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394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3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真心。所以儒家讲诚意,就是佛法里面讲的真心、直心、至诚心,是讲这个,这是菩提心之体。换句话说,你能把贪瞋痴去掉,你的真心才现前。真心起作用就是正心。你看,诚意、正心,正心是菩提心起作用,在佛法里面这个作用它讲两个,有自受用、他受用;自受用是深心,他受用是大悲心。所以深心是清净,是清净平等觉。他受用,他受用是慈悲。
  我这么多年来跟大家讲发菩提心,我讲五个,你好懂。菩提心的体,真诚;菩提心的自受用,清净平等觉;菩提心的他受用,慈悲。我讲十个字,比古大德所讲的好懂多了。古大德讲这个自受用,深心,大家听不懂,什么叫深心?我给它讲成清净平等觉,你就好懂,《无量寿经》的经题,自受用。所以你一定要晓得,对自己要清净、要平等、要觉而不迷。对别人,我这个清净平等觉用在事相上,用在处事待人接物,就叫做大慈大悲。所以你自己没有清净平等觉,哪来的慈悲?那慈悲是假的,不是真的。自己有清净平等觉才是真正慈悲。可是这清净平等觉从哪里来?从真诚。真诚从哪里来的?从断烦恼。
  我们可以说,格物就是佛家的破烦恼障,致知是佛家的破所知障,佛讲这两种障碍。你能把两种障碍破掉,心性就露出来,明心见性,见性就是佛。所以真心显露,身就修了,正心而后身修,身心安乐。这是儒家的一套方法,跟佛法没有两样。所以我们学都是合起来学,讲也把它合起来讲。佛法是先破烦恼,后破所知,然后你的真智慧才出来。烦恼在《华严经》里面就是执著,所知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分别。妄想、分别、执著,你要先从这里下功夫。
  我们现在要做的,执著一定要放下,分别一定要淡薄,这样就好,这样功夫就会得力。我们学佛同修,我常常遇到,很多人跟我讲,自己怨恨自己功夫不得力。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你没放下。你要想功夫得力,你就要认真放下。认真放下从哪里做起?从先把烦恼淡化做起。也就是说,生活也好,工作也好,处事待人接物,不要太执著。执著不能完全放下,那个执著的心要淡化,希望一年比一年淡薄,你的功夫自然就得力。你只要能淡化一分就生一分智慧,淡化两分就生两分智慧。为什么?那是障碍,障碍去掉了,智慧是本有的,本有的智慧德能福报,它渐渐就现前;绝对不是你所求的,求不到。
  确实我们心地里头本有的智慧,就像我们摄影棚里面灯光一样,光明。可是我们要调节灯光,上面用纸给它盖住,盖一层、盖二层、盖三层,盖得愈多透出的光就愈少,盖得少透出光多,这样我们来调节光源。你从这个比喻里面去看,我们自性是光明的,现在盖了多少张?盖了几百张,盖了几千张,一点光明都没有,透不出来。我把它去掉几张,有一点点光;再去掉几张,光又比较亮一点,你就用这个方法来修行。年年能够减少执著,你的光慢慢就往外面透,透到一定的程度,你的信心就坚定,真相信了,没有怀疑了。真相信之后,你放下就很容易,你每年放下一定比前几年的时候要加倍。譬如一百分,前十年,一年放下一分,十年放下十分;到十一年,一下可以放下二、三分;到二十年,一年可以放下十几分。可能到三十年全放下了。全放下,恭喜你,你证阿罗汉果。愈往后面愈快,为什么?智慧长了,正知正见。
  在这种状况之下,明显得佛力加持,有不可思议的感应,所以你身心安稳。自己身心安稳,此地讲毛光益众。你自己修道有成就,你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除这个之外,你全身都放光。这个放光你们家人虽然看不见,可是他有感受。这叫什么?磁场,真不一样。如果这个地方真正有一个修行人在此地,真有德行,真的起心动念都跟性德相应,没有烦恼,他在这个地方,那个磁场特别好,真的是安乐,纵然是一句话不说,也愿意跟他多坐几分钟,不想离开他。这是什么?享受殊胜安乐的气氛。
  我在这一生当中,这个感触最明显的,就是章嘉大师。你们看到章嘉大师的照片,那张照片大概是六十多岁照的,我认识他的时候,他送给我的。他日常行住坐卧都像那个样子,他在定中,走路很慢,说话声音不高,速度很慢。对於现代人一切讲速度、讲效率,好像章嘉大师慢吞吞的。现在我们懂得,讲求快速,要求快速,要求效率高,现在连科学家都发出警告,虽然效率很高,你付出的代价是短命。为什么?你的能量消耗掉,快速的流失,这讲得很有道理。然后我们再想想中国古人教你什么都要稳重,那是什么?节省能量,我们中国人讲的保持你的元气,不要把元气伤了,就这个道理。中国人什么都讲气,外国人讲是能量。如果能够节省能量,节省能量,什么都要缓慢,不要急躁,要保持心平气和,你的能量就控制住。在生活当中,待人接物或者处理事务,消耗能量都不多。唯独心浮气躁,什么事情要求快速,这个消耗能量最大。现在世间人普遍都是这个样子,所以这地球的能量被消耗得快要用尽了。地球能量要是用尽的话,这地球就毁灭了。
  现在南北极的冰快速度的融化,网路信息里面常常报导,可是大家怎么样?有警觉,警觉不够。要到什么时候警觉够?我估计大概三年,那个时候就恐怖了。三年,如果海水上升一米,一公尺,警觉马上就提升。海水涨升一米,恐怕我们香港的机场就在水面上,填海的地区可能都开始淹水了。时间快!以后这个水涨会加速度,一年比一年上升得要高,很麻烦。有人提出这个问题问过我,佛法里面有没有方法能解决?佛法真有,但是人不相信。佛用什么方法?「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就可以把现前这个状况中止,冰可以让它不再融化。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回头是岸,断恶修善,它慢慢水又结成冰,可以恢复为正常。可是这些,现在人说你拿不出科学这些证据;现在什么都要讲科学,拿不出科学证据。虽然没有科学证据,可是感应的事情太多。感应事情,科学不能解决,认为什么?认为是幻觉,他总要找一个名词来解释。所以我们反思,一定要客观,不要有成见。要有成见,成见就是坚固的执著,那没有不吃亏的。
  所以我们自己身心和谐,就会感动一家人。一家人和,家和万事兴,你说这一家人快不快乐?当然快乐。家和万事兴就是家和万事乐。一家和乐,再扩大,就是你一族和乐,你的邻居、邻里乡党和乐。和才是真乐!跟诸位说,不能争,争没有乐。现在凡事讲竞争、斗争,那个苦不堪言。竞争、斗争,哪里有乐?战争,哪里有乐?美国在亚洲这两次战争,到现在都不能够恢复正常,进退两难,好像陷在泥沼里面,苦不堪言,哪来的乐?和才有乐,安才有乐。安的反面是危,危没有乐,动乱没有乐,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我们真正能够做到人与人都能够和睦相处,所以你自己真的有修养,基本的修养就是格物、致知、修身、齐家,基本的修养,你才能够跟人和。对人决定是谦卑,我用谦卑不用谦虚,谦卑是中国古礼里头讲的,天主教《玫瑰经》里头第一段讲的圣母玛利亚的谦卑,这都是菩萨示现,菩萨在那里教化。谦卑表现在哪里?表现在礼节。汤池镇的老师们,无论见什么人都深深的一鞠躬,九十度的鞠躬礼,这是教什么?教谦卑,教尊敬别人;真诚的心,感恩的心,深深一鞠躬,这就是教谦虚,教尊重别人。跟别人接触,表现著内心的敬爱,你爱人,人爱你,不吃亏。「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你要想别人敬爱你,你先敬爱别人;你要想别人关怀你,你先关怀别人;你要想别人照顾你,你先照顾别人,然后才真正能落实到互助合作,人和乐。从人和乐再提升,万物和乐,对於树木花草、山河大地、芸芸众生,用真诚的爱心来对待,万物和乐;万物和乐,天地和乐,再扩大,宇宙和乐,真正融归到法界一体。前面大师跟我们讲的「身同法界,大用无涯」,就入这个境界,所以这个和乐是最殊胜的正常享受。它的模范,模范就是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也叫做安养,也叫做安乐,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学习要记住,一定是从断烦恼下手。也就是我们今天所提倡的,从《弟子规》学起。为什么做不好?你没有从《弟子规》去用功夫。你虽然学佛,如果《弟子规》做不到,你这一生永远都是在名字位中。「名字位」什么意思?有名无实。你遭遇到大苦大难的时候,没有感应,为什么?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天天诵经念佛,没用,天天做慈善的事业、好事,也没用。慈善事业是修福,《坛经》说得很好,「此事福不能救」,这个要记住。福德不能救,功德能救,功德是真干,依教奉行。《弟子规》三百六十句,儿童都能做到,我为什么做不到?《太上感应篇》是讲因果报应,因果教育,必须要求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违背因果。这一篇东西不长,也只有一千多字。我早年在台湾,我们「华藏佛教图书馆」晚课,我就把《感应篇》加进去,晚课的时候念一遍。用意在哪里?用意在忏悔这一天造的业障。念一遍,好好想想,《感应篇》所讲的善,我们做到没有?《感应篇》所讲的恶,我今天有没有做?用这个来检点今天一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这叫真修行,提升你的性德。什么人修,什么人得,谚语所谓「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不得」。
  底下一句说『能普救度诸群生』,这个「诸群生」范围非常广大,以《华严》的标准,遍法界虚空界,安乐光能普救十法界一切众生。我在前天写了一个对联,「四摄四悉大用无方,八荣八耻办班教学」。我送给汤池文化中心的。「四摄四悉」我们在前面第七段学过,也讲得很详细,用了很长的时间。
  四悉,「悉檀」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遍施,普遍的布施,对象是遍法界虚空界,普遍布施。布施什么?第一个布施欢喜心。在中国佛教一般道场,天王殿你一进门就看到布袋和尚。弥勒菩萨化身,布袋和尚,他坐在正当中,每个人进门,头一个看到他,他坐在那里干什么?布施欢喜。「世界悉檀」,我们要学。学的什么?笑面迎人,这个效果能够化解冤亲债主。你的那些无量劫来宿世今生的冤家对头,只要你笑脸相迎,他到你这里来,怨恨就消了一半。笑脸迎人决定不会跟人结冤仇,一切诸佛菩萨无不如是,要不然他怎么能摄受众生?摄受就是接引,接是介绍,引是引导,介绍佛法,引导他入佛门。佛教给我们第一个就是欢喜,欢喜心,我们讲欢迎,真正的用欢喜的心情来迎接,这就是四悉檀的头一条。
  第二个「生善」。无论在什么境界,无论在什么时候,六根接触外面境界全是生善,不生恶。别人毁谤我们、侮辱我们、陷害我们,我们到底是什么样的心情?也能生善吗?能;菩萨能,凡夫不能。为什么菩萨能?菩萨看事情跟我们凡夫看事情不一样。菩萨遇到这个事情,立刻回光返照:我有没有做错?如果发现自己真的是如他所说的,我们是有过失,那他是好人,他提醒我,我赶快要改过。你看,不是生善吗?不论他是善意、恶意,我只要能回光,有则改之;没有,没有也提醒我,我不可以做这个坏事情。所以有则改之,无则嘉勉,勉励自己不能做像他所说的不善的事,那哪有不善?生善了。
  我们读史书,看到过去唐太宗,这是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不糊涂,值得人尊敬。他欢喜任何人在他的面前讲真话,不要骗他,他决定不会责怪。有一天遇到一个人,对他有严厉的批评,他笑笑,都接受。这个人走了,旁边的这些太监、近臣跟皇帝说:他误会了,他所说的是错误的,这个人要受惩罚。也就是什么?冤枉了皇帝,皇帝没有过失,他批评他。唐太宗笑笑说:他说得好,不能责怪他;我如果责怪他,以后没有人敢在我面前讲真话。大家听了,说:这个是对的。说错了也不责怪,才有人敢在你面前说真话,所以这是一代的明君,不糊涂,有他的道理。一般人在帝王的位子上,没有一个人愿意跟他讲让他不喜欢听的话,不敢讲,说话都小心谨慎,都是恭维奉承,都是报喜不报忧,隐瞒很多事实真相,下情不能上达。像唐太宗这种人,这历代帝王当中少有。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懂这个道理。别人冤枉我,我接受,我不冤枉他。他为什么会冤枉我?他对我不了解,知道太少,或者是道听涂说,听了别人的谣言,产生误会,他要是常常能跟我接触,他就了解我不是他所讲的那种人,不能怪他!那要怪他,这个世间可怪的人太多了,那你自己生烦恼。所以,一定要守住「有则改之,无则嘉勉」,都好,没有一样不好。他冤枉我,他误会我,过了几个月,过了二、三年,他明白了,人都有良心,他生惭愧心:我对不起某人,我过去误会他,错误的批评他。他会回头,没有不回头的。所以菩萨能够在一切顺境、逆境当中统统都生善。自己生善,别人也生善,自己得度,别人也得度了,这好事情!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第三个「断恶」。断恶是帮助对方断恶,怎么帮助法?自己做断恶,做给他看。不是仅仅言教、劝导,劝导的效果不大。我自己真做到了,那个效果大,他亲眼看到,亲自接触到,他会受感动。所以世出世间的圣人教化众生统统是用身教。接受教育的人没有不服,心悦诚服。如果你能说,你做不到,别人听了怎么样?不服气,那么你教学的效果就打折扣,所谓是能说不能行。
  同事摄,前面一段讲得很多,举出许多例子来告诉我们。菩萨,以国王的身分,以大臣的身分,以宰官的身分,以将军的身分,乃至我们现前社会各行各业,他全都能示现。示现不同的身分度不同行业的人,这叫同事,这个真正显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