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明月东升 >

第89部分

明月东升-第89部分

小说: 明月东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是弓箭不能比的,这冬熊浑身一层厚厚的油脂,等闲一两箭根本不会伤了它。很快这头熊便被肢解成数块,运回营地,加上其余小队猎到的几只麋鹿,这一晚的伙食还算不错的。
    正当骑兵们围着篝火烧烤野味时,却意外地见到赵毅成也领着几十人寻了过来。原来赵毅成派出报警的骑兵后,见随后并未有什么异常动静,想到苏翎定会立即赶回,这除夕之夜,便要在野外度过了。因此,赵毅成便带人携带着些酒食,一路迎了上来。
    两队骑兵汇集,欢呼声此起彼落,马背上的酒坛子很快便被搬至篝火旁,那些新来的兄弟们几乎人人手上都被塞进一大块烤好的野味。赵毅成与苏翎自然是坐在一起,看着眼前这般景象,也都相互一笑。
    苏翎见到赵毅成,这心中的担忧便又放下小半。这回的消息虽然突然,赵毅成不会放下要事不管而前来过这个野外的除夕,想必事情已然打探清楚。
    苏翎接过赵毅成递来的一个装酒的袋子,打开塞子仰头喝了一口,却猛地呛得咳嗽起来。赵毅成却在一旁乐呵呵地看着。
    “这。。。咳咳。。。是哪儿来的?”苏翎边咳嗽边问。袋子里是火辣辣的高粱酒,毫未提防的苏翎被那酒劲辣的腹内犹如火烧。
    “一个村民拿到宽甸市场里卖的。只有两大缸,我都买下了。”赵毅成笑着说道。
    苏翎将酒袋子还给赵毅成。不再喝这袋烈火。赵毅成接过来。拔开塞子闻了闻。也没喝。随手塞紧放在一边。
    “怎么还有人家里余粮多得可以酿酒?”苏翎有些疑惑。
    “我问过了。那家人一直是酿酒为生地。家里有上百亩地。今年收成少。只酿了小部分。我已经跟他们说了。有多余地粮食便拿出来卖。不要再酿酒浪费粮食。”赵毅成说。“我买地两缸可是最后地了。”
    苏翎点点头。伸手取下火上架着地一块熊肉。递给赵毅成。问:“熊廷弼。想要做什么?”
    赵毅成咬了一小口熊肉。尝尝味道有些淡。便从腰里地盐包中取了点。撒在肉上。这才回答苏翎地问话。
    “熊廷弼这回算是兼顾到辽河以东了。这次派地人马。想必只是防御性地。并无其它用意。这到镇江地四千人。到现在都还在路上。可见有多慢。哨探跟了一天。这四千里面。算得上身体好地。不足一千。”
    苏翎自己也取了块熊肉,小口地吃着,听赵毅成这么说完,在心里估摸着形势。
    “这么说,熊廷弼要的兵已经到了?”苏翎问。
    赵毅成摇摇头,说道:“辽阳城倒是盛传到了多少兵马,但实际上未必如此。哨探们这几个月只看到不到三万人进入辽阳城。”
    “往朝鲜的特使呢?”
    “每月都有一批,还是一样大张旗鼓。”赵毅成说。
    “这么说还是虚张声势?”苏翎脸上带出一丝笑意。
    赵毅成想了想,说:“辽阳城正在召集人手,看样子是准备在开春后修固城墙。据说,熊廷弼曾带人直奔抚顺关口,当着后金守军的面大摇大摆地走了一趟。努尔哈赤果然命人加固关口防卫,增派兵马。”
    “这熊廷弼到还真是有胆子。”苏翎不由得赞了一句。
    “入冬前,辽阳城外便新开挖了壕沟三道,每道阔三丈,深二丈,中灌河水,并在城西、北、东壕外再筑大堤,蓄水阻敌。熊廷弼大约嫌这些还不够,还要修固。”
    “粮草呢?”苏翎问。
    “据说熊廷弼几乎是天天上奏催讨,海陆两地都在陆续启运,不过,海船不多,这陆运的大车也缺,辽东那几万兵马的需用,还是很缺。从辽东都司经历司下属的一个书吏那里打听到,辽东的军饷仅仅可以维持一个月,仓谷都快空了。这个消息虽然不能证实,但还是可信的。如今粮荒已开始波及到辽东军马,大哥,你猜辽阳城内都是什么价?”
    苏翎摇摇头,只管看着赵毅成,听他细说。
    “辽阳城市内的小米、黄豆每斗值二钱七分,草一束值二分五厘,柴一束值一分五厘。可辽东营内的兵饷,每个军卒一日连人带马用费需一钱三分或一钱四分,而发给的饷银,每日人、马合计只有八分钱,每日要少七,八分。”
    苏翎虽早有预料,但对这实实在在的物价,也略略感到惊奇,这价格可涨得岂止一倍?靠辽东北本地补给是不可能做到的,依旧仰仗关内的军运粮饷。这军营尚能如此,那些百姓呢?
    “这些日子逃荒过来的大约有多少?”苏翎问。
    “五六千人是有的。都分散在各个村子里,我们只能给些粥喝,多余的也没有。不过,身强力壮的已经收补入营。其余的,就看他们自己能熬多久了。”赵毅成说道。
    “辽阳的营伍中可有逃散的?”苏翎问。
    “每天都有。熊廷弼尽管拿出尚方宝剑斩了几个逃官,可就挡不住。最近粮饷不足,已经有兵士抢劫百姓的事发生。”赵毅成答道。
    苏翎联想起最近这次派驻兵马一事,说道:“这么说,这几千人派出来,也有分散就食的意思了。”
    按说熊廷弼一入辽东,除了辽阳、沈阳为辽东心腹,这镇江堡一带,也是十分重要的。可那时熊廷弼手里没兵,这会儿有兵了,却粮饷不足。这日子,可是难过的紧。
    “另外,徐熙传回来的消息说,熊廷弼想赞画刘国缙为督军,增补各兵备道官员,以分地防守。但皇上却留中不发,朝廷上又开始议论再次加征辽饷。”赵毅成说道。
    苏翎看着燃烧正旺的篝火出神,心中琢磨着熊廷弼的窘境。这辽东经略熊廷弼依旧是稳扎稳打,现在看来,他已经稳住了辽东的形势,至少努尔哈赤不能够再轻易地创下连下两城的战绩。这次还能抽出部分兵力卫护镇江堡、瑷阳、清河,是想继续维持辽东以往的防线,然后等兵马到齐,再来一次萨尔浒之战。可这十八万兵几时才能到齐?这粮饷又何时才能筹够?
    “熊廷弼若不是性子古怪。。。。。。”苏翎缓缓说道,“说不定会与咱们联系,利用一下我们这些弃民、逃军。”
    “只怕他还是看不上我们吧。”赵毅成不屑地说道。
    “不管朝廷看不看得上,我们在这中间插着,辽东都司可以暂时不惧努尔哈赤袭击镇江、金州,不过,辽东还不知道我们究竟头多少人马,可能他们不这么认为;那努尔哈赤也暂时不必担心朝鲜的夹击。这或许是这两方都暂时不动我们的主要原因。”苏翎慢慢地将心中所想说出来。
    “辽阳真的缺粮至此,再有半月得不到缓解,怕是镇江堡的冯伯灵就该再来一次了。”苏翎说道。
    赵毅成听了,默默在心里琢磨,苏翎所说,很有可能成为事实。
    “若是这样,那努尔哈赤呢?”赵毅成很快想到了另一面。
    【收藏、推荐,谢谢鼓励】
    正文 第二十四章 海上将军
     更新时间:2009…9…14 17:16:16 本章字数:4891
    万历四十八年正月十五,风雪未歇,镇江堡三江连号的主人,最近两年突然暴富的胡德昌,带着一溜长长的商队,一路顶着鹅毛大雪抵达宽甸堡。
    这次胡德昌带来一千石稻米,还有装在近百辆大车上、被遮掩得十分严实的神秘货物。大米是一位来自朝鲜对岸的陌生米商提供的,此人到了镇江堡直接找到三江总号,将一小口袋大米扔到柜台上,张嘴便开价三两银子一石。平心而论,这价格并不算高,在这个正月粮荒正盛的光景,便是有银子也难以买到这般上好的大米。胡德昌财大气粗,还价二两五钱一石,有多少都要。那陌生米商打量了片刻,便即爽快地成交。第二日,便现银现货,两下交割清楚。这般手笔,也唯有胡德昌与那位不知来历的陌生人做得出。要知道镇江堡内的米粮已经是有价无市,即便是镇江堡四周的农庄里有过多的余粮,也没人在这个时候去赚什么银子。粮食始终是大明百姓的命根子,在春季粮荒时,可比银子好用。
    胡德昌驮队里那神秘货物,是十万两白银。这并不是正常商贸得利,实际上在镇江堡内还有十万余两的现银。这二十多万两白银一小半是那些潜入辽东腹地的骑兵们缴获,剩下的,则是胡德昌的额外收入。一万两一户的开价,胡德昌已经成功地将十几户人家百多人送到天津、山东。这种秘密交易要的便是这种高额暴利,金州卫、复州卫、盖州卫世居辽东的大户,为此毫不犹豫地将窖藏的银子起出,有些甚至是融成千两的银块,也不及重新熔铸,就整个地交给胡德昌接手。这些辽东大户在南部四卫中为数不少,大多都是买地建房,能拿出现银的倒真是不多,但这并不妨碍胡德昌做生意的手段,只要铁了心要走的,没现银便拿地来换,不论胡德昌杀价到何种地步,这些一心要走的人可毫无心疼的感觉。再加上熊廷弼到任之后,严禁大户富户逃离辽阳,这虽制止了慌乱,却让得到风声的人更是心惊。胡德昌散布的风声一传,这没要多久便见了效果。这些暴利让胡德昌不免生出几分飘飘然,甚至浮想联翩,这到底比老实贩卖可赚得多,赚得快。不过,胡德昌自然不知道那努尔哈赤比他赚得更多,仅开原一城,便得数百万的财物。
    这些钱粮让商队的人数达到三百之多,往日胡德昌也不敢太过张扬,一般都是分批运往宽甸境内,只要到了李家堡便可放心大胆地走了。赵毅成派出的潜入队伍常常是装扮成商队护卫,这次即有五十人跟在队伍里。至于别的人手,如今随处可招募齐备。
    这一次胡德昌没有往日那般小心,浩浩荡荡的队伍直接从镇江堡出发,一路直奔目的地。因为,冯伯灵带着手下五十多人打着旗号就跟在队伍后面。这胡德昌与苏翎的关系,冯伯灵早已晓得底细,上次见过苏翎之后,冯伯灵并未作出任何异动,倒是胡德昌开始不时地打点些银子,这一来二去,便也就算是熟了。
    冯伯灵如今可不仅仅再管带镇江水师那点人马,熊廷弼派出的四千新兵,到了镇江堡便统归冯伯灵管带。这个水师千总的武职已经名不符实,怎么也该算是镇江游击将军的头衔。熊廷弼也是如此打算的,不过这奏书上去之后,与那刘国缙一样,冯伯灵只能暂时仍顶着千总的名头继续待在镇江堡,等着辽东经略再次下达命令。
    熊廷弼派往镇江堡的四千新兵都是那刘国缙以其在辽东的名气募集而来,只在辽阳经过短暂的整训,便被打发到冯伯灵这里。武官的严重缺乏让熊廷弼一筹莫展,四千兵马连个像样的管队骑甲都很少,那些关内调集的兵马都是各自抱团,这些兵马要发挥战力,原有的基本建制还不能打散,再加上冯伯灵有以往的那层关系,让熊廷弼只能将这些兵都派到冯伯灵的手下。
    熊廷弼的指令中原本要将这四千人中的一部分派往宽甸驻防。冯伯灵一直未将苏翎的实际情形上报,这宽甸五堡的实情,竟然是模糊不清的。开原、铁岭陷落之后,逃亡的风气一直延续到辽东腹地,再有赵毅成派出的人又四处袭击辽东都司的基层官员,除了镇江堡的驿路没有断绝外,辽阳城里根本就没在意宽甸到底是怎样的情形。熊廷弼的战略部署始终放在辽阳、沈阳上,甚至延伸到收复开原,只要镇江堡没有受到威胁,这边的消息便统统放在一边。而随着这四千人到来的命令中,还附有一条,让冯伯灵想办法筹集粮饷,一旦由海运运至旅顺的粮饷接济不上,便要冯伯灵自行解决这棘手的难题。
    这些问题让冯伯灵没有丝毫即将升职的喜悦,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再次前往宽甸堡面见苏翎。这已是不得不去的状况,熊廷弼的军令一下,冯伯灵的官运、性命,都要视苏翎的动作而定。
    再次见面,冯伯灵爽快地将自己目前的处境说了个透彻,苏翎一听,便知冯伯灵的意思。
    “冯大哥,你放心,暂时我们还不会向镇江堡一带移动。”苏翎淡淡地说道。
    “暂时?”冯伯灵听到这两个字。感觉到一种不确定地威胁。
    苏翎沉吟片刻。接着说道:“冯大哥。上次你来我便说过。我们地情形大多是迫不得已。这往后该怎么走。不是我们自己想便可去做地。努尔哈赤会如何动作。我们只能相应而动。”
    冯伯灵这次仍然得不得满意地答复。
    “关于归附朝廷地事。你们是否再商议过?”冯伯灵再次提起此事。
    苏翎看着冯伯灵。问道:“冯大哥将这事告诉熊廷弼了?”
    冯伯灵摇摇头。说:“没你地准信儿。可不敢跟熊大人说这事。熊大人地性子。。。。。。”话没说完。便连连摇头。
    苏翎脸上带着几丝笑意,问道:“听说熊大人想升刘国缙为督军,被未被朝廷许可,可是有的?”
    冯伯灵说道:“熊大人是这么说的,不过一直没有回音。”
    “冯大哥呢?”
    冯伯灵略有些尴尬地说:“熊大人说给个镇江游击的武职,不过。。。。。。”
    这不用说了,刘国缙是什么人,冯伯灵还能超过他么?
    “冯大哥此次便是为这两件事么?”苏翎有结束谈话的意思。
    冯伯灵却不想这么快就回去。既然来了,总得为以后要个稳妥的答案的好。开原、铁岭的范例,让冯伯灵知道战败的下场,现如今苏翎的存在反倒成为冯伯灵在镇江堡的屏障,远在辽阳的熊大人却指望不上。那四千人派过来,不出十日,冯伯灵便知道是个麻烦。
    “兄弟,做哥哥的跟你说实话。”冯伯灵脸上满是诚恳,“这些年我也攒下些身家,虽然不多,却也是不易。如今辽东这局面,哥哥我实在不知如何是好。依你看,这辽东当真不可收拾么?”
    苏翎再次看向冯伯灵,问道:“冯大哥,这其实不用我来说,你自己想想便能有答案。这次熊大人调集的兵马,比上次如何?”
    冯伯灵想了想,说道:“差不多吧。”
    “武将呢?”
    “还不如上次。”
    “粮草、器械呢?”
    冯伯灵不说了,这春荒的窘境不言而明。这时冯伯灵才怀疑起,熊大人给他的四千人马,是不是因辽阳的粮草不够的缘故。
    “努尔哈赤呢?”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