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骏正传_2-第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征服世界,而今我们只用横空出世的科学就能征服整个世界。〃
在商业道路上和无数竞争者拥挤着前行的鲍尔默猛然觉醒:这是开天辟地群雄并起的时代,是一场机会稍纵即逝的资讯革命时代。当整个世界还在沉睡中,谁先醒来,占据优势,谁就将获得世界。他的信条和盖茨的信条惊人的相似:科学是领先者的天下,而不是追随者。可是他不懂编程序,提出自己只行使管理职能,绝对不编程。但盖茨需要的就是鲍尔默这样的超级大管家。
在盖茨的游艇上,微软以5万美元的年薪和7%股份的合同聘用了鲍尔默。24岁的鲍尔默放弃了斯坦福的学业,来到深陷危难的盖茨身边。1980年,盖茨聘请鲍尔默担任自己的助理。当时微软才16名员工,鲍尔默是第17位员工。鲍尔默成为微软第一位非技术的受聘者,也成为微软最重要的企业教练。
20年间,鲍尔默先后担任了微软公司多项重要职位,负责公司运营、操作系统的开发、销售和支持。1998年7月,他被提升为总裁,负责微软的日常管理与运营。2000年1月,他被任命为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微软的管理,包括实现微软的梦想,即通过优秀的软件,赋予人们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和通过任何设备沟通和创造的能力。
鲍尔默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职业经理人是可以在辅佐别人成功的同时,获得自己的财富和事业的成功。同样让唐骏佩服的,是鲍尔默目前的身价:150亿美元,在福布斯富豪榜单上排名第43位。鲍尔默有几个原则让唐骏受益匪浅:
第一:掌握自己的命运,否则将受人掌握。
第二:面对现实,不要生活在过去或幻想之中。
第三:坦诚待人。
第四:不要只是管理,要学会领导。
第五:在被迫改革之前就进行改革。
第六:若无竞争优势,切勿与之竞争。
这些原则,唐骏后来全部用上了。
谁来收拾残局(1)
唐骏从来不算命。他只知道,自己的命运要靠自己去把握。不过,很多人看了唐骏的面相,都说他南人北相,必定要经过大的周折,才能够大福大贵。孙春兰这么说,一个信息产业部的领导见到唐骏也这样说。
2002年3月15日,对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总经理唐骏来说,是改变命运的一天。他突然收到了一封意想不到的邮件,是微软(中国)公司总裁高群耀发给他的。高群耀在信中告诉唐骏,他要离开微软。唐骏非常吃惊。
〃我将于2002年3月29日辞去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兼总经理职务,去追求在业界更富于挑战和对中国发展有更多贡献的职业生涯,〃高群耀说。信末所留的电子邮件地址为高群耀私人邮箱,不再以microsoft结尾。
唐骏立即拨打高群耀手机,高群耀手机关机。唐骏马上给高群耀回了一封电子邮件,对高群耀说,自己感到很伤感,很不希望他离开微软,能不能重新考虑一下?唐骏劝说高群耀的理由是:〃第一,你对公司很好;第二,公司需要你。〃
唐骏没有收到高群耀的回复。事情来得太突然。3月初,高群耀去上海,唐骏还和他一起吃早餐。那时正好做完年度中间报告,两个人所谈的都是报告中工作的事情,高群耀丝毫也没有流露去意。
微软(中国)公司、微软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和微软(亚洲)研究院分别是微软设在中国的三大机构,唐骏和高群耀之间有很多合作。高群耀每次到上海,两个人总会在一起吃饭。唐骏感觉高群耀为人很温和,也深受同僚尊重;唐骏感觉高群耀也很尊重他,因为〃我是微软老员工〃。
高群耀去意已决,唐骏隐隐约约感觉到,高群耀发送这封邮件应该还有很深的寓意。
确实让唐骏猜中了。高群耀向微软高层提出离职意向时,特别举荐唐骏接手微软(中国)总裁职务。这是高群耀高明的地方,也是高群耀值得尊敬的地方。对一个公司来说,这是非常职业、非常负责的举动。在跨国公司,有一个不成文的惯例,除非被公司解雇,公司高管要高升或离开原来的职位,应当为自己培养出或选出合适的接班人。
高群耀用心的举荐,既体现了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难能可贵的职业精神,也符合微软总部的意思。
唐骏收到高群耀电子邮件的第三天,媒体开始报道〃高群耀辞职〃一事。两天后,微软对外证实高群耀离职。又过了三天,唐骏收到微软高层雷德蒙的电子邮件:〃有重要事情要和您商量,请您回美国一趟。〃收到这封电子邮件,唐骏预料到,微软总部要他来收拾残局。
谁来收拾残局(2)
早在1999年5月的一个上午,微软(中国)区总经理吴士宏辞职。当时,微软亚太区总裁罗迈克打电话给时任微软亚洲技术中心总裁的唐骏,就问他有无兴趣进驻北京,总揽全局。唐骏坚决地回答:〃不。〃因为他明白,条件还不成熟,他的实力还不足以掌握微软(中国)。同时,他非常清醒地意识到,北京和上海的工作环境、工作方式、工作范围完全不一样。在北京,他将花费更多的时间处理非业务问题。这是专业出身的唐骏不愿接受的。
现在,唐骏的第一反应仍然是〃不能做〃:〃我的人生哲学比较简单,我喜欢开心,我不追求富贵荣华。就算现在没工作了,我也无所谓。我有房子、有车,今后吃饭的钱也有了,这辈子我会过得很开心。所以,我不会因为追求名利、地位、金钱而失掉快乐。〃
〃我唯一的要求就是做我想做成功的事情,而且,在做的过程中我要特别地开心。我不是冒险主义者,我不冒险,也不需要冒险。〃
一定要去北京?(1)
唐骏很坚决地答复总部:〃我不能去北京当总裁。我在上海已经做得挺好,我不想离开上海。而且,我已经答应做微创CEO了,微创(上海微创软件有限公司,编者按)是盖茨对上海的承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和微创同时兼做,我的担子已经足够重了。〃
但微软高层态度非常坚决:〃唐,现在是公司关键时期,你说的那些公司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解决,但你现在必须慎重考虑我的提议。明天,我还会给你打电话,还会谈同样的事。但公司的策略一定不会变,你必须重新考虑一下。〃
第二天,微软总部的电话又来了,是更高一级的高层。唐骏这次没敢直接说〃不〃,他先听对方说。情况紧急,对方也不兜圈子。
〃公司一定要你来做总裁,你说的那几个顾虑,我们都已经考虑过了,你可以兼任微创CEO,你不是舍不得你原来的公司吗?你可以在全球技术支持中心继续挂名。你当了总裁,公司上下一定会支持你。〃
总部将话说到这份上,唐骏已经没了推辞的余地。唐骏说:〃再让我考虑一下。〃实际上已经松口。
但是,唐骏的内心很矛盾。唐骏这一天的日记记录了他的真实想法:
上午在美罗大厦偶然见到了亚勤(张亚勤,时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编者按)。这个神童一直是我非常尊敬的人物,他的智慧是我不可能攀比的,他的成就更是我从来都没有想象过的,看过他过去的论文,光题目之多就让我佩服得很。
更了不起的是他的情商也很高很高,特别是他说话时总是滴水不漏的,非常〃政治正确〃,一个领导者的料。这个人未来肯定还会有大发展的。
〃亚勤,你可能知道了Jack(高群耀,编者按)离职的消息了吧,没想到这么突然。〃〃我也是看到了Jack的邮件〃,他尽量不发表自己的看法,遇到这样敏感的话题。
〃Jack很可惜的,没想到这么复杂〃,我还是提出了敏感的看法,亚勤还是笑了笑没有直接接我的话题。
〃亚勤,我想和你咨询一下;听听你的意见〃,我一直对亚勤还是很尊重的,也一直把他当成朋友的,〃Mike(微软大中华区总裁)昨天找我了,希望我能去北京,我很犹豫,想听听你的想法〃。这样的说法其实已经很明显了,我只是没有说得太白。
一定要去北京?(2)
〃我觉得你很合适,也应该可以做好的〃,亚勤很鼓励我,〃只要你去做,我一定会全力支持你的,你去做吧……〃
亚勤这些话对我很鼓励。我也知道只要我决定了去北京,亚勤肯定会全力支持我的。
中午我和Mike、Lori(劳拉,微软总部副总监,编者按)开了电话会议,本来以为是可以和Mike谈谈我是否可以继续留在PSS(微软的技术支持部门,编者按),Lori也说了些我对PSS的重要性,但是Mike的口气很坚定,说是Bill也是这样的想法,这样我们就没有什么可以争辩的了。但是我还是提出了现在大中华区和中国区之间的矛盾,我希望我们之间的分工要明确,不然很难工作好。Mike说他会全力支持我的……我还是和Mike说:我希望好好考虑一下,特别是未来怎么工作好,我不希望出任以后面临和Jack同样的问题,我需要在我还比较有利的时候明确好。所以我们的谈话没有最终的结果。
电话完了以后我又给Lori打了电话,还是表达了我希望继续在PSS工作(的意思)。Lori表达了坚决支持我的想法,如果我真的希望留在PSS,她也还是会继续和Mike沟通的。
我感觉我要去北京了……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了。
生命中最长的24小时(1)
这种感觉在第二天很快变成了现实。
唐骏万万没有想到,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就这样意外的同时发生了。
孙春兰记得很清楚,西雅图,美国西部时间2003年18日晚上,唐骏给她打了一个电话,说他在上海这边接到微软总部大中华区总裁罗迈克给他的电话:要他24小时内必须做出决定,是否北上接任微软(中国)总裁。
唐骏希望能够从春兰那里得到一些启发。过去很多次关键的决定,春兰都有重要的启发。这一次春兰会是什么意见?这一下,孙春兰在美国也急得不得了。两个人距离太远,她不知道中国这边发生了什么,情况不明。恰好此时,距离他们第二个孩子亮亮(英文名托马斯)的预产期只有两个星期了。挺着大肚子的孙春兰只好建议他最好留在上海,那里是他一手打出来的天地。
7年后,孙春兰在上海,第一次对本书作者谈起了当时的情景。
孙春兰:〃罗迈克那时候已经去日本了,他的意思是:你24小时之内必须作出一个决定,就是去北京当那个总裁还是不当。那天晚上,唐骏和我通话,我当时听见他跟我说这个事的时候,我满脑子都是唐骏为难的样子,就是觉得他也蛮难的,24小时就要做决定。我当时也是在电话里面跟他分析了他的几位前任,我跟他说,你去北京好像就是一个不归之路,你要能不去就不要去,因为在上海是唐骏一个人一手打天下,艰苦5年好不容易做到这个程度,我劝他不要去。但是我也知道我说这个话肯定是没有什么用的,因为最后怎么办还是要由他决定。
〃话说到那里就把电话放下来了,那时候西雅图已经是夜里11点了,说完话我就准备睡觉了。睡觉的时候满脑子还是在想着他的事,怎么办怎么办,没有想到我睡到半夜三更两点多,睡不了了,肚子疼得要命,赶紧爬起来。一开始还以为是白天着凉了,后来发现不行,好像得去医院了。那天,西雅图下着大雪。就是那天晚上,3月18号电话后,也许是感觉到爸爸做那个决策太难,托马斯在第二天就提前来到了这个世界,整整提前了两个半星期。在这之前我们两个人还约好了,他说我到时候就飞回来了,在你生孩子的时候一定回来。没有想到那天晚上我们两个通话之后,我就不行了,我想他死活也赶不回来啊〃。
作者:〃男人的这种决定是必须得决定,同时家庭也要做很多的牺牲。这就是决断和担当。〃
孙春兰:〃对,后来我到半夜三更我还跑到MSN上,我说你在不在?他说在,我说不好了,我说我可能要去医院了,我说我不管你了,在那个时候我自己就知道,我就觉得现在我们两个天各一方,我也管不上他,他也管不上我了。我们都只能这样想:两个人在两个国家,只能自己照顾好自己就行了,当时他也是背水一战,让他24小时做决定。
〃他说,如果我要是答应去的话,那我就不能回西雅图了,他说因为我在两天之内必须要在北京做新闻发布会了。他说如果我不去,我明天买了飞机票就回来。我一听他这么说,我说那你就不要去了。当时说实在的,在这个事情上我是属于拉了他后腿的,我真希望他不要去了。〃
(孙春兰终于忍不住默默地哭了,抽了一张纸巾,轻轻地沾去眼里的泪花。采访不得不停顿了一小会儿。)
生命中最长的24小时(2)
作者:〃这是很正常的,其实你并没有拖他的后退,这是做太太的本能的反应。他正是因为你们的爱,才必须义无反顾地往前走〃。
孙春兰:〃对。后来我就一个人,当时家里面他的爸爸、妈妈从中国赶过来照顾我,刚到西雅图,倒时差还没有倒过来呢,他的妈妈还在发高烧,我已经出状况了,去医院了。我告诉他爸爸、妈妈说你们把女儿照顾好,我一个人背着一个小包,让我的同事半夜赶到我家里来,把我送到医院,我就一个人在那儿呆着。一直到了上午,快要生的时候,护士在那儿陪着我,她就觉得很纳闷,人家别的产妇房间里面都有很多人在进出,我的房间里面静悄悄的,一个人都没有。
〃后来护士问我:到你生孩子的时候这个房间里面真的只有一个医生,一个护士和你吗?我当时被她这么一问,心里怪难过的,觉得有一点凄凉,自己一个人躺在那儿,打着麻药,一半已经失去知觉了。当时我还很坦然,说反正不会出什么状况,即便出什么状况,还有医生啊,就交给医生了,不管是剖腹产还是顺产,都无所谓了。反正已经在医院了,我也不怕了〃。
作者:〃你已经控制不住这个局面了。〃
孙春兰:〃对,整个过程从怀孕到生产,我感觉(跟着唐骏)就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