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

第110部分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10部分

小说: 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侵茏逑裙屑毯蟆○⒅蟪鱿值囊桓龉α易恐娜宋铮环斒チ耸来啻酿⒐俸螅既肴值抑洹9×跛淙蝗源θ值抑洌葱藓箴⒅担谟谂└裰诟皇傩展榉茏迨屏︶取∑稹K柿熘茏迩ň鱼杏蔚尼伲ㄒ簟9n,在今陕西旬邑县西南),营建居邑。《诗?大 雅?公刘》全篇歌颂了公刘迁居豳地的活动和在农业等方面做出的贡献。〔28〕“帝启”, 禹子,其母涂山氏之女。启继禹之后成为夏后的说法不一,《孟子?万章上》载孟子之 言云:“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之丧毕,益避禹之子于箕山之阴。朝觐讼狱者 不之益而之启,曰:‘吾君之子也。’讴歌者不讴歌益而讴歌启,曰:‘吾君之子也。’” 启遂有天下。本书《夏本纪》所载略同。但《竹书纪年》云:“益干启位,启杀之。”
《战国策?燕策一》亦云:“禹授益,而以启为吏。及老,而以启为不足任天下,传之 益也。启与支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其实令启自取之。”本书《燕 召公世家》所载略同,屈原《天问》中亦有所反映。两说之中,启以武力诛杀益而夺取 天下的说法较为可信。〔29〕“伐有扈,作《甘誓》”,“有扈”,即有扈氏,是与夏 同姓姒的部落,活动在今陕西中部和东部,势力之盛仅次于夏。启取得君主之位,有扈 氏不服,起兵反抗。启亲自率领军队征伐有扈氏,大战于甘(今河南洛阳市西南,因近
 
甘水而得名)。启在战前发布了誓师词《甘誓》,载于《尚书》,又见于《墨子?明鬼 下》和本书《夏本纪》。《甘誓》大意是宣告有扈氏上则轻蔑五行天象,下则怠慢三正 大臣,上天要灭绝它,现在要奉行上天的意志去惩罚它。全军要听从命令。听从命令的 在祖庙里给予奖赏,不奉行命令的在社坛里杀死,家属也处死或充当奴隶。双方交战结 果,启消灭了有扈氏。〔30〕“帝太康”,启卒,子太康继位。太康淫奢无度,不恤民 事,《潜夫论?五德志》说他“兄弟五人,皆有昏德,不堪帝事”,《逸周书?尝麦篇》 又说启之五子志禹之命,兴乱而凶其国。这时东夷有穷氏的首领后羿乘夏之衰乱,赶走 了太康,“因夏民以代夏政”(《左传》襄公四年魏绛引《夏训》之语),做了君主, 太康失去了统治权,这就是夏朝历史上有名的“太康失国”。〔31〕“曹圉”,《世本》 作“粮圉”。“圉”,音 y(,同“圄”。〔32〕“冥”,《礼记?祭法》云:“殷人禘 喾而郊冥,祖契而宗汤。”郑玄注:“禘、郊、祖、宗,谓祭祀以配食也。”又注:“祭 上帝于南郊曰郊。”按照古人的思想,受得后人祭祀的要有某种功业,其中以勤于官事 而以身殉职的人可以得到祭祀。而冥为司空,对公事勤勤恳恳,死于水中,所以殷人在 南郊行祭天之礼时,以冥配食。可参阅本书《殷本纪》裴骃《集解》宋忠注、《礼记?祭 法》及孔颖达《疏》。〔33〕“帝仲康”,又作“帝中康”,太康之弟。本书《夏本纪》 云:“太康崩,弟中康立,是为帝中康。”〔34〕“振”,《世本》作“核”,殷墟甲 骨卜辞、《山海经?大荒东经》、《古本竹书纪年》皆作“王亥”,《初学记》卷二○ 引《世本?作篇》作“胲”,《楚辞?天问》作“该”,《汉书?古今人表》作“垓”。 综合各种材料,可以看出“振”字有误,字当作“亥”或有“亥”旁诸字,“亥”与“亥” 旁诸字音近互通。〔35〕“毁渝”,本书《周本纪》、《汉书?古今人表》作“毁隃”, 司马贞《索隐》引《世本》作“伪榆”,《尚书?酒诰》《疏》作“毁揄”,或作“毁 榆”。〔36〕“公非”,本书《周本纪》《索隐》引《世本》云“公非辟方”。《汉书?古 今人表》以公非与辟方分作二人,辟方为公非子。梁玉绳《人表考》卷六云:“辟方惟 见《周纪?索隐》及《路史?发挥?周世考》引《世本》。”〔37〕“帝相”,仲康之 子。本书《夏本纪》云:“中康崩,子帝相立。”〔38〕“微”,本书《殷本纪》司马 贞《索隐》云:“皇甫谧云:‘微字上甲,其母以甲日生故也。’商家生子,以日为名, 盖自微始。”在甲骨卜辞中,微称上甲。微为名,上甲为号。〔39〕“高圉”,《左传》 昭公七年、《国语?鲁语上》皆曾言及。古人把高圉与其子亚圉合称二圉。本书《周本 纪》《索隐》引《世本》云“高圉侯侔”。《汉书?古今人表》“侯侔”作“夷竢”(“竢”、 “俟”二字通),把高圉、夷竢分作二人,认为夷竢为高圉子。“圉”,音 y)。〔40〕 “亚圉”,本书《周本纪》《集解》引《世本》云亚圉云都。《汉书?古今人表》分亚 圉、云都为二人,认为云都是亚圉弟。〔41〕“帝少康”,相子。本书《夏本纪》云: “帝相崩,子帝少康立。”少康是一个有作为的君主,他在位时期,夏的势力得到巩固, 史称“少康中兴”。据《左传》襄公四年魏绛之言和本书《夏本纪》张守节《正义》引
《帝王世纪》,后羿夺取夏政权后,依仗他的射箭技术,不修民事,沉溺于打猎,抛弃 了贤臣武罗、伯因、熊髠、尨圉,而任用伯明氏的奸诈子弟寒浞。寒浞扶植邪恶,笼络 人心。有一次后羿畋猎归来,被下属杀死,寒浞篡取了政权,并霸占了后羿的妻妾,生 下浇和豷。当时相投奔斟灌氏和斟寻氏,(此据《水经?巨洋水注》引《竹书纪年》: “相居斟灌。”《太平御览》卷八二引《帝王世纪》:“帝相一名相安,自太康以来, 夏政凌迟,为羿所逼,乃徙商丘,依同姓诸侯斟灌、斟寻氏。”)寒浞派浇带领军队灭 了斟灌氏和斟寻氏,让浇住在过地,让豷住在戈地。最初,夏的遗臣靡事羿,羿死后, 逃于有鬲氏,收罗斟灌氏、斟寻氏的残余势力,杀死了寒浞,扶持相子少康掌握了政权。 少康又在过消灭了浇,少康子后杼又在戈消灭了豷,夏朝走上了新的发展道路。〔42〕 “报乙生报丙”,据本《表》与本书《殷本纪》所载,报丁生报乙,报乙生报丙,《汉
 
书?古今人表》同。但依甲骨卜辞,这三代的世系顺序是报乙、报丙、报丁,司马迁所 述与实际情况不符。〔43〕“公祖类”,本书《周本纪》云“公叔祖类”,《索隐》引
《世本》云“太公组绀诸盩”,《汉书?古今人表》云“公祖”。“公祖类”、“公祖” 皆“公叔祖类”之省文。〔44〕“帝予”,少康之子。本书《夏本纪》云:“帝少康崩, 子帝予立。”《左传》襄公四年作“后杼”,《国语?鲁语上》作“杼”,《世本》作 “帝杼”、“季佇”,《太平御览》卷八二引《竹书纪年》作“帝宁”,《墨子?非儒 下》作“伃”。“予”、“杼”、“佇”、“宁”,皆音 zh)。史书上赞美他能修夏禹 之道,《国语?鲁语上》即云:“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张守节《正义》亦 云少康“子予复禹绩”。〔45〕“太王亶父”,即古公亶父,又常省称“大王”(“大”、 “太”二字古通)、“古公”、“亶父”,是周人崛起的奠基者。他继承了后稷、公刘 的事业,率领周族从豳迁移到岐山南麓的周原(其地域主要包有今陕西扶风、岐山、凤 翔、武功等县),在这里营建都邑,设官分职,发展农业,取得了民众的拥护。《诗?鲁 颂?閟宫》说:“后稷之孙,实维太王,居岐之阳,实始剪商。”歌颂了古公亶父在周 人灭商过程中的奠基之功。周武王时追尊古公亶父为“太王”。事详本书《周本纪》。
〔46〕“帝槐”,予子。本书《夏本纪》云:“帝予崩,子帝槐立。”《世本》作“帝 芬”,《竹书纪年》作“后芬发”。《后汉书?东夷传》李贤注引《竹书纪年》云:“后 芬发即位三年,九夷来御。”所谓“九夷”,即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 玄夷、风夷、阳夷。帝槐时九夷宾服,反映了帝槐时代的兴盛。〔47〕“天乙”,即汤, 商王朝的建立者。在甲骨卜辞和古书中又分别有“唐”、“大乙”、“履”等称。“唐” 与“汤”音近字通。本书《殷本纪》司马贞《索隐》云:“汤名履。”又引谯周云:“天 亦帝也,殷人尊汤,故曰天乙。”〔48〕“季历”,又称公季、王季。古公亶父有三子, 长子太伯,次子虞仲,季历为少子,其母太姜。季历生昌,太王亶父欲立季历传位于昌, 太伯、虞仲知其意,遂逃往荆蛮,以便让季历嗣位。事详本书《周本纪》。〔49〕“文 王昌”,据本书《周本纪》记载,昌卒,“谥为文王”。“昌”为文王之名。文王昌为 殷的西方伯,故又称“西伯”。文王时期,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形成了灭商的形势。 事详本书《周本纪》。〔50〕“帝芒”,槐子。本书《夏本纪》云:“帝槐崩,子帝芒 立。”司马贞《索隐》云“芒”“一作‘荒’”。《北堂书钞》卷八九、《初学记》卷 一三引《竹书纪年》皆作“后荒”。〔51〕“武王发”,武王名发,他继承其父文王遗 业,消灭了商王纣,创建了西周。据《竹书纪年》,西周“自武王灭殷,以至幽王,凡 二百五十七年”。幽王之亡在公元前七七一年,武王灭纣,建立西周,当在公元前一○ 二七年。此为有关武王灭纣年代众说中较为通行的说法。〔52〕“帝泄”,芒子。本书
《夏本纪》云:“帝芒崩,子帝泄立。”《后汉书?东夷传》《西羌传》李贤注引《竹 书纪年》作“后泄”。《东夷传》注引《竹书纪年》云:“后泄二十一年,命畎夷、白 夷、赤夷、玄夷、风夷、阳夷。”〔53〕“帝不降”,泄子。本书《夏本纪》云:“帝 泄崩,子帝不降立。”《世本》作“帝降”。《太平御览》卷八二引《竹书纪年》云: “不降即位,六年,伐九苑。立十九年。其弟立,是为帝扃。”九苑当为部落名,居地 不详。《逸周书?王会篇》提到九菌,明本作“九薗”,或即九苑。〔54〕“帝扃”, 本书《夏本纪》云:“帝不降崩,弟帝扃立。”“扃”,音 ji#ng。441 〔55〕“帝廑”, 扃子。本书《夏本纪》云:“帝扃崩,子帝廑立。”“廑”,音 j!n。《太平御览》卷 八二引《竹书纪年》云:“帝廑一名胤甲,即位居西河,天有袄孽,十日并出。”又引
《帝王世纪》云:“帝廑一名顼,或曰董江,在位二十年。”诸异名皆系传闻。〔56〕 “帝孔甲”,不降子。本书《夏本纪》云:“帝廑崩,立帝不降之子孔甲,是为帝孔甲。”
〔57〕“二龙去”,《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蔡墨之言云:“董父善于驯养龙,让龙 伺候帝舜。帝舜赐姓董,氏豢龙。到了孔甲时,天帝赐予驾车的龙,黄河和汉水各两条,
 
各有一雌一雄。孔甲不能饲养,没有找到世代养龙的豢龙氏。陶唐氏衰落后,后裔刘累 曾向豢龙氏学习驯龙,以此奉事孔甲。孔甲嘉奖他,赐氏御龙。一条雌龙死了,刘累偷 着剁成肉酱给夏后吃。夏后吃了。后来又让刘累再找来吃,刘累由于惧怕而徙居鲁县。 所谓“二龙去”即谓此。本书《夏本纪》也有记载,略于《左传》。在古人心目中,“二 龙去”是夏德没落的象征。据《夏本纪》所述,自孔甲始,“夏后氏德衰,诸侯畔之”。
《国语?周语下》则云:“孔甲乱夏,四世而陨。”〔58〕“帝皋”,孔甲子。本书《夏 本纪》云:“孔甲崩,子帝皋立。”《太平御览》卷八二引《竹书纪年》云:“后昊立 三年。”注云:“帝皋也。”是帝皋又称后昊。〔59〕“帝发”,皋子。本书《夏本纪》 云:“帝皋崩,子帝发立。”帝发古书或称“后发”,《竹书纪年》云:“后发一名后 敬,或曰发惠。”〔60〕“帝履癸”,司马贞《索隐》引《世本》云:“帝皋生发及履 癸。履癸一名桀。”而本书《夏本纪》云:“帝发崩,子帝履癸立,是为桀。”所述世 系不同。桀是夏的最后一个君主。据史书记载,他为政荒淫,百姓无法忍受,恨不得与 他同归于尽。他终于被成汤灭掉。事详本书《夏本纪》、《殷本纪》。〔61〕“从黄帝 至桀二十世”,从黄帝至桀,由于缺乏可信的史料,世数无法确切计算。以本表所列, 从黄帝至桀当为二十一世。〔62〕“殷汤代夏氏”,商族在汤时,势力开始强大。夏桀 无道,汤利用民众对夏桀的痛恨,先征服了夏的盟国韦(在今河南滑县)、顾(在今河 南范县东南)、昆吾(在今河南濮阳西南),剪除了夏桀的羽翼。接着,发布讨伐夏桀 的誓师词《汤誓》,亲自率军在有娀之墟(约在今山西西南)打败夏桀,夏桀逃往鸣条
(在今山西运城县安邑镇北),双方再战,夏桀又遭惨败,向东逃窜,汤追至三朡(在 今山东定陶县。“朡”,音 z#ng),大胜而归,登上君主之位,建立商朝,定都于亳(音 b6,故地在今河南商丘县东南,相传为汤所居。今河南偃师县西也有古亳城,相传汤灭 夏桀后都于此。今河南商丘县北又有亳城,据说是汤进攻夏桀过程中的居住之地)。可 参阅本书《殷本纪》。〔63〕“从黄帝至汤十七世”,这是据历史传说统计出的世数, 不可信据。依本书记载,从黄帝至汤为十八世。〔64〕“帝外丙”,汤子。本书《殷本 纪》云:“汤崩,太子太丁未立而卒,于是乃立太丁之弟外丙,是为帝外丙。”商朝的 王位,以长子继承制为主,以弟继为辅,但也有变例。汤长子太丁早死,太丁弟外丙、 仲壬相继嗣位,就属于变例。人世君主称帝始于战国,本书殷王皆称“帝某某”,有违 历史真实。〔65〕“蚤”,与“早”字同。〔66〕“帝仲壬”,外丙弟。本书《殷本纪》 云:“帝外丙即位三年,崩,立外丙之弟中壬,是为帝中壬。”“仲”、“中”二字同, 音 zh^ng。〔67〕“帝太甲”,太丁子。本书《殷本纪》云:“帝中壬即位四年,崩, 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太甲,成汤適长孙也,是为帝太甲。”〔68〕“伊尹放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