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唐骏正传_2 >

第6部分

唐骏正传_2-第6部分

小说: 唐骏正传_2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骏说,微软亚洲技术中心的员工满意度还只是91%就已经是全球第一了,再要上升一个点很难。但是再难也一定要去做。你是我的员工,我有责任要做让你满意。我想不到一个对公司不满意的员工会面带笑容为客户服务。 
  让团队和员工满意,也是唐骏对自己要求的重要标准之一。他曾经把这些标准归纳为八个满意度:客户满意;老板满意;同事满意;自己满意;朋友满意;家庭满意;社会满意;未来满意。这就是唐骏与众不同的地方。 
  善于从现象中总结,再将总结出来的精华生动地还原到现实中去,这是唐骏学习《毛泽东选集》的深刻体会。唐骏曾经说过:〃我是读着毛主席语录长大的,我对毛主席有一种特殊的恋情。如果你问我最崇拜的人是谁?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毛泽东。〃
唐骏面试题 
  唐骏在挖掘和发现员工潜力方面,也有独到之处。〃我是先让他们演奏,我在一旁观察跟得上跟不上。跟不上,为什么?是因为工作态度原因,还是工作技巧?确实不行的再换。到目前为止,我对我这个团队还是非常满意的。至于观众,半年以后他们才能告诉我好还是不好。那时才能知道是乐团指挥的问题还是乐团团员的问题。这样才能把员工'我拼了'这种潜能挖掘出来。〃 
  微软招聘员工时非常有特色。除了考一些基本的题目外,还会出一些智力题。上海微创新员工的招聘,题目都是唐骏出的。 
  为什么要这么做?唐骏发现,现在的大学生进入企业就开始抱怨。唐骏说:〃我刚来微软的时候也发现微软有很多问题,但是我没有抱怨,而是利用晚上和周末的时间研究,最后才有多语言引擎的出现。我选择了别人没去做的事情。〃他认为;在职业生涯中,要学会创造机遇,而不是等待机遇。 
  唐骏提醒刚入职场的大学生:〃现在大学生学的东西在社会上很难用得上,社会不是一本书,你读完了,然后考你一下,你成绩出来了就是好学生。社会没有这样一个标准,它有方方面面的挑战,所以就要求你一定要适应这样的社会。我愿意招聘一些适应社会能力强的人,而不希望是死读书的一类人。〃 
  当然,唐骏也提醒大学生:找工作其实和找女朋友、出国一样,要把不可能变为可能,面对机遇和挑战,一定要执著。 
  〃唐骏面试题〃曾经在网络上流行了好一阵子。我们不妨来试一试: 
  第一道题:电视台某著名新闻主持人即将离开他主持的节目,去寻求更好的发展。在他主持最后一档节目的时候,他将向两年来支持、喜爱他的观众致告别词,请帮他写一段短而精,又有创意的告别词。 
  第二道题:记者A和B,约定单独采访某知名人士,时间分别为13∶00…13∶30,13∶30…14∶00。记者B等到13∶35仍未见记者A结束采访,但14∶00还有新的采访任务。假设你是记者B,你会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说服记者A,让他结束这个采访?唐骏说,他的面试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唯一的要求是让人心服口服。
让他人变得伟大(1) 
  有人质疑唐骏:技术出身,怎么又擅长销售和管理?唐骏坦承并不精通销售,也没有一整套管理理论,他只是很善于沟通和处理人际关系,懂得去了解人们内心的需要,而销售和管理正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 
  就管理而言,在美国的公司里,你只要付给员工薪金就可以了,而中国的员工很重感情,他们需要被尊重和被感动,这就需要一种中国式的人性化管理。 
  企业需要技术的创新,也需要管理的创新。唐骏提出〃中国式的国际化管理〃观念,即西方的管理框架体系加上中国的文化背景。例如,中国大多数企业的企业文化都存在着管理者的明显印记,学习的大多是美国企业文化中的〃结果管理〃,而我们最需要学习的是过程,即企业制度文化。 
  中国式的国际化管理需要〃圆心理论〃,即公司总裁是圆心,所有的员工都是圆周,总裁与员工必须是等距离的。 
  唐骏发现,企业发展的阻力有30%源于企业自身的内耗。究其原因,总裁身边总有那么几个走得特别近的人,我们称之为圈内人,而没有加入这个圈子里的人就拼命想加入,这就造成了企业的内部政治斗争。 
  这在外企是没有的。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等距离。只要总裁对圈内某个人好,这个人固然可以对你忠心耿耿,而圈外的人就会觉得这个公司不是我的。企业的发展不能仅靠几个圈内人,需要大家的努力,所以需要用〃圆心理论〃激发每一个员工的潜能。让他们知道,总裁是一视同仁的,对他们所有人都很好。 
  唐骏说,良好的管理是先建立文化制度,再融入中国式的人性化管理。而中国的大多数企业都是先进行人性化管理,再建立文化制度,问题就在这儿。 
  细心的唐骏发现,在微软(中国),经常有员工请三四个小时的假,去机场接来看望他们的父母,但这在美国的管理制度中是不允许的。〃我就想出一个办法,由员工自己接变成公司派人接。我用60元委托第三方的代理公司代表微软去接他们的父母。这样既符合中国人的传统孝道,也让员工的父母感到公司的亲切,对其子女的关爱。最重要的是为公司节约了很大的成本,因为微软是以一分钟一美元计算的。〃
让他人变得伟大(2) 
  唐骏明白,即使他不这么做,那些员工也会请〃病假〃的,因为他们心里不舒服父母大老远来看子女,子女连接都不接,这是不孝,这就是文化的不同。这时候照搬照抄美国的管理模式,是行不通的。而现在的情况转变过来了:你看,子女在公司很有面子,很有前途,公司还亲自派人来接他们的父母!父母高兴,子女放心,对公司更加忠诚。 
  唐骏说:〃企业文化的核心是激发每个员工的潜能,让每个人都喜欢公司。中国的员工需要感动和温暖,所以我只专心做一件事,那就是感动每一位员工。〃〃我希望让所有进微软的人都感受到公司的重视。〃这样的原则一直坚持到唐骏担任中国区总裁。 
  2003年,微软(中国)华南区总经理赵方跳槽到苹果公司,唐骏正在澳洲开会。按照惯例,先要竭力挽留,如果去意已决,那就说几句客气和祝福的话就算了,但唐骏没有。他在电话里问赵方:〃你想好了?〃 
  赵方回答说:〃想好了。〃 
  〃那你等我回来见上一面再走。〃唐骏诚恳地说。 
  赵方说真的没有必要,真的很感谢微软,感谢唐总。 
  赵方没有想到,唐骏放下电话便赶赴机场,坐飞机到香港,再坐两个小时汽车到广州。见到赵方,他并没有挽留她,而是和她聊天,谈生活,谈未来,谈广州的天气。半个小时后,唐骏又马上赶回了澳洲。 
  第二天,媒体纷纷报道:唐骏为了挽留赵方专程飞回国。这让赵方很有面子,苹果公司也很有面子。唐骏也很高兴:〃虽然我辛苦了一点,但我希望她带着荣誉感离开。实际上,我是做给苹果公司看的,让他们觉得自己挖到了一个真正的人才,要不然唐骏不会专程来挽留她。这样做对她本人以后的发展有利。更重要的,我在做给我的员工看,让他们知道,公司一直很关注你,直到你在微软的最后一刻。〃 
  在后来央视《对话》节目中,唐骏谈到他的管理思想:〃我比较喜欢谈激情,因为我就是一个很有激情的人。有一类人是自然有激情的,他还有能力来激发别人的激情。像我这样的人就是,我现在在微软工作就很有激情,10年后如果我到另外一家企业也同样有激情(笑)。还有一类人需要激发,70%的人激情是需要调动起来的。人是需要环境的,当你在这种环境下,大家都有激情,你就很容易有激情。作为领导你需要创造一种有激情的氛围。
让他人变得伟大(3) 
  〃领导激发员工激情的方式有很多,首先要有激情的氛围,这就需要我们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创造;其次是制度;第三是你能给员工带来什么。即使有制度、有氛围,员工还是会很现实地想:我自己得到了什么?要让他体现出作为微软员工的价值,时时刻刻体现他的价值,他才会有激情。这个价值不仅仅是薪酬。通过薪酬激励员工,这是最不科学的方式,因为人对金钱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微软的工资也不比其他公司高,很多人留在微软是因为喜欢微软的企业文化。对我来说,我希望他感觉到做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让每一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公司需要一系列的制度,让他感受到在这个氛围中就可以得到公司的承认。谁都想得到承认,制度就需要公平。〃 
  氛围、制度、价值,其实是用制度来保证氛围与价值的。那么,唐骏在制度方面有什么具体的做法呢? 
  外企内部最大的问题是:采取淘汰制,员工之间竞争激烈,团队合作是永恒难题。唐骏则尝试在内部灌输一种理念:让他人变得伟大。怎么才能实现〃让他人变得伟大〃?你要去帮助别人,你都能让别人变得伟大,你自己不就更伟大了吗?另外我们有一个制度配合,就是〃优秀员工评选〃,公司每年会评两次,在网上不记名投票,我也会投一票。谁会拿到更多的选票?很简单,是经常帮助别人的人。微软员工最在乎这个奖,我的很多副总拿到这个奖时都是泪汪汪的,这个奖是公司内部给他的最高评价。这个奖还是员工晋升中很重要的一项考核。另外还有一个制约的制度,我们不断地提醒员工〃你不要忘了,你要去拿这个奖。〃有的人可能不在乎拿奖,但他一定会在乎提拔的。硬性、软性的套在一起很有效,这样是一整套程序。很多新员工进来就会觉得:怎么那么多人愿意帮我?这在其他公司是很少的。 
  在这种企业文化中,他也会想去帮别人。这样激情就出来了,一个人保持激情很难,如果大家都有激情,就很容易了。剩下的就是简单加勤奋了。 
  2002年微软召开全球峰会,唐骏激动地发现,每个人胸前的卡片上都写着:〃MakeOthersGreat。(让他人变得伟大。)〃他的理念成了微软公认的七大文化之一!
〃教练〃鲍尔默(1) 
  史蒂夫o鲍尔默是微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1980年加盟微软,是比尔o盖茨聘用的第一位商务经理。他是天生的销售明星和演说家,一站上演讲台就会有难以抑制的澎湃活力。激动的时候,鲍尔默习惯于把任何东西都强调三遍。 
  鲍尔默在微软改变了两个人:一个是盖茨,一个是唐骏。或者说,他改变了整个公司艺术至上的行事风格,把微软人从纯粹技术的思维方式,引导到全球化公司人性的管理风格上来;把技术至上,引导到了目标、绩效和企业凝聚力上来。 
  如果我们把最初的盖茨、唐骏等人比喻为规划和建设房子的人,鲍尔默带给他们的,就是装修、装饰、小区环境、样板房和整体销售。 
  唐骏从鲍尔默身上,发现了管理原来是这样富有魅力的一项工作:管理就是充分调动人的激情,共同完成目标和使命的工作。其实,唐骏后来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融合了鲍尔默的管理能力与融洽的工作方法。 
  鲍尔默是个很有个性魅力的人。他在底特律私立学校时,担任橄榄球后卫。队友史蒂夫o珀拉克回忆说:〃史蒂夫从不言输。他总是不停地进攻进攻。〃 
  高中阶段,鲍尔默就担任一个篮球队的经理人。教练回忆说,鲍尔默是他当时见过的最好的经理人,球队需要用的球和毛巾总是放在它们应该放的地方,他从那时起就是团队精神的典范,因此,整个队伍的状态一直都非常好。20年后,鲍尔默回到母校,在开学典礼上他送给新生的忠告是,〃打开你的思路,放远你的视线。〃他说,〃因为永远有想不到的机会你没有想到,你没有看到,可是这个机会会给你带来一生惊喜的突变。〃 
  1974年,18岁的鲍尔默在哈佛念二年级时,认识了同楼同级一个瘦瘦的红头发学生他就是后来微软的创始人、世界首富比尔o盖茨。这两位数学疯子是在学校电影院里观看《雨中情》和《橙色钟表机械》两部电影时相遇的,并一见如故。对数学、科学及拿破仑的激情使他们成了知音,鲍尔默和盖茨搬进同一个宿舍,起名为〃雷电房〃。他们在一起,整夜激昂地争论拿破仑,一个声音试图压倒另一个声音,整个宿舍像雷电一样亢奋。 
  鲍尔默和盖茨一样精力充沛,可以几天几夜熬夜不眠。两人会在早餐时碰面一起讨论应用数学,比赛数学游戏。大多数时候都逃课,花尽可能少的时间,得尽可能高的分数,这就是他们的游戏。
〃教练〃鲍尔默(2) 
  和盖茨内向型性格刚好相反,鲍尔默是个外向型的人,热情洋溢,有幽默感,喜欢用煽情的语调表达自己,并有极强的社交能力。两人个性不同;但性格互补,有着惊人的默契。这为他们以后的肝胆相照、精诚合作奠定了基础。 
  哈佛毕业后,鲍尔默以优异成绩考入斯坦福商学院,但他决定推迟去报到。他去当时设在新墨西哥州阿尔布奎克市的微软总部拜访盖茨,然后去辛辛那提的宝洁公司任职,担任产品助理经理。他先在宝洁公司做市场营销,从小甜点到电脑屏幕什么都卖,并在那里认识了现在GE(通用电气)的CEO伊梅尔特。1979年春,他前往斯坦福读商业的〃教练课程〃MBA。 
  1980年,恰好是唐骏考入北邮的那一年;成立5年的微软陷入了非比寻常的困境。公司里都是技术天才,急需一个远见卓识的管理天才。盖茨欣赏鲍尔默惊人的亲和力、煽动力和凝聚力,认为鲍尔默具备一流的领导能力。微软恰好需要这样的〃管理软件〃,盖茨断定,鲍尔默的加盟,将会把微软推向一个全新的时代。他需要做的,就是如何说服鲍尔默。 
  在鲍尔默内心游移的时候,〃睡在上铺的兄弟〃盖茨找到他,一语中的:〃你不是要成为拿破仑吗?这就是拿破仑时代。拿破仑需要剑踏破尸体征服世界,而今我们只用横空出世的科学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