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四年,简王死,其子灵王泄心即位。灵王二十四年,齐国的崔杼杀死 其国君庄公。
二十七年,灵王死,其子景王贵即位。景王十八年,王后、太子圣明却 早死。二十年,景王宠爱子朝,打算立他为太子,但景王却在这时死掉,子 丐一伙人与子朝争立,国都中的人立长子猛为王,子朝攻打并杀死猛。猛即 悼王。晋人攻打子朝而立丐为王,就是敬王。
敬王元年,晋人送敬王回国,子朝与之争立,敬王不能回国,住在泽。 四年,晋率诸侯送敬王回到周都,子朝称臣,诸侯修筑周都的城墙。十六年, 子朝一伙人再次作乱,敬王逃亡到晋。十七年,晋定公终于把周王送回周都。
三十九年,齐田常杀死其国君简公。 四十一年,楚灭陈国。孔子死。 四十二年,敬王死,其子元王仁即位。元王八年,其子定王介即位。 定王十六年,赵、魏、韩三国灭智伯,瓜分其土地。 二十八年,定王死,长子去疾即位,就是哀王。哀王即位三个月,其弟
叔袭杀哀王自立,就是思王。思王即位五个月,其少弟嵬攻打并杀死思王而 自立为王,就是考王。这三个王都是定王的儿子。
考王十五年,死,其子威烈王午即位。 考王把他的弟弟封在河南,就是西周桓公,让他接替周公的官职。桓公
死,其子威公即位。威公死,其子惠公即位,而把惠公的幼子封在巩,让他 奉侍周王,号称东周惠公。
威烈王二十三年,放置九鼎的王城地震。策命韩、魏、赵为诸侯。
二十四年,死,其子安王骄即位。当年有强盗杀死楚声王。 安王在位二十六年,死,其子烈王喜即位。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见秦献
公,说:“当初周与秦国合在一起又分开,分开五百年又合在一起,合在一
起十七年就会有霸王出现。” 十年,烈王死,其弟扁即位,就是显王。显王五年,祝贺秦献公,献公
称伯。九年,赐送祭祀文、武二王的祭肉给秦孝公。二十五年,秦在周大会
诸侯。二十六年,周赐伯的称号给秦孝公。三十三年,祝贺秦惠王。三十五 年,赐送祭祀文、武二王的祭肉给秦惠王。四十四年,秦惠王称王。这以后 诸侯都称王。
四十八年,显王死,其子慎靓王定即位。慎靓王在位六年,死,其子赧
王延即位。王赧时东周和西周分裂,各自为政。王赧迁都于西周。 西周武公的共太子死了,他有五个庶子,没有嫡子即位。司马翦对楚王
说:“不如拿土地给周,帮助公子咎,为之请立为太子。”左成说:“不行。
周如果不答应,则您的计谋也就落空而且在外交上也会与周疏远。不如问问 西周君想立谁为君,让他暗地告诉司马翦,司马翦再请楚予之土地作为资 助。”最后果然立公子咎为太子。
八年,秦攻打宜阳,楚救宜阳。而楚因为周亲近秦的缘故,打算攻打周。 苏代替周游说楚王说:“为什么要认为周亲近秦就是祸害呢?那些扬言周亲 近秦超过楚的人,是想让周归并于秦,所以人称‘周秦’。周知道自己逃脱 不了楚的进攻,必定会归并于秦,这是帮助秦取得周的最好办法。替王考虑, 周亲近秦也对它好,不亲近秦也对它好,以使它和秦疏远。周与秦绝交,必 定会归并于楚。”
秦借道于东、西周之间,准备攻打韩,周害怕借道给秦会得罪韩,又怕 不借会得罪秦。史厌对周君说:“为什么不派人对韩公叔说:‘秦之所以敢 经过周去伐韩,是因为相信东周。您为何不送给周一些土地,派质子到楚?’
这样做秦一定会怀疑楚而不相信周,如此也就不会去伐韩国。然后又对秦讲:
‘韩硬把土地送给周,目的是为了使秦怀疑周,所以周不敢不接受。’秦必 定没有理由让周不接受,这样就能既得地于韩又能使秦也相信。”
秦召西周君,西周君不愿前往,所以派人对韩王说:“秦召西周君,想 让他派兵攻打王的南阳,王何不出兵南阳?西周君将以此为理由不去朝秦。 如果西周君不到秦国去,秦也就必定不敢越过黄河而攻打南阳了。”
东周与西周交战,韩救西周。有人替东周劝说韩王说:“西周是从前天 子的旧都,有许多名贵器物和珍宝,大王如果按兵不动,可以有恩德于东周, 而西周的珍宝也一定可以尽归于韩。”
王赧对成君说(下有脱文)。楚围攻雍氏,韩向东周征发甲胄和粮食, 东周君害了怕,召见苏代而把情况告诉他。苏代说:“您何必为此担心。臣 下能让韩不向东周征发甲胄和粮食,又能为您得到高都。”东周君说:“您 要真能如此,我要让整个国家都听从您。”苏代去见韩国的相邦说:“楚包 围雍氏,曾保证三个月即可攻下,而现在已五个月了却仍然不能拔取,说明 楚已损耗严重。现在相邦您竟向周征发甲胄和粮食,等于告诉楚(韩国)也 损耗严重。”韩国相邦说:“讲得不错。但使者已经出发了。”苏代说:“何 不把高都送给周?”韩国相邦大怒说:“我不向周征发甲胄和粮食就够可以 的了,凭什么还得把高都也送给周?”苏代说:“把高都送给周,则周就会 转而投靠韩国,秦听说必定会大怒,焚毁出使周的符节,不与周互派使节, 这就等于用遭受破坏的高都换取完整的周地。又为什么不可以给呢?”相邦 说:“不错。”真的把高都给了周。
三十四年,苏厉对周君说:“秦攻破韩、魏,杀师武,北取赵国的蔺、
离石,都是白起所为。白起善用兵,又有天命为助。现在他又率兵出塞攻打 大梁,大梁城破则周也就危险了。您何不派人游说白起呢?就说:‘楚国有 个叫养由基的,是个擅长射箭的人。距离柳叶有百步之远而射之,百发百中。 左右围观的人有几千人,都称赞他善射。唯独有个男子站在他身旁,却说: “不错,可以学射箭了。”养由基大怒,放下弓,握住剑,说:“外来人, 你有什么资格教我射箭呢?”外来人说:“我并非真能教您左手执弓右手抠 弦。像刚才那样距离柳叶百步远而射之,百发百中,不知道见好就收,用不 了多久就会气力衰竭,弓歪矢曲,只要一发射不中,百发也就前功尽弃。” 现在就凭攻破韩、魏,杀师武,北取赵国的蔺、离石这些事,您的功劳已太 多。现在您又率兵出塞,经过东周、西周,背靠韩国,围攻大梁,一战不胜, 就会前功尽弃。您不如告病,不出任将领。’”
四十二年,秦攻破华阳要塞。马犯对周君说:“请派我游说魏国为周筑 城。”于是去对魏王说:“周王如果因担心秦伐周而忧患至死,那么犯也必 死无疑了。犯请主动把九鼎进献给大王,大王得此九鼎要为犯所说的事情考 虑。”魏王说:“好。”于是派兵给他,声称是去守卫周城。马犯借此又去 对秦王说:“魏派兵并不是去守卫周城,是要攻打周。大王您不妨出兵境外 看看情形如何。”秦果然出兵。马犯趁机又对魏王说:“周王的心头病已经 好了,犯请等到条件许可时再来报答。现在大王派兵前往周,诸侯都会产生 顾虑,以后再搞什么行动人家也不会相信了。不如让士兵帮助修筑周城,以 掩盖最初的目的。”魏王说:“好。”于是派兵去修筑周城。
四十五年,西周君前往秦国,有游客对周冣说:“您不如赞誉秦王的孝 顺,趁机把应送给秦太后做她的供养之地,秦王必定会高兴,这样您与秦就
有了交情。关系好,西周君必定认为是您的功劳。关系不好,劝周君入秦的 人就必定会有罪。”秦攻打周,而周冣对秦王说:“为大王考虑,最好不要 攻打周。攻周,其实并不足以获利,而却给天下留下坏的名声。天下因为秦 的坏名声而讨厌秦,必定会联合东面的齐。因攻周而损耗兵力,使天下与齐 联合,那么秦也就无法称王了。天下为了损害秦,所以劝大王攻打周。秦若 接受这种损害,那么号令也就很难通行了。”五十八年,三晋抵抗秦。周派 其相邦到秦国去,因为秦国看不起周,所以推迟了行动。有游客对相邦说: “秦对周的态度尚未知道。秦很想了解三晋各国的情况。您不如赶紧去见秦 王说‘请为王刺探东方各国的情况变化’,秦王必定看重您,看重您,秦也 就会看重周,周就会与秦亲善;齐国看重周,则本有周冣与齐亲善:这样周 就能一直保持与大国的交谊。”秦信任周,发兵攻打三晋。
五十九年,秦夺取韩国的阳城和负黍,西周害了怕,背叛秦,与诸侯合 纵,率天下精兵出伊阙山攻打秦,使秦不能通往阳城。秦昭王发怒,派将军 摎攻打西周。西周君逃奔到秦,叩首认罪,全部献上其城邑三十六座,人口 三万人。秦接受其所献,释放西周君使归于周。
周君、王赧死,周的居民因而逃亡到东方。秦取得九鼎等贵重器物,而 把西周君迁往■狐。过了七年,秦庄襄王灭亡东周。东周、西周都被归并入 秦,周从此祀统断绝。
太史公说:学者都说周伐商纣,定都洛邑,从总的事实看并不如此。虽
然武王曾规划它,成王也派召公占卜其位置,把九鼎放在那里,但周仍然以 丰、镐为都。直到犬戎打败幽王,周才东迁到洛邑。所谓“周公葬于毕”, 毕便在镐东南的杜中。是秦灭亡了周。汉朝建立以来九十多年,天子要在泰 山行封禅礼,东去巡狩到达河南县,访求周的后裔子孙,封给周的后人嘉三 十里之地,号称周子南君,爵位同列侯,以保持对其祖先的祭祀。
史记卷五
秦本纪第五
李零注译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1〕女脩织,玄鸟陨卵,〔2〕女脩吞 之,生子大业。〔3〕大业取少典之子,〔4〕曰女华。女华生大费,〔5〕与禹 平水土。已成,帝锡玄圭。〔6〕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 曰:“咨尔费,〔7〕赞禹功,其赐尔皂游。〔8〕尔后嗣将大出。”乃妻之姚 姓之玉女。〔9〕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10〕舜 赐姓嬴氏。〔11〕
【注释】〔1〕“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女脩为嬴姓女祖先。据《封禅书》, 秦出嬴姓,奉少皞为上帝,兼祭太皞、炎帝、黄帝,但不祭颛顼(音 zh1nx&)。这里不 提少皞,而从颛顼的后代女脩讲起,是采用《世本》等书的帝系。《史记》叙事起自《五 帝本纪》,各本纪、世家追溯族姓来源,均归统于《五帝本纪》。《五帝本纪》所叙五 帝为黄帝、颛顼、帝喾(音 k))、尧、舜,其中不包括少皞。〔2〕“玄鸟”,燕子。 女脩吞玄鸟卵生大业,与殷简狄吞玄鸟卵生契是同类传说。〔3〕“大业”,嬴姓男祖 先。古书或以皋陶、益(即下文大费)为父子,皋陶为大业。梁玉绳《史记志疑》已辩 其误(详见《陈杞世家》“伯翳之后,周平王时封为秦”下梁氏案语)。〔4〕“取”, 同娶。“少典”,古氏族名。传说黄帝、炎帝都是少典氏之后。〔5〕“大费”,是柏 翳因居费地而得氏名。《史记》所记古史人物往往用氏名为人名,如下文“咨尔费”, 省称“费”,就是作人名。古代今山东境内有两个费:(1)音 b@,是西周初鲁东郊地 名(即《书?费誓》之“费”,春秋时为鲁季氏封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北);(2)音 f8i,春秋时为鲁大夫费庈父(庈音 q0n)的封邑(在今山东金乡县东南,见《左传》隐 公二年)。〔6〕“帝”,指帝舜。“锡”,同赐。“玄圭”,赤黑色玉圭。〔7〕“咨”, 叹词。〔8〕“皂”,黑色。“游”,同斿、旒,音 li*,旌旗上下垂的饰物。〔9〕“姚 姓”,舜为姚姓。“玉女”,美女。指舜族所出美女。〔10〕“柏翳”,下文作“伯翳”, 即《五帝本纪》舜所命二十二人中的虞官益,古书一般作“伯益”。《陈杞世家》分伯 翳与益为二人是不对的。虞官掌山泽苑囿,柏翳为舜调训鸟兽,子孙多以养马御车著称, 是有一定传统的。“翳”,音 y@。〔11〕“舜赐姓嬴氏”,先秦姓、氏有别,姓表示血 缘所出,氏则是以封地和官职等所获家族称号,实际上是姓的分支。秦汉以来姓、氏逐 渐合一,司马迁已不能分辨,常常混淆二者。其实这里的“嬴”是姓而不是氏。一般古 书记载皆谓嬴姓出少皞之后,但这里却把嬴姓归于舜赐姓。
大费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实鸟俗氏;〔1〕二曰若木,实费氏。〔2〕其 玄孙曰费昌,〔3〕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4〕费昌当夏桀之时,去夏归 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5〕大廉玄孙曰孟戏、中衍,〔6〕鸟身人言。〔7〕 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 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
【注释】〔1〕“鸟俗氏”,大廉的氏名。上文说女脩吞玄鸟卵生大业,下文说孟
戏、中衍“鸟身人言”,《左传》昭公十七年也有少皞氏“以鸟名官”的传说。“鸟俗 氏”之名可能与这类传说有关。〔2〕“费氏”,若木的氏名。应是承大费为氏。〔3〕 “其”,上文“鸟俗氏”与“费氏”并称,这里“其”字是代指与此句邻近的“费氏”。 费昌为若木的玄孙,应距柏翳五世,但下文说“费昌当夏桀之时”,与柏翳相距却不止 五世。〔4〕“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古代同姓氏族经分裂与迁徙,形成不同分 支,有的进入当时的文化发达地区,有的僻处这些地区之外,文化相对落后,这就是所 谓“或在中国,或在夷狄”。《楚世家》说穴熊之后“或在中国,或在蛮夷”,是同样 的例子。〔5〕“鸣条”,一说在今山西运城县安邑镇北,一说在今河南封丘县东。〔6〕 “中衍”,读为“仲衍”,与孟戏是以孟、仲为行辈的兄弟。〔7〕“鸟身人言”,《山 海经?海内经》云盐长之国“有人焉鸟首,名曰鸟氏”,古代志怪之书往往有此类描写。
其玄孙曰中潏,〔1〕在西戎,保西垂。〔2〕生蜚廉。〔3〕蜚廉生恶来。〔4〕 恶来有力,〔5〕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6〕周武王之伐纣,并杀 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