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

第44部分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第44部分

小说: 入行论释-善说海 讲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1、佛塔只是土木堆成的建筑,为什么对它要恭敬?见到佛塔时,心里应该如何观想,行为上应该怎么做?
    192、哪些佛像是释迦牟尼佛亲自开光的?现存于何处?若人们朝拜顶礼会有什么功德?
    193、如果我们凡夫也想获得文殊菩萨供养诸佛的无上功德,应该怎么样观想?这种供养与一般的供养有什么不同?
    194、什么样的顶礼才如法?这样顶礼一次,会获得多大功德?请引用教证说明。
    195、菩提心的根本都包括哪些?为什么要对其顶礼?你平时是如何做的?

第二十二节课
    “七支供”中的供养支与顶礼支已经讲完了,今天开始讲皈依支。
    辛三(皈依)分二:一、总义;二、论义。
    壬一(总义)分二:一、抉择皈依;二、随皈依而行持。
    子一(抉择皈依)分三:一、本体;二、分类;三、各自之自性。
    丑一、本体:
    所谓的皈依,就是为了遣除一切恐怖而依止皈依处,这样的一种方法就是皈依。
    不管是大乘皈依、小乘皈依,还是世间皈依,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我特别害怕某种事物,为了避免这样的恐怖,而皈依一个比较可靠的对境。
    丑二、分类:
    皈依有世间皈依与出世间皈依,出世间皈依又分为大乘皈依与小乘皈依两种。
    它们的自性是什么呢?
    丑三、各自之自性:
    世间皈依:为了摆脱世间上的恐惧、避免某些痛苦,而皈依天神、树林或者世间上的一些人。比如,有个人马上要被判死刑了,此时他特别害怕,去投靠一位有地位、有权势的人,以寻求庇护,这就是皈依;还有些人偷别人东西,被人追的时候,自己躲在树下或房檐下,这也是一种皈依。皈依的方法有各种各样,有些人害怕轮回的痛苦而皈依小乘,有些人害怕自私自利的心而皈依大乘,有种种不同的差别。
    所谓的世间皈依,佛在《胜幢经》中说:世间人在处于恐怖的时候,有些皈依森林;有些皈依山,比如别人追我的时候就躲到山里面;有些害怕世间的痛苦而皈依寺院;有些皈依树木、佛塔……但实际上这些并非最究竟、最殊胜的皈依处,因为它们不能解除轮回的大痛苦。
    有些人可能会想:皈依寺院、佛塔不是很好吗,为什么不能解除大痛苦呢?主要原因在于发心,因为世间皈依不是害怕轮回的痛苦想获得解脱,而是为了躲避一些暂时的怖畏,如被敌人追杀、被债主讨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躲在寺院里面。有些人跟家里人吵架,实在没办法呆在家中,就跑到寺院里生活,以前我也见过这种情况,有个人在家里特别烦,于是躲到寺院里,但他并没有诚心皈依佛门,只是为了避开一些家庭矛盾,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世间皈依。所以我们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皈依究竟是世间皈依还是出世间皈依。
    出世间皈依:可分为小乘皈依与大乘皈依。小乘皈依是指自己特别害怕轮回的痛苦,为了从中获得解脱而在有生之年皈依三宝,这种皈依一定要具足出离心,否则,不管阿罗汉的果位还是独觉的果位,都是不可能得到的。大乘皈依是指为了救度无边无际的可怜众生,自己发愿要获得无上圆满正等觉的佛果,这种乃至菩提果之间的皈依就是大乘皈依。
    所以,大小乘的皈依有很大的差别。小乘的皈依只是“有生之年”,按照《俱舍论》中的观点,小乘行人愿意在一生中获得阿罗汉的果位。佛经中也有很多公案说佛陀传了四谛法之后,某某众生马上就获得了阿罗汉果,尤其在佛法的果期,那时证悟阿罗汉的人相当多。而大乘的皈依是“乃至菩提果之间”,也就是在获得圆满佛果之前,一定要皈依三宝。所以,二者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差别。
    如果是世间皈依,皈依的时间是没有限定的,在寺院里躲几天都可以,在森林里呆多久也没问题。虽然现在有些人说皈依三宝,但他在时间方面根本没有概念,只是因为害怕某些违缘而皈依的,这种心态实际上不属于真正的皈依。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一定要观察。
    我们很多人都受过皈依戒,但在皈依的时候,你的发心是什么样的?如果别人问“你是世间皈依,还是大乘皈依,或者小乘皈依”,你应该怎么回答,自己最好观察一下。有些人经常说“我已经皈依十多年了”,但你的皈依属于大乘还是小乘,这方面有很大的差别。
    还有人说“我只皈依显宗,不皈依密宗”或者“我只皈依密宗,不皈依显宗”,这种话都是有问题的。为什么呢?如果你真正皈依了显宗,密宗已经包括在里面了,因为显密都包括在大乘当中,你在皈依大乘佛法的时候,间接上已经皈依了密宗。所以,皈依显宗与皈依密宗并不矛盾,只不过有些人对皈依的概念根本不懂,认为只皈依显宗而不皈依密宗,只皈依密宗而不皈依显宗,只皈依上师而不皈依三宝,有各种各样的谬论。所以,希望大家擦亮慧眼,真正看清楚皈依的涵义。
    现在大多数人可能只有一个世间皈依,比如皈依神仙、道士、牧师等等,虽然形式多种多样,但这些都不能让我们从轮回的痛苦中获得解脱。如果皈依世间上有名望的人,他们自己尚且在轮回中自顾不暇,又怎么可能帮助我们解脱呢?所以,对于这些皈依的分类,我们一定要搞清楚。
    子二、随皈依而行持:
    随皈依而行持,也就是经典中所谓的皈依戒,或皈依的学处。这种学处在《大涅槃经》中是这样讲的:皈依佛陀后,此人则为真正的居士,从此以后任何时候也不能皈依其他天神、外道、邪师。皈依正法后,不能故意损害众生。皈依僧众后,不能与外道徒交往。这是皈依之后不应做的三条。
    在一些教言书中,还讲了皈依后应做的三条:皈依佛后,要恭敬佛陀;皈依法后,要认真行持佛陀的妙法,对教法与证法乃至一言一字都要恭敬;皈依僧后,对所有的圣者、僧众要恭敬,哪怕僧衣上的黄色碎片也要恭敬顶戴。在其他的教言书中,还有依止上师身语意的特殊三条。皈依以后,我们一定要明白皈依戒,如果不明白这一点,虽然受了皈依戒,但并没有真正守护它,这确实是个大问题。
    从大的方面,皈依戒有以上六条。我们学《三戒论》时讲过,阿底峡尊者还规定了五条皈依戒:第一、纵遇生命危险或者为了大的奖励也不舍弃三宝;第二、遇到重大的事情时,不寻求其他方法,唯一认为三宝能救护;第三、恒时忆念供养三宝,哪怕是一盏灯、一根香也尽量供养;第四、尽心尽力地令自他趋入佛门,如果自己有能力,就为别人宣讲三宝的功德,引导他皈依;第五、无论去往何方,都要顶礼佛陀,自己随身携带佛像,在住的地方早晚向佛像恭敬顶礼。这是阿底峡尊者宣讲的五条皈依戒,作为三宝弟子,对这些最基本的戒律一定要清楚。
    《瑜伽师地论》中也讲了八条皈依戒:第一、皈依三宝后要恒时依止上师,如果没有上师的教诲,我们很容易对三宝不起信心或生起邪见。第二、要听闻正法,如果没有正法的约束,我们的心很容易被外境所诱惑,所以就算不能分分秒秒不离正法,但也应做到一天、一月,甚至一年中不离正法。第三、如理作意,作为一个三宝弟子,应时刻观察自己的起心动念,尽量以正知正念来摄持。第四、如理修法,假如没有一点修持,光是口头上会说、字面上理解是不行的,所以对每个法都要先闻思,然后在相续中认认真真地修持。第五、守护根门,我们的五根经常散于外境,如果未以正念护持,很容易造下种种恶业。第六、悲愍有情,作为大乘佛教徒,一定要对众生有悲心,否则,就不算是大乘佛子。第七、恒常尽心尽力地供养三宝。第八、守持戒律,在家人应守护三皈五戒,出家人则守持自己所受之戒。
    总之,不管是哪个宗派、哪个论典中讲的皈依戒,受过皈依的人都一定要搞明白,不然的话,就不是真正的三宝弟子了。举个简单的例子,皈依三宝以后不能伤害众生,如果故意杀生,那就是破了皈依戒。我看到有些居士或出家人,一方面可能不太懂这些道理,另一方面可能对因果不在乎,经常用药杀老鼠、蟑螂、蚊子等,如果有这种行为,那算不算是一个三宝弟子呢?绝对不算。为什么呢?因为佛陀在因地时用自己的鲜血、生命来救护众生,他的所作所为如此伟大,作为佛陀的随学者,我们如果看到众生(蚊子)就拿起一个东西“啪、啪”地打,这算不算大和尚、大居士呢?肯定不算。有些人的这方面行为,可能自己确实不懂,但也可能有其他的密意,这一点我也不是很清楚。
    我们受了皈依戒以后,应该在一切时分中依赖三宝,心怀恭敬地行持供养,对任何有情也不损害,尤其不交往对三宝持邪见者,否则,终有一天自己的行为会随他们而改变,这些方面大家都要注意。
    如果不慎失毁了皈依戒,就要在上师或三宝所依面前再次受戒,通过这种途径来净除相续中的罪业,增上功德。
    总义介绍到这里,下面讲论义。
    壬二、论义:
    乃至菩提果,皈依诸佛陀,
    亦依正法宝,菩萨诸圣众。
    大乘皈依的时间,并不是一年两年、一辈子两辈子,而是生生世世乃至菩提果之间,所以,我们在皈依时要这样想:我从现在开始一直到成佛之前皈依。皈依什么呢?皈依一切断证究竟、功德圆满的佛陀,如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药师佛等等;还要皈依正法——教法与证法,或者说以道谛和灭谛所摄的八万四千法门;同时要皈依大乘的僧众,也就是具有八种功德 的文殊菩萨、弥勒菩萨、地藏王菩萨等八大菩萨为主的大乘圣者,以及小乘中的大僧众和小僧众。按照《大圆满心性休息》的观点,凡夫僧众有大僧众和小僧众,大僧众包括四位比丘以上,小僧众是指凡守持戒律的四众弟子,乃至居士以上都可以称为僧众。在这样的僧众面前,我们一心一意地皈依。
    皈依的目的是什么?为了利益天边无际的众生,而不是自己躲避轮回的痛苦。所以,大乘皈依与小乘皈依有非常大的差别,大乘与小乘是以发菩提心而区分,此二者的皈依也是以是否具足菩提心来分的,具有菩提心的皈依叫做大乘皈依,没有菩提心的皈依叫小乘皈依。在座的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是大乘佛教徒,如果真是大乘佛教徒的话,当初你皈依的时候是怎么想的?现在你相续中的皈依戒是以什么发心来摄持的?这一点大家不得不考虑,应该反反复复地观察自相续。
    皈依的方式是:将佛陀作为导师,因为他远离了轮回的痛苦而获得了涅槃的快乐,所以应该依止这样的导师。将正法作为正道,什么叫正道呢?比如我要去某个地方就一定要依靠道路,同样,要获得佛果也必须依靠如来宣说的正法而修持,这就是皈依法的涵义。所以,皈依是什么意思?以前上师如意宝说,就是投靠依止的意思。就像一个人从一个部落投靠另一个部落,他会在首领面前发誓:“从今后我的一切交付予你,全部由你来支配安排。”如果他口里这样说,心里也这样想的话,那他以后就是这个部落的人了。同样,皈依就是我以前没发过这样的誓言,但现在要在佛陀面前发誓“从此以后我是你的眷属”,这种誓言就是皈依佛;发誓生生世世修持佛陀的甘露妙法,这就是皈依法;发誓从此以后以大小乘的僧众为助伴,这就是皈依僧。
    将僧众作为伴侣:在修持正法或弘扬佛法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孤独一人,肯定是不行的,所以要依靠僧众的帮助。就像我们要去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没有伴侣不一定能成功,只有依靠可靠的伴侣,才会顺利抵达目的地。因此,乃至获得佛果之前,我们一定要将金刚道友、同行道友、大小乘僧众作为依护,这就是所谓的皈依僧。
    皈依与不皈依有什么差别呢?从功德、意识、心里约束等各方面来讲,皈依与不皈依是完全不同的。皈依以后念诵咒语、行持善法的功德相当大,而且也能与日俱增;没有皈依的话,即使也在行持善法,但功德并不是那么大。因此,对于修行人而言,皈依的功德非常大,我们一定要皈依。
    有些人说:“我心地善良、不害三宝就可以了,这就是皈依,那些仪式完全是多余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以前上师如意宝曾再三讲过,所谓的皈依仪式,就是修行人在三宝和上师面前发下誓言: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三宝。大乘行人则应该想:我为了利益一切众生,即使遇到生命危险也不舍弃三宝。世间上当总统还是做其他的事,也需要在自己的对境面前发誓,这种仪式非常重要,所以我们也应该在三宝面前发誓,有了这种誓言以后,自相续中才有了皈依的戒体。
    不知道在座各位相续中的皈依戒是世间的还是出世间的,如果是出世间的,到底是小乘的还是大乘的,这方面不太清楚。但不管怎么样,从今天开始,大家的心一定要调整过来,要想:我皈依佛陀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而不是为了逃避现实、灾难、痛苦。即使你们有些人刚开始有这种情况,因为感情、挫折等暂时皈依,这也是趋入佛道的一种方便。但从现在开始,你要当佛教徒的话,就要当最好的佛教徒,而不是形象上的佛教徒,所以,大家一定要发大乘皈依的心。
    以前没有受过皈依的人,今天可以一起受;受过但当时没有好好作意的,我们今天重新受一次。不管是在座的道友,还是网络、电视等面前的道友,三宝的加持都是一样的,你们心里观想乃至菩提果之间要受持大乘皈依,一边这样想一边跟着我念:(三遍)
    乃至菩提果,皈依诸佛陀,
    亦依正法宝,菩萨诸圣众。
    (在上师的带领下,大家共同受大乘皈依戒。)
    好!这样以后,大家都受了大乘的皈依戒!
    乃至佛果之前我们要皈依三宝,皈依可分为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