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2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的心马上就变掉,本来是个菩萨心,到最后堕落了,你没有去度众生,被众生度跑掉了。多,自古以来太多!所以老师限制四十岁,我们同学个个都遵守,没有过四十岁不可以离开自己的道场接受别人邀请,不可以,老师不答应。惠能当然没有问题,也是给我们示现,得衣钵之后也要隐居,隐藏十五年,差不多也是四十多岁出来,四十出头出来了。二十四加上十五,所以也是四十岁出来。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即使自己有这个能力,那就是惠能大师,他不会动摇的,为什么?他是大彻大悟,做给后人看,这就是大慈大悲。做给后人看什么?一个是自己有耐心能够忍十五年,正是《金刚经》上「一切法得成於忍」。这个十五年的生活真的很不容易,那是一尊佛,跟释迦牟尼佛没有两样,彻底觉悟的,比等觉菩萨还高一级,在猎人队里干什么?替他们烧饭。他们每天打猎,都是吃的动物,他自己吃素,还要烧这些肉食东西供养这些猎人,你说这是什么日子?所以他老人家拿著菜放在锅旁边煮熟,他吃肉边菜。他有悲心,看到动物受伤,那个伤不很严重,他偷偷把它放掉,过这样的日子。真是委屈到极处,忍受那么多年,为的是什么?传法,续佛慧命,弘法利生,什么样的苦都能受,什么样的羞辱都能够接受。这是惠能大师大慈大悲为我们做示现,我们读《坛经》要知道感恩,要知道学习。如果我们稍稍一点点都不能够忍受,怎么可能成就?自己不能得度怎么能度别人?
所以到年节的时候,一年的大日子,佛弟子没有一个不欢欢喜喜的供佛、供法、供僧。在形式上,供佛、供僧,这是最明显的;供法,不知道怎么供法,不晓得怎么供养法。大概供养法现在我们印一点经书送给人,做一些光碟,这是法宝,都做这些事情。这要跟佛在经上所讲的,大乘教里面所讲的,也是对的,不能说不对,供养等级不相同,我们的方向、目标还算正确,等级不相同功德大小不一样。要依照佛说,这功德里头还有真的、有假的。我们今天节录天台宗所说的这三种供养。发心要发得大,要跟佛菩萨一样,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念念不忘正法久住。正法久住要靠谁?不能靠别人,我们如果靠别人你决定会失望,要靠自己,自己要真正发心,发什么心?菩提心,菩提心落实在大慈大悲。我们在这几十年当中把菩提心说成十个字,我要发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很抽象,怎么落实?怎么表现出来?慈悲就是表现,慈悲就是爱心。与前面八个字相应就是菩提心,不相应不是菩提心。那个慈悲心是世间人的慈悲,不是佛家讲的慈悲心,佛家讲的慈悲心,慈悲里头一定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
「慈起无缘之化」,无缘是没有条件,无条件的,对於一切众生,有根利的、有根钝的,就是有聪明的、有很愚痴的,我们要平等看待。「利钝齐观」,齐是整齐平等。化是教化,要用平等心。「悲含同体之心」,悲是怜悯众生,众生跟我们同体,同一个法身,同一个法性。「怨亲普救」,你的冤家对头他本来是佛,你的家亲眷属他本来也是佛,平等的,现在都迷了,难得我们现在有一点觉悟,要帮助他,不分怨亲。你看看怨亲普救,把怨放在第一,我们凡夫不是这样,我们凡夫把亲放在第一,我一定先度我的亲人,冤家债主以后再说。你看菩萨教我们,你真正悲心现出来,怨最可怜,为什么?他造作罪业他将来堕三途,堕三途的人应该先救,这就对了。我们家亲眷属虽然造业,还没有造那么重的业。这才真正显示出你的慈悲心。
台教讲供佛讲供养,「供养佛者,只是随顺佛语,今顺佛教修学,即是供养佛」,这是真供养。我们要不要拿香花、幢幡这些?那是唱戏的,这在道场上需要。道场上主要是接引不信佛的人,真正入佛门了,知道那个不重要,那是舞台上表演,接引大众,种种法会都是接引大众的。佛法这善巧方便,因为佛法不宣传,不劝人学佛。怎么说不劝人学佛?佛很谦虚,不敢说我很有学问,我了不起,你们要跟我学,这个话佛决定说不出来,你懂了吧!里头最深的意思,我是佛,你也是佛,决定是平等的,我怎么可以做你的老师?他现在迷惑了,迷惑怎么办?我们表演,我们在那里唱偈颂、唱赞,唱赞就是赞佛,佛怎么好,法怎么好,让他听,他听了之后受感动他自己来了,这是正确的。所以佛用这些方法去接引大众,幢幡、宝盖这些庄严具,这里很热闹,大家都来了,来看热闹,看热闹慢慢就懂得,就来学佛。所以佛不招生,是让你自己来。自己来总得让人晓得他的好处,那就用这些方法,所以佛弟子就想出这些方法来表演,替老师接引学生,招生,老师决定不敢招生。招生那你是做为人师,真有学问、有道德的人总是谦虚,他绝对不敢说,我什么都不行,我不如别人。所以这要晓得,种种设施都是为教化众生的设施。
昨天给诸位略略讲了些供养具,像香花、水果,像天王殿四天王、弥勒菩萨,那都是表法的。你懂得之后,那都是教学,都是教育。这是庄严的相。宫殿就很多人来游览、来观光,他来观光一定会来问你,问长问短,你就给他介绍,他的佛法就学去了。愈学愈多,愈学愈有感受,他真的就深入,深入经藏。所以是接引大众的,我们要懂得善巧方便。真供养就不是在这些,这些是帮助佛门接引大众的,这些幢幡、宝盖庄严具的供养,这是经上讲的。真供养是什么?真供养是学佛,这是真供养。像我们中下根性的人,上上根人那个不谈,像六祖惠能,真的,我三个老师都告诉我,方东美先生、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师,三个人都告诉我你千万不能学惠能,那个学不到的。惠能大师之前中国历史上没有出一个,惠能大师以后到现在也没有出一个,那个学不得的,那个叫顿悟、顿超。方老师举比喻给我说,那是一步登天,他有那个本事,一步他上去,你要上不去掉下来,粉身碎骨。
因为我在当初接触佛法,有个朋友,我休假,有一个星期休假,我到外面去游玩就住在他家里,住了五天。他的书房里头有一本《六祖坛经》,丁福保的注解,这个本子流通很多,它还是线装的。我看了很有味道,像看小说一样,看故事一样,五天我居然就把它看完了。所以以后遇到这些老师,他问我你有没有看过什么?我说我看过《六祖坛经》,他们说这学不得,这不可以。他说我们中下根性的人要从渐教上下手。渐教是什么?要学教,正规的学校,小学、中学、大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慢慢往上提升,像爬楼梯一样,你登上一阶有一阶的受用。他说那是一步登天,决定学不得,学那个你会吃大亏。这个话是实话,没有那种天赋的人要照《坛经》那样学的话,不但成不了佛,他会变成魔,真正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我们今天随顺佛陀,佛怎么教我们就怎么学,这是真的供养佛。佛对我们初学是怎么教的?我们净宗,净宗学会成立的时候我写了个缘起,里面提出修行五个科目,第一个科目是「净业三福」,这是出自於《观无量寿佛经》,是我们今天所依靠的最高指导原则,没有指导不行,决定不能违背。净业三福第一条,它有三条,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要随顺佛的话,佛的教导。这四句怎么学法?我们怎样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弟子规》,你们看看《弟子规》是不是讲的孝亲尊师?慈心不杀,《太上感应篇》,善因善果,恶因恶报,落实在《感应篇》;底下修十善业,这《十善业道经》。所以这句话里面,儒释道这三个根,我们今天为什么提倡这个?儒释道的三个根,世尊四句话。有这个根之后你才能入佛门,你有这三个根,那就是佛家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你有资格学佛了。
学佛从哪里学起?三皈五戒,「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才能学三皈五戒。然后再进步,再学菩萨戒,出家再学沙弥戒、学比丘戒、学菩萨戒,慢慢向上提升,这是具足众戒。三福前面两条都是扎根教育,到第三条才讲到经教,经教头一个是「发菩提心」,四弘誓愿里面,众生无边誓愿度,真发心。玄奘大师还没有成年,十几岁做童子的时候,他求出家,那时候年龄不够,那时候要考试,他向主考官讲,人家问他的志趣,他答了八个字,「远绍如来,近光大法」,这个主考官就录取他了。绍是什么?继承。远,我继承释迦牟尼佛,现在我要把释迦牟尼佛这个教学发扬光大,这样的抱负,所以他有那么大的成就。他一生确实没有违背他的本愿。为什么要出家?为什么要学佛?就是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是真正继承释迦牟尼佛的衣钵,那个衣钵是形相,不重要,就好像我们此地讲供养,这叫真供养。我们随顺佛陀教诲来修学,这就是供养佛。
那什么是供养法?「为转烦恼得解脱故」,这就是供养法。你看看,我们举例来说,我们不懂得孝顺父母,也不知道尊敬师长,现在我们学了知道了,知道就得受用,就会很快乐。跟父母尊长、跟兄弟、跟朋友都相处得非常和睦,懂得尊敬别人,懂得敬爱别人,懂得关怀别人,懂得照顾别人,懂得帮助别人,以前都不懂,现在懂得了。这就是转烦恼得解脱,这是供养法,你做到了,你真正得到受用。在儒家讲,《论语》头一句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有那个悦,那就是法供养,真正是得法;佛门里面讲的是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这是真正供养法。
底下说「即今与众自修六和」,这是真正供养僧。你看现在过年当中斋僧的风气很盛,到处都有人提倡斋僧,请出家人吃饭;请几百人,请一、二千人,规模很大,斋僧。佛门讲斋僧的功德很大。佛给我们讲真正供僧,就是现在与所有大众相处,不是叫别人修六和敬,自修六和。你叫别人修六和敬,错了,他跟我不和,我跟他和,这就对了,这个六和敬团体才成就。人人都自修六和,就统统和了。我叫你修六和,我自己没做到,你叫他修六和,你也没有做到,结果一个都做不到。
所以佛法的成就跟中国古圣先贤讲的话完全相同,「反求诸己」,决定没有责备别人。所以我在联合国开会的时候讲了几句话,会后很多人问我,说听不懂。我怎么说?「别人错了也是对的,我自己对了也是错的」,这个话他们听不懂,为什么别人错了是对的,我自己对了是错的?契入佛法的人懂得,别人错了也是对的,他是一念不觉,他本性本善,虽然错了,你看从哪个角度上去看,如果你有智慧看,他没有做错。你要看出来之后,对自己是个增上缘,这就是《论语》上讲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个善人、一个恶人,善人是我的老师,恶人也是我的老师,他哪有错?恶人做错事情让我看到了,我马上想自己,我不想他,我有没有这个过失,我要有,赶紧改,他不是我的老师吗?他不是我的恩人吗?提醒我了;我要是没有,我要想到下次不可以犯他这样的过失,所以还是我的老师。他哪有错?他没错,对的。
我要说我对了,我对是什么?傲慢,我错了;我狂妄,我自大,我自以为是,我错了。再往深处讲,我起了妄想分别执著,你说错了没有?佛讲的「但以妄想分别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佛门真正修行人,所以他的功夫确实烦恼年年轻,智慧年年长,这是渐修,渐渐逐步他有进步了。这样的一个心态来待一切人,这是真正供养僧。所以自修,不求别人,你自己是这样常常做,逐渐你就感动这些人。我们这里如果有一、二个人这样做,相信三年我们这个团体是和合僧团。这个地方出现和合僧团,半个地球都得福报,你救的,你的功德多大。这个都不知道,不要以为我们自己这样做没什么,这样做那个影响力很大,诸佛菩萨护念,护法善神拥护你,「行有不得,反求诸己」,比什么都重要。这是大意说出了。
「此是真实受用法」,这就是讲供养法,供养佛、供养法、供养僧,这叫真实法。受用是我加上去的,它原本的是「此是真实法」,我加了个受用,真实为受用。「未知真实法,不名供养」,这是佛说的,你要不知道真实法,供养只有形式,不是佛所讲的真正供养。真正供养是这个样子,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受用是什么?用儒家讲就是不亦悦乎,你得到受用了,自受用。你有这个德行,你有这个修养、有这个学问,自然就有很多人仰慕,来跟你学。来跟你学的人是什么?就是第二句所讲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个朋是什么?来参学的,来向你学习的。朋是同学,你看老师多谦虚,老师对学生很谦虚,学生对老师是尊敬,称老师;老师自己决定不会称我是你们的老师,不会,我是你们的同学,我是你们的学长。真正有学问决不是。
李老师从来没有说我是你们的老师,没说过,只说我年岁比你们大一些,我比你们多学几年。所以他老人家教我以谁为老师?以他的老师为老师,他的老师是印光大师,他教我要跟印光大师学。印光大师不在了,《印光大师文钞》在,所以他把《文钞》送给我,叫我依印光大师的《文钞》学习,做印光大师的学生,他是印光大师学生,你看多谦虚。写信后面的署名他不是写师,写友生,这个要知道。你就看到友生是他的老师,朋友的友,学生的生,友生,是用这个做署名,这是老师谦虚,不敢为人师。他真教你,教你谦虚、教你一切恭敬,这是受用。
第三个那个受用就更显然了,「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你看你有这么大的学问、有这么大的德行,怎么样?没人知道,自己决定不会宣传的。哪有说我自己有道德、有学问,这怎么讲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