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邦即皇帝位在公元前二○二年,至
昭帝、宣帝时已经过一百余年。〔19〕“有人不短不长”,此指霍光,《汉书?霍光传》 记载,光身长“七尺三寸”。据一九五九年河南洛阳中州大渠十九号东汉墓出土玉尺, 东汉一尺合二十二点九厘米,霍光身长应是一百六十七点一七厘米。古人身材矮于今 人,霍光身长在当世应算中等偏下,所以《黄帝终始传》说“不短不长”。〔20〕“白 燕”,张守节《正义》:“一作‘白彘’。按:霍光,平阳人,平阳今晋州霍邑,本秦 时霍伯国,汉为彘县,后汉改彘曰永安,隋又改为霍邑。遍检记传,无‘白燕’之名, 疑‘白彘’是乡之名。”〔21〕“婴儿主”,指汉昭帝弗陵。武帝于后元二年(前八七 年)二月病危,遂立弗陵为太子,年仅八岁。次日,武帝去世,戊辰(二月十五日)弗 陵即位。因昭帝年幼即位,所以《黄帝终始传》以“婴儿主”暗指昭帝。〔22〕“却”, 退却。“却行车”,霍光执掌朝政,使昭帝前行之车向后退行。这里以此表明霍光权力 之大。〔23〕“郎”,汉代初期有郎中、中郎,后来又有侍郎、议郎,诸郎总称为“郎” 或“郎官”。郎主要职司殿门、殿廊的宿卫,大朝会时立于殿阶两旁,皇帝出行则充车 骑扈从。议郎则职司谏议。郎的主管官员为郎中令,武帝太初元年(前一○四年),改 称光禄勋。〔24〕“方士”,战国、秦、汉时代,有一种文化人掌握医卜星相、遁甲、 堪舆和神仙之术,他们利用自然界的变异现象和阴阳五行说来推测、解释人和国家的吉 凶祸福、气数命运,这种人便是方士。秦始皇、汉武帝时,方士尤好神仙之术。汉武帝 以后,一部分方士与儒生合流,编造图谶,用阴阳五行说诠释儒家学说。“考功”,日 本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引中井积德说:“盖方士之官衔。”张守节《正义》云: “谓年老为方士最功也。”又有人解释为考核功绩。在《史记》、《汉书》、《后汉书》 等有关秦、汉典籍中,“方士考功”仅此一见,这里的“考功”之义,可能中井积德的 解释是正确的。“旗亭”,集市上建立楼亭,其上立有旗帜。这种旗亭是集市上的行政 机构,对集市有督察管理之权。
译 文
太史公说:五帝、三代的记载,很久远了。自殷以前的诸侯国史事,不 能够编次,周以来的史事才稍略可以著录。孔子根据历史文献编次《春秋》, 记录了纪元年代,订正了时间日月,是很详尽的了。至于按顺序编排《尚书》 却很简略,没有年月;有的略有年月,则多所缺遗,不可著录。所以,疑则 传疑,是很谨慎的。
我阅读谍记,黄帝以来都有年数。考察那些年历、谱牒和五德终始循环
转换的情况,古代文献记载全都不一样,乖违差异。孔子没有论列那些年月, 难道是没有道理的吗!于是,我利用《五帝系谍》、《尚书》编列的世系, 记载黄帝以来到共和这一时期,撰成《三代世表》。
张夫子问褚先生说:“《诗经》说契、后稷都是没有父亲就诞生了。现 在考察各种传记,都说有父亲,父亲都是黄帝的子孙,这是不是与《诗经》 相乖谬啊?”
褚先生说:“不是的。《诗经》说契生于卵,后稷生于人的脚印,这是 想表示天命精诚的意思。鬼神不能自己生成,必须靠人产生,怎么会没有父 亲就诞生呢!一种说法认为有父亲,一种说法认为没有父亲,信者传信,疑 者传疑,所以有两种说法。尧知道契、稷都是贤明的人,是上天所生,所以 封给契七十里土地,后来经过十多代传到汤,称王天下。尧知道后稷子孙后 来称王,所以后稷的封地增加到一百里,他的后代历经近千年,到了文王便 拥有了天下。《诗传》说:‘汤的先祖是契,没有父亲就诞生了。契的母亲
和她的姐妹在玄丘水洗澡,有一只燕子嘴里叨卵,卵掉落下来,契的母亲得 到了,本来含着,却误吞了它,就生下了契。契生下后很贤明,尧任命他为 司徒,赐姓子氏。子就是兹;兹,日益强大的意思。诗人赞美歌颂他说:“殷 的土地茫茫无际,上天命令燕子,降下来生商。”商就是质朴,是殷的美号。 文王的先祖是后稷,后稷也是没有父亲就降生了。后稷的母亲是姜嫄,出外 看见巨人的脚印而踏在上面,知道有了身孕,就生下了后稷。姜嫄认为后稷 没有父亲,轻视他,把他抛弃在道路上,牛羊却避开,不去践踏他。把他抛 弃山中,山里人喂养他。又把他遗弃大泽中,鸟覆盖着,铺垫着,并喂养他。 姜嫄感到奇怪,由此知道他是上天之子,便把他抱回来抚养。尧知道他贤德 有才,任命他为大农,赐姓姬氏。姬,根本的意思。诗人赞美歌颂他说“当 初诞生这个人”,深加修炼愈益有所成就,这是称道后稷是周族的开端。’ 孔子说:‘以前尧赐契为子氏,是因为有汤。赐后稷为姬氏,是因为有文王。 太王命令季历继承王位,是显示上天的祥瑞。太伯前往吴地,(使文王、武 王拥有天下,)于是产生了周朝世代蕃衍的源头。’上天的意旨是很难说的, 不是圣人谁也不能知晓。舜、禹、契、后稷都是黄帝的子孙后代。黄帝秉承 天意治理天下,德泽深远地流传后世,所以他的子孙后代又都立为天子,这 是天下报答有德行的人。人们不了解,以为帝王都是从平民百姓兴起的。平 民百姓怎么能无缘无故地兴起而称王天下呢?他们是得到了天意才能这样 的。”
“黄帝的后世为什么称王天下那么久远?”
褚先生回答说:“《经传》上说,天下的君王是万民首领,求得延续民 众生命的可以称帝,有福泽万代,黄帝就是这样的人。五政修明了就讲求礼 义,顺应天时兴兵征伐而胜利的可以称王。蜀王是黄帝的后代,至今在汉西 南五千里外的地方,常来朝见汉天子,表示降服,献纳于汉,这难道不是因 为他的祖先有德行,德泽流延到后世吗?行道布德怎么可以轻视啊!为人君 主称王天下的人都要以此省察自己。汉大将军霍子孟,名光,也是黄帝的后 代。这件事能对博闻远见的人讲述,本来就难对孤陋寡闻的人谈论。为什么 这样说呢?古代的诸侯以国名作为姓氏。霍即为国名。周武王分封弟弟叔处 于霍,传到后世,晋献公灭掉了霍公,霍公后代成为平民,往来居住于平阳。 平阳在河东郡,河东郡原为晋国地域,划分出卫国。根据《诗经》所说,也 可以作为周族的后代子孙。周族兴起于后稷,后稷没有父亲便生了下来。根 据三代相传的世系来说,后稷有父亲,名叫高辛;高辛是黄帝的曾孙。《黄 帝终始传》说:‘汉朝兴起一百多年,有个人不矮不高,出自白燕之乡,掌 握天下的政权。当时有个幼小的君主,这个人使幼主前进的辇车退却行走。’ 霍将军原本居住在平阳白燕乡。我做郎官时,与方士考功相会于市楼下,他 们对我说了霍光这些情况。难道不是很伟大吗!”
史记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第二〔1〕
李解民 注译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2〕至周厉王,〔3〕未尝不废书而叹也。〔4〕 曰:呜呼,师挚见之矣!〔5〕纣为象箸而箕子唏。〔6〕周道缺,诗人本之衽 席,〔7〕《关雎》作。〔8〕仁义陵迟,〔9〕《鹿鸣》刺焉。〔10〕及至厉王, 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11〕乱自京师始,〔12〕而共 和行政焉。〔13〕
【注释】〔1〕按本篇题作《十二诸侯年表》,实列周及鲁、齐、晋、秦、楚、宋、 卫、陈、蔡、曹、郑、燕、吴等十三诸侯国。前人于此多有解说。《史记索隐》云:“贱 夷狄不数吴,又霸在后故也。”或谓“十二”系泛指之数。明傅占衡《十二诸侯年表辨》 云:“太史公表共和以后诸侯,实十三国也。而称十二者??其不数者盖鲁也。吾尝并
《六国表》而观之。按《表》首周次鲁??其曰十二者,以鲁为主也。犹《六国表》首 周次秦??其不曰七国者,以秦为主也。夫《十二诸侯表》,据《春秋》而次者也。《六 国表》,据《秦纪》而次者也。”所言甚是,可为定谳。〔2〕“春秋”,泛指古代按 时记事的官修史书,与专指鲁国史书的“《春秋》”含义有别。“历”,历书,关于岁 时节气月日编排的历法典籍。《汉书?艺文志》数术略历谱类有《黄帝五家历》、《颛 顼历》、《夏殷周鲁历》等。《汉书?律历志》谓古有《黄帝历》、《颛顼历》、《夏 历》、《殷历》、《周历》、《鲁历》。“谱谍”,即谱牒,记载帝王诸侯卿大夫名谥 世系的典籍。《大戴礼记?五帝德》、《帝系》,《汉书?艺文志》六艺略春秋类的《世 本》及数术略历谱类的《帝王诸侯世谱》、《古来帝王年谱》,皆属此类。〔3〕“周 厉王”,名胡,周夷王之子,任用荣夷公执政,实行专利加重剥削;起用卫巫监视言论, 严厉镇压不同政见者,促使国内矛盾激化,导致公元前八四一年国人暴动,被迫出逃。 国都无主,由大臣执政,号称“共和”。次年,即共和元年,为本表起始之年,亦为我 国有确切纪年之始。共和十四年(公元前八二八年)厉王死于彘地。其在位年代,史载 不一,本书《周本纪》作二十七年,即公元前八七八年至前八四二年。详见本书《周本 纪》。〔4〕“废”,停止,放下。〔5〕“师挚”,师,官名,乐师;挚,人名。师挚 所处时代,各书记载不一。《汉书?古今人表》《礼乐志》《董仲舒传》等以为殷纣时 人,《论语?泰伯》《微子》以为春秋末与孔子同时。此似以为周厉王时人。〔6〕“纣”, 音 zh^u,一作受,即商纣王,亦称帝辛,帝乙之子,商朝末代君王。详见本书《殷本纪》。 “箸”,音 zh),筷子。“箕子”,商纣王诸父,封于箕(今山西太谷县东北),故称 箕子,官太师。曾因劝谏纣王而被囚禁,周武王灭商后获释。“唏”,音 x9,哀叹。《韩 非子?喻老》《说林上》作“怖”。“纣为象箸而箕子唏”,事亦见《韩非子?喻老》
《说林上》、《淮南子?说山》等。《韩非子?喻老》云:“昔者纣为象箸而箕子怖。 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铏,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 胎必不衣短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 纣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
‘见小曰明。’”言之较详。〔7〕“衽”,音 r8n,寝卧之席。“衽席”,卧席,床席, 引申为寝居之所,指房中男女之事。〔8〕“《关雎》”,《诗?周南》篇名,为《诗》
首篇。《鲁诗》谓刺周康王好色耽于房事晏起之作。本书《孔子世家》云:“至幽、厉 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儒林传》云:“夫周室衰而《关雎》 作。”此云:““周道缺,诗人本之衽席,《关雎》作。”可见司马迁是用《鲁诗》说。
〔9〕“陵迟”,迤逦渐平,引申为衰颓,败坏。〔10〕“《鹿鸣》”,《诗?小雅》 篇名,为二《雅》首篇,记上层贵族的宴饮聚会。《鲁诗》谓刺周王沉溺于宴饮娱乐而 疏远贤人之作。司马迁本之。按本书《三代世表》云:“懿王坚。周首衰,诗人作刺。” 或即指此。〔11〕“彘”,音 zh@,地名,在今山西霍县东北。〔12〕“京师”,京都, 指西周都城宗周,亦称镐京,在今陕西长安县西南。〔13〕“共和行政”,本书《周本 纪》云:“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曰‘共和’。”则言大臣召公、周公共同执政。然 考《竹书纪年》及《庄子?让王》、《吕氏春秋?开春》等,实当指共国(在今河南辉 县)国君和摄行国政。
是后或力政,〔1〕强乘弱,〔2〕兴师不请天子。然挟王室之义,〔3〕以 讨伐为会盟主。政由五伯,〔4〕诸侯恣行,淫侈不轨,贼臣篡子滋起矣。〔5〕 齐、晋、秦、楚,〔6〕其在成周微甚,〔7〕封或百里或五十里。〔8〕晋阻三 河,〔9〕齐负东海,〔10〕楚介江淮,〔11〕秦因雍州之固,〔12〕四海迭兴,〔13〕 更为伯主,文、武所褒大封,〔14〕皆威而服焉。
【注释】〔1〕“或”,有的,有人。“政”,通“征”。〔2〕“乘”,凌驾, 欺凌。〔3〕“挟”,音 xi6,挟持,胁持。〔4〕“伯”,音 b4,通“霸”。“五伯”, 即“五霸”,春秋时代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具体所指,说法不一。或谓齐桓公、晋文 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或谓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 或谓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公。〔5〕“滋”,增益,愈加。〔6〕“齐”, 国名,姜姓,始封君吕尚,周武王灭商后所封,在今山东北部,建都营丘(后改称临淄, 在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春秋时期,齐桓公称霸诸侯,疆域逐渐拓展到今山东东部、河 北南部。春秋末年,君权实际转入大臣陈氏(即田氏)之手。公元前三九一年,姜齐最 后一位国君齐康公被迁于海上。公元前三八一年,周安王正式承认田和为齐侯。田齐于 公元前二二一年被秦国所灭。“晋”,国名,姬姓,始封君为周成王之弟叔虞,在今山 西南部,建都于唐(今山西翼城县西)。春秋时期,晋献公迁都于绛(亦称翼,今山西 翼城县东南),陆续攻灭周围小国;晋文公成为继齐桓公之后的霸主;晋景公迁都新田
(今山西侯马市西),亦称新绛,兼并赤狄,疆域逐渐扩展到今山西大部、河北西南部、 河南北部和陕西一角。春秋后期,公室衰微,六卿强大。战国初,为执政的韩、赵、魏 三家所瓜分。公元前三六九年,最后一位国君晋桓公被废为庶人,国灭祀绝。“秦”, 国名,嬴姓,传说是伯益的后代。原为游牧部落,善于养马。周孝王封非子于秦(今甘 肃张家川东,或说今陕西宝鸡市东)。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