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44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於所有一切诸法实相,总的来讲,法相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才心开意解。我们知道所有一切现相体空、相假,所以对於一切现相没有留恋。我们用,用中,中道,不偏於假,也不偏於空,非空非假,即空即假,学这个。这个东西落实在哪里?落实在弟子规,落实在十善业,落实在感应篇,你就会尝到法喜,你就会体会到孔颜之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要不能兑现,那个喜悦你得不到,不但你得不到,你想也想不出来;佛菩萨的法喜,常生欢喜心,你也想不到。真懂得之后,你对佛法的修学不疲不厌,身心愉悦,人就不容易衰老。
  学法门、行佛道不为自己,为众生!就是诸佛菩萨应化在世间,为一切众生做最好的样子,这就叫中道,不为自己。对自己有没有妨碍?丝毫妨碍都没有。对自己来说,就是不断的提升自己的灵性,不断的断烦恼,断烦恼的习气,向上提升。所以菩萨为什么教化众生?在教化众生里面成就了自己。顺境、善缘不起贪爱,在逆境、恶缘不生瞋恚,天天干什么?断贪瞋痴。这个东西初学,今天断掉了,明天又冒出来,为什么?习气太深。要到多长的时间才能把贪瞋痴伏住、控制住?古人常常给我们讲,上上根人大概要三年五载,那真是了不起;中等根人,二、三十年;下根人时间就更长,四、五十年。锲而不舍,天天认真的干,才能够控制住。控制住了,法喜现前,法味尝到了,这是真的,其他全都是假的。在这个世间,就如同佛在经上所说的游戏神通,佛菩萨是游戏神通,我们游戏人间。世出世法都不生贪恋,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平等觉,现身说法,帮助众生觉悟。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帮助众生觉悟。
  释迦牟尼佛在《梵网经》上告诉我们,三千年前他降生在印度,示现成佛,这一次是第八千次;换句话说,他久远劫就成佛了,又到这边来表演这一套。为什么?跟唱戏一样!他来了,诸天善神、菩萨好多看到佛来表演,大家也都跟著下来。跟著下来做在家、出家的弟子,所谓是「一佛出世,千佛拥护」,都下来帮助他。他来唱主角,我们大家唱配角,替他跑龙套,搞得好热闹,表演给没觉悟的众生看。你看世间人争名逐利,贤首菩萨在这段经文里面,前面就给我们说出,「不求五欲及王位」,都是世间人拼命追求的,「富饶」,哪个不想求发财,「自乐」,追求快乐,「大名称」,我们现在讲的是名闻利养,世间人拼命追这个。
  释迦牟尼佛全得到了,出生就是王子,十九岁的时候统统舍掉,剃发出家去修道。你说什么最快乐?如果道不比这些东西快乐,释迦牟尼佛的示现就毫无意义了;道比这个快乐。佛法里面所说的世味(世间的滋味)哪有法味浓!这正是方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要不能把世味舍掉,最高的法味你尝不到,它盖覆住、障碍住了。要舍!
  我自己很幸运,庆幸自己这一生遇到这三位老师都是高人。我头一天拜访出家人,章嘉大师,我向他请教,方老师告诉我佛法的殊胜,我懂得了,我向大师请教有没有方法叫我很快的契入?章嘉大师的教诲跟一般人不一样,他言语很少,态度很严肃,严肃里面充满了慈悲。我一个问题提出来,半个小时之后才答覆,他看著我,一直看我到整个心情定下来,他才讲话,这是有道理的。如果你是心浮气躁,给你讲没用处,你听了耳边风,不但你记不住,你无法体会到。所以让你整个心情定下来,才给你讲,讲两句话,「看得破,放得下」。我讲的速度快,他讲的速度很慢。
  所以头一天第一个问题,他就教我看破、放下,我听了能体会到。接著我向他老人家请教,从哪里下手?他告诉我从布施。布施就是舍,布施就是放下,放下你的执著,放下你的分别,放下你的妄想,你就成佛了。他答得真好!话说得很简单,事实上可不简单。第一天我离开他老人家,他送我到门口,拍著我的肩膀告诉我,「今天我教你六个字,你好好的去做六年」。我也是真听话,依教奉行,所以得一点利益。
  我们是个知识分子,喜欢看书,他教我看《释迦方志》、《释迦谱》。这个书在台湾当时书店买不到的,《大藏经》里面有,他告诉我,《大藏经》里有。我到善导寺「太虚大师纪念馆」,那里面有藏经,找出来抄!我用手抄本。什么东西?释迦牟尼佛传记。这种教学的方法,我们在这么多年来看看这些法师大德们,不是这个教学法。这是什么?这是契机。你要想学佛,你先要认识释迦牟尼佛,你对他不认识,那你是迷信。我们明了之后,我才体会到佛教不是宗教,它是教育,认清楚了。他老人家一生,开悟之后,三十岁开悟,开悟之后就从事於教学,教一辈子。七十九岁入灭的,教学四十九年,从三十岁到七十九岁。
  对大众是教学,对一个、二个人也是教学,从来没有一天中断过。所以我心目当中,佛教是佛陀的教育,要用现在的名词来说,佛教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的身分,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我们可以这样称他。他的身分是个义务工作者,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一生教学没有收人学费,没有接受学生的供养,给我们做了最好的榜样,真正是中国人所讲的安贫乐道。他对於这种工作不疲不厌,快乐无比!放弃王位,放弃荣华富贵,这里头的道理就深了。为什么?我们学佛要从这个地方学,处处给社会大众做榜样,做好样子。
  你们贪著,你看我不贪著。光说不贪著,人家不相信,我有,能舍,这叫真的不贪著,人家才相信。你没有,什么都没有,你说不贪著这就毫无意义,没人相信你。有,不贪著,所谓是难舍能舍,难忍能忍,难行能行。明白了,物质的世界即空、即假、即中,你可以受用,你不能拥有,拥有不到,包括身体。身体我可以受用它,我能不能拥有?拥有不到。为什么?刹那生灭。这句话懂得的人也不多,真正懂得就了生死。你看一般人贪生怕死,不知道事实真相,不知道身相是刹那生灭的。明白人知道刹那生灭,还认真学习,还在装模作样,那就是游戏神通。
  没有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人,这一切种种示现是提升自己,要提升到大彻大悟。所以要知道,利他才是真正自利,利他很微薄,自利很丰厚。自利就是提升自己的境界,提升自己的灵性,那是自利;利他则是做种种表演,种种示现,希望他看到、听到、接触到,他有领悟。谁能领悟?有缘人。大乘教里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无缘之人是佛做种种示现,他没有看出来,那叫无缘人。佛的一切示现立刻就觉察到,这有缘人。佛是天天做示现,天天在表演,身语意三轮教诲,这个恩德不是父母之恩能比拟的。生生世世永无间断,没人知道。真的能够体会到了,进步不是加法而是乘法,倍倍相乘,几何级数,快,进步就快了。难就难在入门,入门时习气太重,怎样把那个习气控制住,习气放下,依教奉行,这才能提升。
  祖师大德在这里用些比喻,比喻得好,很有味道,修学这个法门是绘画在空中,还非常认真在画。证果,佛法的果位,阿罗汉、菩萨,菩萨里我们在里面读的,十信菩萨、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这些是什么?这些统统叫空中种树!有没有花果?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没有。妙!法真是妙,妙法,非空非有,即空即有,空有是一不是二,这是真妙。你要晓得花果,有花果之名,有没有花果之实?没有。为什么没有?这个连中国老子《道德经》上头一句话都说得很清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佛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个话要听懂,舍不是说经典不要了,不要念了,那你就完全错了,经典要天天念。舍是什么?舍执著、舍分别、舍妄想,这就对了,那真的叫如法!不是说经典不要,戒律不要,规矩不要,那个人会堕三途。
  我说了这些话,这两句比喻诸位能不能体会得?如果还不能体会得,没关系,《华严经》是无数次的重复,好在这里,这是佛的慈悲。这个地方没听懂,下面还有,还会讲到,再没有听懂,后面还有。所以他跟我们中国古人教学不一样,古人教学不愿意再第二遍,你一遍没听懂,后头不跟你讲;佛慈悲,不断的提示你,不断的薰习你,长时薰习。可是最重要的,你要是个活的根才行,如果不是活的根,天天浇水都没用,死的。活的根是什么?十善业道重要,十善业道是活的根。十善业道要靠什么才能活得了?要靠弟子规,要靠伦理道德的教育。这就说明世尊灭度之后,弟子们弘扬佛法从四面八方,为什么传到现在,在中国这一支非常的茂盛,茁壮开花结果,其他的连印度本土都不能跟中国比,这什么原因?
  我们一般讲,水土适合於这个植物的生长。中国的水土是什么?中国水土是孝亲尊师。中国人是最懂得教育,五千年前就重视教育。小孩从什么时候教起?从怀孕就教起。你说这还得了。在世界上找不到第二个国家民族有这样的认知!教育的内容,五伦八德,五千年没有改变。教育的核心就是爱,五伦里头头一句「父子有亲」,就是亲爱,这是中国教育的根,教育的源泉就是亲爱。父子的亲爱是天然的,那是道,没有人教。教育主要的目的,这父子的亲爱如何保持著你一生不变,这是教育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是这个爱要发扬光大,你爱父母,父母爱子女,扩大的时候,爱兄弟姐妹、爱你的家族、爱你的邻里乡党、爱社会、爱国家、爱人类、爱一切众生,扩大,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它跟佛法的大慈大悲相应,佛教的教育是「慈悲为本,方便为门」,你看看跟中国五千年传统是什么关系?然后你才会知道,佛教传到中国为什么它能够生根,它能够茁壮开花结果,在这个世界上造成无比的殊胜,道理在此地。
  我们再看看现在的世界,现在世界麻烦来了,所缺乏的就是爱心,这个缺乏麻烦就大了,现在的社会充满了仇恨。西方有通灵的,现在西方人这个也很多,也不说是迷信了。这些神灵,西方人称神灵,附在病人的身上,我们中国人叫附身,外国有。附身透露的讯息,我摘录了这一段,这是神灵透露的,好像是在美国有个精神科的医生叫魏斯。他出了四本书,台湾有得卖,有翻译的,我是在那里面节录下来的。神灵透的消息,「充满仇恨与愤怒的苦恼世界是地狱」,那我们现在社会是不是地狱?「贪婪、欲望而疯狂的痛苦世界是饿鬼,忘恩负义、寡廉鲜耻者的世界是畜生」。我们今天的社会是不是仇恨、愤怒、苦恼?是不是贪婪、欲望、疯狂?是不是忘恩负义、寡廉鲜耻?这神灵透的讯息。
  消除这三个恶世界,建立清净无垢的世界,是所有一切神灵应化在世间的本愿。所以这个世界上是两种人,一种是来受果报的,一种就是来工作的。工作就是我们讲乘愿再来,来帮助众生的。他在日常生活当中,言谈举止、一切所为都是在教化,都是给社会大众做好样子,觉悟的样子,我们要能体会到。体会到之后,你就知道怎么学习。具体的学习,认真落实弟子规。弟子规是性德,不是哪个人发明的,做人就是要这样。佛菩萨示现在人间,他就是这样,所以它是性德。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下面的钞文,「虽知法门及佛果,非修非不修,非证得非不证得,以无所证而证而得,中观」。中是真实的智慧,佛门里面讲中观,你看看中国老祖宗传统教导我们用中,所谓是中庸之道!空有二边不偏,偏在空有毛病,偏在有也有毛病。偏在空里面,不度众生,慈悲心没有了;偏在有边,产生爱见,则生烦恼,这都是偏在一边,不圆满。大乘教菩萨走中庸之道,二边不离,二边不著,得大自在!真正的解脱。所以知道法门,法门无量誓愿学,知道法门,知道佛果,法门跟佛果,「非修非不修」,这一句是讲法门;「非证得非不证得」,这一句是讲佛果。「以无所证而证而得」,以无所修而修,以无所证而证,做得挺起劲,做得真自在。
  我们读经要会读,听要会听,佛经上讲个原则,我们怎样把这个原则应用在生活,活修、活学、活用,这才能得自在,这才能解决问题。世间有没有难事?没有难事。我还没有遇到过难事,没有一样不能解决的。这个解决就是你要到即空、即假、即中,就没难事,没有东西能难得倒你。如果你是非空、非假、非中,那个麻烦就大了,处处都是障碍,触处成障。知道一切法体空、相有、用中,你就圆融、就圆通了。圆通了,就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上给我们讲的,「事无碍,理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佛法对九法界众生的利益,真实利益。九法界里头包括菩萨,无明习气没有断尽,不能算究竟圆通,不能讲究竟。
  我们从哪里开始?一定按部就班,你想一下达到那么高,做不到,先从不执著。怎样不执著?章嘉大师教的,先从放下,什么都能放得下。身心世界一切放下,没有负担,没有累赘,没有牵挂,没有忧虑,常常保持著清净心,没有压力,身体轻松,心里没有负担,你才会用中。一般人为什么不能用中?他不懂这些道理。或者也学习过,甚至也能讲得头头是道,可是依然是触事成障,障碍重重。这是什么原因?没放下、没看破。看破才真正放下,放下是真正的看破,这两个相辅相成,看破是智慧,放下叫功夫。
  所以非修非不修,这就显示出不二的意思,非修是离相,非不修是即相。做不做?真做,样样都做得非常圆满。我们初学的人,我给诸位透点讯息,非修是对自己,非不修是对众生。对自己要真正有修,你已经著相,著相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