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三类足行神。我们在前面,足行神我把他说作现在的交通警察,指挥交通的。在佛法表法,什么意思?指导我们成佛之道。这是第四住菩萨,「生贵住」。世出世间一切尊贵没有超过佛的,没有能够比得上佛的,生佛之家,住佛之住,这才真正叫生贵。道场神是守护道场,领众修行。诸位我们现在有念佛堂,念佛堂里面的法师领导大家修行,这一类属於道场神。在此地所表的是第五住的菩萨,五住叫「具足方便住」。他有智慧,他有善巧方便,领导大家修行。这个护法叫内护,对於一个修行人来讲,最贴身的看护。我们一定要知道,在这一个道场里面,我们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从表法里面来讲,具足方便就是执持名号,所以道场神也表这个法门,因为五住菩萨叫具足方便住。一切法门里面,讲到具足方便,无过於持名念佛。你看看这个经里头的味道,要从这些地方去体会,我们信心才真正坚固,永远不退,那就是守护道场了。这个道场在心里面,不是形式的道场。我们讲到这一段,也特别举《维摩经》上,维摩大士所说的道场,直心是道场、菩提心是道场,不拘形式。道场是什么?是你修行证道的场所。修行证道场所在哪里?无处不是,无时不是。真正是在你心里,你心里面真的觉悟了,你在那个地方那就是道场,所以一切法最后都归到心地法门。护持道场,就是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就是具足方便住。每一类的神众扣紧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对我们修行证果有密切的关系。
下面主城神,这是代表六住菩萨,六住菩萨是「正心住」,诚意正心。主城护法王城,法王城是心城,在前面跟诸位都做详细报告过了。坚定意志、坚定信心,永远不退,这是六住菩萨,正心。七住菩萨,在这个地方是用主地神来表法。地也是心地,以甚深的弘愿护持一切众生的道心,这是主地神。这是一个地方、一个地区关心教育的这些人士,中国古时候常讲的地方士绅。有道德、有学问,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这一类的人士,他们最关心的是教育。我们今天谈教育,这个名词大家都懂,哪一个不知道教育?而实实在在讲,我们对这两个字所知的有限,含糊笼统,不求甚解。如果真正教育要是办好了,它的果相一定是天下大治,世界太平,必然是这个现象,怎么会乱?社会怎么会动乱?社会之所以动乱,教育出了问题。所以现在真正懂得教育这两个字的意思,真的已经不多了,把这个意思扭曲了,正如同佛教一样。今天讲到佛教,大家一听到佛教,迷信,是宗教,把意思全搞错了,所以对佛教这个名词发生误会曲解。连教育这两个字都不例外,那还有什么话好说?古时候中国的教育,印度佛教的教育,都是真善美慧的教育,它确实达到这个目标。古代教育的目标是要达到社会安定繁荣、长治久安,所以国家施政第一桩大事就是教育。正如「学记」里面所说,《礼记》里头有一篇「学记」,这篇「学记」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古时代的教育哲学、教育的理念。它教学的内容,为了要达到上面所说的目标,教育的内容著重伦理的关系。伦理的关系从夫妇开始,现在人不了解这个事情。
这个社会为什么会动乱?古人看起来,很简单,家不家则国不国,你家不像个家,你这个国怎么能治得好?家要治得好,从哪里开始?从夫妇。所以夫妇的结合是道义,不是那么随随便便、简简单单的,现在讲自由恋爱,恋两天又分手了,成什么话?那个自由不是恋爱是乱爱,简直不懂事。从前结婚非常慎重,自己年轻不懂事,父母长辈的经验丰富,他们来帮助你选择,选择对象,那是你一生的生活。所以从前的婚礼非常繁杂,为什么要这样繁文缛节?就是告诉你结婚不容易,千万不可以离婚。你这个家好,国才好,家是国的基础根本。这是室,夫妻同一个室;室外面是家,有父子、有兄弟,成为一个家;家的外面是国,国里面有君臣、有朋友;中国叫五伦的社会。外国人有讲团结,中国古时候没有团结这个名词,五伦就是团结的,用不著再说团结了。所以中国教育著重在伦理,说明五伦的道理,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五伦十义,每个人在哪一个地位上,应当要尽什么样的义务,你要做些什么事情,知道人与人的关系。然后再教你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这些万物,与一切动物、植物、矿物,我们今天讲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再往上提升,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从前教育是讲这些。然后你才明了,你自己应该怎样做人,顶天立地,作圣作贤。从前人读书在明理,读书志在圣贤。
我们学佛志在作佛、作菩萨。无论出家、在家,学佛一定要志在作佛、作菩萨。作佛、作菩萨并没有改变我们的生活,也没有改变我们的工作,就在自己现实的生活环境里面,现前工作岗位当中,你就作佛、作菩萨了。这就是《华严经》上这么多诸佛如来示现种种不同的身分,用意在此。这里面,足行神、道场神、主地神、主山神、主林神,都是诸佛如来,都是法身大士。这就告诉我们,我们不必改变生活方式,不必改变自己的行业,只要把你的念头转变过来。你现在的念头,凡夫的念头,凡夫就是对於这些道理不清楚、不明了,起心动念自私自利,甚至说是只顾自己,连妻子儿女都不顾。社会上真有这种人,还有什么法子?所以要懂得什么叫教育,你才知道怎样去做人,怎样做个好人,怎样做个圣人,怎样做个贤人。
人必须具备的基本德行,这是决定不能缺少的;如果缺少,就不叫做人了。中国人常讲人格,什么叫人格?做人的基本条件,做人的资格。儒家讲五个,佛法也讲五个,意思都相通。儒家讲的五个是五常,常叫常道,不可以中断的,不能离开的;仁义礼智信,这是基本的教学。从小就要培养,养他仁慈的心,养成他懂得尽义务,应当做的事情决定去做,尽义务而不求报酬,这些观念从小培养。懂得礼节,讲信用,再培养他的智慧,这五条。所以古时候小学,小学就是训练基本德目,完全以这个为教学的中心。古时候小学是从八岁到十二岁,八岁上学,生活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是背诵经典,古圣先贤的这些书背诵;不讲解的,只教你读,只教你背。我们现在明白,这是训练根本智,训练一个人的定力。小孩也是一样,不叫他背书,他也胡思乱想,胡思乱想这个伤害太大了,所以从小就修定,用什么方法修定?用读书这个方法来修定,把你的妄想打掉。念上几年,妄想少了,正念多了。你背诵古圣先贤的典籍,正念多了,然后再上太学。古时候学制只有两级,小学跟太学,没有中学,太学就像现在的大学一样。到大学里面念书,完全著重研究讨论、讲解。因为这些书你统统都背过,背书那个阶段是修根本智,入太学是修后得智。换句话说,小学训练的,《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到太学里面研究、讨论、讲解是修后得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这是两个阶段。
太学里面,读书自在。你看朱子,四时读书乐。世间什么事情最快乐?读书最快乐。现在人读书最苦,哪有乐?成天书包背得一大堆,多苦!所以我们看到学生每天背那么大的书包,我都想决定不能来作人,作人这么苦。从前上太学去亲近老师,一本书都不要带,老师所讲的那些课程,你全部都背过。老师也背过,学生也背过,所以都不要书本。说起第几页、第几行、第几个字,大家都知道,背过的。所以你要说中国不讲科学,那是假的。太学的学生,从各个省县来的,不是一个地方来的。老师讲到哪一本书,第几页、第几行,每个人记得都不错。从前书、课本,你们看过中国古书没有标点符号,也没有段落,一面十行,一行二十个字,无论什么地方刻的书,一定都是一样的;它要不一样,它就刻错了,这很合乎科学的观念。不管哪个地方刻的书,一定都是一样的,讲到第几页、第几行,哪个字,一定是一样的。所以他不要带书,那个教书是真有意思。讲到什么地方,哪些历史典故,老师还带著学生去旅游。学生侍候老师,替老师推车,替老师挑这些担子,里面盛的什么东西?里面盛的是酒菜。哪里风景好,摆起来,老师跟学生围起来坐著,聊天就是学问。上课,你说他怎么不快乐?所以大学里面的上课,是真实自由开放,任何人可以发表他的意见,大家来研究讨论。游山玩水,旅行,一次出去旅行二、三个月回来,这个课程讲完了,他怎么不乐?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行万里路是长见识,读书是成就学问。学问一定要跟事相结合成一体,学问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不是玄谈。我们在古代典籍里面记录看到,我们看历史这些传记,古人不满二十岁,考中进士的、考中举人的,很多。不满二十岁叫童子,二十岁才叫成年。他考中进士,就有资格作县市长,举人里头优秀的也有作县市长,作地方官。现在看起来,小孩。他能把一个地方治得很好,有学问、有经验,那叫做教育。现在教育教的是什么?现在教育里头没有教做人的,没有教你人与人的关系,没有。现在的教育,我们要不客气的说,教你怎么样赚钱,怎么样把别人的钱弄到我荷包里来,如何干一些损人利己的,干这个,现在教育教这个,天下怎么会不乱?古时候教育教你仁义道德。谚语常讲「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前面一句话说得没错,后面一句说错了。你防人干什么?防人之心也不要,没什么好防的,你的心才真正定了。常常防人,你的心还是不安,你还是定不下来,你哪里有智慧?果然连防人之心都放下,你就得大自在,你才真正能得大圆满。所以现在真的连「教育」两个字,懂得的人都不多。我过去亲近方东美先生的时间很长,这个老人非常爱国,每一次提到教育,他一定拍桌子发脾气骂人。他感慨很深,真正懂得教育的人太少了。
现在的教育是个技术的教育,在孔子四科里面,第一个是德行,第二是言语,这两个没有了;第三个是政事,现在的教育只注重这个科目,培养办事的能力,培养技术,培养你办事的能力,人伦道德没有了;至於文艺,现在虽然有讲文艺,可是文艺跟从前古时候文艺不一样。古时候的文艺是教育,你看看《诗歌》,孔老夫子删《诗书》,标准三个字「思无邪」。你就晓得中国古代的艺术是诱导人正知正见,演变到后代元曲,从唐诗、宋词、元曲,以后变成戏剧,昆曲,现在大家所熟悉的平剧,一般人叫京戏,再演变成一些地方戏剧,民族艺术,它的内容以四个字为主:忠、孝、节、义,用艺术的方法来达到教化一切众生。因为从前学校不普及,人民从哪里学到这些东西?从歌舞、从看戏,戏剧里面学忠、学孝、学仁、学义,学这些东西。从这些艺术里面明了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做为他一生处事做人的准则。从前的艺术是教育,是教人做好人。现在的这些艺术,我们真是落伍了,看不懂。叫我去欣赏,我一看,我掉头就走了。什么妖魔鬼怪,画的人不像人、物不像物,什么抽象派,真是佛所讲的「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我们看到经里面这些表法的,才知道佛用心很深,用心良苦,这才叫做真正的艺术。《华严经》是高度的艺术,是诸佛如来、法身大士表演的境界。我们能从这个地方欣赏,能从这里契入,得的利益当然是不可思议。
主地神,这是七住菩萨,七住是「不退住」,甚深大愿,护持一切众生的心地。这个心地特别是要护持他的菩提心,他菩提心才发起来一定要护持。我上一次前面跟大家讲地方上的士绅,他们关心教育、热心教育,对於安定社会、繁荣社会,有很大的贡献。这些贡献往往是潜移默化,明白的人很清楚,粗心大意的人看不出来。
主山神代表八住菩萨,八住是「童真住」。在形象上是一类隐居山林的高士,真正有学问、有德行、有能力,他没有出来做事。没有出来做事,有缘分;他没有这个缘,没有机会为社会、为大众服务。如果有机会,他们也都出来。像我们在历史上看到,诸葛孔明,孔明是高卧陇中,隐士,他也是以耕读为乐,自己耕田、读书,过他幸福快乐的日子。他是被刘备三顾茅庐,盛情难却,才出来为国家社会服务。没有机会,遇不到人家来请,这些人是绝对不会自己去找人的,不可能的。所以高人,他清高就在这一点;你去找他可以,他绝对不会来找你。这些人对社会最大的影响、最深远的影响,教我们「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他有能力争,他不争;有能力求,他不求,这叫高。不是没有能力,没有能力那就谈不上;他真有学问、真有能力,无争无求。我们现在看社会上,他没有德行、没有能力,他也争、他也求,拼命在争,搞成社会大乱。他们对社会、对历史、对后代深远的影响就是教给我们,真正有道德、有学问,他能够一生过他平淡的生活,过他喜欢过的田园生活,读他喜欢读的书,交结喜欢往来的朋友,他的一生很自在、很快乐,不争名,不求利,真正是名闻利养统统放下。这是主山神,童真住菩萨,童真就像一个少年一样,天真无邪,这是真正高度的智慧。
主林神是第九住菩萨,第九住叫「法王子住」。通常凡是九,这是第九住,将来九行、九回向、九地,都是代表法师,教化众生的。这里面主林,林是树林、森林,树代表建树、表建立;在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建立起来,社会繁荣就像森林一样的茂盛。所以这一类里面表法的意思很广,智慧、财物、德行、利益几乎全都在这里面,像我们现在所讲社会各行各业那些出类拔萃的人物。这就是主林神所代表的。他在每一个行业是领导人,也是这一个行业里面的老师。
我在过去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