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477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4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放下,世间法。笃行,佛法里面能大师他放下了,妄想分别执著都放下了,前面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就圆满了。为什么?自性里头本来具足,他圆满了,放下就圆满。放下执著,在我们世间讲,你世间的智慧德能圆满,在六道里面讲没人能比。可是还有更高,你到四圣法界就是初学,你还没有办法证得一真法界,所以依旧要不断向上提升。
  在佛门里面的根就是十善业道,所以《十善业道经》不是念的,不是讲的。这部经在佛门就很像儒家的《弟子规》,非常重要!我们现在感觉得苦,这个世间太苦,怎么样离苦?《十善业道经》上说得很好,有一段最精采的开示,佛叫著龙王告诉他,龙王是当机者。为什么用龙?我讲经的时候讲过,龙代表变化,特别是看现在的社会,现在人常讲计划赶不上变化。所以佛用龙王来做当机,就是告诉你这个社会变化多端,你怎么应付!所以告诉「龙王当知,菩萨有一法」,这句话要注意,菩萨有一法「能断一切诸恶道苦」,一切恶道是指什么?指十法界,不是三恶道。天看我们人就很苦,天有二十八层,上面一层看下面就苦,阿罗汉看六道轮回苦,缘觉辟支佛看阿罗汉苦,阿罗汉很苦,菩萨看辟支佛很苦,佛看菩萨很苦,这叫一切恶道苦。谁不苦?成了佛就不苦。这个菩萨我们就晓得,法身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法身菩萨超越十法界。
  所以说这有一法,这一法是什么?佛说「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这一法就是善法,昼夜是不间断,没有中断的时候。常念是什么?心里头有,心里面有善法。我们讲什么?善心。什么是善心?现在我们讲十善心。十善心是什么?我们在此地讲的般若,实相般若,你心里头有。就是中国老祖宗讲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个善就是十善。十善不是外头的,是你自性里头本来有的。自性里头本有的可是现在没有了,那怎么办?教你思惟。思惟就是观照般若,这就是方法,常常想著佛在这部经里面教我们修学的,这个思惟就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诲。观察是把十善法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心善、念善,思惟是我们讲念,念念不忘,念善;观察是行善,行为善,这叫十善业道。十善业道不是外面,是自己的,你本来是这个样子的。
  十善业,从你开始学习,这是入佛门头一门功课。学佛从哪里学起?从十善业学起,就像儒家从《弟子规》学起。我们现在的教学没有依照这个顺序,所以虽然天天在学,效果不彰,为什么?次序颠倒。就像我们读书一样,小学、中学都没有念,突然就上大学,就类似这样的情形。正规的学习应该是从最低阶的,最基础的地方学起,「净业三福」上给我们讲得多清楚,不能躐等,从哪里学起?「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我们把这四句解释在儒释道的三个根,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弟子规》;慈心不杀,《感应篇》,真懂得因果报应,底下才十善业。这句里面就是儒释道传统的三个根本,方便般若。我们的心里头有十善,念念不忘十善,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以十善为标准。
  「令诸善法念念增长,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句话的开示非常重要,特别是不能有丝毫不善杂在里面。有不善夹杂在里面,就把你的善心、善念、善行破坏了,不能有丝毫,这个样子效果就出来了。效果是什么?「是即能令诸恶永断」。那就是一切恶道苦就永断,你说这开示多好,永断恶道苦,善法就圆满。「善法圆满,常得亲近诸佛菩萨及余圣众」。善法有小圆满、有大圆满,小圆满是什么?离开六道,你在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有佛、有菩萨、有缘觉、有声闻,你常常去亲近他们。大圆满是超越十法界,你入了华严境界,你常常亲近三贤十圣,三贤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圣是十地、等觉、妙觉,这是般若的圆满。所以,十善是最初方便。
  我昨天说的《十善业道经》,我讲了个比喻,它的分量跟全部《大藏经》是平等的,好像放在天平上去秤一秤,重量是一样的。我说的不过分,我说的有根据,根据在哪里?就是《十善业道经》上讲的。佛说「人天身」,我们在六道里面得人身,你生天得天身,要靠十善,没有十善,你得不到人身,人身得不到,天就更不必讲了,这是世间法。出世间法,「声闻菩提,独觉菩提,无上菩提,皆依此法,以为根本,而得成就」。你就想想这门功课多重要。声闻是小乘,缘觉是中乘,无上菩提是大乘、一乘,这就把全部的佛法说尽了,这几句就是全部的《大藏经》。所以这十条叫十善法,「故名善法」。佛还怕我们有疑惑,说得更清楚,说「此法即是十善业道」,这么清楚,这么明白。像这样的话佛在这个经,这个经不长,薄薄的一个小册子,诸位都看到只有几页,佛重复两遍,前面说了,后面又说「一切人天,依之而立」,人天法是依十善而建立的。「一切声闻独觉菩提,诸菩萨行,一切佛法,咸共依此十善大地而得成就」。你看到这两段经文就知道我讲的话一点都不过分。
  我们这个道理明白了,以此类推,我们回头再看儒、再看道,一点都不例外。所以儒藏或者我们说《四库全书》,它的重量跟《弟子规》相等。《道藏》的分量也相当可观,跟《太上感应篇》平等。如果我们有这样的认知,你对这三个根才真正起乐好修学的愿望,真的喜欢修学,你不会轻视,你对这个法会尊重,你知道这个东西非学不可,不能不学。为什么?你不学,你没有根,你没有本,像树木一样,没有根本。那你变什么?你是枝叶。枝叶离开根本,那是什么样子?花瓶里面插的,让别人欣赏供养的,是死的不是活的,是好看的,没有生命,就变成这个样子。这是我们要多想想!
  真正有智慧,就要在这里扎根,那才叫真智慧,不能从这上扎根没智慧,从根本学是有真智慧,你会有真成就。如果想把这个根扎得更稳,那你就再加一个,加个《沙弥律仪》,四个根,像一张桌子四个腿,叫四平八稳,根深蒂固。你有这个基础、有这个根,无论修学哪个法门都成就;佛法里面,在中国八个宗,八万四千法门,无论修哪个法门,都能成无上道。它是无上道的根,经文佛两次开示无上菩提,无上菩提是究竟的佛果,它的根在十善业道。你说这个东西你疏忽怎么行?
  十善业道第一个是不杀生,不杀生决定不能够杀害一切众生,不但不杀,不能伤害一切众生,为什么?有伤害众生的念头行为,那是杀业的一分。不偷盗,我们常讲有占别人便宜的念头,也是偷盗里面的一分,你这条戒不清净。释迦牟尼佛示现十善业道,他老人家一生表演给我们看,你看他老人家一生三衣一钵,树下一宿,日中一食,圆满的做到了,所以十善业圆满就成佛。我们看到佛光,特别是彩画的佛光,圆光顶上有「唵阿吽」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是十善业道的圆满。我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告诉我的,而且他还写这三个字送给我,我也把它裱起来镶成镜框,这么多年流浪丢失了,应该在台湾华藏图书馆,我离开的时候没带走,还有章嘉大师的舍利都供奉在那边。他老人家是用藏文写的,十善业道的圆满。
  「缘起」,这是缘觉辟支佛所修的,四谛是声闻所修的,你看这从小乘。这也是《佛藏经》里面世尊教诫我们,学佛「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所以佛教传到中国,小乘教相当完备,现在《大藏经》里面,四阿含这一部分就是小乘经,跟现在南传小乘《藏经》,大致上是相同,分量也很接近。所以小乘经的翻译相当完整,这是佛门的小学。在中国早年,学佛确实是先学小乘,后学大乘,可是到唐朝中叶之后,小乘就衰了,没人在学了,直接就学大乘。现在有人问我,儒跟佛有什么关系?不但跟佛的关系,跟道的关系,佛跟儒道有关系。佛教从唐朝中叶之后舍弃小乘,用儒跟道代替小乘,这个关系太密切了。中国历代由儒道入佛,这个数字确实没法子计算,几乎统统都是由儒道入佛,所以儒跟道代替小乘。
  儒家的礼,诸位要晓得,《弟子规》是属於礼,是教你规矩,处事待人接物的规矩,从小教起的。道家讲的因果,《感应篇》所说的。印光大师除了教我们要学习《感应篇》,另外还叫我们要学习,这对净土宗同学来讲的,要学习《安士全书》,周梦颜居士的著作,他老人家在《文钞》里头多次提到。他说这是佛门里面,无论是从理论、境界、因果,都是属於第一流的好书,他老人家介绍的。《安士全书》前面一半是《文昌帝君阴骘文》,这篇文不长,大概只有七百多字,比《感应篇》少很多,内容都是讲因果报应,是说因果的。注解非常丰富,注解里面的事例很多,每条都举很多的例子,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很多详细的例子,值得我们做参考。你看到这么多古代果报的例子,然后你再回过头来看看现在果报的例子,把古今一合,你对於业因果报就深信不疑。大家晓得我不看报纸,可是有些同学,真是我也很感激他,把这些报纸杂志上,特别是最近果报的故事,剪下来贴在一个本子,这么厚的本子送给我两本,大概很长的时间搜集的,送来给我看。这是近代、最近的,有国内的,有世界其他国家的,我看南洋的有不少,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这些地区很多。
  因果教育非常重要,你看了这些再用佛经、儒道的经典去作印证,人决定有三世,有过去、有未来。哪天你要是肯定了三世因果,我们这一生所受的,你就不会怨天尤人。为什么?自己过去生中造的业,这一生是果报。得人身是引业,过去生中曾经修过十善五戒。没有学佛,一定学过伦常道德,把你引到这个世间来投胎得人身。得人身在这一生当中,你的受用、你的遭遇,这是过去生中造作善、不善这两种因,所以有时候有顺境,有时候有逆境。有时候你遇到好人,这人非常关心你、尊重你、爱护你、帮助你;有时候你遇到恶缘,别人要毁谤你、要伤害你,统统过去生中有因。明白、觉悟了,在逆境恶缘,你就知道要修忏悔心,逆来顺受,没有怨恨,没有报复,还要生感恩心;顺境善缘要感恩,别人照顾我们。逆境恶缘也要感恩,感什么恩?消我的业障,过去造作不善,这在消业障。如果有怨恨、有报复,那个麻烦大!不但业障消不掉,业障又增长了,增长怎么样?来生又会碰到。所以要生感恩的心,决定没有报复、没有怨恨,这个帐就消了。业障是这么消的!
  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处所遇到什么人,有意无意毁谤你、挖苦你,统统都是消业障。连美国的凯西(这是个预言家)都说过,他说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任何遭遇,没有一个是偶然的。没有偶然的,换句话说,都有前因后果。那我们在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就要谨慎,别人不尊重,或者有时候顾及不到,不可以有一丝毫怨恨心,也不需要责备,为什么?业因果报。譬如我们在工作繁忙的时候,吃饭的时间到了,他忘掉没喊你,到你觉得肚子饿的时候,人家饭已经吃完了。你可不能怪别人,你要生起怨恨心,将来果报依旧在,更麻烦;要欢喜的承受,没有一点怨恨。别人跟你道歉,没有关系,没有一丝毫怨恨,没有一丝毫责怪别人,这是什么?化解怨结的不二法门。像这种情形是常常会发生,你要没有高度的警觉,怎么会不造业!
  自己造业自己不知道,什么时候你才能发现?心平气和,在佛法讲得三昧、得定你才能发现。心浮气躁,妄想很多,你决定发现不了你的过失,从早到晚一切造作都随顺自己的烦恼、随顺自己的习气。纵然学佛听得多,慢慢印象深了,改了,是改一些,好一些,毛病有没有?有,比从前轻了。要知道轻了不行,要统统改掉才行,所以还要努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常常读经、常常听经,这对自己帮助非常大。然后我们才晓得,为什么世尊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就这个道理。
  我们是凡夫堕落在轮回,不知道有多少劫数,时间是论劫来算的,就是出不去,原因在哪里?就是业因果报在循环。你什么时候能断掉,断掉就超越了,哪一天断掉哪一天就超越。那细心去观察,《十善业道经》教我们观察,从早到晚有意无意不知道造多少业因,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顺自己意思的生欢喜心,不合自己意思的心里就不高兴,这就造业。虽然你很有修养、有涵养没有表现在脸上,但是你心里头有,已经造业,造的业轻一点;表现在脸上是重,你造的业重。你就想想,多难!什么时候才能得清净心?
  这也是古大德常常提示我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实在讲我们念是常起,不断在起,不觉;有的时候觉什么?觉得太迟。确实忏悔的心、感恩的心不容易生起来。感恩的心为什么不能生起来?不知道恩,好像别人对我们好那是应该的,不知道感恩;自己做错事情也认为是应该的,不知道忏悔。这个事情不是小事,是大事!大到什么程度?大到我们生生世世在轮回里面出不去,业因就是这些。所以不想不知道,愈想愈可怕,愈想知道这个事情严重。然后你才能够体会到世出世间圣人,为什么时时刻刻在提醒,多次、再多次的提醒,那一定是非常重要的。佛对十善业的提醒,可以说说法四十九年当中从来没中断过,你看小乘经、大乘经,哪部经里头没有?纵然没有提到十善业,你一定会看到经上「善男子,善女人」,那个善就是十善。你要懂得这个意思,那就是佛常常挂在口里。这本薄薄的经本,你想想看它的分量跟《大藏经》是不是等量齐观,丝毫没有差别。
  有十善就有佛法,没有十善就没有佛法,那我们现在看到没有十善,那是佛学。我们自己学佛,自己一定要知道有十善,我们在学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