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 >

第67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净空法师__第1601-1800集-第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言善、行善,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恶人作恶,是个坏样子,我们看到、听到、接触到了,用他做一面镜子,立刻回光返照,照照自己有没有?有则改之,无则嘉勉,他也是我的老师。所以尊敬是一样的,礼敬诸佛,对善人、对恶人平等恭敬、平等供养。普贤菩萨教给我们,只有一个赞叹有差别,对善赞叹,对恶不赞叹,礼敬、供养是平等的,对自己真有利!
  你能够在这些地方学,你才知道冤亲债主不是坏人。他来毁谤我,他来侮辱我,他来陷害我,这是老师来考试我的,看看我有没有定功?看看我能不能忍辱?看看我有没有持戒?看看我有没有布施?布施是放下,烦恼习气放下,来考试的,好老师!如果这些考试我都通过,他毁谤我,没有一点瞋恚心,决定没有报复心,依旧欢欢喜喜。而且对他还感恩,我每天念佛、诵经、拜佛,我把功德回向给他。为什么?报恩。没有这个逆境恶缘,怎么知道自己功夫得力?我们不说更高,最低功夫得力。顺境里面不生贪恋,逆境里头不生瞋恚,一切境界里面了了分明,不生愚痴,贪瞋痴是这样断的。一切境缘帮助我断贪瞋痴,有恩於我,我要知道报恩,这叫自利。绝对不是他对我好,这是我得利益;对我不好,我自己没得利益,那错误。真正的自利,记住烦恼轻、智慧长,成就自己的戒定慧三学。前面菩萨教我们「顺违皆顺」,就是这个道理,顺境随顺,逆境还是随顺。你这个样子,烦恼习气逐渐淘汰掉。
  第二「利他处」。什么是利他?那就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的榜样,「行为世范」,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给六道众生做模范、六道众生做榜样。我起这个念头,想一想,这些众生有我这个念头好不好?如果不好,这念头不能起。譬如,不孝父母,不敬师长,对一般人不守信用,这好不好?不好。这不好,这念头不能起,这种行为、事情不能做,给别人做好样子。我们起心动念纯净纯善。老者,比我们年岁大的,像我们父母这样的年龄,我们就看作是自己的父母,恭恭敬敬,孝顺;看到跟我们年龄相差不多的,兄弟姐妹;看到比我们年轻,很小的儿童,那是我们的子弟,这是对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决定与善相应,远离一切不善。
  佛给我们的标准是十善。身,不杀。不杀这里头意思很多,包罗万象,就是决定不能够损害别人。不杀生的范围大,不但是人,动物、植物决定不可以伤害它。伤害里面,包括言语、包括态度,我们有不善的言语、不好的态度,让人家心里生起不高兴,古人讲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这利他!不一定要用言语,我们的一举一动像佛一样。佛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一不是利益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不但是我们人天的好榜样,也是菩萨们的好榜样。纯善没有恶,纯净没有染。
  世善跟出世善在形式上讲是相同的,但是深一层讲就不一样。譬如孝顺父母,世间很孝顺父母的孝子,菩萨也孝顺父母,在孝行上讲一点差别都没有。不同在哪里?凡夫妄想分别执著没断,菩萨妄想分别执著都断了。这就是世间人纯善没有纯净,菩萨纯善又纯净,这就不一样。所以纯净纯善是菩萨,没有纯净只有纯善,世间善人。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几分钟。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我们继续学习《瑜伽师地论》上的「七处修学」,第一个是讲「自利处」,第二个是讲「利他处」。自利利他是根本,一定要懂得,要念念不离,就是不舍自利利他的心。自利利他是性德,自性里面本来具足的,可是现在这一般众生迷失了自性,迷了之后,起的念头就不善,不是自利利他,而是损人利己。实在说,这个话我记得前几年,何守信先生问过我,他就讲到世间人的观念都是损人利己。我告诉他,这句话错了,误导许多的众生。为什么?损人决定害己。以为损人,我自己得到小利益,眼前得到小利益,不知道后面的后患无穷。真正利己,利他才是真正利己,哪有损人会利己的道理!
  你细心去观察,你看看历史上损人的人,看他一生的结局,你就知道,后代没有了。而一心是利他的人,完全没有利己的念头。在中国历史上,大家知道,范仲淹起心动念为别人想、为社会想、为国家想,从来没有为自己想。自己官做大了,俸禄很厚,自己还是过一个很简朴的生活,把钱省下来,利他。你看《义田记》这篇文章里面所说的,他把自己的俸禄养三百多家,办学校,帮助清寒的学子;他们家境清寒,没有钱念书,他统统找来,替国家、替社会培养人才,没想到自己。死后到今天一千年了,家道不衰,代代都出人才,兴旺无比,这利人才是真正利己,损人哪有利己的!
  秦桧损人,想做宰相,把岳飞害死,利不利自己?岳坟前面,你看秦桧夫妻的铁像跪在那边,你就晓得损人是决定不利己。这是什么?这是你眼前看到的花报!果报,利人,利益众生的,我们讲不学佛的,果报都生天;凡是自私自利害别人的,果报都在三途。你从这个地方细心去观察,你才知道我说的话没错,损人决定不利己,利人才是真正利己。
  释迦牟尼佛一生没有建道场,到处流浪,树下一宿,日中一食,身语意三业无不是利益一切众生。我们不讲其他的果报,他老人家灭度之后,你看看一直到现在,这个世界上多少人建寺庙供养他,塑他的像。他活的时候没有宫殿住,树下一宿;你看死后,造的金色身的色相供养在大殿。天人师,这个世间人,多少人以他为老师,向他学习。利人真正利己。
  所以七处修学,把这两句摆在前面,非常有道理。让我们时时想到要利益众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常常想到我们要给世间人做好榜样。如果做不善的榜样,那就错了。佛门弟子,尤其是出家,不善的榜样,果报三途里面的地狱。为什么?破坏佛教形象,破坏释迦牟尼佛的形象,就这个罪名,就是阿鼻地狱,不可以不知道。出家不是容易事,出家要给人天做好样子;不但是人间,天上,要给天神做好样子。
  第三「真实义处」。什么叫真实?什么是真实义?真实义,简单的说,圣学,这才是真实义。圣学讲的是什么?你要能抓住,佛告诉我们,我们自己本来是佛,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就是《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从这里我们就知道,我们只要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真实义处就现前。真实义处就是禅宗讲的明心见性,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净土宗所讲的理一心不乱,这是真实义。修净土修什么,你自己总要清楚、总要明白!《弥陀经》上就给你讲得很清楚,「一心不乱」,这是我们真实义。《无量寿经》上给我们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个方向、一个目标,西方极乐世界,真实义处。这要常常放在心上,为什么?跟自己的心性相应。
  世法、小乘,不相应,这前面我们读过,讲信的时候,小乘是偏,世间法是妄、虚妄,唯独大乘,尤其是大乘当中的一乘法,纯净纯善,真实义处。这是菩萨学处。所以菩萨绝对不会有一天离开了义经典。佛在「四依法」里面教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不了义就是前面所讲的虚假跟偏,不依那个,依真实了义。真实了义,《华严》是真实了义,《法华》是真实了义,《无量寿》是真实了义,不能一天离开。
  我在讲席里面讲过很多次,古大德说《华严经》、《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是一部经,大本、中本、小本。干隆时代彭际清居士说的,这是在家菩萨,通宗通教。十八、九岁就中进士,二十岁成年,他没有成年之前考中进士的。考中进士,一生不做官,学佛了。他的父亲是干隆皇帝的兵部尚书,用现在的话来讲是国防部长,所以他也确实是高干子弟。能够舍弃荣华富贵,不做官,去修行,居士身,儒释道都通,在佛门里通宗通教,了不起的大居士。他有一篇文章,《华严念佛三昧论》,他是修净土的,他说《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说得真好。
  所以我们修净土,今天来讲《华严》,很多人问我,你为什么讲《华严》?我说大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是中本,这是大本。我也曾经说过,讲净土,讲《无量寿经》、讲《弥陀经》,要不懂《华严》,讲不出味道出来。你看莲池大师的《弥陀经疏钞》几乎全部用《华严》来解释,博大精深。我过去在台湾讲过三遍,有一遍留下录音带,我记得总共好像是有三百三十多个录音带,那时候每次是一个半小时,九十分钟的录音带,是三百三十多个。要是一般讲的是整整一年的时间,一天讲一次,讲一年三百六十天,我讲了三百三十多个带子,讲的是莲池大师《弥陀经疏钞》,真实义处。你要能契入,就无量的法喜,常生欢喜心,那是真实的受用。方东美先生早年把佛教介绍给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你真学才行。不真学,你享受不到;真学,你就享受到,一点都不假。
  下面第四句「威力处」。这个威力处怎么讲?诸佛如来威神力加持之处。它是从上面三个来的,你没有上面三个,你就得不到佛力加持。如果具足上面的三处,这一处肯定现前。特别是在你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初学的人,我们没有其他的困难,困难在跟人家讲经的时候,有时候经文讲不通,古人的注解又看不懂,或者看看不适合现在这个时代,这怎么办?初学佛的时候常常遇到这个事情。
  我记得早年在李老师会下学讲经,遇到朱斐居士,夫妻两个学讲《普贤菩萨行愿品》,他们两个人工作很忙,讲稿写不出来,来找我,要我帮助他写讲稿。所以他们讲经的讲稿是我写的,每个星期要写八千字,对我有好处,逼著我不能不用功。我有的时候写不出来,怎么办?就把它放下,拜普贤菩萨,拜上个三百拜之后,豁然就通了,赶快拿著笔来写,写都来不及,这样的感应很多次。求佛力加持,这个方法李老师教我的。
  他说学讲经可不是容易事情,不但要通佛法,还要通世间法。不通佛法,不契理;不通世间法,不契机。契机、契理,那就是世出世法都要通达,这个事情不容易。所以老师告诉我,佛法三藏十二部,你这一生能通达得了吗?世法,这不说别的,现在这个学术太多了,不说,讲中国老书,《四库全书》,你这一生能通达吗?《四库全书》是干隆以前的学术,不包括干隆以后到现在的学术,不包括。不可能!那不可能怎么办?真的通达世出世间法,古印度的龙树菩萨,在中国是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他们是真的通,那不是凡夫,那是佛菩萨再来的。谁能做得到?
  老师给我四个字,我在台中十年,最重要的四个字,「至诚感通」。老师给我解释,一定要通,世出世间法都要通,用什么方法通?感应,求感应!当然要读书,你要不读书,那感应,缘就没有了,读书是缘,感应才是真应。用什么感应?诚,诚还要加上「至」,真诚到极处,这通了。因为你为自己是悟入佛境界,这是真正自利,也帮助别人悟入,这跟诸佛菩萨就起感应道交。因为诸佛菩萨他就是这么一个愿力,「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句话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这是真的。利益众生里面,无比殊胜的利益是帮助众生开悟,是帮助众生彻底究竟明了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真相,这是诸佛如来的本愿!你跟他的本愿相应,哪有不加持的道理!很快就加持上了。老师教我这个秘诀。
  教我在学习的时候专心听讲,不准我写笔记。为什么?写笔记分心,专心听讲有悟处,写笔记没有悟处。为什么?你是用分别执著在听,一心听,你这个听经是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能够领悟。我这才明白。从前不晓得,听讲写笔记,写了二、三次。因为我坐在前面第一排,面对著老师,他指定我的座位。到第三天,他就把我叫到房间,你听经是不是写笔记?我说是。为什么要写笔记?怕忘记,重要地方记一记。没用,你明年的境界提升,你现在所记的东西完全作废了,我想有道理。告诉我专心听,不要写笔记。我在他会下十年,听经没有笔记,要悟入!
  现在,我们同学当中,什么人听经能得利益?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你只要有真诚清净平等,自然有智慧,你听经会悟入。如果你听经,心里面妄念还很多,还有妄想夹杂,你什么都听不到,你听那个讲经,若有若无,你不开悟,这个损失太大!佛菩萨真的想加持你,加不上。所以自己必须要具备得佛力加持的条件,那就是至诚,真诚到极处。这诚是什么?诚,没杂念。
  曾国藩给诚下个定义,「一念不生是谓诚」。我听经的时候就像入定一样,一念不生,没有一个杂念,专心听老师讲。这个秘诀,《起信论》里头讲得好,马鸣菩萨说的,要怎样听?「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这样听你才能够悟入。离言说相,你不要理会他的言语;离名字相,也不要执著名词术语,经典里名词术语很多,不要去理会这些;离心缘相,你可不能起心动念,这是什么意思、那是什么意思,那不行,你已经落到意识里头去。第六意识的分别,第七识的执著,落到这里面去,真实义听不到。愿解如来真实义。那你听的、你想的是你自己的意思。这是秘诀,老师所传的。
  不能用自己的意思来听、来解释,那你全解错了。开经偈上「愿解如来真实义」,你是曲解如来真实义,误解如来真实义,那怎么行?所以只要你用分别心、用执著心,那就什么都得不到,你所得到的是佛门的一点常识而已,你不能悟入。你要悟入,一定要用真诚清净平等。这个心,平常练,不是到讲经的时候你才练,不行!对待任何人真诚,决定有好处,不要怕吃亏,不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