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第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动中只俘虏2500 名德国兵,或者说,他没有提及自己以对每英里扔下1000
吨炸弹的代价只推进了7 英里这一情况。事实上,“赛马场”行动已告失败。
对目前的战局,艾森豪威尔伤透了脑筋,他千方百计想突破德军防线,
加快战事发展。其实,当时总的形势对盟军是非常有利的。到1944 年7 月初,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士兵已集结到100 多万人。其中包括13 个美国师,11
个英国师和1 个加拿大师。在同一时期,他们把566000 多吨物资和171500
多车辆运上了岸。这虽是一项非常困难和耗费精力的工作,但一旦完成,将
使盟军对敌人发动全面进攻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与盟军力量相比,此时,德军在诺曼底布置了26 个师,其中6 个是装甲
师,用来抗击盟国远征军陆续到达的30 多个师。由于盟军处于攻势,他们在
地面上的优势是有限的。另外,德国第十五集团军由于“坚毅”行动的牵制,
在加来海峡按兵不动。但是到了7 月下旬,“坚毅”行动趋于暴露,这使德
军的增援能力大于盟军。对艾森豪威尔较为有利的方面,是继续掌握了制空
权。布雷德利计划利用这一点,在“眼镜蛇”战役中突破德军防线。一旦突
破,艾森豪威尔便打算立即将部队从英国调来,正式成立巴顿的第三集团军,
并派该集团军急赴布列塔尼,打开那里的港口。
空军受制约的是天气。只有在适当的条件下,才能使用这一武器。“眼
镜蛇”战役第二次推迟于7 月21 日开始。艾森豪威尔将在该日飞往诺曼底,
亲自观看战役的开始。天阴,空中只有他这架B—25 在飞行。在他抵达时,
雨下得很大。布雷德利告诉他,进攻已经取消,并且狠狠地说:“在这样的
天气还飞行,简直不要命!”艾森豪威尔扔掉湿透的纸烟,微笑着说,他担
任最高统帅的唯一乐趣是,没有人能不让他飞行。眼看一刻不停的大雨,他
接着说:“当我牺牲的时候,你们应该在雨天保存我的尸体,然后在暴风雨
中把我埋葬。这样的鬼天气真要我的命!”
第二天雨还在下,空战不可能进行,他又飞回伦敦。到了24 日,他还在
等待晴天。他打电报给布雷德利,催促他当天气许可时,全力出击。他说:
“在这个时机突破,会使总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又说,他要第一集团
军“以几乎不顾一切的干劲去寻找一切有利战机”。如果突破成功,“战果
将是无法估量的”。
战役开始时,艾森豪威尔要求第二集团军率先进攻。他给布雷德利的电
报发出后,就飞到蒙哥马利的司令部。正如参谋长史密斯所指出的,艾森豪
威尔所要求的是,“整个盟军协同行动,全线出击,这将最后把我们的部队
投入具有决定性的行动中去。他在整条战线上跑上跑下,像一名足球教练一
样激励队员进攻”。这一切使蒙哥马利和英军总长布鲁克十分反感。蒙哥马
利说,如果每一个人都要进攻,无人再有力量来进行决定性突破,或扩大战
果。布鲁克抱怨说,艾森豪威尔“显然。。有某种在整个战线上进攻的思想,
这想必是美军的教条”。
为了推动战局的发展,以及他希望好好地看一下“一次巨大胜利”的开
始,艾森豪威尔再次飞往诺曼底。大规模的空袭——将近2500 架轰炸机投下
4000 多吨炸弹——这一场面令人难忘。但艾森豪威尔当晚回到伦敦总部时情
绪低落。投弹不准造成好几百名美国士兵的伤亡。在前线视察的美国地面部
队司令菜斯利·麦克内尔将军不幸遇难。此外,地面进攻看来进展缓慢。唯
一令人鼓舞的消息来自布雷德利,他说他确信第二天部队将有重大进展。他
把柯林斯的第七军摆在关键的地方,因为他认为柯林斯“有胆识,有雄心”,
并且柯林斯不留一手,把他的预备队在第二天全部投入战斗。空袭已经把敌
人打得晕头转向,摧毁了敌人交通线。临睡前,艾森豪威尔写信给布雷德利
说:“你已经得到堆积如山的物资,我们必须使敌人一刻也不能喘息,直到
我们达到目的。然后,将他们粉碎。”到了7 月27 日,柯林斯已推进到古当
斯,而在柯林斯右翼的第八军,在特罗伊·米德尔顿的指挥下,攻克了格朗
维尔和阿弗朗什。
布雷德利的部队已经切入敌阵,很快就将取得完全突破性的胜利。布鲁
克继续埋怨艾森豪威尔缺乏战略意识,但是艾森豪威尔坚持到处发动进攻,
使法国之战进入关键时刻。如果德军不能恢复他们的防线,美军将通过缺口
蜂拥而入,在他们后方自由活动。艾森豪威尔完全意识到关键时刻已经到来,
把巴顿的部队紧急调到欧洲大陆准备扩大战果。他还继续对蒙哥马利施加压
力。7 月28 日,他告诉这位傲气十足的英国将军:“时间对我从来没有这样
重要。我们不应等待天气或诸事齐备。。我强烈地感觉到,现在用3 个师进
攻比5 天后用6 个师进攻更为有利。”他催促蒙哥马利一个小时也不要浪费。
蒙哥马利开始也有了迫切感,命令丹普西要不顾一切,“不怕伤亡,加紧活
动”。他说:“必须随时随地尽可能骚扰、攻击、袭击敌人。”
为了推动战局发展,乘胜扩大战果,艾森豪威尔决定在8 月 1 日组建巴
顿的第三集团军。到了那时,考特内·霍奇斯将军将接任美国第一集团军司
令,而布雷德利将升任由第一、第三两个集团军组成的第十二集团军群司令。
直到远征军最高司令部在欧洲大陆设立前进指挥所为止,布雷德利将继续接
受蒙哥马利的作战命令。但实际上是艾森豪威尔在直接指挥陆上战斗。
8 月1 日,巴顿出动了,并开始横扫布列塔尼。死水一潭的前线恶梦结
束了。艾森豪威尔十分高兴地说:“这是了不起的好消息。”8 月2 日,就
在午餐前,布彻在布歇公园的大厅里见到艾森豪威尔。最高统帅笑容满面。
他说:“如果截听到的情报是可靠的,我们要席卷布列塔尼并在诺曼底把德
军分割开来。”于是他作出重大决定。在“霸王”行动前所作的计划,非常
强调布列塔尼和它的港湾的重要性。巴顿的部队原来准备集中在布勒斯特,
但是,由于德军左翼空虚,艾森豪威尔决定只派巴顿集团军中四个军之中的
一个军,向布列塔尼挺进,而使“部队的主力,集中力量去完成消灭德国的
任务,并尽可能扩大战果”。像布雷德利,巴顿不需要去特别催促,蒙哥马
利却需要这样。因此,艾森豪威尔要蒙哥马利务必使所有的指挥官都知道,
“在紧急情况下,我们会用飞机空投大量物资给他们”。艾森豪威尔强调,
不论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许失去进攻势头。他在8 月2 日打电报给蒙哥马利:
“只要你还有一颗子弹,我知道你就会继续打击下去,”
当英国的第二集团军和美国的第一集团军继续进攻、牵制和消灭诺曼底
的德军时,巴顿的第三集团军快速前进,在8 月3 日攻占雷恩,并在五天以
后推进到离巴黎差不多只有一天路程的勒芒。空军尽力支援第三集团军,战
斗机和战斗轰炸机保护两翼,而重型轰炸机则继续在德军防线后方封锁敌人
的交通。法国抵抗运动的活动大大增加了德军的困难。德国人只能在夜间调
动部队。他们的补给严重不足。
为了加强对盟军的反击,希特勒给接替隆美尔的根瑟·冯·克鲁格元帅
增派部队(隆美尔在他的指挥车遭空袭时受伤)。希特勒亲自指挥,这迫使
他使用无线电报,因此“超级”就能截听到全面计划和大部分具体细节。所
以当克鲁格于8 月6 日夜进行攻击时,艾森豪威尔知道他有多少兵力和他的
意图。六个德国装甲师攻击美国一个步兵师,即第三十步兵师,这个师的部
队很快被包围了。如果没有超级情报,这个规模的进攻,如此微弱的抵抗,
又是在这样的关键地区,会在盟军最高统帅部引起恐慌。然而相反,由于截
获“超级”情报,艾森豪威尔把这次进攻看成是歼敌的一次好机会,根据他
的看法,德军正在钻进他设计的圈套。
8 月7 日,艾森豪威尔在诺曼底设立了前进指挥所,这是在苹果园中用
帐篷架起来的司令部,靠近格朗维尔,离莫丹不到25 英里,几乎就在敌酋克
鲁格的通道上。艾森豪威尔指示布雷德利用少量部队固守莫丹,而将能调动
的每一个作战师都火速调往南面。他们用美军炮兵支持突击部队的两侧,并
调来战斗轰炸机。艾森豪威尔对布雷德利说:“如果德军暂时从莫丹突破到
阿弗朗什,从而切断向南穿插的部队,我们将用空军每天给先头部队空投
2000 吨补给。”第二天上午,艾森豪威尔电告马歇尔:“敌人的反攻,使我
们看来有极好机会包围和消灭大量敌军。”
8 月13 日,艾森豪威尔以盟国远征军总司令的名义,向全军发出通报,
号召他们英勇顽强,坚决歼灭敌人。命令说:
“由于只有用最大限度的热情、决心和快速行动才能抓住这个机会,所
以我向你们提出最紧急的呼吁。
“我要求所有飞行员担负起自己的直接责任,日夜不停地打击敌人,不
能使他们安全地作战或逃跑。
“我要求所有水兵保证不让任何一部分敌军从海上逃跑或从海面取得增
援,并且保证供给我们陆地上的战友所需要的枪炮、船只和船员。
“我要求所有步兵,下定敌人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的决心向指定目标前
进。土地一经占领,一英尺也不能放弃,战线一经建立,一个德国兵也不让
逃跑!”
敌人面临全歼的危险。于是拼命地为保持行将封闭的包围圈缺口的畅通
而战斗,企图尽可能免遭溃败的灾难。德军司令官特别注意解救他们的装甲
部队,而当德军几个装甲师的一小部分逃回塞纳河彼岸时,损失了大部分装
备。德军8 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几乎全部被歼、被俘。
法莱士战场,无疑是德军最巨大的“死亡阵地”之一。所有的道路、公
路和战场都被击毁的装备以及死亡的士兵和牲口所阻塞,所以要通过这个地
区特别困难。在这个包围圈封闭后的48 小时内,艾森豪威尔巡视了整个战
场。他说:“那里的景象只有但丁才能形容。你完全在死尸和烂肉堆上一气
行走几百码而没有踩到别的东西。”
这场胜利来之不易。艾森豪威尔知道,德军不到完全丧失抵抗力时,是
不会放弃战斗的。他知道德国在1944 年将比以前任何一年生产出更多坦克、
大炮和其他武器,因而远征军要进行艰苦的战斗。在他给妻子的信中,一再
提起这个问题。8 月11 日,他告诉她:“不要轻信报纸。胜利虽然是美好的,
但是,只有彻底消灭残暴的德军,战争才能结束。”法莱士战役之后,当人
们更加盼望德国崩溃时,艾森豪威尔说:“我真不明白国内的人怎能这样自
我陶醉于结束我们这里的战斗,我们还要经历很多苦难。上帝啊,我恨这些
德国人!”
继法莱士战役之后,盟国远征军席卷法国。蒙哥马利的第二十一集团军
沿着海岸线向比利时长驱直入,而第一和第三集团军向东直指巴黎。各路大
军奋勇杀敌。巴顿将军的部队一马当先。欲知详情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第十七章虎将巴顿
猛打猛冲多立功,巴顿虎将扬威名;
横冲直撞入敌阵,摧枯拉朽众称颂。
巴顿将军的第三集团军,一到诺曼底,死水一潭的前线恶梦结束了。从
此,巴顿威名传遍欧洲,传遍全世界。
乔治·S·巴顿是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勇将之一,1885 年11 月
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1909 年6 月毕业于西点军校后,被调往美国第一集
团军骑兵第十五团任少尉。1917 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顿任美国
远征军总司令潘兴将军的随从到法国。他曾负责组训美国的第一支坦克部
队,并指挥一个坦克旅参加作战,获“优异服役十字勋章”。1918 年11 月
11 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巴顿回到美国,致力于坦克战的研究与训练工
作。但随着美国孤立主义思想抬头及裁减军备,巴顿又被调回骑兵部队。
1920 年到1940 年的20 年期间,巴顿多次调动,担任过十几个不同的职
务,并被送入骑兵学校,指挥参谋学院和陆军大学深造。
1939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总参谋部改组,马歇尔任参谋长,
起用巴顿担任装甲旅旅长,后升任装甲第二师师长,负责组训装甲坦克部队。
1941 年12 月8 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参加反法西斯战争。1942 年
3 月,巴顿奉调到因迪奥训练中心,负责坦克部队军官的培训工作。
11 月11 日,率部下在北非摩洛哥登陆。攻占摩洛哥后,担任驻摩洛哥
总督。1943 年3 月,调到突尼斯,接任第二军军长,扭转了战争危局。同年
7 月,调任美国第七军团司令官,在英国亚历山大将军指挥下,配合蒙哥马
利的第八集团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登陆,攻占巴勒莫,夺取墨西拿,取得显
赫战功。
巴顿虽然英勇善战,但作风粗暴,曾因两次殴打士兵引起美国军内和国
内的舆论指责。在马歇尔、艾森豪威尔等人保护下才幸免撤职。
1944 年春,在诺曼底战役开始前,经艾森豪威尔的推荐,出任美国第三
集团军司令官。
巴顿接到命令后,在巴勒莫只用了一天时间来结束工作、举行告别和整
理行装。他奉命只能带一名随从参谋,因此他挑选了查尔斯·科德曼中校。
在那些阴暗的岁月里,科德曼中校成为巴顿的知己。科德曼是地道的波士顿
人,他具有性格开朗而老练的波希米亚人血统,在知名人士中交游甚广。他
的那种四海为家的气派和见识,正如他的冷静和精明的意见一样,在“打人
丑闻”达到高潮时,对巴顿是颇有助益的。他不仅是一个随从参谋,而且是
巴顿的大管家、礼宾官、社交活动中的指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