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1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此制定修史的义理法度,达到王道赅备,人事周全。
七十来名高足弟子凭口述来接受孔子传授《春秋》的旨意,因为其中有谴责讽刺褒奖忌讳贬抑 之处,不便用文字写出来给人看。鲁国君子左丘明害怕弟子们人人执持不同的见解,各以所理解的意 思为是,以至丧失孔子的本意,所以根据孔子的史书记载详尽地纂辑有关的事语,写成《左氏春秋》。 铎椒任楚威王的太傅,由于楚王不能全部读完《春秋》,便摘取其中关于兴亡成败的内容,写 成四十章,这就是《铎氏微》。赵孝成王的时候,国相虞卿上采《春秋》,下观近代时势,也著成八 篇,这就是《虞氏春秋》。吕不韦是秦庄襄王的相邦,也上观前代古史,删削掇拾《春秋》的内容, 汇集战国时代的事情,编成八览、六论、十二纪,这就是《吕氏春秋》。至于像荀卿、孟子、公孙固、
韩非等人,往往各自摘拾《春秋》的文辞来著书立说,无法一一详录。汉初丞相张苍根据五德终始编 排历法,上大夫董仲舒推演《春秋》大义,都有不少著作文章。
太史公说:儒家学者截取其中义理,辩说家发挥其中文辞,都不注意综观其中的整个历史过程; 历法学家专取其中的年月,数术方士推重其中的神意气运,谱谍学家只记录其中的世系称号,他们的 文辞都很简略,想要全面了解这段历史的各个重要方面很困难。因此我编排十二诸侯的世系年代,从 共和元年直到孔子去世,列表反映《春秋》、《国语》的主要内容,学者所注意考察的兴盛衰亡的大 端宏旨也写在这一篇中,为成就学业、研治古文的人删烦取要。
史记卷十五 六国年表第三
缪文远 注译
太史公读《秦记》,〔1〕至犬戎败幽王,〔2〕周东徙洛邑,〔3〕秦襄公始封为诸侯,〔4〕 作西畤用事上帝,〔5〕僭端见矣。《礼》曰:“天子祭天地,诸侯祭其域内名山大川。”〔6〕今秦
〔7〕
〔8〕
〔9〕
杂戎翟之俗,
先暴戾,后仁义,位在藩臣而胪于郊祀,
君子惧焉。及文公逾陇, 攘夷
狄,尊陈宝,〔10〕营岐雍之间,〔11〕而穆公修政,〔12〕东竟至河,〔13〕则与齐桓、晋文中国 侯伯侔矣。〔14〕是后陪臣执政,〔15〕大夫世禄,六卿擅晋权,〔16〕征伐会盟,威重于诸侯。及 田常杀简公而相齐国,〔17〕诸候晏然弗讨,海内争于战功矣。三国终之卒分晋,〔18〕田和亦灭齐 而有之,〔19〕六国之盛自此始。务在强兵并敌,谋诈用而从衡短长之说起。矫称蜂出,誓盟不信,
〔20〕
〔21〕
虽置质剖符犹不能约束也。
秦始小国僻远,诸夏宾之,
比于戎翟,至献公之后常雄诸侯。
〔22〕论秦之德义不如鲁、卫之暴戾者,〔23〕量秦之兵不如三晋之强也,〔24〕然卒并天下,非必 险固便形埶利也,〔25〕盖若天所助焉。
【注释】〔1〕“《秦记》”,秦国的编年体史书。〔2〕“犬戎”,西戎部落之 一。“幽王”,公元前七八一年至前七七一年在位,名宫涅,西周末代君主。公元前七 七一年,犬戎发兵攻周,在骊山杀死幽王,西周亡。〔3〕“洛邑”,今河南洛阳市。
〔4〕“秦襄公”,公元前七七七年至前七六六年在位,秦庄公之子。犬戎攻周,他率 兵救周,作战有功。周室东迁洛邑,他带兵护送周平王。平王封他作诸侯,把岐山以西 的土地赐给他,秦襄公于是建立秦国。〔5〕“西畤”,神祠。秦襄公居西垂(今甘肃 天水市西南),自以为主少皞之神,作西畤,祠白帝。祭祀时,用駵驹、黄牛、羝羊各 一。〔6〕“天子祭天地”二句,见《礼记?曲礼》。〔7〕“戎翟”,泛指中国西部经 济文化落后的少数民族。“翟”,通“狄”。〔8〕“胪于郊祀”,陈列天子祭天的器 物。“胪”,音 l*,陈列。“郊”,祭名,祭上帝。按礼制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祭天。
〔9〕“文公”,秦文公(公元前七六五年至前七一六年在位),秦襄公之子。“陇”, 大陇山,在今甘肃东部。〔10〕“陈室”,秦文公十六年(公元前七五○年),在陈仓
(今陕西宝鸡市东)得到了一块陨石,被认作雄鸡之神。秦文公用牛祭它,命名为陈宝。
〔11〕“岐”,指岐山,在今陕西岐山县东北。“雍”,秦邑,在今陕西凤翔南。〔12〕 “穆公”,秦穆公(公元前六五九年至前六二一年在位),名任好,成公弟,德公少子。 他灭掉了许多西戎部落,称霸西戎。〔13〕“竟”,通“境”。“河”,指黄河。〔14〕 “齐桓”,齐桓公(公元前六八五年至前六四三年在位),名小白。在北方,他曾救卫、 迁邢,挡住了狄人的侵犯;在南方,他率领各国,挡住了楚国的北上。他在管仲辅佐下, 改革内政,多次召集诸侯会盟,成为春秋时期首创霸业的国君。“晋文”,晋文公(公 元前六三六年至前六二八年在位),名重耳,晋献公之子,他在晋国内乱时,周游各国 达十九年,后由秦返国即位,打败了楚国,成为中原霸主。“中国”,指中原地区。“侔”, 相等。〔15〕“陪臣”,诸侯的大夫。对天子来说,称为陪臣。〔16〕“六卿”,指春 秋时期掌握晋国大权的韩氏、赵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等六家大臣。〔17〕“田 常”,一作“陈恒”,田乞之子,齐简公之相。他以小恩小惠拉拢人民,取得支持,在 和另一大臣监止争权时,杀掉监了止和齐简公。“简公”,齐简公(公元前四八四年至 前四八一年在位),名壬,齐悼公之子。〔18〕“三国”,指韩、赵、魏三国。〔19〕 “田和”,田庄子之子。他相齐宣公,控制齐国大权。公元前三八六年,他得到周天子 承认,列为诸侯,建立田氏的齐国政权,号为齐太公。〔20〕“质”,人质。“置质”,
指国君把自己的子弟派到别国作人质。“符”,古代传达命令或调兵的凭证,用竹、木 或铜、玉等制成,上有文字,剖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用时合符以为征信。〔21〕“诸 夏”,指中原地区经济和文化比较先进的一些国家。“宾”,通“摈”,排斥。〔22〕 “献公”,秦献公(公元前三八四年至前三六二年在位),名师隰,一名连,秦灵公太 子。灵公死,由于内争,他未能即位。庶长菌改把他从河西迎回即位。〔23〕“鲁”, 国名。姬姓。有今山东西南部,建都曲阜(今属山东),开国君主是周公旦之子伯禽。 “卫”,国名。姬姓。建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后国都屡次迁徙,成为小国。战国时 沦为魏的附庸。始封之君是周武王弟康叔封。〔24〕“三晋”,晋国的韩氏、赵氏、魏 氏三家大臣分割晋国,各自建立政权,合称三晋。〔25〕“埶”,同“势”。
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 西羌,〔1〕汤起于亳,〔2〕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3〕秦之帝用雍州兴,〔4〕汉之兴自蜀汉。
〔5〕
【注释】〔1〕“禹”,夏王朝的奠定者,他破坏原始社会末期的推选制,传位给 自己的儿子启,建立夏朝。“西羌”,中国西部的民族,经济上兼有粗放的农业和畜牧 业,主要分布于今四川西北部。相传禹生于石纽(今四川汶山县境),所以此处说“禹 兴于西羌”。〔2〕“汤”,又称“成汤”,商王朝的建立者。“亳”,此指西亳(在 今河南偃师西),相传汤灭夏后,建都于此。〔3〕“丰镐”,都是西周的国都。丰在 今陕西长安西南沣河之西。周文王伐崇后,自岐迁此。镐是周武王的国都,故址在今陕 西西安市西。“殷”,指殷商王朝。自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后遂连称殷商, 或殷、商互称。〔4〕“雍州”,古代九州之一,大致当今陕西及甘肃东部一带。〔5〕 “蜀汉”,今四川及陕南汉中地区。
秦既得意,烧天下《诗》《书》,诸侯史记尤甚,为其有所刺讥也。《诗》《书》所以复见者, 多藏人家,而史记独藏周室,以故灭。惜哉,惜哉!独有《秦记》,又不载日月,其文略不具。然战
〔1〕
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秦取天下多暴,然世异变,成功大。
传曰“法后王”,何也?
〔2〕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3〕学者牵于所闻,见秦在帝位日浅,不察其终始,因 举而笑之,〔4〕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5〕悲夫!
【注释】〔1〕“世异变,成功大”,意谓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革政治,取得的成 就巨大。〔2〕“后王”,指近代之王。〔3〕“以其近己而俗变相类,议卑而易行也”, 此句意谓因后王和我们时代相近,风俗的变化相去无几,议论切实而易于实行。〔4〕 “举而笑之”,拿来作为笑柄。〔5〕“耳食”,用耳来吃,比喻不知滋味。
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1〕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 著诸所闻兴坏之端。后有君子,以览观焉。
【注释】〔1〕“《春秋》”,鲁国的编年史,上起鲁隐公元年(公元前七二二年),下讫鲁哀
公十四年(公元前四八一年)。
公元前 476 475 474 473 472
周 周 元 王 元 年'1' 二 三 四 五
秦 秦 厉 共 公 元年'2' 二
蜀 人 来赂 。
'11' 三 四 五
楚 人来 赂 。
'16'
魏 魏献子'3'
卫 出 公 辄 后元年。'4' 晋 定 公卒 。
'12' 晋 出 公 错 元年。'14'
韩 韩宣子'5'
赵 赵简子'6' 四十三 四十四 四十五 四十六
楚 楚 惠 王 章 十三年'7'
吴伐我。'8' 十四
越 围 '1 3' 吴 怨。 十五 十六
越灭吴。 十七
蔡 景侯 卒 。
'17'
燕 燕 献 公 十 七年'9'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齐 齐 平 公 骜 五年'10' 六 七
越 人始 来 。
'15' 八 九
晋 知 伯 瑶 来伐我。'18'
4 71 470 469 468 467
46 6 465 464 463 462
4 61 460 459 458 457 456 455
454 453 452 451 450 449
4 48 447 446 445 444 443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九
晋大夫智 宽率其邑 人来奔。
'62' 三十 三十一 三十二 三十三
伐义渠虏 其王。 三十四
日蚀,昼晦。 星见。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四十一 四十二
楚 灭 蔡 。
'63' 四十三 四十四
灭杞。'64'杞, 夏之后。 四十五 四十六
二
八 三
九 四
十 五
十一 六
十二 七
十三
44 2 441 440 439 438 437 436
4 35 434 433 432 431 430
六
八 六月,雨 雪。日、 月蚀。 七
九 八
十 九
十一 十
十二 十一
十三 义渠伐秦,'73' 侵至渭阳。'74'
卫昭公元年。
'70'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二十七 二十八
五十四 五十五 五十六 五十七 楚 简 王 仲 元 年'71' 灭莒。
'72' 二
十五 十六 燕 湣 公 元年'6 9' 二 三 四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 二十五 二十六
42 9 428 427 426 425
424 423 422 421 420
二 三 四 五 六
秦 灵 公 元 年 生献公。'80' 二 三
作上下畤,'86' 四 五
魏 文 侯 斯 元 年'81' 二 三 四 五
魏诛晋幽公,立 其弟止。
韩 武 子 元 年
'82' 二
郑 幽 公 元 年。韩杀之。
'84' 三 郑立幽公子,
为溃Ч辍
'78' 四 五
赵 桓 子 元 年
'83' 赵献 侯元年
'85' 二 三 四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三十二 三十三 三十四 三十五 三十六
41 9 418 417 416 415
4 14 413 412
十二 十三 十四
秦简公元年 二
与晋战,败郑下。'97' 三
十一
卫慎公元年。'95' 十二 十三
公子击围繁庞,'100'出 其民。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
中山武公初立。'96' 十一 十二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四十二 四十三
伐晋,毁黄城,'98'围 阳狐。 四十四
伐鲁、莒及安阳。'101'
41 1 410 409
4 08 407 406
40 5 404 403 402
周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九鼎震。'125' 二十四
秦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魏 二十
卜 相 , 李 克 、 翟 璜 争。'122' 二十一 二十二
初为侯。 十三
韩 四 五 六 初为侯。 二十三
赵 四 五 六
初为侯。 七
烈侯 好音 , 欲 赐 歌 者 田, 徐越 侍 以仁 义, 乃 止。'128'
楚 三 四 五
魏 、韩、 赵 始 列 为 诸
侯。'126' 六 盗杀声王。
燕 二十九 三十 三十一 燕釐 公元 年
'129'
齐 五十一
田 会 以 廪 丘反。'123' 齐 康 公 贷 元 年
'124' 二
宋 悼 公 元 年。'127' 三
401 400 399
39 8 397 396 395
周 四 五 六 七
秦 二 三
日蚀。 四 五
伐绵诸
魏 二十七 二十八 二十九 三十
韩 二
郑杀其相 驷子阳。
'142' 三
三月,盗杀韩 相侠累。'143' 四
郑 相 子 阳 之 徒 杀 其 君溃Ч 五
郑 康 公 元 年。'144'
赵 二 三 四 五
楚 四
败郑师, 围郑。郑 人 杀 子 阳。 五 六 七
燕 五 六 七 八
齐 七 八 九 十
宋 休 公 元 年。'145'
3 94 393 392 391
39 0 389 388 387
周 十二
秦 十 与晋战武城。'152' 县陕。'153' 十三
十一 太子生。 十四
十二 十五
十三
魏 三十五
齐伐取襄陵。'154' 三十六 秦侵阴晋。'15 6' 三十七 三十八
韩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赵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楚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燕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齐 十五
鲁败我平陆。'155' 十六
与晋、卫会浊泽。
'157' 十七 十八
3 86 385 384
38 3 382 381 380
周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秦 二 城栎阳。'171 ' 三
日蚀,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