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前进! [德] h·古德里安-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0.指挥所的位置:在出发位置和在进攻过程中指挥所的位置;应位于指挥所的配属分队的指挥机构;司令部的位置。
坦克兵进攻的实施
坦克进攻的方法和形式,主要根据坦克的数量和战斗性能以及各兵种配属分队的作战能力而定。进攻的目的和战斗任务也要根据这些情况来确定,如果指挥官辖有大量的坦克,可计划在较大的纵深内实施进攻。进攻中,由于敌人火力的杀伤和车辆本身的故障,一些坦克要掉队,这会使坦克进攻的突击力逐渐削弱,因而坦克的先头梯队就需要有后续坦克分队的补充,以便能在敌人的防御纵深内继续打击敌人。否则,进攻就会遭到失败。
坦克顺利进攻的主要保障是压制敌人的火力配系。为此必须灵活地指挥坦克本身的火力,并且要正确区分配属的各兵种分队。坦克应及时利用本身火力、炮兵火力和航空兵突击的效果。进攻应在宽大正面、深远纵深内实施。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有决定意义的战果,并保障翼侧安全。如果地形条件迫使坦克暂时收拢队形,坦克即应尽快收拢成原来战斗队形。
坦克根据本身的战斗性能,可适应情况的需要,由战线的某一地段调到另一地段。因此,在某些地段上可以建立起必要的坦克预备队。这些预备队准备用于最易于取胜的地点,也就是敌人的薄弱地点,或者说是易于突破敌人防御的地点。坦克的另外一个优点是,它可以在战斗进程中改变行动方面。根据以上两点,可以认为坦克能灵活地实施进攻。
大战期间,无论是外国还是德国的坦克都区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类型。进攻中运用这些坦克的观点是不相同的。俄军在进攻开始时,一般先将重坦克投入战斗,以便用它的强大的突击力粉碎敌人的初期抵抗,尔后再以较轻的、机动性能好的坦克转入追击。德军的西方敌手则先使用轻型坦克,在中型坦克火力的掩护下实施冲击,使敌人暴露其火力配系,尔后再将重坦克投入战斗。
德军的重坦克主要用于在大规模的进攻战斗中支援步兵或中、轻型坦克。中、轻型坦克用于执行其它任务,而轻型坦克首先是用于侦察和警戒任务。在既有重型、又有中型坦克的情况下,可把它们混合编组投入战斗,因为这样便于相互支援。
然而,一成不变地使用坦克是不允许的。如果敌人兵力雄厚,而且在预有准备的阵地上防御,最好是把重坦克用于第一梯队,突破敌人主要防御地带,其它坦克则执行辅助任务。如果重坦克不需要它们援助时,最好把它们编入第二梯队,完成机动性较强、行程较大的任务。在遭遇战斗和追击时,最好先将轻型坦克投入战斗,以便能迅速开进,实施机动性较大的战斗。跟随在后边的重坦克,则用于在需要粉碎敌人猛烈抵抗的地段造成兵力优势。
追击
坦克的进攻如不转入追击,就丧失了它的意义。只有追击才能巩固在激烈战斗中取得的战果。因此每个坦克指挥官必须力争以所有战斗车辆不断地进攻,只要油料够用,进攻就要坚持到底。为此,事先要把物资补给工作组织好。
坦克最适于实施追击,因为它的战斗性能使得它能够迅速压制和迂回在防御纵深内进行抵抗的敌人。如果直到黄昏才有可能粉碎敌人的防御,那么就该不遗余力地利用夜间实施追击。这时,人的意志力不能在坦克发动机面前示弱。
德军的坦克乘员常常拼着最大的体力去战斗。他们懂得,只有这样才能使接踵而来的战斗轻松些,或许会避免尔后的战斗。车长的行动准则是:“把一切都抛在后边!”但是要使他们相信,他们能及时得到兵力的加强和物资器材的补充。在俄国的艰难条件下作战,通常只能实施正面追击。这时德军则利用追击时造成的缺口,在关键地点集中兵力,迂回敌人,以切断其退路。当然,也常出现危险情况。有时,追击部队突然被敌人包围,或者是要夺占重要桥梁、隘路和高地而陷入困境,这时追击部队只有靠空中补给。
通常要把最需要而且战斗力最强的兵力兵器编给追击部队,并尽量多携带油料。追击要勇往直前,随时准备战斗,并进行不间断的侦察。每赢得一刻钟的时间都十分珍贵,都可能对作战行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只有追击才能获得全胜!
防御和退却
防御的目的是粉碎敌人的进攻。只有能赢得时间或为集结兵力创造了条件,以便尔后转入进攻,防御才是成功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初期阶段,主要是机动作战,到了最后阶段又变成了阵地防御,防御者曾不惜任何代价守住阵地,因为当时还没有能够改变这种状况的兵力兵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以一方的大举进攻开始的。德军由于实现了摩托化,最初也曾获得赫赫战果,只是在几个战线同时作战以后,野心勃勃的德军才遭到挫败。在这次大战中,很少能转入稳固的阵地防御。交战双方都不止一次地以密集的坦克突击突破了对方的防御,然后又转入全线的机动作战。战区的范围实在太大,要想建立起一条防线,以对付不断增长的进攻兵力,是十分不易的。我军的防御地带通常只由一些薄弱的抵抗地区组成,重武器数量极少,经常是只能建立几个支撑点,在敌火之下难以守住支撑点之间的地段。由于快速预备队的兵力较弱,为完成纯防御性的任务,常常要动用坦克师,而坦克师是为执行进攻任务而建立的,不大适合执行防御任务。
后来,坦克越来越多地当作防御兵器使用。只要哪里的防御被敌突破或出现危急情况,就要立刻把坦克派去。这时,采用了所谓的“消防队战术”,作战的主要形式是有限目的的进攻。不断地把坦克投入战斗,以恢复原态势——击退楔入的敌军;或当敌人突破防线时,将其包围、歼灭。战争最后两年参战的坦克兵,几乎没有遇到过在兵力上压倒敌人的情况,更谈不上不断前进了。一位年轻的军官于一九四四年七月写的一封信中恰当地表达了前线坦克兵的感受:“从去年开始,我们在东线经常受到敌人的袭击。我们时常感觉到,似乎退却是自古以来唯一的作战形式。”
当然,在个别地段上,坦克也曾恢复过态势,但是损失之大,甚至使他们没有能力再去完成最适于坦克执行的任务。战争的最后几年,德军想由防御转入进攻而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早已是力不从心了。
防御
防御军队的任务是扼守主要防御地带,并在敌人突入防御阵地后将其消灭在防御纵深,恢复原态势。对突入防御之敌,可以立刻实施反冲击,也可实施预有准备的反冲击。
立刻进行反冲击,是指进攻部队刚一到达预定地区,就毫不迟疑对它实施反冲击。这种反冲击的目的是不等敌人在主要防御地带站稳脚跟就把它击退。这时,反冲击的动作越快,取得的战果就越大。只有能及时判定敌人进攻的时间或突入防御的地段,立刻进行反冲击才会奏效。
预有准备的反冲击,就是经过周密准备以后再实施反冲击,目的是击退敌人。只有在敌人受阻以后,才能确定这种反冲击的开始时间和方向。
实施反冲击时,坦克集中用在敌人突破地段。但是这样的地段往往不适于使用坦克。防病总比治病容易。因此,最好是把进攻之敌消灭在出发阵地上。不过,实施这样的突击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况且经过奋战夺来的阵地常常会被敌人再夺回去。实施这样的突击,本身要有雄厚的兵力,而且要有得力的炮火支援。
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配属给某步兵兵团的坦克部队指挥官,必须经常与上级司令部保持接触,并及时提出关于使用坦克的建议。在紧急情况下,坦克指挥官身边要有一个通信班,以便能与炮兵保持密切联系。坦克兵团或部队的兵力越弱,越需要其它兵种的支援。当时的装甲兵总监古德里安曾经下达特别命令,不准将少于一个连的坦克配属给步兵师。但是,在实战中,这道命令往往行不通。
观察和地形条件越差,快速的坦克预备队越是要靠前配置,以便能以快速的反冲击阻止敌人向纵深突破。只要敌人,尤其是俄国人,在突破地域巩固下来,要想把它由既占阵地击退,那是十分困难的。敌人会很快组织起对坦克的防御。这时就需要进行周密的准备,以便协同其它兵种收复失掉的阵地。在开阔地形上组织宽大正面防御时,敌人可能在几个地段同时发起进攻,这时坦克的配置要使它能在各个方向上投入战斗。在受敌威胁较大的方向上,可靠前配置一部分坦克,这样可为主力投入战斗赢得时间。如果这样做能防止敌人夺占重要制高点,而夺回这些制高点要付出很大代价时,那就更有意义了。因此,所有使用坦克的可能方案,都要事先加以周密考虑。同时要让所有坦克乘员知道己方反坦克火器的配置情况和地雷障碍物的位置。另外,俄军常常习惯于向各师、团的接合部进攻,因为他们认为,这些地方最容易被突破并便于顺利前进。
在敌人实施大规模进攻时,德军坦克常常处于难以招架的境地,因为进攻部队的坦克、炮兵和航空兵都占优势。进攻之敌往往全力以赴地抗击我们迅速实施的反冲击。反冲击部队很快就处在猛烈火力压制之下,尤其是来不及掩蔽的步兵要遭受很大的损失。因此,只有在一开始就制止住敌人扩大突破口,并在弄清敌人弱点后,对其实施预有准备的反冲击,才能取得较好的战果。
机动防御
象非洲那样的开阔地,最适于进行机动防御。这种地形可以提供有利的条件实施积极的战斗行动,它适于集中兵力,也便于利用敌人的失误。便于实施机动的广阔地域是实施牵制行动的重要条件。防御部队在灵活指挥和机动能力方面应优于进攻之敌。这一点也正是德军装甲兵的强点,因为锻炼指挥员迅速定下决心,坦克分队直到单车练习独立行动,是整个军事训练的基础课题。这是骑兵传给坦克兵的“突袭战术”的内容。其目的是剥夺敌人的优势,分割其兵力,最后将其歼灭。
退却
退却对军队来说是很大负担,尤其是当退却不能按时开始,而且有敌人袭扰时,负担就更大了。当然,装甲兵的退却跟其他兵种的退却还有不同之处,那就是坦克可以迅速摆脱敌人。但是,如果事先不采取必要的准备措施,坦克的退却也会遇到很大困难。对装甲兵来说,最麻烦的是抢救和修复战伤的坦克。特别是贵重的坦克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落入敌人之手。因此,要优先将准备退却的情况通知坦克部队,以使其能及时做好退却准备,如勘察道路、把需修车辆和牵引车集中起来以及完成抢修任务等。否则会由于没有后送工具或来不及进行必要的修理,而不得不丢下损伤不大的坦克。
必须坚守防御地区,直到把所有战伤车辆后送完毕为止。如果预先对退却路线进行了勘察,确定好新的集结地域,并组织好运动调整勤务,就可以保证完成有秩序的退却行军。白天要以交互跃进的方式实施退却行军,派出后卫作掩护,并利用天然掩蔽物或烟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反坦克兵器不足,难以拦阻追击的敌人坦克,通常要把坦克编在担任后卫的部、分队中。但是一定要有自行火炮、工兵和乘坐装甲输送车的步兵协同坦克行动。事实证明,反坦克歼击兵配合坦克行动是很得力的,而且由同一首长统一指挥坦克和反坦克歼击兵最为有利。坦克指挥官要同直接与敌接触的部、分队指挥官保持联系。
习惯于连续实施进攻的坦克兵,对于转入防御和退却是难以忍受的。只要战斗情况好转,能够重整旗鼓发起进攻,坦克兵才会轻松地舒上一口气。
坦克对坦克作战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敌人的坦克是一种快速的反坦克兵器,也是德军坦克最危险的陆战敌手。因此,有时要暂时中断完成主要任务,集中消灭出现在进攻地域内的敌军坦克。对于出现在进攻地域以外的坦克,只要不妨碍我军前进,采取一些保障安全的措施就可以了,例如以反坦克兵器进行掩护或组织必要的炮兵火力等。坦克部队无论如何不要轻易放弃完成所受领的任务。
在战争各个阶段,坦克对坦克作战的特点都不相同。在法国战局中,敌方坦克虽威力不小,但机动力差,也不便于操纵。在东线,俄军长时期坦克数量很少,而且坦克的无线电设备也不够理想。经过几个月以后,俄军装备了T…34坦克,其装甲防护、武器和越野能力都大大超过了德军坦克。起初,只有我们的88毫米高炮和105毫米野战炮能够对付它。后来,由于采用了破甲弹,使我军T…Ⅳ坦克炮的有效射程提高到八百米。战争最后几年生产的德国“豹”型和“虎”型坦克,由于有了威力较大的火炮,主要战术技术性能都优于敌人的坦克,只是在越野能力和装甲厚度方面还不如敌人坦克。至于数量方面,敌人坦克从少到多,到战争最后阶段几乎是我们坦克的十倍。
总的来看,坦克对坦克作战,同海战相类似。最强的舰艇直接参加战斗,较弱的舰艇只担负警戒任务,如需要用它对付较强的舰艇,也只能发扬有效射程的火力。坦克对坦克作战的性质,首先决定于敌人坦克的战术技术性能、行动特点和地形条件。
要想使自己的坦克更好地对付敌人的坦克,必须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提高射速。为此要改进开关火炮闭锁机的方法,即解决半自动问题;加强对射手的训练,培养出能快速瞄准的射手。这样方可同优势兵力之敌进行战斗。
2 .提高火炮和弹药的战斗性能。为此要加大射程,提高穿甲能力,以便能先敌开火并击毁敌人坦克。
3 .提高机动力。为此要提高通行能力和行程。做到这一点,坦克就能先敌占领有利阵地,并能在难以通行的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