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全注全译本txt全集-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汉之三年,项王数侵夺汉甬道,汉王食乏,恐,请和,割荥阳以西为汉。 项王欲听之。历阳侯范增曰:〔1〕“汉易与耳,今释弗取,后必悔之。”项 王乃与范增急围荥阳。汉王患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项王使者来,为太牢 具,〔2〕举欲进之。见使者,详惊愕曰:〔3〕“吾以为亚父使者,乃反项王 使者。”更持去,以恶食食项王使者。〔4〕使者归报项王,项王乃疑范增与 汉有私,稍夺之权。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 骨归卒伍。”〔5〕项王许之。行未至彭城,疽发背而死。〔6〕
【注释】〔1〕“历阳侯”,范增封爵。历阳为秦所置县,在今安徽和县。〔2〕 “太牢”,古代祭祀或宴飨,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具羊、豕而无牛为少牢。 “太牢具”,是待客时礼数最高的丰盛筵席。〔3〕“详”,通“佯”,假装。 〔4〕 “恶食食”,上一“食”字是名词,食物。下一“食”字音 s@,与“饲”字通,动词, 给人吃。 〔5〕“愿赐骸骨”,犹言乞身。臣子事君,即以身许人,所以自己辞官等 于要求人君赐予躯体。“卒伍”,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百人为卒。“归卒伍”, 即退身为普通士卒。〔6〕“疽”,音 j&,疽痈,是一种恶疮。
汉将纪信说汉王曰:“事已急矣,请为王诳楚为王,〔1〕王可以间出。” 于是汉王夜出女子荥阳东门被甲二千人,〔2〕楚兵四面击之。纪信乘黄屋车,
〔3〕傅左纛,〔4〕曰:“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汉王亦与数 十骑从城西门出,走成皋。〔5〕项王见纪信,问:“汉王安在?”信曰:“汉
王已出矣。”项王烧杀纪信。
【注释】〔1〕“诳”,与“诓”字同,欺骗。 〔2〕“被”通“披”。〔3〕“黄 屋车”,天子所乘,这种车用黄缯做盖里。〔4〕“傅”,附着。这里可解释为插着, 张着。“左纛”,竖立在车衡左方的用犛牛尾或雉尾制成的装饰物。“纛”,音 d4o, 又音 d*。〔5〕“成皋”,即春秋郑国虎牢,汉代置为县,其地形势险要,故城在今河 南荥阳县汜水镇。
汉王使御史大夫周苛、枞公、魏豹守荥阳。〔1〕周苛、枞公谋曰:“反 国之王,难与守城。”乃共杀魏豹。楚下荥阳城,生得周苛。项王谓周苛曰: “为我将,我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周苛骂曰:“若不趣降汉,〔2〕 汉今虏若,若非汉敌也。”项王怒,烹周苛,并杀枞公。
【注释】〔1〕“御史大夫”,本为秦官,地位仅次于丞相,主要负责监察、执法。 当时周苛在汉任此职。“周苛”,周昌从兄,秦时为泗水(秦郡,治所在沛县,汉初改
为沛郡)卒史,后归属刘邦。事迹主要见本书《张丞相列传》所附《周昌列传》、《汉 书?周昌传》。“枞公”,枞为姓,音 c#ng,史书没有记载他的名字。“魏豹”,汉高 祖元年二月,项羽封魏豹为西魏王,二年三月,魏豹降汉。五月背汉归楚。九月韩信俘 虏魏豹,送至荥阳刘邦处。刘邦逃离荥阳,即令周苛、枞公与魏豹共守荥阳。〔2〕“若”, 你。“趣”,音 c),赶快。
汉王之出荥阳,南走宛、叶,〔1〕得九江王布,行收兵,复入保成皋。 汉之四年,项王进兵围成皋。汉王逃,独与滕公出成皋北门,渡河走修武,
〔2〕从张耳、韩信军。〔3〕诸将稍稍得出成皋,从汉王。楚遂拔成皋,欲西。 汉使兵距之巩,〔4〕令其不得西。
【注释】〔1〕“宛”,音 yu1n,秦县,为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叶”, 今读 y8,旧读 sh8,秦县,在今河南叶县南。〔2〕“修武”,汉始置为县,在今河南 获嘉县西南。县内有大、小修武,此为小修武。大修武在小修武西,位于今河南修武县 界。〔3〕“从张耳、韩信军”,据本书《高祖本纪》记载,刘邦渡河后驰宿修武,自 称汉王使者,早晨驰入张耳、韩信军营,夺了他们的军权,派张耳北收兵赵地,使韩信 东击齐。〔4〕“巩”,秦县,在今河南巩县西南。
是时,彭越渡河击楚东阿,杀楚将军薛公。项王乃自东击彭越。汉王得 淮阴侯兵,〔1〕欲渡河南。郑忠说汉王,〔2〕乃止壁河内。〔3〕使刘贾将兵 佐彭越,〔4〕烧楚积聚。项王东击破之,走彭越。汉王则引兵渡河,复取成 皋。军广武。〔5〕就敖仓食。项王已定东海来,〔6〕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 相守数月。
【注释】〔1〕“淮阴侯”,即韩信。当时韩信尚未封淮阴侯,这是修史者追书之 辞。 〔2〕“郑忠”,当时为汉郎中,他劝刘邦深沟高垒,不与楚交战,见本书《高祖 本纪》。〔3〕“壁”,营垒,壁垒。这里用为动词,扎营。〔4〕“刘贾”,刘邦堂兄, 汉高祖元年为将军,六年封荆王,十一年击黥布被杀。当时刘邦派卢绾、刘贾率领两万 士卒,几百骑兵,渡过白马津,进入楚地,与彭越配合攻打楚军。事详本书《荆燕世家》、
《汉书?荆燕吴传》。〔5〕“广武”,山名,在今河南荥阳县东北。山上有东西广武 二城,东城为楚军所筑,西城为汉军所筑。下文云楚、汉俱临广武而军,即指分别驻扎 在东西广武二城。 〔6〕“东海”,泛指东方。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1〕置太公其 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 怀王,〔2〕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3〕则幸分我一桮 羹。”项王怒,欲杀之。项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为天下者不顾家,虽 杀之无益,只益祸耳。”〔4〕项王从之。
【注释】〔1〕“高俎”,割肉用的高大砧板,俎多木制,也有用青铜铸成,长方 形,西端有足。又古代祭祀时用以载牲的高几亦名俎。此“高俎”当指前者。把太公置 高俎上表示将要烹杀。 〔2〕“北面”,古代君王坐时面朝南,臣下面朝北而拜。所 以“北面”即臣下之意。〔3〕“而”,汝,尔,你。〔4〕“只”,只能,只是。
楚汉久相持未决,丁壮苦军旅,老弱罢转漕。〔1〕项王谓汉王曰:“天
下匈匈数岁者,〔2〕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 父子为也。”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能斗力。”项王令壮士出挑战。 汉有善骑射者楼烦,〔3〕楚挑战三合,楼烦辄射杀之。〔4〕项王大怒,乃自 被甲持戟挑战。楼烦欲射之,项王瞋目叱之,〔5〕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 遂走还入壁,不敢复出。汉王使人间问之,〔6〕乃项王也。汉王大惊。于是
项王乃即汉王相与临广武间而语。〔7〕汉王数之,〔8〕项王怒,欲一战。汉 王不听,项王伏弩射中汉王。〔9〕汉王伤,走入成皋。
【注释】〔1〕“罢”,通“疲”。“转漕”,陆运为“转”,水运为“漕”。〔2〕 “匈匈”,字通“恟恟”,扰攘不安。〔3〕“楼烦”,当时我国北方少数族,春秋末 生活在今山西宁武、岢岚等地,后移至今陕北和内蒙古自治区南部,秦末被匈奴征服, 擅长骑射,因此把汉军中善骑射者称为“楼烦”。〔4〕“辄”,音 zh6,即,就。 〔5〕 “瞋”,音 ch5n。“瞋目”,发怒时睁大眼睛。“叱”,音 ch@,大声呵斥。〔6〕“间 问”,暗中探问,暗中打听。〔7〕“间”,“涧”的假借字。广武山上东广武城和西 广武城相距二百步左右,中隔广武涧,涧中水后世谓之柳泉(见《水经注》卷七),北 流入济水,项羽和刘邦即临涧而语。〔8〕“数之”,历数项羽罪状。刘邦出项羽十条 罪状,详见本书《高祖本纪》。 〔9〕“弩”,装有机关的弓。
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破齐、赵,且欲击楚,乃使龙且往击之。淮阴 侯与战,骑将灌婴击之,〔1〕大破楚军,杀龙且。韩信因自立为齐王。项王 闻龙且军破,则恐,使盱台人武涉往说淮阴侯。〔2〕淮阴侯弗听。是时,彭 越复反,下梁地,绝楚粮。项王乃谓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曰:“谨守成皋, 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毋令得东而已。我十五日必诛彭越,定梁地,复从 将军。”乃东,行击陈留、外黄。
【注释】〔1〕“灌婴”,睢阳人,一直随从刘邦转战各地,以功封颍阴侯,文帝 时尝为丞相,事详《史记》、《汉书》本传。 〔2〕“武涉往说淮阴侯”,武涉游说 之辞见本书《淮阴侯列传》,大意是劝韩信叛汉联楚,与刘邦三分天下而王。
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阬之。 外黄令舍人儿年十三,〔1〕往说项王曰:“彭越强劫外黄,外黄恐,故且降, 待大王。大王至,又皆阬之,百姓岂有归心?从此以东,梁地十余城皆恐, 莫肯下矣。”项王然其言,乃赦外黄当阬者。东至睢阳,〔2〕闻之皆争下项 王。
【注释】〔1〕“舍人”,门客。 〔2〕“睢阳”,秦县,在今河南商丘县南。
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马怒,渡兵汜水。
〔1〕士卒半渡,汉击之,大破楚军,尽得楚国货赂。大司马咎、长史翳、塞 王欣皆自刭汜水上。〔2〕大司马咎者,故蕲狱掾,长史欣亦故栎阳狱吏,两 人尝有德于项梁,是以项王信任之。当是时,项王在睢阳,闻海春侯军败,
则引兵还。汉军方围钟离眛于荥阳东, 〔3〕项王至,汉军畏楚,尽走险阻。
【注释】〔1〕“汜水”,发源于今河南巩县东南,流经荥阳县界,北经成皋注入 黄河。“汜”,音 s@。〔2〕“翳、塞王”,此三字当是衍文。下文仅举“大司马咎”、 “长史欣”,未言翳,又翳未曾为长史。本书《高祖本纪》、《汉书?高帝纪》和《项 籍传》皆无此三字。说详梁玉绳《史记志疑》卷六。〔3〕“钟离眛”,姓钟离,名眛, 为项羽部将。项羽死后,逃归故友韩信,刘邦下令捕眛,被迫自杀,见本书《淮阴侯列 传》。“眛”,音 m^。
是时,汉兵盛食多,项王兵罢食绝。汉遣陆贾说项王,〔1〕请太公,项 王弗听。汉王复使侯公往说项王,〔2〕项王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 西者为汉,〔3〕鸿沟而东者为楚。项王许之,即归汉王父母妻子。军皆呼万 岁。汉王乃封侯公为平国君。匿弗肯复见。曰:“此天下辩士,所居倾国, 故号为平国君。”项王已约,乃引兵解而东归。
【注释】〔1〕“陆贾”,楚人,刘邦的说客,常奉命出使,曾为太史大夫,著有
《新语》十二篇。事详《史记》、《汉书》本传。 〔2〕“侯公”,姓侯,本书未载其 名。〔3〕“鸿沟”,战国魏惠王时开凿的运河,故道从现在的河南荥阳县北引黄河水, 东经中牟县北,至开封市南流,经通许县东、太康县西,由淮阳县东南注入颍水。
汉欲西归,张良、陈平说曰:“汉有天下太半,〔1〕而诸侯皆附之。楚 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 虎自遗患’也。”汉王听之。
【注释】〔1〕“太半”,一大半。当时汉占领的地域已包括巴、蜀、关中,燕、 赵、韩、魏、齐、梁,比楚占领的鸿沟以东的地域广阔,所以说“汉有天下太半”。
汉五年,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1〕止军,与淮阴侯韩信、建成侯彭 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2〕而信、越之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 王复入壁,深堑而自守。谓张子房曰:“诸侯不从约,为之奈何?”对曰: “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分天下,今可立致 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3〕尽与韩信,睢阳以北 至谷城,〔4〕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汉王曰:“善。”于 是乃发使者告韩信、彭越曰:“并力击楚。楚破,自陈以东傅海与齐王,睢 阳以北至谷城与彭相国。”〔5〕使者至。韩信、彭越皆报曰:“请今进兵。” 韩信乃从齐往,刘贾军从寿春并行,屠城父,〔6〕至垓下。〔7〕大司马周殷 叛楚,以舒屠六,〔8〕举九江兵,〔9〕随刘贾、彭越皆会垓下,诣项王。
【注释】〔1〕“阳夏”,秦县,在今河南太康县。“夏”,音 ji3。〔2〕“固 陵”,聚落名,属阳夏县,故地在今河南太康县南。〔3〕“陈”,秦县,故地在今河 南淮阳县。“傅”,贴近。“傅海”,即谓到达海边。“自陈以东傅海”,地域大体包 括今河南东部、山东南部、安徽和江苏北部。〔4〕“谷城”,聚邑名,东汉始置县, 故地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南。“睢阳以北至谷城”,地域大体包括今河南东北部和山东西
部。〔5〕“彭相国”,即彭越。彭越曾为魏王豹相国。〔6〕“城父”,聚邑名,汉始 置县,故地在今安徽亳县东南。“父”,音 f(。“屠城父”,据本书《高祖本纪》,汉 王四年,周殷、黥布“行屠城父”。刘贾从寿春进军垓下,不经过城父。〔7〕“垓下”, 聚邑名,故地在今安徽灵璧县东南沱河北岸。“垓”,音 g1i。 〔8〕“舒”,春秋 时为舒国地,秦为聚邑,汉始置县,在今安徽庐江县西南。〔9〕“九江兵”,即黥布 的军队。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 歌,〔1〕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 饮帐中。有美人名虞,〔2〕常幸从。骏马名骓,〔3〕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 歌忼慨,〔4〕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5〕骓不逝 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6〕美人和之。〔7〕项王泣数行下, 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注释】〔1〕“楚歌”,楚人之歌,犹如吴讴、越吟之类。〔2〕“虞”,《汉 书?项籍传》云:“有美人姓虞氏。”〔3〕“骓”,音 zhu9,毛色青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