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 >

第402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第1-300集-第4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染著就是轮回心,你所造作的一切事业,无论是善事、是恶事,统统是轮回业。造的是善事,轮回里面三善道受果报,造作的恶事,是轮回里面三恶道的果报,有什么值得骄傲?纵然是三善道的天王,福报很大,他依旧还是有寿命,福报还是享得尽,福报享尽了,寿命到了,还要轮回,还要堕落,诸位想想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所以世出世间圣贤都教导我们,我们行善做好事是我们的本分,应该要做的。既是本分,既是应当要做的,就没有骄傲可言。
  什么是「慢」?慢是欺负人,仗著自己的成就,轻视别人,瞧不起别人;或者是自己有地位、有财富、有超过别人的长处。所以憍跟慢常常连在一起,「慢」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放逸」就是放荡;换句话说,随顺自己烦恼习气的行为。这句话,实实在在说,就是轮回的根本。「业惑缠覆」是轮回的因,「憍慢放逸」是轮回的缘,因缘结合就现轮回的果报。清凉注解里有两句话说得很好,「慢能长沦生死」,憍慢永远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憍慢很不容易断掉,不知不觉就起现行,我们现在一般人常讲「某人脾气很大」,脾气很大是什么?轮回的业因。所以我们看佛菩萨,我们看世间圣贤,处事待人接物谦虚、诚敬,我们想学圣贤、想学佛菩萨,怎么学都学不像,原因就在此地,不晓得从哪里学起。
  我劝同学们念《了凡四训》,了凡先生自行化他,实在讲,他把「谦敬」放在第一位。他看人,文字里面举了很多例子,虽然多半指的是读书人去考取功名,他看人,这个人这一次去赶考能不能考中,他的判断几乎都是百分之百。他从什么地方去观察,做为判断的依据?观察这个人的诚敬、谦虚。如果这个人处事待人诚恳、谦敬,这个人去考试一定会考中,几乎都被他说中。他观察人,不但有理论上的依据,也有事实上的证验。佛菩萨更是教导我们,那是深入一层,憍慢是生死轮回的根本,我们要想永脱轮回,这个烦恼非断不可。怎么断法?学恭敬,学谦虚。
  《华严》的教学,大家都知道,当机是法身大士;换句话说,它是高等的教学,不是初级、中级的。《华严经》里面所讲的无量法门,以普贤菩萨十愿做为总纲领、总结论。普贤,名号的意思已经具足了,普是平等,没有分别,这才能普;十法界一切众生一律平等看待,这才叫普贤。如果有高下之心:我是人,你是畜生,畜生怎么能跟人比?诸位想想看,憍慢不就露出来了?这个心就不清净,就不平等,那不是普贤心;普贤心是圆满的菩提心,超过大乘菩萨。普贤菩萨确确实实是将十法界一切众生,不但是有情众生,连无情的众生都包括在其中,真正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所以普贤的行,就是孝顺父母、尊敬师长。佛是老师,面对父母、师长,哪里还会有憍慢!但是在今天的社会,这个说法已经不尽然了,为什么?子女对父母憍慢,对老师也憍慢。所以古圣先贤所说的话,在那个时代行,那个时代有孝道的教学,有师道的教学,人人知道孝亲、知道尊师重道。
  现在没有人教,也没有人提倡,在社会上也找不到这样的人,找不到榜样,所以孝敬的心没有了,今天跟他讲孝敬他听不懂。他认为憍慢值得骄傲,对父母也骄傲,对老师也骄傲,认为这是正常的、这是当然的、这是合理的、这是合情合法的,那还有什么办法!这样的知见,在佛法叫「一阐提」;一阐提是印度话,它的意思是没有善根的人。佛出现也不能教导他,为什么?他不能接受。我们跟他讲古圣先贤、佛经里所说的,他说这已经落伍,跟不上时代潮流,这些话已经被淘汰掉,你还说这些干什么?我们往往听到年轻人对我们如是的回应,我们听了心里很悲痛,虽然有怜悯之心,也没有办法帮助他。唯一能做的,我们自己随顺古圣先贤、诸佛菩萨的教诲,我们去做。他说我们愚痴、说我们落伍、说我们赶不上时代,随他去说,毕竟现在我们还有做的自由。现在这个时代,讲求的是民主自由开放,你有你自由自主的做法,我也有我自主自由的做法。你随顺的是烦恼习气,随顺的是社会世风,我们不敢说你不是,但是我随顺的是圣贤教诲、佛菩萨的经教,我也有我的自由,我也有我自己的自主,我们各行其是,到最后结果我们来比比,不就真相大白了吗?所以今天要想劝导世人回头,只有一个方法,以身作则,做出样子给他看。绝不是短时间他看到会觉悟,短时间他看到他还要毁谤,还要讽刺、讥笑,甚至於种种给你为难,我们都要承受;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之后,他慢慢就觉悟了,他就懂了。这个时代的众生难度,我的时代就相当不容易,现在你们的时代比我这个时代就更难了。
  我二十六岁学佛,我学得很认真,我接受善知识的教诲,我对老师有尊敬心,老师能够爱护我,能够一直都照顾我,一直到他往生。为什么这样关心照顾?没有别的,我能够依教奉行,老师教我的我真做,虽然不能百分之百做到,但是百分之五十那是肯定做到。可是在一般同学当中,能做到百分之五十的就很少,这就很难能可贵。我就是有这么一点基础,可以奉行到百分之五十,我已经得利益、得受用,然后在这么多年当中自行化他。实在讲,化他是真正利益自己,为什么?我要讲经,要讲经不能不读经,天天在读经,一遍一遍在重复,受经教的薰习,於是从百分之五十就提升到百分之六十,再提升到百分之七十,有长进了。这种长进,你们常常在我身边,跟我时间久的人,除非你是粗心大意,你不能够觉察,如果你细心观察,你能够看得出来。最显著的,我讲经的内容不一样,前十年讲的不如第二个十年,第二个十年讲的不如第三个十年,第三个十年讲的不如第四个十年,我讲经四十年了,这是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我讲经没有丝毫保留,遍遍不一样是境界不相同;境界不相同,我做到比以前有进步,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有几分接近,有几分相似了。
  所以若不能够随顺经教,若不能够落实经教,不会开智慧。过去我见过老法师,七十岁、八十多岁的,也是一生讲经说法,但是他的境界永远停止在一个阶段。听他讲经,无论他讲多少遍都是一样的,这就是说他没有进步。为什么没有进步?解行不相应,他所解的没有能够落实到现实生活,所以他永远止於这个境界,不能向上提升,原因在此地。所以我们知道多少,一定要做多少,你能够做到,你的解又会深一层,又会扩展一层,你的行为就愈能够深化一层,这样的解帮助行,行帮助解,从初发心到如来地。这是章嘉大师从前教我「看破、放下」,看破是解门,放下是行门,解行相资,就是互相帮助,能到如来地。解一分行一分,解两分行两分,一定要把所学到的、所理解的,统统落实、统统做到,这是做学生的态度。老师的学生很多,也就是我们的同学很多,老师为什么对我们这样关怀?绝对不是老师偏心,老师对於学生观察入微,哪个肯学、哪个不肯学,了如指掌。对於肯学的,要帮助他成就,要多关怀。不能成就的,那就随喜功德;讲经说法,你喜欢来听也不拒绝,你不来听也不勉强,所谓是「来者不拒,去者不留」,恒顺众生。可是真正好学的,要鼓励他、要帮助他、要成就他。这不仅是佛菩萨教学,世间圣贤教学也是这么一个原则。所以老师决定没有偏爱,老师的心地清净,老师的心地平等,充满了智慧。
  我们要学古圣先贤的诚敬,要学他们的谦敬、谦虚,要把根本烦恼断掉。清凉又说,「放逸,众惑之本」。佛在此地,在一切烦恼里面,特别举这两样。放逸是什么?我们现在的话讲「随便」。用心不专,用力不勤,随随便便,马马虎虎,认为自己可以就行了,这样的心态决定不能成就。不但在佛法修学你不能成就,世间的事业你也不能成就。世间事业要想成就,不可以放逸,决定要认真。我们在新加坡看到李木源居士,他做事情认真负责,他为佛法,他为众生,他没有为自己,不眠不休。他心里没有别的事情,只有佛法,只有护持佛法。现在全心全力策划著弥陀村,日夜都在想这些事情,念念当中希望培养人才,续佛慧命,对於来学的学生,照顾无微不至,彻底的牺牲自己,成就别人,没有丝毫放逸这个念头,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我们今天受这样的人照顾,如果道业没有成就,就是个罪人,就有罪。我们说道业不能成就,没有人照顾,那情有可原,没有护法,你虽然有心向学,助缘不足不能成就,这可以原谅。今天在新加坡这个助缘太圆满,不能成就怪自己,不能怪别人,决定不能怪护持的人不得力,这个话讲不过去。
  现在的教学比从前困难,这是事实,这些因素我们都清楚、都明了。我还受了一点古老的教育,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影响了一生,知道孝亲,知道尊师重道,还有这么一点点的旧观念,所以老师对我的教诫都很严格。但是我今天对於同学们,决定不能用章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那个方式来要求你们,为什么?用这个方法要求你们,你们受不了,你们会掉头而去。这就是我们在童年时代所受的教育不相同,处境不一样。今天诸位要能成就,多分要靠自己,我劝导大家、警策大家,只有在课堂上,完全顺从经教的教诲,劝大家也是劝我自己,警策诸位同样也是警策我自己。诸位果然善学,你确确实实不会虚度光阴,你真的能学到东西。你要是放逸、懈怠、懒散,你的时光就空过了,你不能成就实学,真实的学问你得不到。
  所以学讲经,讲经这套方法固然是很重要,这是技术,但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么?德行,开悟。人怎么会开悟?德行当中来的。这个德行,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平等觉是德,你的行为能与清净平等觉相应,就叫德行;与清净平等觉相违背,你就是造业。随顺真诚清净平等觉,你的行就是菩萨行,违背真诚清净平等觉,你的行为是轮回行,这个道理、事实真相不能不明白。所以清凉说:放逸是众惑之本,这句话我们要记住。惑是什么?迷惑,一切迷惑的根本就是放逸,放逸就是不认真。
  「驰荡」,荡是不安、是妄动。他这个地方解释也很好,「境风鼓击,飘荡驰散」,这两句话要用现在的话来讲,禁不起境界的诱惑。现在这个社会,名利的诱惑、五欲六尘享受的诱惑禁不起,一遇到这个境界你就动心,清净心没有了,平等心没有了,觉悟的心没有了,慈悲心也没有了。禁不起诱惑,你怎么能成就?古时候修行,道场为什么建立在深山旷野之处?不但远离都市,就是离乡村也有一段距离,为的就是凡夫心很难抵挡诱惑,最好是远离一切诱惑,使我们道业容易成就。可是现代环境困难,纵然到深山,还要架上电视,时时刻刻还跟外面境界接触。何况我们住在大都市里面,在这里面要想成就道业,难!不但现在人难,古时候人要到今天,跟我们同样生活在这个社会里头,他也不能成就,他也敌不过这些诱惑。所以我也常讲,今天我们的成就,真的果然成就了,那个功夫,戒定慧三学决定超过古人很多倍。我们今天等於说,生活在大风大浪当中,能够平安到达不容易;他们的修行,在风平浪静当中行驶,成就不难;我们成就太难太难了,有史以来,没有这样巨大的诱惑力量。所以今天我们看到修行人,乃至於出家人,被诱惑、退心、淘汰,不足为奇,理所当然。他在这个境界里能够保持自己高度警觉,不被诱惑,不退心,不退转,还能够精进不懈,这个人我们尊敬,套一句古人讲的话:不是凡人。经上讲的话,善根福德无比的深厚,他才能够抗拒巨大的诱惑;不是深厚的善根福德,敌不过诱惑,决定被诱惑淘汰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眼前的事实真相。
  前两句,实在讲,就是说我们现前的境界。我们如何在大风大浪里面立定脚跟,不为动摇?第三句跟我们说出来,『如来为说寂静法』,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勉励我们、教导我们要随顺如来的说教,要亲近如来。我们是凡夫,我们业障深重,二六时中常生烦恼,烦恼现前的时候怎么办?如果随顺烦恼,那就造业受报;不随顺烦恼,没有能力,没有定慧,这个时候怎么办?唯一的办法,立刻回头随顺如来。如来在哪里?大乘经教。我们今天选择的是《大乘无量寿经》,烦恼起现行,赶紧展开经卷读诵大乘,我们烦恼就转过来,这个方法很有效。不读经的时候就念佛,经要念得熟,这一点同学们多数都做到了。不读经的时候,烦恼起现行,思惟经义,想想佛在经上对我们的教诲,想想我们要怎样将佛陀的教诲落实到生活上、落实到工作上。在家同修你们都有行业,培训班的同学你们在学讲经,学习讲经就是现前的事业,要把佛的教诲落实,这个样子就把烦恼习气伏住了。常常伏,天天伏,日夜都在做伏烦恼的功夫。少睡眠,这个很要紧,睡眠是昏沉,妄想是放逸,这两样东西对我们是大障碍,睡眠的时间愈少愈好。我们今天修学,接受诸佛菩萨教诲,深深感到时间不够用,真的是分秒必争。
  你们现在对於读诵大乘、对於看经研教,还会懈怠,还会偷懒,什么原因?你们没有契入境界。为什么没有契入境界?你们功夫不得力。为什么功夫不得力?你们在经教上用的时间太少。果然你用的时间多,功夫得力,你得法喜,然后你才真正体会到,读诵大乘是无上的享受,怎么可以睡眠耽误享受!无上的喜乐,你今天没有得到。我亲近方东美先生,方老师告诉我,「学习佛法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听懂他这句话,所以被他这句话引我入佛门,我希求的是什么?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在哪里?读诵大乘,所以我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