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42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4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色代表无明,佛没有无明。有一层黄色的,染得不重,很轻的染著,菩萨,这黄色。再在上面涂一层蓝变绿色,染污不就更严重了吗?他就叫罗汉,这染污重,比菩萨重多了。然后再涂一层红的,这个东西变成咖啡色,紫咖啡色,很严重的染污,那是什么?我们凡夫。
  我们现在就是三重染污统统有,这叫凡夫;如果去掉红色的,还有黄色、还有绿色在里头,这叫罗汉;再把绿色去掉,只有黄色的,那就是菩萨;黄色都没有了,干干净净,这叫佛。我看他们今天拿给我看的,佛的圈圈里头,还有黄色的,还有个莲花,这不是糟糕了吗?那是什么?那是凡夫。佛是什么都没有,六祖说得好,「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他怎么会有莲花?哪有这种道理!你的清净自性里头什么都没有。所以我那个图的意思他没有看懂。最好就是一个圆圈,不要搞好多,因为这三种颜色涂进去,没有法子我才画了四个圆圈,实在讲四个是一个,这一定要懂得。
  现在我们在电视萤光幕上可以把图做成功,在萤光幕上就像这一个圆,一个圆圈。画上黄色的,黄的圆圈告诉你这是菩萨,什么都没有的是佛;再加一个蓝色的,两种污染,这是阿罗汉;再加上一种红色的,三种污染,就是凡夫;什么都没有就是佛。一个圆圈,不要三个圆圈。但是我们画画不出来,可是在萤幕上能显示得出来,这就叫人很容易了解。本来是佛,本来是菩萨,本来是罗汉,本来是凡夫,就这个!所以叫生佛不二,是一不是二。你只要把染著去掉,你就是回归自性、回归本性,反璞归真;你要是不断的在那里涂染,那你是六道凡夫,就这个意思。
  每种颜色有深浅不一样,黄色有淡黄、有深黄,绿色有浅绿、有深绿,红色有浅红、有深红。譬如在六道里头,六道是执著,执著轻的那就是浅红,三善道;执著很深的,深红,深红是三恶道。三善道又可以分为浅、中、深,浅的是无色界天,中的是色界天,深的是欲界天。深红色里面又可以分为三等,浅一等的是畜生道,中等的是饿鬼道,最深的,深中之深是地狱道。这么一显示,你就晓得,十法界在哪里?十法界在此地,就是自己一个人,迷悟不相同!彻悟了,什么都放下、都没有了,那就叫佛,那才是你自己本人,所谓是「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本来是佛,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无始劫以来你迷了,迷了就是有个黄圈,迷了,愈迷愈深,这就错了。
  诸位一定要懂得我画这个图的意思,我画这个图是一个人,不是四个人。不是向你介绍这位是佛,这位是菩萨,这位是罗汉,这位是凡夫,有四个人上台,你们把意思错会了,没懂得。我介绍是一个人,这一个人,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没有,是佛;起了妄想,你就是菩萨;又起了分别,你就是阿罗汉;如果再起了执著,你是六道凡夫。是一个人,是一个圆,不是很多个人。所以你没有懂得我的意思。没懂得意思就是这句话你没有听懂,你不知道你自己是佛,你自己是菩萨。
  我在上一堂课用三副眼镜做比喻,这就更亲切了。我们没有戴眼镜,我们自己能见的跟我们见到外面,外面所见的境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佛知佛见。我们戴上个黄色眼镜,看到外面有一层黄色,从外面看我们眼睛,也戴了一层黄色,因为它有个黄的玻璃片在那里。再加一副眼镜,加个绿色的,好像这个世界染污严重。再加个红色的,那更严重了。是不是我眼睛有毛病?没有。外面境界上是不是有染污?也没有。到底这个事情是什么回事情?原来就是这几片玻璃片作怪,拿掉就没事了。就好像同时带上三副眼镜,六道凡夫,统统拿掉就是佛。懂不懂这个意思?我们现在确实戴三副眼镜,而且这三副眼镜的色彩非常严重,这个眼镜拿不掉,我们才搞六道轮回,永远不能脱离。
  你要是明白,我不执著了,於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统统不执著,我这副眼镜拿掉了,红色拿掉了,拿掉就是阿罗汉。拿掉之后怎么样?你就是不念佛求生净土,也超越六道轮回;六道的因没有了,六道的果报哪里会有?你就超越六道了。到哪里去?到四圣法界去。四圣法界有分别,四圣下面两个有分别;分别拿掉,就是四圣的上面两个,佛、菩萨,只有妄想,没有分别。妄想断掉,十法界没有了,一真法界,你算是反璞归真,你这才真正成佛了。就是《坛经》上讲的「本来无一物」,你到这个境界了,这才叫究竟圆满。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下面清凉大师的钞文。「何者」,这是一句问话,用现在话就是为什么,为什么要用三观?就是空观、假观、中观三观。发菩提心、发四弘誓愿,为什么要用三观?这下面就讲得很清楚,「若但拔苦因,不拔苦果,此誓杂毒,故须观空」。这个要知道,为什么要空观,你发四弘誓愿为什么要空观?要空观,道理在此地。苦因、苦果都要远离,苦因、苦果在都不行,这个要懂。这是教我们为什么要发菩提心、发四弘誓愿,还要用空观。
  这就跟我们画的图一样,你里面有染污。有染污,染污是毒,掺著有毒在里头,不可以。不能有相,你要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法性没有相,法相才有相,法性是能变、能现,叫法性;法相是所变、所现,它有相,虽然有相,相是假相,《般若经》上讲得很清楚,「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个不能不知道。现在科学家逐渐的观察到这个事实真相,大科学家他都不承认有现相的存在。你们如果学现代的物理,讲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只承认有「场」的存在,不承认有物质。宇宙只是一个场,场是什么?能量。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从能量变现出来的。所以物质不是真的,是一种幻相,永远不变的是能量。
  佛法在三千年前就讲到这个,佛法不称能量,佛法称性,性里头确实有能量。能量是什么?是智慧,般若智慧,是德能、是相好,法性本来具足,没有生灭。从法性起了现相,这个现相就叫法相,法相必定也具足智慧德相,肯定具足!这个事实真相,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科学技术没有发明,他就讲得这么清楚、这么透彻,我们应该要晓得。这就是为什么需要观空,因为菩提心,菩提心的体是大智;菩提心的自受用,深心,要观空,清净心才能现前。只要你心里头还有一点点的染污,你的心就不清净,心不清净就不空;换句话说,你就不是佛,你就变成阿罗汉、变成凡夫,这个道理要懂!
  我们再看下面,「若偏观空」,你没有假观、没有中观,你只偏在一边,你只知道观空。观空怎么样?「即不见众生可度,是名著空者,诸佛所不化」。有没有这种人?有。什么人?就是在六道里面无色界天。所以无色界天里面没有佛法,八难里面第一个是长寿天,长寿天就是无色界天。因为它完全是空了,色身都不要了,我们一般讲灵界,这个地方佛没有办法教化。所以佛的教化是色界,色界的天顶摩醯首罗天有佛法,无色界天没有佛法。没众生可度,观空之后,无有众生可度,你所证得的东西不起作用,偏空!
  再看下面,「若偏见众生可度」,前面是著空,这著有,「若」是假设,偏见,见众生可度,「即堕爱见大悲,非解脱道」。堕空错误,堕在有也错误。堕在有怎么样?你的感情动了,你看大悲,这个慈悲里头有爱、有见,有爱见。佛给我们讲,慈悲在佛法里面讲有四种缘。凡夫有没有慈悲?有,凡夫叫「爱缘慈悲」。爱见,我喜欢他、我可怜他,我才帮助他,这是凡夫,这不是解脱道。
  比爱缘慈悲高一级的,叫「众生缘慈悲」,还是有爱见,爱见很淡薄。我为什么要帮助他?我是众生,他也是众生,众生缘慈悲。这是世间的圣人、贤人、君子,就跟《弟子规》里面讲的,「凡是人,皆须爱」,那是众生缘。你看把爱心扩大了,能爱一切众生,不是爱你亲爱的人;爱你亲爱的人那是爱见,爱缘慈悲。这个爱心扩大了,能爱一切众生,我们讲爱社会、爱国家、爱民族、爱世界、爱一切众生,都是众生缘慈悲。
  第三种叫「法缘慈悲」,阿罗汉是属於这个,阿罗汉跟权教菩萨,可以说十法界里面四圣法界的,属於法缘。知道,从佛法里面得到的,众生与我们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是属於法。既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自他不二,众生有苦,怎么能不帮忙?自然去帮忙,自动自发去帮忙。这是觉悟了,虽觉悟,没有彻底。
  彻底觉悟的,是诸佛如来,这个诸佛如来是圆教以上,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个以上都叫诸佛如来,他们是大彻大悟,他们的慈悲叫「无缘慈悲」,没条件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是究竟圆满,真正契入《华严》的不二法门,这是自己证得。前面法缘是正在学习,没有证得,从佛的教诲里面知道这个事情,不是自己境界;无缘慈悲那是自己境界,已经证得,差别在此地。
  只要是爱缘、众生缘,出不了六道轮回,所以说非解脱道,你还在六道里头。既然在六道里面,你就脱不了轮回,你爬得再高,将来还是要堕下去。由此可知,爱见是个麻烦事情,现在大家把这个看得很重,我们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但是自己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在相上来说,诸佛菩萨跟我们众生真的毫无差别,骨子里头完全不一样。为什么?诸佛如来、法身菩萨知道即空、即假、即中。他的慈悲、他的大爱是即空、即假、即中,有没有?有。有没有执著?没执著。有没有分别?没分别。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究竟解脱!所以这里头具足三观。
  具足三观,「今则非毒非伪,故名为真」。非毒,不掺杂爱见;非伪,不是小乘。这不是假的,是真的,所以这叫真,真的定义在此地。「非空边,非有边」,空有二边都不著。不像前面所讲的,偏观空是空边,偏观有是有边;偏观空是阿罗汉,偏观有是凡夫,不名为正。所以菩萨中观,非空非有,「故名为正」。下面举个比喻,这个比喻佛在经上也常用,「如鸟飞空,终不住空,虽不住空,迹不可寻」。鸟在空中飞行,飞行决定不住,一住就掉下来了,它不住。「虽不住空」,你要求它飞行路径的迹象不可得,用这个来做比喻,「迹不可寻」。
  「虽空而度,虽度而空,是故誓与虚空共斗,故名真正发菩提心」。因为这个缘故,誓是四弘誓愿,空就是三观,即空、即假、即中。这个斗是什么意思?中国这个字,一个字有很多的解释,在此地当作引导的意思,我们也叫逗趣、逗人,斗是诱导,此地用这个意思。你看菩萨教化众生用四弘誓,又用一心三观,来诱导众生觉悟。你看觉悟不是事不做了,事要做,要为众生服务,要很认真的去做,丝毫痕迹都不著。就像鸟飞空中一样,它飞过了,有没有痕迹可寻?找不到。所以这个比喻,比喻得很好。这叫真正发菩提心,四弘誓愿全是为众生服务的。
  但是我们是凡夫,我们不是法身菩萨,不是诸佛如来。诸佛如来在这里现相,像释迦牟尼佛,他第八千次到我们这个地方来示现成佛,这段完全讲他。我们的菩提心发不起来,怎么说,实在讲多少人把菩提心的意思错会了。纵然我们讲直心、至诚心、深心、大悲心,听众听到似懂非懂,实在讲没懂。有些人在那里产生误会,我真的发菩提心了,我有诚心,我诚心诚意,我好善、好德,我有慈悲心,我常常帮助众生。要是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全没有了。所以经不能不学,不学不会,而且学要深入。佛经深广无有边际的,我们一生学不完,你学的时间愈久,用的功夫愈深,你体会的境界不一样!
  我们一般讲,时间久,你的经验丰富,你体会到的深广。而且一定要行,信、解、行、证。我们有没有证?有,我们证得很浅。证不是突然的就证得,也是一分一分慢慢证得,有证。从哪里证?从行,就是信解行,「是真的,是一不是二,一而三,三而一」,这就是证。证在信解行中,那你的信是真信,你的解是圆解,你的行是妙行。为什么是妙行?空有二边不沾!行愿为虚,与虚空共斗,这个多妙!这个斗有逗趣的意思,逗趣跟逗留的逗是一样的字,它是逗趣、挑逗的意思。这个斗不是斗争,字是一个字,有很多意思。这是把发菩提心跟四弘誓愿为什么要跟三观融会在一起,有他的道理!清凉大师慈悲,怕我们没有法子透彻的明了,下面还有解释,这很难得。
  「释曰」,解释,「此上释(释是解释)须三观所以」,上面的文是为我们解释为什么需要用三观,把这个说清楚、说明白。「又云,又识不思议心,一乐心一切乐心,我及众生,昔虽求乐,不知乐因,如执瓦砾,谓如意珠,妄指萤光,呼为日月,今方始解,故起大悲,兴两誓愿,谓法门无量誓愿知,无上佛道誓愿成」,我们看到此地。很不容易!清凉大师给我们这样详细说出来。「识不思议心」,识是认识,我们今天讲认知,这很多人不知道。不思议的心是什么?菩提心,不可思议。「一乐心一切乐心」,乐是爱好,把它读作ㄌㄜˋ也能讲得通,乐是快乐。这是《华严经》上常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关键在一,我们今天的心没有办法做到一,你看看行住坐卧你的念头有多少?前念灭,后念生,杂念太多!所以这个乐你得不到。这个乐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法喜,儒家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喜悦。
  「我及众生,昔虽求乐,不知乐因」,真正的乐因是菩提心,不思议心。谁得到?菩萨得到了。菩萨得到也不是那么容易,依照佛陀的指导,很长时间修得的,这个要知道。怎么修法?前面讲了,烦恼无尽誓愿断,这是因。你烦恼不断,你的真心不能现前。诸位要知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