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446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44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看看净业三福的次第: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你想想看,这就是说三皈五戒的基础是十善业道,没有十善业道就没有三皈。三皈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你想想看,你从思想到言行,每天是不是跟觉正净相应?跟觉正净相应,你有三皈;如果不相应,你的思想言行还是迷邪染,你就没有三皈。三皈没有,五戒当然就没有了,你就晓得十善业道多么重要。
  可是十善业道我们今天怎么学法?我们今天要从弟子规、感应篇学。为什么?这是净业三福教我们的,净业三福头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在《弟子规》里面;「慈心不杀」,在《感应篇》里面,在《太上感应篇》。所以第一句里面三个根,儒释道三个根,佛统统都有。这个三福,第一条像盖三层楼一样这是第一层,第二福是中间一层,最后一条是最上面一层,「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那是第三。佛在经上讲得好,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句话讲得重,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修行成佛的人都是依这三个原则,修行证果的正因。你要是不遵守这个方法、这个原则来修行,你怎么会有成就?哪有这种道理的。
  所以我们在今天,特别是现前这个时代,我们要不扎这个根就不能成就。如果希望这个根更稳固一点,你再加一个《沙弥律仪》,四个根,像一张桌子四个腿一样,稳稳当当,你决定成就。《沙弥律仪》在家可以学,它前面通在家戒,后面通出家戒。比丘、比丘尼戒,没有受过戒的人不能看。为什么?这是佛菩萨的大慈大悲,看了之后怎么样?怕你去批评出家人。出家人做的跟戒律不相应,你看了这个本子,那个做错、那个做错,你批评他。批评他,你造口业,你不够厚道,你常常见人过,是这个意思,并没有什么秘密在里头。佛是避免大家批评出家人,不要造这个业,叫你不看,没有其他的秘密,所以你懂这个意思。菩萨戒呢?菩萨戒你没有受戒也能看,也可以看。只有比丘、比丘尼真正是出家戒。沙弥跟沙弥尼、菩萨,没有受戒的人都可以看这个戒本,都可以学习,提升自己。
  戒,总的来说,它的作用是防非止过,防范我们从思想到言行一切过失,戒律真正作用是这个。让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能与性德相应,不要跟性德相违背。修行人,证果的人,从佛、菩萨到声闻、缘觉,他的思想言行跟戒律完全相应。他要不相应,他就不能证得这个位子。现在我们懂得了,世出世间区别在哪里?出世间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世间,就是不能超越六道轮回,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那是世间法。妄想分别执著没有放下,这个戒律是人天的标准。佛经上讲,人天标准讲最低的就是讲十善,中品十善,得人身;上品十善,欲界天;下品十善,阿修罗。
  为什么说阿修罗是下品十善?阿修罗的十善可能比人修得还要多、还要好,他的瞋恚、傲慢特别严重,好胜。就是他修的也是上品十善,这中上品十善,就是这个烦恼习气太重,傲慢、瞋恚,所以他在人间是人中的阿修罗,他在天上是天上阿修罗。你就晓得,天上上品十善,上品十善里面,他没有放下瞋恚、傲慢;他修中品十善,里面也带著傲慢、带著瞋恚。这些都是有大福报的,不是普通人。在人间是人王,人间这些国王、大富长者,福报虽然大,脾气很大,瞋恚心、报复心很重,这一类人。天上亦复如此。如果这个瞋恚傲慢没有了,这个人上品十善再加上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他就会生到化乐天、他化自在天。如果修禅定,他就到色界天去了。这些因与果我们都清楚,清楚之后自己想想,自己将来会到哪里去?不要问人,很清楚、很明白。
  十善的反面是十恶,十恶也附带说一说。十恶就是杀、盗、淫、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贪、瞋、痴。上品的十恶,地狱道;中品的十恶,饿鬼道;下品的十恶,畜生道。恶里面也有修福,修福是前面讲修布施,虽然是个恶人,他喜欢布施,他将来在恶道里面他有福报。下品十恶,这喜欢修布施、喜欢修忍辱,畜生道里面有福报的。像现在许多人家养的宠物,真有福报,一家人未必能和,可是对他的宠物没有一个不喜欢,这是什么?这是他的福报。在饿鬼道,饿鬼道有福的饿鬼叫多财鬼,像城隍、土地、山神,民间所供的鬼神,给他修庙,初一、十五去烧香拜拜,那都是有福的鬼。只有地狱没有,地狱是纯苦,没有享福的。为什么?地狱是瞋恚重的堕地狱。贪瞋痴,瞋恚堕地狱。
  所以十善、十恶的果报要清楚,一定要知道断十恶、修十善,这是我们现前最重要的功课。有这个基础,念佛求生净土就决定得生。因为你已经是善男子、善女人,就决定得生。你信愿行这三资粮具足,如果没有十善业,不能生,为什么?你的心行不善,阿弥陀佛不会来接引你。因为接引你到极乐世界,你会跟那边诸上善人天天吵架、天天不和,闹别扭,把极乐世界和谐的社会破坏了。阿弥陀佛很清楚,不会来接引你,道理就在此地。所以我们应该怎么学法?我们应该在这个世间学习跟什么人都能相处,都能和睦相处,那到极乐世界没有问题了。跟这个看不顺眼,跟那个不高兴,这不行,极乐世界去不了。所以学佛,先学做人,这非常重要。底下这一句:
  【又令发大菩提心。】
  你看不但要劝导众生,「劝引众生受持戒,十善业道悉清净」,不但要常常劝人,这个劝人一定是自己做到,你才能够感动人,还要劝导大众『发大菩提心』。净业三福里头这就是第三条。第三条头一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这个深信因果跟前面讲的不一样,这个因果是特别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就是你相信念佛成佛,这就是净土法门。「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读诵大乘,专修净土的人,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自己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那就是净土经典你只选一种,或是选《无量寿经》、或是选《阿弥陀经》。要是选《阿弥陀经》,最好是读蕅益大师的《要解》,或者是莲池大师的《疏钞》,那个内容就非常丰富,一生读不厌。一面是读,一面是依教修行,一面是为人演说,劝导大家。
  【是故得成此光明。】
  这句是因。你这样的修学,你自己才成就戒光,就是除热光。除热光是戒光,持戒之光。再看下面第十三「忍严光」,它也是两首,把经文念一念:
  【又放光明名忍严。此光觉悟瞋恚者。令彼除瞋离我慢。常乐忍辱柔和法。众生暴恶难可忍。为菩提故心不动。常乐称扬忍功德。是故得成此光明。】
  这是六度里面第三,忍辱从持戒来的,它是有先后次第的。能布施才能持戒,为什么?布施是放下,持戒是放下所有一切的恶业,能持戒这才能忍。后后深於前前。就是这个光能『觉悟瞋恚者』,瞋恚、傲慢心重的人,在六度氛围当中,他能感觉到他的瞋恚、傲慢暂时伏住,暂时不起作用,有这种功能。所以『令彼除瞋离我慢』。慢是瞋恚里面的一分,这个烦恼习气很重,所以在根本烦恼里面特别把它提出来。根本烦恼是贪瞋痴,痴后面有慢,慢是从瞋里面来的,你就晓得它严重了。
  有我慢的人往往自己不知道,我没有傲慢,我很谦虚,自己都是这样认为。其实别人看到你很傲慢,自己很难发现。到自己能发现的时候,你自己有相当功夫了,也就平常人讲,你有相当的修养,你能够觉察到自己的过失。觉察到自己的过失就容易改过了。为什么人习气毛病改不掉?他不知道,他习惯了,不知道自己有过失,所以他就不会刻意去改过。特别是在境界里面看到别人不如自己,他就有优越感,他不晓得每个人都有长处,他的长处我没有,我的长处他也没有。你能这样想,人跟人就平等了,平等心就现前了。
  平等心是真心,平等心是佛心。你由这里就能体会到,傲慢把平等心破坏掉,也就是使你的佛心不能现前。这个傲慢是六道,不但是六道,从傲慢如果引发瞋恚、引发愚痴,那就变成三恶道,你说这个东西多可怕。六道凡夫统统都有我慢,所以我慢是俱生烦恼,也就是你生下来就有。法相宗里面讲末那识,第七识,第七识是四大烦恼常相随,就是它有四个烦恼永远是跟著它的,不会离开它的。这四大烦恼里面就有我慢,真叫根本烦恼。
  忍辱就是对治瞋恚、对治傲慢,是对它来的。叫人『常乐忍辱柔和法』,乐是爱好。这句话说得好,我记得弘一大师写《华严经》偈子,写了三百首对联,这一句话他写了好多次,「常乐忍辱柔和法」。跟底下这一句也可以配起来,『为菩提故心不动』,这两个配起来是一副对联。忍辱,顺境、逆境,顺境里面不起贪爱,逆境里面没有瞋恚,把心安住在与性德相应当中,这叫安忍。
  我们在前几年,离开新加坡移民到澳洲,我写了一副对联,「处逆境随恶缘」,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都不顺利,在这时候没有瞋恚心,「业障全消」。这消业障,没有瞋恚。「处顺境随善缘」,就是环境跟人事都顺心、都好,不起贪痴,你的福慧就现前。所以顺境跟逆境你要会学,都好,没有一样不好。逆境里面消业障,顺境里面长福慧,都好。修行在哪里修?就是在境界里头去磨炼,境界天天来考你,看你能不能通过。
  佛法里面教我们有三种忍,第一种是人害,这就讲缘,恶缘。他毁谤你、侮辱你、陷害你,人害,你要能忍,要不生瞋恚,没有报复的念头。我们学佛的人懂得这个道理,不但没有报复、没有瞋恚,而且生感恩的心。这感恩从哪里来的?很多人就不知道。我们听到人家毁谤,应该认真反省,我有没有过失?有过失,你看人家毁谤,我才认真反省,真的我有这个过失,他提醒我,我改过自新,我要感激他。我没有这个过失,没有这个过失,大概过去生中有这个过失,这一生没有,过去生中有,还是要感恩他。所以有过则改,无则嘉勉,勉励自己不要犯他所说的过失,这不都是善知识吗?所以逆增上缘,我们自己境界向上提升,这考试通过了。
  顺境也一样,也在考试。顺境最怕的什么?你起贪恋,这一有贪恋,立刻你就下降,你就堕落了。所以顺境里头要修忍辱,不贪、不恋。顺逆里头都要修忍,没有忍就不能成就。这个忍不是专门对逆境的,顺境里头更重要。在一般世出世间修行当中,逆境忍辱好修,顺境不好修。逆境里往往还能够让人激发道心,他能够向上;顺境淘汰人是最厉害的,你自己不知不觉堕落,这是特别要加以警惕的。所以人为的灾害要能忍。
  第二类是环境,我们修学环境自然的灾害,譬如,夏天的炎热、冬天的寒冷都要能忍受。饮食起居,有时候会丰足、有时候缺乏,释迦牟尼佛给我们示现的马麦之报,托钵没东西吃。饥荒,荒年的时候,一般信徒都吃不饱,哪有东西供养出家人?要忍耐。孔子在陈绝粮,这是圣人,都示现给我们看,物质环境缺乏的时候要忍耐。现在的都市是比较好一些,还是有灾难,像我们在澳洲,我听说澳洲最近干旱,干旱缺水,我听人家讲,现在是六级控制用水;换句话说,你每天想洗澡都不许可,三天洗一次,严重的时候一个星期洗一次。家里面花草树木都不能浇水,都限制了。我们学院还算不错,我们打了几口井,水的控制是自来水,我们自己有井;用井水来灌溉我们的菜园、果木树,这可以,用自来水是决定不可以。遇到这些都要忍受。就是现在所讲的自然灾害,不是人为的,要能够忍受,不怨天不尤人。修行人跟一般人又不一样,修行人遇到自然灾害,这是自己没有德行。因为我们晓得,境随心转,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没有德行,感召外面自然环境变异,使我们在生活上遇到困难。如果大家都能够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自然灾害就没有了。
  第三类的是修行,修法也要苦行。譬如早晨早起,早晨的功课天天不缺乏,无论修学哪个法门,认真努力学习、理解,还要落实。一定要把你所学的变成自己的思想、言行、生活,你才能真正得到受用。而且要时间很长,长年,你没有耐心不能成就。世法亦如此,譬如在学校念书,小学要念六年你才能毕业,中学也要六年,你要是不能够忍耐,你就念不下去了。还要通过许多的考试,不用功、不发愤,你怎么能成就?
  佛法更是如此,佛法我们现在很清楚、很明白,八万四千法门,五千多部的经典,是世尊给我们的增上缘。我们要会学,所谓善学,宗门里面讲「会么」,你要会,你要善学,帮助你觉悟。觉悟之后怎么办?觉悟之后你要会放下,你才能从世法转入佛法。如果不放下,你所学的是世法。近代人讲五乘佛法,讲得很好。世尊当年在世只讲三乘,声闻、缘觉、菩萨,讲五乘加上人跟天,这《十善业道经》上说的。
  譬如《华严经》,同样是《华严经》,如果我们没有戒律,我们连十善都做不到,我们学的华严,人乘的华严;假如我们能够做到上品十善,天乘的华严;我们能够放下一切人事物的执著,声闻的华严,在《华严经》里面就是十信位的华严;再放下一切分别,那是十信位里面第八信、第九信、第十信的华严;如果能够把妄想也放下,那就是初住以上的华严,不一样!初住以上的那就超越十法界,十信位里面七信位的菩萨超越六道。所以七信相当於小乘的声闻,八信相当於缘觉,九信是菩萨,十信是佛,四圣法界。十法界,那个妄想没断。妄想断了就不在十法界,到一真法界。同样学这部经,境界不一样。
  所以我们现在是很清楚、很明白,佛法没有别的,放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