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499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4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你要晓得,那个阿惟越致菩萨是沾阿弥陀佛的光,自己没有证得。不过不要紧,到那边慢慢修,慢慢再证得这个境界。先把你提升,慢慢你再证得。这是法门里面,唯一无比殊胜的法门,我们有指望!因为烦恼习气真的是很不容易断,可是我们要努力,如果你真的能断,往生自在,真有把握。知道事实真相,对这个世间没有留恋。断恶修善,积功累德,三轮体空!这个功德是真实的,不著相。所以能不能改变自己?能!能改变自己容貌,能改变自己的身体,能提升自己的灵性,能改变自己的环境。所以这个资讯传来给我们很好的启示。
  末后有一条,它总共是六条,「没有任何一件人事物是身外之物」。这个身外之物是他原来的意思,还用原来的意思好,大家看的容易懂得。没有一件人事物是自己身外之物,「所有事物都是以思想形态存在於我的内心」。这句话意思讲得很深,一般人恐怕听不懂,可是是真的,为什么?心现识变。你心里面没有,外面就没有。所以永嘉大师讲得好,觉后空空无大千。迷的时候,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大千世界森罗万象,你自己心中所现的。所以它的存在是存在你的内心,你内心里面有,它就有;内心里面没有,它就没有。这个理很深,事很复杂,佛法里面所讲的深密。这是他讲的六个原理。你真正相信、理解、肯定这六个原理,你就有能力去治疗。先治疗自己,然后可以帮助别人。诸位想想,跟大乘教里面还是先学著放下,一个道理。
  佛法没传到中国来之前,中国人至少在五千年前,诸位要知道,佛法传到中国才两千年,往上再推三千年。中国老祖宗教我们一套修身齐家的方法,我们细心去想想,跟西方古圣先贤所说的,跟释迦牟尼佛所说的,确实有相同之处。这是中国谚语所说的「英雄所见,大略相同」,虽然他们没有见过面,没有开过会,没有交流过,居然说的是一样的。中国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我们用现在的话说,幸福美满的人生,从哪里做起?《大学》上八个纲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平天下的意思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和谐世界,古人所讲的天下太平,是这个意思。
  你看看一开头,格物,物是什么?物是欲望,格是格除。换句话说,就是放下欲望。欲望,在佛经里面,欲望太多了,佛经里面把它归纳为五大类,叫五种欲望。第一个贪财,对财的欲望,把它放在第一个有道理。你看现代的人,哪个不贪财?所以它摆在第一个。第二个,色,这个色是讲男女之色。第三个名,我们今天讲的荣誉、名闻,讲知名度。底下讲食,好吃!末后一个是睡。财色名食睡,这是一个人在这个世间不能少的。圣贤人教导我们,连佛也不例外,财色名食睡适可而止,所以头一条叫知止,不能有贪心,不能有控制,不能有占有,控制、占有,那你就错了。现在人,可以说举世之人,对这五大类的欲望,都有控制的念头,都有占有的念头。这个控制、占有,从婴儿你能看出来。他不会说话,三、四个月你看他在那里爬,你找两个小孩,都是三、四个月的在一起,你放一个糖在当中,两个人都要抢。你从这个行为当中,你就能看出来,他有控制的意念,他有占有的意念。所以这个烦恼是俱生烦恼,不是学来的,没人教他。
  由此可知,生生世世这个念头没有断过,现在要叫你把这个念头放下,当然难,哪有那么容易?佛给我们讲千经万论,时时提醒,处处指归,我们自己很清楚,就是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我们对这个原因很了解,那就是这个习气太深!放下,你就成就;放下,你就入大乘之门,往后修行就一帆风顺。这是最大的障碍,最不容易突破的障碍,突破这个障碍,后面菩提道是平安的大道。你自己从来没想到的,就是这个瓶颈没有法子突破,不是在我们这一生,生生世世。我们学佛每位同修,在电视机面前、在网路面前每位同学,都是过去生中生生世世都在学习。你要没有这个善根,今天接触佛法,你怎么可能生起欢喜心?你喜欢听,喜欢学习,说明你的善根很深厚,可是你现在还是放不下。可是有这样深厚的善根,这是个机缘,在这一生当中,如果遇到增上缘;正法是我们的增上缘,大乘经论是我们的增上缘,古大德的注疏是我们的增上缘,今天我们有这么多同学在一起学习是增上缘,增上缘够了。如果我们能信能解能行,这就成!行是什么?真干!这是夏莲居老居士一生当中常常劝人「真干」,这个不能干假的,没有一个不成功的。
  尤其要留意的,真干从哪里干起?决定从《弟子规》干起,要认真要努力,要给自己定下进度。《弟子规》什么时候能够完全做到?跟自己定一个时间表,半年!我们在庐江做试验,要求老师四个月,结果他们两个月做到。他们两个月可以做到,我们现在加两倍的时间,六个月!六个月能够做到,我们再用六个月落实《太上感应篇》。一年根稳了,经可以照听,可以在一起学习,那根就扎稳了。然后再用一年的时间,落实十善业道、落实《沙弥律仪》,四个根。
  世尊在大乘教里面所说的,不必要人勉励,不需要人督促,也不需要人劝导,自然就落实。那你对於经教真的能生欢喜心,生欢喜心就会去做,愈做愈欢喜。就好像吃东西一样,你吃到味道,这个味叫法味。古大德常常告诉我们,「世味(世间)哪有法味浓」,跟法味不能比。我们今天学佛虽然这么久,没有尝到法味,所以世味还是比法味浓,没尝到。怎么尝都尝不到,尝不到的原因就是放不下。分别执著放不下,想放下不晓得从哪里放起。我们还是走古人的老路,《弟子规》教我们要做的,我们没有做到,现在我们把没有做到的放下,我们把它做到,放下就是这个意思。《感应篇》、十善业统统要做到。
  放下什么?放下执著。放下并不多,但是有效,你就有很大的进步,你踏进佛门,净业三福里面讲的这几句话的意思,你真懂了。什么叫孝顺父母?什么叫奉事师长?这四门功课百分之百的落实,你真的孝父母,你真的敬师长,你真的友爱一切众生。然后你能够发菩提心,能够读诵大乘,能够为人演说,你就契入华严境界。尤其是经上所说的「法欲尽时能演说」,这个时候妙音确实遍法界。这个光,光就是气氛(氛围),外国人讲的磁场,『开悟诸菩萨』。你看看不像前面,前面说乐法光是「能觉一切众」,这个地方是「开悟诸菩萨」,大幅度的提升。
  『能令三界所有声,闻者皆是如来音』。只要你开口,你的音声无一不是表演。像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四十九年,开口都是从自性里面流出来的,称性的妙音。佛灭度之后,这些弟子们把它记录下来,成为今天我们所读到的经典。四十九年所讲的太多!经典流传到中国来,分量不多。今天是香港书展,我上午去参观,看到里面有几片贝叶经。我当时给同学们说:你们看看贝叶经当中打了两洞,绳子穿起来的,一片树叶只能够写几行,通常大概是五行到六行,梵文写的。树叶很厚,你说那一部经多大的分量?所以一部《华严经》要是用贝叶来写出来的话,现在我们是用卡车,大概要好几辆卡车才能装得下。那个时候印度的法师到中国来,把这些经带来,用马拖到。中国法师到印度去取经,你就晓得多么的辛苦、多么艰难!这个东西很容易脱落,所以有很多经散失了,原因在此地。
  对於法宝一定要珍惜,如何能够世世代代的传下去,这是我们的使命,是我们的职责。就是前面所讲的「听闻演说及书写」,唯有书写才能传得下去。现在印刷术发达,不需要书写,大量的印出来。世界,我们知道灾难很多,能够到处都有人收藏,不管多大的灾难,不可能完全被毁灭,所以经书依然完整保存在世间。前些年,赵朴老在世的时候,我是第二次跟他见面的时候,他就派人带我到房山去看石经。我看了之后很感动,叹为观止。古人造这个石经,全部《大藏经》刻在石头上,几百个人工作,工作了八百年,完成这一桩大事情,埋藏在山洞里面,七个洞。古人所谓是名山事业,为什么?怕社会动乱,经典失传,用这个方法来收藏,那只有这一部。你想想,如果是一个大地震,那就全毁掉了。现在这套石经,我知道的,他们有拓本,有六套拓本,就从石头上拓下来的。中国佛教会印过一次,但是把它缩小,字缩得很小,那只能当作一个纪念,没有法子来读。
  所以我在一九九九年,中国建国五十年周年纪念的时候,我跟宗教局叶局长谈过这个事情。我很希望这个石经能印出来,字是可以缩小,但是不能太小,至少要能像现在我们报纸上的一号字。一号字多大?差不多是大姆指这么大,不要戴眼镜,你才能看得出来;字太小了,意义就失掉。你看到人家从前写的、雕刻之美,那是艺术!当然字大,册数就多,成本就提高,没有问题,这是个艺术品,要好好的把它做出来。宗教局也非常同意,到最后还是障碍重重,不能如愿。那我手上有一笔这些印经的钱,以后就把它转过来印《龙藏》。所以《龙藏》我们先后印了两次,两千套。我们还想继续再印四千套《龙藏》,那我们这小小的道场能够流通一万套《龙藏》,分送给全世界。我们送的目标是图书馆,是大学跟道场。这样子经典就真正永远保存在世间,不再担心会失传,不会有这种操心。
  经典就是妙音!确实我们诵经,我们念佛,如果我们能加上观想,整个宇宙心现识变,我们的音声遍满法界,不需要用这些科学仪器。但是不用这些仪器,虚空法界的众生能不能得到受用?能,而且很多。哪种人?与性德相应的人自然有感应。可是我们今天这些高科技,卫星电视跟这些网路传播,对於凡人也带来实质的方便。什么时候我们真的把烦恼放下,三昧现前,三昧就是定,我们用读诵的方法,每天读诵《无量寿经》,或者读诵《阿弥陀经》都可以,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时间长了,把烦恼都念掉,念佛亦复如是,这一定要知道。念佛、念经目的都把烦恼念掉,把杂念念掉;绝对不可以一面念佛、一面念经,一面又夹杂妄想,这就不行,这把功夫全破坏。可是初学决定是夹杂妄想,夹杂妄想不怕,把精神意志集中在经教,集中在佛号上;妄念起,不理它,随它去,这样子慢慢的妄念就少了。
  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告诉我们,真正用功的人,真正在放下的人,学佛三年,他说念佛在一支香里面,还会有三、五个妄想,不多!一支长香是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里面还会有三、五个妄想;到一支香里面,一个妄想不起,这叫念佛三昧。功夫很浅的,不深,起码的功夫,在念佛法门里面叫功夫成片。你能够真正保持到一支香一个半小时当中,只有佛号,一句接一句,没有杂念。这样的功夫,给诸位说,就保证往生。能保持一生不失去,你往生的时候决定预知时至,决定不会生病。像我们在最近这二、三十年当中所看到的,所听到的,预知时至,有站著往生的,有坐著往生的,都没有病,都预知时至,瑞相希有。是什么样的功夫?大概都是功夫成片。所以我们要警觉到,他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放不下。自私自利放不下,名利放不下,贪瞋痴慢放不下,这个不行!这些东西造成自己严重的障碍,障碍不是外来的,外面没有障碍。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好好的学习。一切法都是从自己内心做起,就一点都不错,你真的把解决问题的关键找到。
  所以三界,这三界里面,我们常讲的十法界的众生,十法界众生听到佛号,听到诵经,听到讲经,全都是妙音。就像《弥陀经》上所说的,在极乐世界听到众鸟,鸟在叫,细听的时候,鸟在念佛,鸟在说法。说什么法?正是我想听的,跟你自己心灵相应,你听了之后,自然就念佛、念法、念僧,那是妙音,这是有情;还有无情的,风吹宝树,宝树叶相碰的时候,就像风铃一样,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交响乐。你细听这个交响乐的声音,也是在念佛,也是在说法,听了之后,自然就生起念佛、念法、念僧的心,一个道理,一桩事情。闻者皆是如来音!
  末后一首,这是讲妙音光的音,『以大音声称赞佛』。因为这个大音声称赞佛就是讲经,释迦牟尼佛称赞阿弥陀佛,怎么称赞?讲《阿弥陀经》,讲《观经》,讲《无量寿经》,称赞佛!讲《华严经》,你看《华严经》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赞佛。赞佛就是赞自性,所以听了之后,回归到自性,自性佛!
  底下这一句又给我们很好的启示,『及施铃铎诸音乐』。「铃」是小铃,小的;「铎」是大的铃,手可以摇的。铃小的时候,风铃都属於铃;铎,在从前一般学校里面,上课的时候摇铃,手拿著,有个柄,有个把子、柄,那个叫铎,大铃,上课的时候摇铃。音乐!音乐里面就包含著有歌舞,这就是说出来佛法可以用艺术的形态表演出来,众生对这个喜爱,「民之所好好之」。一般人都愿意欢喜参与文艺晚会,文艺晚会里面表演的节目全是佛法。
  我们看到古人,真的把佛法编成了剧本。早年,我们在台湾,台湾华藏佛教图书馆印过一次,叫归元镜,是平剧的剧本,舞台表演的。这里面的内容是三位祖师的事迹,都是净土宗,第一位慧远大师,第二位是永明延寿大师,第三位是莲池大师。把他们三个人的故事,用平剧的方式搬到舞台上去表演。这个剧本是出家法师写的,我们看到剧本,没有看到这个戏。所以现代走向电视连续剧,这是好方法。讲经很多人听不懂,把它编成电视剧来弘扬,接引大众入佛门,这个方式是好的,是应该要做的。所以有同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