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 >

第1部分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第1部分

小说: 曾仕强剖析三国演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兼顾显秩序与隐秩序的气球理论

  人类的历史,离不开“一阴一阳之谓道”这一句话。道是什么?便是平常说的“秩序”,英文叫做order。一旦disorder,那就混乱、离谱、乱了套,称为失道或叛道。道有阴、阳两面。阴的无形无迹,很难掌握,也不容易说得清楚,称为“隐秩序”英文叫做Latent order。阳的有形有迹,比较容易掌握,也比较容易说清楚、讲明白,称为“显秩序”,英文即为illustrated order。
  隐秩序要通过显秩序来表现,但仍有隐而不现的部分,常被称为“看不见的手”。但显秩序当中,也有隐秩序的影子,时常使人觉得仿佛也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一般人看三国、说三国,都离不开魏、蜀、吴这三个国家。由于有形有迹,属于显秩序的表现。大家都看得见,因而津津乐道。我们检视三国,多了一个“水镜王国”。这一只看不见的手,显然隐形,却能够天下布局,操控当时的变幻。在水镜先生的巧心安排下,刘备三顾茅芦,提供孔明改变世界的平台。鞠躬尽瘁之后,把焦点转移到司马懿身上。这种变动,证明人定胜天必须受到天定胜人的局限。看得见的所有作为,毕竟难逃看不见的“那一只手”的掌握。不以成败论英雄,却实在难免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人世间的观点,不能不以人为本。“看不见的手”,也要和人心的变化合理地配合。
  吴国的鲁肃,似乎也是水镜集团的成员。千方百计、费尽苦心要促成吴蜀联盟。周瑜亡故,鲁肃接掌都督,似乎和孔明更有默契。曹操的谋士徐元直,更不用说。原先就是水镜先生安排给刘备的,后来才被曹操使计骗过去。庞统和诸葛瑾,表面上一在蜀、一在吴,实际上都是水镜集团的重要人士。最难以相信的,是司马懿,他忽起忽落,成为孔明的主要对手,却在适当的时期,一肩担起水镜集团的重责大任。他百般忍耐、自我丑化、受尽讥笑和咒骂,都是为了一统天下,完成任务。
  宇宙间的变化,只有一个道理。有看得见的现象,便有看不见的势力。当然朱子说得好:宇宙间一切事物,只有“道理”是真实的。其余万事万物,都是颠倒而迷妄。每一时刻,都可能变化、毁灭!
  《三国演义》里的所有人物、事迹,都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它所揭示的道理,却永远存在。有形有迹的魏、蜀、吴三国,俱皆灭亡。只有无形无迹的水镜王国所代表的势力,迄今仍然长存。从尧、舜、禹、汤、文、武,一直延续到现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传承,并非西方人所体会的“不连续”(discontinuity)时代,而是延续不断的生生不息。这一只“看不见的手”,时常更换不同的代号,却始终持续地运作着。身为炎黄子孙,务须将《三国演义》的道理,发扬光大,使中华民族现代化,能够免于盲目西方化的厄运,才是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
  我们采取这样的观点,来探究《三国演义》所揭示的道理。至盼各界高明贤达,不吝赐示教益为幸。
  曾仕强  序于台北明道阁 
  2006年11月吉日


前 言
  宇宙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只是大到远远超过我们的观赏能力范围,不容易看得出来而已。要维持一个完整的体系,需要共同的秩序。宇宙的秩序太巧妙了,远远超过了我们的认识能力,不容易说得清楚,勉强称之为“道”。
  道是阴阳变化所遵循的秩序。阴代表看不见、摸不着的秩序。虽然无形无迹,却随时产生作用,称为隐秩序。阳表示看得见、摸得着的秩序。由于有形有迹,经常吸引人们的眼光,所以称为显秩序。
  显秩序好比气球,明显地飘浮在空中,光彩而夺目。隐秩序有如空气,到处弥漫,却无声无息,引不起大家的注意。如非必要,很少得到重视,好像不存在一样。
  气球里面所装的,也不过是空气。为什么同样是空气,气球里面的和大气中的,就显得不一样?空气是软的,没有什么弹性。但一装进气球里,便好像是硬的,而且具有了很大的弹性。气球的塑料皮膜,也是软的,为什么一装进软的空气,反而立刻硬起来呢?
  历史所写的,就好像是气球的变化。至于更多的空气,反而很少触及。我们常说要宏观,但是反映我们的历史,实在不够宏观。演义所描述的,通常把大气的若干情况也包含在内。历史和演义最大的不同,在于历史所记载的人物、时间和地点,应该相当正确。至于内容,那就未必真实。演义中的人、时、地都不一定正确,但是所呈现的历程和心情,都很符合实际的情况。有人相信历史,有人则喜爱演义。不妨各取所需,互相尊重。我们把考据的工作,委托给专业的历史专家。我们不背诵,也不记忆演义的细节,却希望从中获得一些指引。也就是兼顾显秩序和隐秩序,体会出一些有益世道人心的道理。古人认为读者的目的在明白事理,我们付诸实践。依据这种“气球理论”,我们把三国看成四种势力。这样,三国就有了现代化的诠释,兼顾显、隐两种秩序的互动。
  大禹治水,已经知晓于四海之内,大家的利害是一致的。现代地球村的概念,也不过如此。秦始皇统一六国,取得政治上的统一。好比把六个小气球,合并成为一超大的气球。这使中华民族视统一为常态,而将分裂看做是暂时的权变。《三国演义》写的便是当时的天下,由合而分,再由分而合的历程。从显秩序的观点来看,好像是魏、蜀、吴三大集团的纷争。若是兼顾显秩序的立场,不难发现还有一个无形无迹的水镜集团,默默地做出天下布局,促进三国分而复合,我们称它为“看不见的手”。
  公元前221年,嬴政果如其名,赢得有史以来中原版图最大的政治胜利,建立了世界上最早也最大的帝国。却由于过度集权,竟然不避讳地自称为始(死)皇帝。不幸应验得很,秦朝真的短命而终,很快被推翻。
  一个气球,当充气完成后,理论上应该持久存在。实际上却由于大气的作用,或内部的变化,经常在消气,甚至于疲软或毁灭。显秩序遭受隐秩序的影响,十分明显。那一只手虽然看不见,却留下很多的形迹。
  楚汉相争的结果是:汉高祖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再度统一天下。他汲取了秦朝不分封的教训,论功行赏,分封了一系列王侯。这相当于一个超大型的气球里面,包含着好几个气球,彼此互相碰撞,当然很不安宁。这给日后的刘氏政权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汉高祖花了七年的时间,才铲除异姓王侯,完成“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共识。好像把气球重新换气,变成纯度较高的氢气,飞起来更高更轻快。吕后当权,一口气封了三位吕姓王侯,又渗进了其他的气体,引起诸吕之乱。文景盛世,传到元帝、成帝,国戚们依仗权势,为非作歹。平帝时外戚王莽终于篡位,把气球的标志改掉,导致了西汉的灭亡。
  公元25年,刘秀消灭各地的割据势力,恢复了统一的政权,史称东汉。东汉首开宦官封侯的先例,灵帝时宦官得势,巧取豪夺而无所顾忌。直到黄巾造反,这才造成三国鼎立,把一个超大型的气球,分裂成了三个大气球。
  魏、蜀、吴三国,无不希望永续经营,成为百年甚至万年老店。好比气球灌入气体之后,衷心盼望它不要消损或毁灭。但却都最多维持不到一个甲子,便宣告崩塌。气球有成必有毁,国家能兴也能亡,所以三国有始便有终。这种自然现象,构成隐秩序,谁也无法避免。水镜集团,则是这一时代的无形推手。因为隐秩序本身无形无迹,表现的时候,最好通过合理的人,才能显出力量。以水镜先生司马徽为代号,成员包括伏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徐庶、石广元、孟公威、诸葛瑾、鲁肃、司马懿父子,以及诸葛诞、姜维等人,说起来十分奇妙。
  有形的王国,所企求的是大而强。无形推手所在意的,则是长而治。魏、蜀、吴以英雄豪杰为主,要打天下。水镜集团却采取隆中所订的策略,分别向有规模或有潜力的集团,推荐专业经理人。以仁人志士的面貌出现,或者伪装成同道的样子,打入集团核心。将来不论哪一个集团胜利,水镜集团都永远掌握控股的优势。天道悠悠,无始无终,才是这一群以贤能为主的无形集团,最为坚持的经营理念。打破有形的局限,随遇而安。
  结局是谁都料想不到的,过程却大家都必须设法加以掌握。孔明再高明、再了不起,最后也只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演义》所揭示的道理,尽在于此。一方面人定胜天,各路英雄,都应该尽心尽力,克服困难和危险,杀出一条活路来。一方面则天定胜人,关羽死于吕蒙和陆逊手中,孔明造就了司马懿的势力,刘禅笑死司马昭,晋帝统一天下,岂是人力所能够转移的?
  显秩序是人定胜天的依据,隐秩序则是天定胜人的契机。气球的皮膜材质、弹性、厚度、大小和充气的选择等,都是显秩序,人力可以控制。但是外界的压力、环境的变化,以及意想不到的碰撞或打击,却是十分难料,并非人力所能够完全掌握。我们最好记取善变者必败于变的教训,力求避开用剑者死于剑、用谋者死于谋的险境。同时还要注意君子可欺以其方的陷阱,走出一条长治久安的大道,早日摆脱分合的轮回厄运。
  我们先提出三个基本问题:为什么要读《三国演义》?怎样读《三国演义》才有用?《三国演义》可以分成哪四大大阶段?依据显秩序和隐秩序兼顾并重的气球理论,提出合乎现代需求的合理诠译。兹分述如下,以供参考:
  1。为什么要谈《三国演义》?
  《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这三本书,各有特色,俱皆非读不可,不看可惜!其中《三国演义》,更应该趁着年轻,多读几遍。相信对于世道人心和做人做事,大有助益。演义的意思,并不单纯是史实加入传闻的故事。最好解释为表现义行,以深入人心。《三国演义》一开始便是“桃园三结义”,把一般人的帮会结拜,转化成为义气相结合的忠义行为。刘备、关羽、张飞这三位异姓兄弟,终其一生,都誓死以义相结合。《三国演义》对于人物的评核,也都以义为标准。宣扬忠孝节义,在当时属于显秩序。现代人类喜欢找一些冠冕堂皇的借口,说什么经济挂帅。其实是一切向钱看,笑贫不笑娼,以致重财轻德,把赚钱的本领,看得比品德修养更加重要。但是,忠孝节义在现代社会,仍然是影响重大的隐秩序。在现代社会,读《三国演义》,至少可以获得三大好处:
  (1)更加深入了解人生的真相。三国的形成,历经剧烈的变化。各种文武人物,虽不个个竭尽心力。结果却人人皆以不了了之收场,没有例外。赤兔名马,配勇猛异常的吕布,加上方天画戟,可谓天下无敌。却为爱才如命的曹操所斩,而不了了之。赤兔马辗转归于关羽,更是英雄盖世。手执青龙偃月刀,谁人能敌?但最后还不是大意失荆州,难逃不了了之的恶运?如果只有显秩序而没有隐秩序,怎么解释这些现象?又何以明白孔明神机妙算,到头来还是只能尽人事以听天命,违反不得!
  (2)更能奋力提升人生的价值。既然人生的结局,不外乎不了了之。人生的价值,即在活着一天,就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好好把握宝贵的时光。尽心尽力地,把自己的任务好好完成。不能认为反正是不了了之,便随心所欲,爱做什么就做什么。以多元化为借口,说什么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那就是自暴自弃,一生枉为人了!不了了之有两种,一种叫做死不瞑目,如董卓、吕布、袁绍、周瑜、曹操,虽然名震天下,不可一世,却都是怀恨而终,有愧亦有憾!另一种则是心安理得,如孔明、刘备、赵云、黄忠、王允、陈宫、华雄、颜良、文丑、鲁肃、黄盖、吕蒙、关羽和张飞,死时很不情愿。冷静下来,也觉得心安理得,无愧也无憾!如果不是显秩序和隐秩序兼顾并重,怎么确保心安理得呢?
  (3)更深一层体会“义”的可贵。同样不了了之,为什么有的人心安理得,有的人却死不瞑目?关键就在一个义字。顶着金字招牌的曹操、继承父兄基业的孙权,以及空有秘方却苦于人力、奖金都不足的刘备,如果看到三国归晋的结局,不知道有什么样的感想?会不会觉得自己的公司被兼并,多年来的理想与努力落空?还是认为这一辈子再怎么说,也没有白活?有形的王国,为什么总有败亡的一天,便是显秩序不一定能够满足隐秩序的需求,或者得不到隐秩序的配合。换句话说,不能够兼顾隐秩序,不可能完全合乎义的标准。尽管有人心中佩服曹操,却很不方便明白说出来。刘备当然有可疑的地方,大家却宁愿相信他是仁人君子。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出,义的可贵,就在它能够提高人生的真实价值。
  2。怎样读《三国演义》才有用?
  很多读过《三国演义》的人,我们看他的举止言行,和没有看过《三国演义》几乎一模一样,完全没有不同。可见这些人并没有抓住要领,没有得到好处,简直是浪费。
  怎样读才有用?我们提供三点建议,以供参考:
  第一,时间宝贵,要读出故事背后的深刻道理。
  一般人只把《三国演义》当做故事来看,十分热闹,而且紧张刺激。把自己的感情和情绪完全投入,随着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而起伏,却缺乏理性的思虑,不能体会其中的道理。这种看热闹而看不出门道的读法,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得不到真正的道理,实在十分可惜。古人常说读书明理,意思是读书有没有用?完全看能不能读明白其中的道理?《三国演义》所蕴含的道理,非常深刻而宝贵。我们务必用心思索,善加体会,才能够达到读书明理的目的。
  第二,经验宝贵,要真正在日常生活中多实践。
  明白《三国演义》所揭示的道理,还要通过实践的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