这里讲的就是施戒忍进,在三学里头就是一个字,戒学,规矩都要遵守。家庭里面懂得规矩的,长辈祖父母都疼爱小孙子,小孙子如果犯过失,他的父母要处分他,小孙子有依靠,这个时候怎么办?做老人的赶快回避,让他能体会到父母的尊严。你要是溺爱、袒护,那将来这小孩他父母没法子管教。这我们也看得好多!这人家家的事情,我们看到了也不好说,知道是做错了,不能说,只有在讲经的时候说。讲经说怎么样?你听到你自己去想想去。
所以古人,真的言行举止都是大学问,简单的一个动作都有大道理在。我们今天讲到精进,精进过去讲得很多,像这些地方都不是注解里头有的,我们在此地把它补充进去。佛给我们在经教里头都是提个纲领,里面的细目无量无边,都要自己去体会,都要自己去发现。佛给了我们一个线索,根据这个线索你会发现许多的宝藏,像寻宝一样,你自己会找到。根,记住「孝廉、诚敬」,这四个字一个就是四个,四个就是一个,任何一个字里头一定具足其余三德,它是个整体。
我们自己亲身的体验,我在年轻的时候,在台湾遇到三个老师,没有人介绍。方老师是我们听到他的名声,是在台湾最著名的一位哲学教授,我们只知道他是当代的哲学家,提起来没有人不赞叹、不尊敬的。听说他桐城人,桐城人同乡,就写一封信。写一封信什么?自我介绍,目的想到学校旁听他的课。我还有篇文章,那个时候写的一篇文章,寄给他老人家看,自我介绍。这个信有效,一个星期之后他就给我回信来,约我到他家见面。见面一谈就约定,每个星期天到他家里给我上两堂课,不让我到学校。告诉我现在学校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他说你要到学校去听课,你会大失所望。当时我们不懂,学了十几年之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到学校去听讲他不费力气;他每个星期两个小时给我,他要单独给我上课。我那个时候生活非常清苦,待遇很微薄,我对他一分钱的供养都没有,他对我这么爱护。凭什么?现在想想知道了,凭我还具备这么一点点少分孝廉诚敬。
我写给他的信,毛笔工楷写的,哪有像现在,现在你看我每天看到很多人给我写信,那个字多潦草,有很多字我都不认识。如果我当年也是这么潦草,随随便便写的,老师顶多说好,你到学校去旁听去,真的是这样的。我们对他真的是恭敬,那他见面谈谈就不一样,所以见面就等於面试、考试,考什么?就考这四个字。这四个字你能打多少分,孝能打多少分?廉打多少分?诚打多少分?敬打多少分?那都及格,真的他就把你选作传人,虽然他一句话不说,以后我们恍然大悟。我见章嘉大师,最后亲近李老师,李老师是有人介绍的。凭什么?我今天把这个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