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第4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为职业杀人者,就像大家称呼朝鲜战场上的老兵一样吗?”
德怀特给寄信人复了信。他搬用“冷战”理论家和实践家创造的一切论
据,在信中写道,在他看来,只是因为“共产党实行无神论,才迫使美国武
装起来”。艾森豪威尔清楚地感觉这些道理不能令人信服,在信中最后便老
实他说:“我知道,您和您的伙伴不会把这封信看作是对强烈引起你们不安
的问题给予了准确的或者是稍令你们满意的答复。”真是不打自招了!
坚定地主张为了北约的政治利益,可以利用西德的军事经济潜力,这一
方针是美国“大西洋政策”的基础,而这个政策在大西洋两岸舆论界眼中是
声名狼藉的。美国将自己的政策建立在这种急剧的政治变态上,因而它事先
就估计到不仅会遭到舆论界的强烈谴责,也会遇到北约盟国的强烈的反对。
艾森豪威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年代中,曾任西方盟国欧洲武装部队最高
司令,现在又是北约武装部队第一任最高司令官。他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地预
料到,接纳联邦德国参加北约将不可避免地遭到强烈反对,首先是欧洲国家
的反对。他的预料和担心很快得到了证实。在70 年来的三次大战中,深受德
国侵略之害的法国,拒绝批准关于建立欧洲防务集团的协定。
艾森豪威尔像在战场一样,对此反应迅速而果断。在华盛顿的谈判中,
他同丘吉尔协调了步骤之后,便要求法国政府刻不容缓地“结束含糊不清的
态度”,因为“继续拖延将是对大西洋国家团结的一个打击”。在这次外交
行动之后,立即成立了英美“研究小组”,研究一旦法国拒绝批准条约应采
取的具体制裁措施。在美英威胁面前,法国政府最终还是表示同意重新武装
德国,让它加入大西洋集团。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应聘就任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官,这是他政治生
涯中的重要阶段。这时期的活动巩固了他在美国右翼政治集团中的地位。北
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官,这是政治上可靠的高标准。美国政客们确信,这样
的职务能为艾森豪威尔轻而易举地开辟通向白宫之路。
当文森豪威尔在巴黎忙于北约事务时,在美国国内狂热的政治活动正紧
锣密鼓地进行。
1952 年的竞选运动看来将要达到少有的激烈程度。在华盛顿政治交易所
里,对杜鲁门总统的评价不高。在1952 年竞选运动开始前,杜鲁门实际上是
个政治破产者。经济已转入和平轨道,但却不裁减军备,因而恢复平时生产
进行得相当吃力。
1948—1949 年经济危机的伤疤也还没有痊愈。在朝鲜,美国被迫承担侵
略战争的主要负担,战争虽然打着联合国的旗号,但也没有因此受到普通美
国人的欢迎。美国的盟友在这场军事冒险中只是出了最小的力。共和党向民
主党展开了大规模的攻击,声称美国的对内和对外政策的困难,是由于杜鲁
门领导无能和民主党的总的政治方针所造成的。
许多政治领袖认为,艾森豪威尔的时刻已经到来。要执行新的政治方针,
必须有新的领袖。民主党也好,共和党也好,都同样希望艾森豪威尔上台。
而要搞清楚他属于哪个党派,是不可能的。他一生中没有投过票,从没有公
开发表言论对两党中的一党表示好感或反感,尽管他的父亲一贯投票赞成共
和党的总统候选人。还有一个与提名将军为总统候选人有关的麻烦问题。北
约参加国领导人担心,一旦他辞去这个集团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官的职务,将
发生这个同盟是否还存在的严重问题。例如,蒙哥马利就把战争时期同艾森
豪威尔的争吵置之脑后,对他宣称:“如果你要回国竞选总统,我也要去你
们那里进行反竞选。”
艾森豪威尔虽然领导北约的时间不长,但是,就在这有限时期内,他已
表现出是妄想统治世界的美国垄断集团意志的一个出色执行者。对华盛顿实
现侵略性对外政策的路途坎坷,他的心中是有数的。可能从他未来的政治前
途来考虑,艾森豪威尔不是口头上,而是行动上表现出了他利用自己全部威
望和才能,去实现美国统治集团提出的侵略性对外政策目的的决心。
提名艾森豪威尔作为总统候选人的运动日益展开。堪萨斯城的出版人罗
伊·罗维尔特斯肯定他说,他还在30 年前就知道,艾克是“堪萨斯的优秀共
和党人”。参议员约翰·斯巴克曼在亚拉巴马宣称,他将争取让德怀特作为
民主党候选人。但是艾森豪威尔,他从自己的政治生涯一开始就表现了一种
“善于控制自己的重要品质”,从不轻易表态。
杜鲁门总统两次派遣原驻苏联大使约瑟夫·戴维斯去见艾森豪威尔。这
位外交官肩负着一个难以完成的使命:说服德怀特以民主党候选人竞选总
统。尽管杜鲁门向将军保证,在未来的选举中将全力支持他,艾森豪威尔仍
然回答说:“我不能接受以民主党候选人参加竞选的建议,因为我好像是共
和党人的成分比民主党人的成分多。”僵局打开了。艾森豪威尔第一次相当
肯定地暗示,他打算竟选总统。
1951 年11 月4 日,共和党有威望的领袖之一、参议员亨利·凯波特·洛
奇飞抵巴黎。艾森豪威尔的这位从战争年代以来的老友告诉他,在美国有很
多组织在发动提他为总统候选人的运动。德怀特说:“您在政界享有盛名,
为什么您自己不参加竞选呢?”洛奇毫不踌躇地回答说:“因为我不可能当
选。”在交谈中洛奇强调:“您是唯一能被共和党选作总统候选人的人,您
必须同意在即将到来的预选中利用您的声望。”艾森豪威尔答应他将“认真
考虑这件事”。
艾森豪威尔本人对自己在选民中的威望只是看了在纽约拍摄的15000 名
选民集会支持他竞选总统场面的影片之后,才深信不疑。2 月11 日,为了推
动德怀特参加竞选,金融家洛伊德·奥德伦的妻子杰奎琳·科克伦,带了一
部长达两小时的影片飞往巴黎。片中记录了在麦迪逊广场花园的一场拳击比
赛后,在午夜举行的拥护艾森豪威尔集会的实况。这部影片是由艾森豪威尔
的朋友们和“拥护艾森豪威尔公民协会”精心导演的。据科克伦说,尽管完
全得不到这个城市的官员合作,还是大约有15000 人参加。影片显示了人群
一边齐声高喊:“我们要艾克!我们要艾克!”一边挥动着“我喜欢艾克”
的标语牌的场景。艾森豪威尔和玛咪在他们的起居室中观看这部影片,深深
受到感动。
当影片结束时,艾森豪威尔给科克伦斟上一杯酒。当他们举起酒杯时,
玛咪不觉脱口而出,“为总统干杯!”她后来回忆当时情况说:“我是第一
个对他这样说的人,而他突然哭起来。。泪水从他眼中涌出,他太激动了。。
因此他接着开始谈起他的母亲,他的父亲和他的家庭,但主要谈起他的母亲,
他谈了一个小时。”接着科克伦对他说,他应表明自己的态度,回到美国去。
“就像我坐在这里,看着你一样地肯定,假如你不表明你的态度,塔夫脱会
得到提名。”艾森豪威尔沉思了一会儿,最后表态说:“你回去可以告诉朋
友们,我准备参加竞选。”
第二天上午,艾森豪威尔口授了好多封信给他最亲密的朋友们。他的每
一位朋友都表示惊奇和激动。例如,他在给斯韦德的信中说,影片“使我第
一次深感,美国人今天要求变革的深切愿望。。我无法向你表达,一个人突
然意识到他自己成为迫切期待和希望的象征时,是多么激动”。在另一封信
中,他谈到人民的“委托”,他看到人民需要他,他是如何感动。“如果任
何美国人竟对这种信任不感到无比骄做,我可以说,他几乎是缺乏人的感情
的。”
到了做出最后决定的时候了。
1952 年4 月11 日,将军得到了白宫同意,从1952 年7 月1 日起,解除
他北约武装部队最高司令官职务和从军队退役。在北约主要成员国首都进行
告别拜会之后,艾森豪威尔于1952 年6 月1 日返回美国,以共和党总统候选
人身份参加总统竞选。采取这样的一个步骤,显然是从实际出发考虑的。一
般说来,美国大多数选民都把自己看作民主党人,但对这位有名望的将军同
佯也会给予广泛支持的。以共和党候选人竞选,能保证他能得到有势力的垄
断资本集团的帮助,垄断资本集团对共和党的倾向大大超过民主党。这就是
他竞选策略的总轮廓。在美国正全力以赴地为他筹备竞选运动。这项艰难而
又麻烦的事,由参议员亨利·凯波特·洛奇主持。
在1952 年6 月7 日至12m 在芝加哥举行的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开展
了一场激烈的斗争,因为艾森豪威尔虽然是一个最有希望的总统候选人,但
却不是唯一的。代表大会上,除了他以外,还有一位将军作为候选人的呼声
也相当高。他就是德怀特的上级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在党内的各集团中,
曾就“大西洋英雄”和“太平洋英雄”之间的竞争问题进行了严肃的谈判。
有一个共和党的领袖曾考虑组成这样一个两驾马车:麦克阿瑟竟选总统,塔
夫胁作为副总统候选人。
在芝加哥代表大会上进行的错综复杂的政治赌博中,艾森豪威尔是手握
王牌的:“头号”战争英雄的威望和工商界的积极支持。大企业家的头面人
物通常不亲自参加党的全国代表大会,而在幕后左右风云,并以此自得其乐。
在艾森豪威尔问题上却是个例外。“汽车大王”福特二世和“通用汽车公司”
董事长查尔斯·威尔逊等垄断集团的头目,都出席了共和党代表大会,积极
支持艾森豪威尔竟选总统。
第一轮投票的结果,艾森豪威尔获得595 票。离取得胜利,他还差9 票。
他的主要对手塔夫脱获得500 票,沃伦获得81 票。但是,没有经过重新投票,
事情就得到了解决。因为明尼苏达州代表团团长突然站起来宣布,该州代表
票的19 票改投艾克。竞选运动中的第一道重要壁垒被顺利攻克。芝加哥代表
大会后,艾森豪威尔立即精力充沛地投入竟选斗争。他身边有经验丰富、善
于运筹的竞选运动指挥,其中洛奇和亚当斯成了他最有力的竞选助手。
但是,艾森豪威尔仍遵循美国的老习惯,对这项新的事业的一切细节考
虑得尽量周到,并像对待军事活动一样组织得“天衣无缝”,有一次他说:
“将军的工作归结一点,就是纠正外交家们造成的混乱局面,以便让外交家
们能够将局面重新搅乱。”而这一次,德怀特既是将军,也是外交家,他亲
自组织和主持自己的竞选运动,而没有完全依赖由于政治阅历而变得练达的
助手们。
共和党代表大会提出加利福尼亚州年轻的参议员理查德·尼克松为副总
统候选人。尼克松没有卓著功勋,但以他的全部政治倾向,特别是以他在众
议院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时的种种表现,证明了他是个狂妄的反共分子。共
和党打算在反共口号下开展竞选运动。该党的战略家认为,艾森豪威尔所需
要的副总统候选人正是一个有这种名声的人。
艾森豪威尔在竞选运动过程中面临严重考验。按照计划,为了竞选,他
将乘飞机和火车行驶五万英里,还不包括乘汽车的路程。
这相当子绕地球两圈以上,按照计划,他将访问45 个州的232 个居民区。
会见、演说、答记者间、谈话、数千次握手,所到之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
到了晚上,艾森豪威尔脸上的一道道皱纹更加明显可见,身体感到异常沉重,
嘴唇不断抽搐,眼神中充满了疲惫。到了日未,如果告诉他还有一次约好的
谈话,他常常咬牙切齿他说:“全国委员会的这些白痴!他们想以选举一个
死人才高兴吗?”但是,他稍事休息后又说:“走!他们想叫我干什么,我
就干什么!”
6 月4 日,他在阿比伦首次向全国发表电视政治演说。总的来说是不热
闹的。天下着雨,大看台上一半是空的;他穿着平民的雨衣,看起来有点奇
特;他无表情又口齿不清地念着事先准备好的稿子;他的话来回重复,是人
们所熟悉的。但是他所得到的效果比他出现在电视机前更重要,因为他使共
和党的保守派放心。他说,他是通货膨胀的敌人,是高税收、政府集权、欺
骗和腐败等等的死敌。尤其是,他对雅尔塔秘密协定和丢失中国表示痛惜。
虽然他也确实谴责了“任何孤立政策之毫无益处”,但是他强调雅尔塔和中
国,正是那些没有表态的代表们想听的。这篇演说也为以后的竞选定下了调
子。
第二天艾森豪威尔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记者们一致认为,他与事先
准备好的演说相比,艾森豪威尔对即席问题的回答是非常精彩的。詹姆斯·赖
斯顿认为,艾森豪威尔是自罗斯福总统以来举行记者招待会的大师。赖斯顿
写道:“他说话直截了当,平易近人,不使性子,不挖苦讽刺。同样重要的
是,在回答某些问题时,他好像比他实际上更为坦率;他说话简洁,不像知
识分子那样绕弯子。”
在具体问题上,艾森豪威尔说,他没有结束朝鲜战争的秘密方法,指出
轰炸鸭绿江对岸的危险性。他说,他愿意为“体面的停战协定”而努力。他
拥护公民权利,但是他认为这是各个州的责任,因此他反对公平就业委员会。
他要使经济摆脱“人为的直接立法手段的控制”,而依靠自由市场。对于麦
卡锡①的挑战,他提高声调说,他比任何人更坚决地“要把任何共产党、颠覆
或赤色影响从我们政府的负责岗位上彻底清除掉”。至于说,谁要对丢掉中
国负责,他再一次拒绝纠缠个人问题。
对外政策问题在艾森豪威尔的竟选运动中占有特殊重要位置。在争夺入
主白宫的过程中,就国际局势,他也发表了一些清醒的见解。他反对打第三
次世界大战。他说:“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