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什么,什么坏事干了都没有关系,只要我心里愿意求生西方,阿弥陀佛就来接引我;也不必吃素,天天大鱼大肉也不碍事,杀盗淫妄照干,临命终时佛来接引。临命终时恐怕是魔来接引,不是佛来接引!到那个时候后悔莫及。凡是这些言论、这些诱惑,都是魔来扰乱,邪师说法如恒河沙。
所以古大德教导我们,我们在一生求学、求道,以什么为准则?跟定一个老师,不是这个老师教的一概不听,我们道业才有成就。今天听这个人的,明天听那个人的,后天又听一个人的,你准堕三途。世出世法成败的关键,都在师承。现在没有师承,为什么?老师找不到学生,到那儿去找?找到一个学生,学生百分之百听老师的话,找不到了。我自己常常想:大概我是师承的最后一个,我以后没有了;我是个大傻瓜,听老师的话,老师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再找我们这样的一个学生,听话的学生,找不到了。我有这么一点成就,就是老老实实听老师的教诲,跟一个老师学,听一个老师的讲经说法。老师交代我的,只有听他讲经说法,除他一个人之外,任何人讲经说法一律不准听。我接受,我就听老师的话,所以谁讲我都不相信,我都不听,我只听老师一个人的。老师没有同意、没有准许,这个书不可以看;我们要想看一本书,要跟老师报告,老师点头,这书你可以看,才能看;若是不行,不能看,那就不看。我们真听话!你要不肯听话,什么人的话你都听,什么书、文字你都看,你这个头脑里面像浆糊一样乱七八糟,你的心怎么会清净?你怎么能开智慧?所以老师对学生这个要求是对学生的爱护,真正的关怀、爱护、帮助;奈何学生不服,学生不相信,学生不肯听,那就没法子。那就是现在所说的各有因缘,各人有各人的福报,他这一生得度的机会没有了,只能在佛法里做个善缘。轻易听信别人的邪知邪见,这个问题严重。
「我闻」这两个字里面的深意就是师承。阿难尊者一生所说的,祖述老师的言教,没有自己的。古时候老师教学生,这个要求通常是五年,五年决定遵守老师的教诲,不能够听别人所说,不能够随便阅读文字,期限是五年。五年你得根本智,根本智是心地清净、智慧生,有能力辨别是非邪正,你有这个能力,老师对你就开放了。开放就是参学,参学就是什么人讲的东西你都可以听,什么书籍你统统都可以看,没有限制,完全开放了。这个开放的标准、条件,就是你有能力辨别真假,有能力辨别邪正,有能力辨别是非,有能力辨别利害;老师放心,没事了,什么你都可以去参学,什么都可以接触了。如果五年还没有这个能力,那对不起,再加五年。我们在《高僧传》看到,有不少人三十年不离开老师的,什么原因?感老师之德,守老师的教诲。能够二十年、三十年,那个根扎得多稳固,这样的人多半成为底下一代的祖师大德,这是当然之理。我们要晓得,古代这个教学方法正确,正是中国人所讲童蒙养正,功德在此地。
我们初学佛的人,信心不坚定,智慧没有现前,邪知邪见似是而非,很容易被诱惑、很容易上当;一旦误入歧途,后悔莫及。如果再要造作罪业,毁谤正法,障碍人行道,那个果报更不堪设想。这是我们学佛人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明了的。世间人没有福报,遇到这些妖魔鬼怪,被他诱惑走了,我们也不能够挽救,只有在旁边叹息而已。可是自己一定要提高警觉,决定不能走他那个道路。我们念佛人决定要依净宗的五经一论,这是我们的导师。《无量寿经》,我们一定要相信夏老居士的会集本。有许多人认为这是居士会集的,不可以流通,说这个话,他根据在哪里?如果在佛经上找得到根据,是佛说的,那没有话讲;不是佛说的,是他说的,我们不听他的。世尊当年在世,维摩居士是在家人,维摩居士说法,你看看佛派遣他的弟子去听经。舍利弗、目犍连,这些大阿罗汉见到维摩长者,维摩长者升座讲经的时候;升座是代佛说法,居士升座讲经是代表佛说法,出家人见到的时候也要顶礼三拜,右绕三匝,跟见佛讲经说法那个礼数没有两样。佛法是师道,师道是老师第一大,要懂这个道理。佛法是讲理,不是讲人情的,是跟你讲道理的。所以懂得规矩的人,居士讲经,我们也是礼佛三拜;现在不右绕,这个讲台你也绕不过去。
我们讲经,因为自己是凡夫,虽然得佛力加持能够讲一点,怎么敢接受人礼拜?所以在讲台前面供一尊佛像,你拜,你是拜佛,我在佛后面躲著,不敢受你礼拜。前面一定供一尊佛像,道理在此地,让你拜佛,表示我不敢接受,是这么个意思,谦敬意思统统都到了。居士上台讲经,也不可以贡高我慢,都要具足真诚、谦虚、恭敬,与法才相应。这里面最重要的念念要有传法的心,把如来正法,特别是念佛法门,《华严经》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末法时期只有念佛法门才真正能得度,真正能了生死出三界。再看底下一行:
【一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
这句经文里面,跟我们说了三桩事情:说了时间,说了法会里面主讲人,又告诉我们这个法会的处所。「一时」这两个字非常之好,现在有些人把佛经翻成白话文,我也看了几本,他怎么翻?「有一个时候」。有一个时候不是一时,不晓得错到哪里去了。这两个字不能翻,怎么翻也翻不出来。一时就是一时,不可以说有一个时候,那个味道不同,味道全变了。「一」的味道浓,「一」的味道真!「一」是什么?一心、一真。「一心」就突破了无量的时空。现代科学家所讲的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乃至於无量度数的空间,一心全突破了,所有障碍都没有了。「一时」就是一心的时候。我们念佛人念到一心不乱,那就是一时。一心不乱,所有时空都突破,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你同时都见到了,这叫「一时」。有一个时候,那不行,差远了。时间突破了,空间也突破了,此界他方也同时存在。实在讲这个时间,过去、现在、未来同时存在,爱因斯坦讲过,他肯定人有能力知道过去世、知道未来世,但是用什么方法他不知道。他在理论上发现,时间是同时存在。同时存在叫「一时」;换句话说,一时里面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那叫一时。有过去、现在、未来,那怎么能叫一时?那就说「有一时」,有一时就是有过去、现在、未来。跟诸位讲真话:没有三世,也没有十方。我们今天讲东南西北、上下、四维,讲十方,也是随顺众生俗谛说的、方便说的,不是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是没有十方、没有三世,这就是「一时」。
一时一处,无量无边的虚空法界是一处,后面会讲到。一时一处,这是一真法界。所以这两个字,我们翻成白话,翻成易解,也就用「一时」,但是里面注解可以注出来,「三世十方同时存在」,叫一时;这个注解就很好,没有把意思讲错。如果落实在事相上,说什么?古德讲的两句话也讲得很好,「法王启运,嘉会之时」。释迦牟尼佛讲经说法,大众聚集在一起听经,就是这个时候,这叫一时,这个行。我们今天在居士林这个道场,聚集在此地,我们来研学《华严经》,一时!我们在此地聚会,这个说法可以讲。另外一个从感应道交上来讲也行,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感应道交,决定不会有差误。《楞严经》所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诸佛如来、菩萨、罗汉应化在这个世间,都是众生有感,他才来应。应以什么身说法,他就现什么身分;他现这个身分,不是他自己想现什么身分,自自然然的;应当说什么法门,他就说什么法门,应机说法,这叫「一时」。法会、感应都是从事上讲。给你讲没有十方、没有三世,是从理上讲,是从性上讲,是从真谛上讲;从法会、从感应,是从事上讲、从俗谛上讲。一切经一开端,都有如是我闻、一时。「一时」的意思要懂,然后才知道佛经里面讲的是什么东西,我们才对於如来的说法产生信心,对佛的经典生起恭敬,恭敬才能得佛法真实的利益。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佛』这个字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在这个大会当中他是主讲的人,这一次是为我们讲《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宣讲。下面是地址,在哪里讲的?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这是处所。这个处所有三个,「摩竭提国」这是指一个地区。前面跟诸位同修报告过,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印度没有统一,跟我们中国周朝时候情况差不多,都是些小部落、小国家,所以印度国家就很多。「摩竭提国」是指这个大地区来说。在摩竭提国什么地方?「阿兰若法」,这是世尊修学讲道的一个场所。「摩竭提」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叫「无毒害」。从这个名义上来看,这个国家人非常善良,道德的水平很高,我们中国人讲的文化水平很高,知书达礼,人人都懂礼,人人都守法,人人都有智慧,心地都清凉自在,有爱心、有慈悲心,这是赞叹这个国家文化水平高。唯有在这样高水平的文化地区,佛在这里讲经教学才能够有人接受。如果这个地区没有这么高的文化水平,人都是作奸犯科,都是自私自利,那么佛在这里讲经说法,谁能听得进去?不相应,他不能接受,佛当然就不会在那个地区讲经说法。佛讲经说法的地方,所谓是首善之区。佛出现在哪里?出现在印度,印度许许多多国家一定选择最好的一个地区、最好的一个国家;这个国家道德水平高,文化水平高,佛在这里讲经说法,很容易为大众所接受。所以,国的名字里面含著有这一层深义在其中。
「阿兰若法」,这是别举说法的道场。这句话四个字里面有两个意思,一个是「阿兰若」,阿兰若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就是很安静的处所。环境清净,修道容易。在过去土地面积广大,人口稀少。在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我们能够想像得到,这个大地居住的人口不多,每个人生活都非常清净安宁,人怕噪音、怕烦躁。住在这个地区,这个地区很寂静、很安静,安静到什么程度?牛叫的声音听不到。世尊修道的这个道场多半是住在郊外,不在市区。市区太热闹,修道就困难,为什么?特别是初学的人烦恼习气还在,都市里面五欲六尘的诱惑很多,能叫自己的心定下来很困难。所以佛带著这些学生去修心养性,一定在山林水边,一般人很少到这些地方去。佛教传到中国亦复如是,道场都建在深山里面,人迹稀少的地方,这个地方建立道场好。古时候农村里面养牛,牛叫的声音就是很大的声音;牛叫的声音听不到,表示跟这个村庄有相当一段的距离。大约总有一、二里这样的距离,牛叫的声音就听不到,这个地方称为「阿兰若」。「阿」要是从字面上翻,「阿」翻作「无」,「兰若」翻作「喧闹」,用我们现在话来讲就是噪音。「阿兰若」就是没有噪音、听不到噪音的这个地方。
下面还有一个「法」字,法字很重要。「法」就是佛所证得的真理,现在人讲真理,我们说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理。为什么在此地要用个「阿兰若法」?联起来它有联起来的意思,这个意思就是表示三界六道杂染不清净,这里面众生迷惑、造业、受报,就好比噪音非常非常之多,非常非常的复杂。佛今天讲见思烦恼断了、尘沙烦恼断了,二障也尽了,都断尽了,真正得到清净自在,清净自在就叫做「阿兰若法」,这个意思多圆满。所以这一句里有事有理,理事不二,理事一如,「法」的意思就很深广。这是佛办道的一个地方,也就是佛教学的场所,佛教学的场所就叫做「阿兰若法」。「阿兰若法」这个场也很大,在阿兰若法什么地方?在「菩提场」。这句经文我们要用比喻来说,我们把「摩竭提国」比喻作新加坡,大家就好懂;「阿兰若法」比喻作居士林,你也好懂了;「菩提场」比作我们现在的讲堂,这就很清楚、很明白了。「菩提场」是佛讲经的场所,在这个地方讲的。
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我们用这个比喻也相当恰当,新加坡确实能符合摩竭提国的意思。这个地区人民守法、守规矩,国家、社会安定,生活富裕,人有智慧,所以《华严经》选在这个地方讲,也不是没有道理,确确实实感应道交。这个地方有许许多多菩萨在护持,护持正法,护念众生。菩萨很多很多,不仅是居士林领导的这些干部个个都是菩萨,护法的这些居士也是菩萨,参与法会的大众我看都是一些传法的菩萨。你说这一会多么的希有、多么的殊胜!「菩提」是觉悟的意思,这是梵语。「菩提场」就是佛证大菩提这个处所。居士林外面我看到有两棵菩提树,这个菩提树大概不少年代,我看底下那个树一个人都抱不过来。这么大的菩提树很希有,我看过许许多多地方的菩提树,没有看过这么大的。所以我们细细想一想这一次学习的因缘,不能不承认是三宝加持,诸佛护念。这个地方众生、同学们有感,佛菩萨有应,为我们建立这样殊胜庄严的道场。所以叫处所。
它表法的意思:一切菩萨行。《华严》里面讲的修菩提道、菩萨道,学菩萨行;这就说明,菩提道是存心,是一个觉悟的心,菩萨行是觉悟的行为。我们言语造作表现在外面都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就是道场,所以六度万行就是我们修行证道的道场。总表所说如所证,所证如所说。所以《华严经》上才说,我们在每一段经文里面,每一会一开端,我们都看到,释迦牟尼佛「不离菩提场而升忉利天」,「不离菩提场而升兜率天」,没有离菩提场,离菩提场就错了。不离菩提场而遍虚空法界,这就说明尽虚空遍法界是一处,跟一时相对。一时一处,一音而演究竟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