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城”的沙龙和其他建筑物冲击。参加表演的“伤者”和“死者”从三四米高
的木屋上跌落下来。古城被一团团硝烟所笼罩。当硝烟消散时,地上、房顶、
棚顶和围墙上“尸体”横陈,这是些敢于冒险扰乱阿比伦治安的“匪徒”的
尸体。随后,人们抬来了棺材,获胜的警察局长把倒下的“敌人尸体”放进
棺木。警长对着暴徒头目的棺材发表简短的讲话。讲话的要点是,虽说杰姆
是个匪徒,但他是个勇敢的豪迈的汉子。深表同情的警长把一束美丽的鲜花
放进敞开的棺材里。观众兴高采烈地鼓掌和吹口哨,对表演者的高超技艺赞
不绝口。
且说艾森豪威尔一家自迁到阿比伦后,在东南第二街祖赁了一幢狭窄的
木屋,继续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父亲菲薄的工资刚够买最必需的物品,而
供养的人口越来越多。
1892 年母亲生了四弟罗伊,1894 年生了五弟波尔,1898 年生了六弟厄
尔,最后于1899 年生了七弟米尔顿。当得知命运又赏给他一个儿子而不是女
儿之后,失望的父亲走出家门,久久地在城郊徘徊,使心情稍稍平静下来。
五弟波尔幼年死于猩红热,而其他的兄弟长得结实、健壮,胃口好得出奇。
维持大家庭的温饱已成为一个大问题。父母无力娇惯孩子。
1898 年,在艾森豪威尔一家生活中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戴维和艾达
带着孩子们迁人阿比伦东南街的一幢两层楼的住宅,周围还有三英亩的园
地。这所住宅是戴维的兄弟阿弗拉姆借给他们的。阿弗拉姆已经迁居西部,
他的兽医业务在那里很兴旺。迁入新居,大大改善了艾森豪威尔一家的生活
条件。在年仅七岁的德怀特、他的兄弟和双亲看来,这幢房屋不啻是座宫殿,
它有一个地下室、两层住房和一个顶楼。前客厅可放置艾达的那架钢琴,屋
后有座牲口棚,上面可堆放草料,下面饲养家畜。他们买了一匹马用以耕地
和拉车,两头母牛用来产奶,养了些鸡、鸭、猪、兔等提供蛋类和肉食,还
有一间熏房用来熏肉,三英亩的土地除去种植饲料外,余下的空地足够辟出
一块很大的菜地。菜园里长着樱桃、梨和苹果,还有一个葡萄棚。每个孩子,
包括1899 年出生的最小的弟弟米尔顿在内,都分到了一小块菜地。收获后,
弟兄们推着车子挨家挨户去兜售。农场由艾达经营,她把生产的水果、蔬菜
和肉类装罐贮藏。除了像盐和面粉那些基本必需品外,他们用不着上食品杂
货店去了。家庭生活得到了较大的改善。
艾森豪威尔一家深受镇上居民的尊敬。他们自食其力,乐于助人,依靠
自己的辛勤劳动还清了一切债务,戴维夫妇对孩子们管教很严,教育他们热
爱劳动,反对好逸恶劳。艾森豪威尔兄弟们的责任范围随着他们年岁的增长
而扩大。每个兄长轮流值班,值日时应该4 点半钟起床,之后,备马送父亲
上班。德怀特干这些活是很勉强的,因为要他每天早晨醒来很费劲。几个兄
弟自幼就养成做任何事情都要干好的习惯。家规是很严的,如果孩子中有谁
干活干得不好,即使时间已经很晚了,也要打发去重做,直到干好为止。
在家中,母亲起着重要的作用。她不仅肩负着操劳家务的重担,而且还
腾出时间和匀出精力帮助更加困难的人们。宗教团体的成员经常有人,甚至
在夜晚来敲艾森豪威尔家的大门,诉说发生的不幸,要艾达·艾森豪威尔出
个主意和给予帮助。艾达从不拒绝。埃德加回忆说:“我晚上起来过许多次,
在暴风雪和下雨天,提着灯和母亲到患病与需要帮助的邻居家里去。”
艾森豪威尔一家,笃信宗教。膜拜上帝是艾森豪威尔一家生活的中心。
每天早晚两次,全家都双膝跪下祈祷;每次就餐前,由戴维朗读《圣经》,
接着便祈求上帝降福。正餐后,戴维又拿出《圣经》来读。当孩子们都长大
后,就由大家轮流读。艾达组织沃奇托尔团体的读经班学生们的集会,每星
期天在她的客厅举行。艾达弹着钢琴领唱。戴维和艾达从不吸烟或饮酒,不
打牌,不骂人,也不赌博。但他们并不强求孩子们和他们一样。
戴维是个有学问、博览群书的人。他熟练掌握英语和德语,能流畅地阅
读希腊文书籍。他做事认真负责,一丝不苟。他身教胜过言教,对孩子们定
有严明的纪律。有人说,戴维是位典型的德国父亲,是不容置疑的一家之主。
他严峻,脾气急躁,令人望而生畏,但他从不打骂孩子。艾森豪威尔弟兄们
回忆说,他们从未听到过父母亲互相大声呵斥,甚至连提高嗓门说话的事也
没有过。德怀特说,他从未听到父母在家庭、社会或经济问题上有过争论。
理由很简单,戴维作出的决定,文达全部接受,样样事都按他的要求办。她
助长了他的自负心理,一家人都围着他转。孩子们一长大,就轮流在五时起
床把厨房里的炉火生旺,给父亲准备早餐。他们把热气腾腾的午饭送到乳品
厂。当晚上戴维回到家里时,艾达已把晚饭准备停当。孩子们把碗碟洗刷完
毕后,大家就围着他一起读《圣经》。“最后睡觉的时间到了,”厄尔回忆
说,“这时父亲便站起来给墙上的那台时钟上发条,就该准备去睡觉了,这
是睡觉时间到了的信号。”
在艾森豪威尔家里,反战情绪是十分强烈的。这种和平主义的根源在于
“河上兄弟”的宗教观点。他们认为战争是最该受咒的。德怀特·艾森豪威
尔回忆说,母亲仇视战争,她说战争“能把人变成野兽”。艾达·艾森豪威
尔千方百计地用这种反战情绪影响她的孩子们。
戴维夫妇虽然对孩子们管教很严,但当孩子们作出重要决定的时刻,从
不向他们施加压力。德怀特刚进入中学不久,由于不慎,在一次上体育课时,
他的膝盖受了伤。过了一些时候,透人骨髓的剧痛使他卧床不起。腿部渐渐
肿起来,德怀特开始发高烧。诊断结果并不能令人宽慰:是血中毒。医生认
为只有立即截肢才能挽救病人生命。德怀特断然拒绝截肢手术,表示宁死不
做残废人。医生还是坚持自己的解决办法,说延误时间必然导致死亡。的确
病人的病情越来越危险。德怀特在失去知觉前,曾要求他的二哥埃德加寸步
不离地守在病床前,以防在他昏迷时被做截肢手术。
医生则‘警告他的双亲说,只要肿到骨盆部位,生命就无法挽救。大家
都望着埃德加。埃德加说:“我们没有权利使德怀特成为残废人。
如果我违背诺言,他将永远不能原谅我。”双亲被迫对医生说,他们不
能代替儿子作出决定。只得寄希望于出现奇迹。奇迹果然发生了。结实、年
轻的肌体战胜了疾病,德怀特的健康开始慢慢地得到恢复。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从小就具有坚强的意志,充满青春活力,是同龄
人中最优秀的运动员之一,所以他无法容忍作残废人的命运。按照西部的传
统,体力和大无畏精神是任何一个真正的男子汉所必需具备的品质。在阿比
伦,人们都神圣地信守这种传统。
艾森豪威尔的许多传记作者,都提到他在13 岁时参加阿比伦青少年拳击
比赛的事。这场拳击,是1903 年在德怀特与他北部的对手之间展开的。这时
对他这个优秀运动员来说,是保卫南部荣。誉的时刻来到了。比赛一开始,
大家认为小艾克①获胜的希望并不很大。德怀特的对手、北部的拳击冠军梅里
菲尔德是个反应灵敏、身材不高而结实健壮的年轻人。德怀特竭力进攻,但
立即被准确的,迎面而来的拳头阻止住。经过半个小时的对打,两个年轻人
都开始泄气了。一个小时后,小艾克的眼睛由于严重淤血而肿了起来,拳击
手们开始气喘吁吁,嗓音嘶哑。先前热烈鼓掌的观众保持沉默。鏖战持续到
天黑才告罢休。两个参加拳击的人几乎已经动弹不得,用双臂久久地相互抱
住对方。谁也不愿让步。艾克被打得很厉害,以致在家躺着休息了三天。他
懂得了在生活中应该具有比忍耐力更重要的东西。要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为
此需要付出代价。
在同梅里菲尔德决赛之后,双亲既没有训斥他,也没有惩罚他。担惊受
怕的母亲得知他参加的是正当的拳击赛,也就放心了;而且对这件事情的态
度还是支持的,她认为在这种环境中能使孩子的性格得到锻炼。
在当地社会风尚的影响下,艾森豪威尔从小就崇拜英雄。在他家的对面
住着一位名叫达布利的单身汉。据说,他在青年时代曾是著名警察局长比尔
的助手,他对往事的追述简直把年轻的德怀特迷住了。德怀特常常同达布利
和市警察局长亨尼·恩格尔一起到郊外去,看他们练习射击。有时他得以实
现所有孩子的夙愿——用真枪射击。但是,德怀特比较崇尚的人物是鲍勃·戴
维斯,鲍勃多年旅行,做过向导、猎人、渔夫,而且还是一位通达世理的“哲
学家”。艾森豪威尔回忆说:“鲍勃是我真正的生活老师。”他教他的年轻
朋友驾舟、撤网、判定方位。德怀特经父母的同意和他一起在河上度过休息
日,在这里,艾森豪威尔还跟自己的“老师”“学了打扑克的门径。鲍勃是
个文盲,但对玩扑克十分精通。他遇到的是个机灵的学生。德怀特很快掌握
了这种风行的玩意儿的全部奥妙。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打扑克技艺达到高
度熟练的程度,德怀特一生酷爱玩牌。这给他的政敌提供了根据,说艾森豪
威尔总统常常把打扑克、玩桥牌、打高尔夫球看得比处理政务还重要。
在整个青少年时代,艾森豪威尔最感兴趣的课就是军事史。他沉浸在军
事史的阅读中,竟疏忽了家务事和学校的功课。他花在这方面的精力和时间
之多,使他的母亲感到不安。她把他的军事史书藏在柜子里,但是,他找到
了钥匙,每当母亲上城里去买东西或到她的小菜园去干活时,他就把书偷出
来。这些书籍详尽地描述了希腊和罗马的战争,他读得入了迷。但并不是在
当时就立志有朝一日要踏着亚历山大或凯撒的足迹前进。到了20 岁以后,才
产生了投身于军事生涯的念头,他喜爱战争故事。谁发起攻击?何时何地?
从哪一翼?谁是英雄?建立了哪些功绩?他对英雄的事迹赞叹不已。艾森豪
威尔最崇拜的军事统帅是汉尼拔和拿破仑。后来他学了美国革命史,对华盛
顿也非常钦佩。髓着阅读范围的扩大,他的历史知识在全班、甚至全校名列
前茅,因而他那一届的毕业年鉴预言,他将来会当上耶鲁大学历史学教授。
艾森豪威尔对体育也非常爱好,特别是参加橄榄球和垒球运动几乎是他
生活的中心。除上课以外,他花在运动上的时间最多,他是一名很好的运动
员,但并不出类拔萃。他很全面,不过跑得比较慢,体重150 磅。他最可贵
的是取胜的意志。他喜爱运动本身所具有的对抗性,他喜欢同年纪比他大、
① 榴怀特·艾森豪威尔的爱称。
个子比他高的人争高低。当他一垒打得分或者对方主力队员被半途截杀而失
分时,他便会高兴得格格发笑。
他球打得越多,就越懂得整体配合的重要性。他关心的是赢得比赛的胜
利。他是一个相信自己能力的自信的队员。像所有态度认真的运动员一样,
他严格要求自己,深知自己的缺点所在。每当球队输球时,他总是引咎自责,
而赢球时,他则赞扬全体队员。在体育运动方面他具有优秀的组织才能,后
来他成为阿比伦中学体育联合会组织者之一。该会在学校之外独立活动。每
月会费25 美分。联合会用这笔钱去买球棒、垒球、球衣等。德怀特写信给该
地区的各个学校安排日程,并让队员们挤上免费货车,解决从阿比伦到比赛
地点的交通问题。在最后一年时,他被推选为阿比伦中学体育联合会的主席。
在年鉴的年终报告里他写道:“我们起草了联合会的章程,健全了组织,使
之成为一个永久性的团体。剩下的只是每年改选一下新的工作人员。”他制
订的章程缤密完备,40 年后仍在使用。
少年时代迅速流逝,文森豪威尔即将中学毕业。随着毕业考试的临近,
他对学习表现出愈益浓厚的兴趣。他中学毕业的成绩并不坏,取得了相当高
的分数。其中数学、历史、英语的成绩特别好,在31 名毕业生中,未来总统
的成绩名列第三。
到了1909 年5 月,艾森豪威尔和他的二哥埃德加同时中学毕业了。埃德
加想上密歇根大学攻读法律,可是父亲仍然不相信一个律师会是正直诚实的
人,并对他说,如果他上堪萨斯大学学医,“我将负担你的全部费用,要是
在密歇根大学学法律,那你只能靠自己了”。不管怎样,埃德加还是决定去
密歇根。“接着我和德怀特一起商量,”埃德加追述说,“我们商定第一年
我先上大学念书。他去工作并把钱接济我;接着由我去工作,把钱给他,让
他读大学。”这年夏天,这两个孩子都去工作挣钱。埃德加在乳制品厂工作,
德怀特则干着装运马口铁的活。9 月,埃德加离开阿比伦前去大学读书,德
怀特接替了他在乳制品厂的工作,先制冰,后来当司炉工。最后他当上了夜
班管理员,从下午6 时一直工作到早晨6 时,一星期干7 天,每月攒90 美元,
几乎和他父亲的收入相当。经过一年的艰苦劳动,不仅解决了埃德加的入学
费用问题,而且还给家庭提供了少量的补助。
1910 年夏天,德怀特开始和镇上一名医生的儿子埃弗雷特·斯韦德·黑
兹利特交上了朋友。斯韦德得到了投考安纳波利斯的海军军官学校的提名,
但是在1910 年6 月的一次考试中他的数学不及格。他回家苦读一年,准备下
一年6 月重新参加考试。他与德怀特结成了莫逆之交,他们终身保持着这种
友谊。
艾森豪威尔选择决定他以后命运的职业一事,应归功于斯韦德。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