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十年精华-第2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妇女团政委吴富莲死于狱中。
年长些的妇女和伤残的女战士被枪杀或活埋。
班长姚志珍在西宁监狱被活埋,所幸未被马刀砍死,土埋得不深,加上天特别黑,终天苏醒过来,但坑太深,无法爬出,在坑中吃了三天黄土。
同一晚上,八九十位女战士没能象她一样活着逃出那个大坑。
被俘的女红军成了敌人的战利品。旅长、团长、营长们,竟把女俘私藏起来,任意摧残。马步青为了统一关押,不得不派传令兵挨家搜出,后又随意赏赐给部下。
下级军官也争相把女俘献奉给长官,以求邀功。
驻永昌匪营长马彦彪给马步青送来几个年轻女俘,关在马匪师部楼上,马步青逼她们跳舞,听她们惨叫,以此取乐。
李文英是妇女团一名班长,她被强行分给一个国民党参议员。她服鸦片自杀以示抗议,后被老乡救活。那个参议员大概怕出祸事,不敢要她了,她后来也终于逃离虎口……
那些饱经折磨终于不死的姐妹们,那些被奸污被标价出售被强夺为妾被转卖多次为奴的姐妹们,那些辗转乞讨流落在戈壁草原深山老林里的姐妹们……尽管她们中大多数都成了普通百姓,农民、牧民、小摊贩,但她们胸膛里那颗跳动的心,永远是红色的。她们中不少人在日后红旗飘扬的岁月仍然受了很多委屈和不平,受了很多苦难和辛酸,但她们对党,对革命的热爱坚定如磐,九死不悔。
四
除了那颗伤痕累累的红心,王泉媛一无所有了。
1939年春天,她逃出虎口时,希望正如满天霞光。她来到兰州,来到八路军兰州办事处门前,竟激动得泣不成声。然而,为了适应当时严酷的战争环境,党组织对失落人员作出了“一年留,二年审查,三年不收”的规定。王泉媛的希望破灭了……
她和王秀英流落在兰州街头,乞讨度日,被她的部下余朝秀(余也是西征失败后流落到兰州的红军女战士,她嫁给了一个小摊贩)收留下来。
王泉媛后来辗转到四川、云南、贵州,然后又回到了她17岁参加革命的家乡江西吉安。山河依然旧模样,她也平静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坚持到1949年家乡解放才又重新参加了革命工作。1963年以来,先后担任县政协委员、省政协委员、公社敬老院院长。十年动乱又遭厄运。然后又是平反。1981年召见北京,在中央见到了分别近半个世纪的老首长、老大姐、老战友。然后又回到吉安,默默无闻地生活在这片她熟悉的土地上。
她说,“无论我这一生命运多么坎坷,我毕竟跟着党踏过万水千山,几十年来,我忠于党的信念始终没有动摇过。就是这个信念支撑我一辈子,才终于在凄风苦雨中活下来。我热爱党!”
这位年已古稀的老人又一次禁不住热泪长流。
几乎每一个失落流散的女红军在50年后的今天回首往事都热泪长流。她们每个人都有一腔热爱和怀念。
当年的营长何福祥,逃离虎口后,在戈壁的小城镇谋生。她解放后参加工作,在酒泉被服厂当工人,1972年退休。生活虽困难,但她仍积存了数百元留着作为党费交给党。
献身革命,历尽坎坷,无怨无悔。
据1985年1月不完全统计,仅在甘肃省,目前活着的失散流落女红军就有二百四十多人。
她们已老态龙钟。她们在戈壁战场写下悲壮故事的时候,青春正红,红得如花,也如死去姐妹兄弟们的鲜血。
呵,大戈壁,野风驰骋的大戈壁,辉煌燃烧的大戈壁,颤动着历史苍茫感的大戈壁,战士的血和英魂,日日夜夜不息地动荡,鼓动着云马兵阵如驰如啸,于是才有了天地间八面威风,于是才有了赤日炫耀般辉煌。
有祁连山作证!
Number:1329
Title:新闻与旧闻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85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
Translator:
“国际大循环”指的是什么?
答:“国际大循环”就是将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融入国际市场,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换汇支援基础工业,再用工业发展积累的资金返回支援农业。
两年来物价上涨了多少?
答:据有关部门统计,1985年以来的两年里,我国零售物价指数上升23。6%。大城市上涨得还要多。
迟志强又重返影坛了吗?
答:是的。5年前,迟志强被捕入狱,提前释放后,一直在长春电影制片厂做后勤工作。最近,他参加了该厂《天鼓》一片的拍摄。
今年中学生升学意向有何变化?
答:今年中学生中,兴起了一股不小的“职业高中热”,其中仅以北京为例,报考外事服务、美容、美术、服装设计等职业高中的就比往年增加了几十倍。
“四人帮”出狱了吗?
答:据公安部一位发言人介绍,“林彪、江青集团”除黄永胜病死外,其他人仍在服刑。如果他们患病,可以得到正常的医疗。
我国现有多少留学生在国外?
答:我国现有公费、自费留学生4万人在国外学习。
我国有多少人要买小汽车?
答: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193个市县家庭的调查,到1990年,28%的居民需要购卖1。5万元以下的小汽车。
Number:1330
Title:在女人身上找音符
作者:桑婷
出处《读者》:总第85期
Provenance:
Date:
Nation:中国
Translator:
女人的声音比乐音更风情
女人的韵律犹胜乐器节奏
女人的曲线好比音域起伏
她们的喁喁私语如小夜曲
她们的澎湃情怀似交响乐
她们是乐器的翅膀
她们是音符的姊妹
姿态像笛一样轻盈
但只为悦己者而奏
心弦像湖一样轻柔
究竟等谁细细拨动
一个人在恋爱的时候,常充满无边遐思,情感也特别敏感丰富,因此有不少音乐杰作,就是受恋爱的刺激而产生的。
所以说,女人与音乐其实“关系重大”。如果没有朱丽叶塔、泰丽莎、卡洛丽娜、克拉拉、乔治桑、卡洛琳、玛蒂黛、柯西玛和梅克夫人等女人,我们今天极可能无缘欣赏到贝多芬、韦伯、舒曼、布拉姆斯、萧邦、李斯特、华格纳等人的许多旷世奇作。
甚至也有些音乐家有一种“浪漫”的想法,认为如果没有恋爱,就没有至情至性的好作品。
以下,我们就仔细来回想一下,几位音乐大师与女人的美丽故事。
快板贝多芬之恋
“我愿意弹琴,但你们必须告诉我,你们是真心爱我的。如果不是面对情人,我一点也不想弹琴。”
认真地学大人的口吻,对全场高贵淑女这样说的时候,莫扎特年仅9岁。
淑女们都为了他这种天真的大话如痴如醉,纷纷亲热地呼唤他“Jetaime”,于是这个心花怒放的小男孩,就马上坐到钢琴前面,象在对情人倾诉衷曲般即兴演奏起来。
虽然莫扎特大约15岁就结婚了,但他的一生曾有多次并未持续很久的恋爱,并且也一一为他的情人们,写下不少动听的名曲。
把恋爱的心情,明显地反映在音乐创作中的例子相当多,尤其是贝多芬和萧邦的作品。
贝多芬恋爱过无数次,也失恋过无数次,就在这之中,灵感的火花不断爆裂燃烧。
贝多芬著名的《月光曲》,是题献给伯爵千金朱丽叶塔·桂察第的。当时,朱丽叶塔只有17岁,是贝多芬的钢琴学生。贝多芬热恋着她,还曾告诉朋友说,希望能和她马上结婚。
后来,贝多芬移情于朱丽叶塔的表妹泰丽莎,也写下了钢琴奏鸣曲作品78的升F大调及第四交响曲等明丽欢乐的音乐。
贝多芬去世后,发现的3封“给永恒爱人的信”,据深入研究贝多芬的罗曼·罗兰认为,那就是要寄给泰丽莎的。
贝多芬曾向泰丽莎求婚,但遭到泰丽莎家人毫不留情的拒绝。对贝多芬而言,这是一件深刻残酷的打击,但在打击后的空虚和苦恼中,他创作了动人的《春之恋曲》。
另外,他的第七、第八交响曲,据说也跟恋爱有关。这两首都写于1811年前后,贝多芬正和女歌手爱玛丽叶·瑟芭特情投意合,常相偕旅行,生活愉快甜蜜。爱玛丽叶给渐渐失聪而陷入痛苦的贝多芬许多安慰与鼓励。
贝多芬曾发豪语说:“我的恋爱信条是既粗且短。”事实上,他和每个情人的关系,也的确不曾持续到7个月以上。
慢板萧邦的暗恋
萧邦也体验过多次恋爱。他的初恋情人,就是华沙音乐学院音乐系的女生康丝丹彩·葛拉特柯夫丝卡。
萧邦24岁时,在华沙观赏歌剧后,认识了这位少女,而且一见钟情。但羞怯的萧邦却一直不敢向她吐露爱意,只是独自悄悄地爱慕、苦恼着,甚至有一次茫然地走在街头,差点就撞上马车。
这时期他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表示:
“这半年来,我夜夜梦见她,但我还是不曾跟她说过一言半语。我一边想着她,一边写作协奏曲中的慢板乐章。”
这首协奏曲就是世人熟悉的F小调第二号钢琴协奏曲(作品21)。
后来,萧邦为了学习与演奏,只好离开华沙,前往维也纳,不久定居巴黎。此后他便逐渐把康丝丹彩淡忘了。
25岁时,萧邦遇见了玛丽亚·沃金斯基,两人在卡尔斯巴特度过一个甜蜜的暑假,在即将分手时,萧邦为玛丽亚即兴弹奏出一首圆舞曲,这就是作品69之一的降A大调圆舞曲,俗称《告别圆舞曲》。
经李斯特的介绍,萧邦在巴黎又认识了另一个女人。她是名作家乔治桑,比萧邦大5岁。
这位行止奇特的女人,喜欢女扮男装,起初萧邦对她无甚好感,但慢慢震慑于她的魅力,最后与她同居了9年之久。
9年中,萧邦因她谱写出许多名曲。
象降B小调第二号奏鸣曲和B小调第三号奏鸣曲,全是在乔治桑诺昂乡间别墅的生活反映。
大家所熟悉的《小狗圆舞曲》,是看到乔治桑养的小狗,不停地转来转去,追咬自己的尾巴时,应乔治桑的请求而作成的。
另外,《雨滴前奏曲》的24首前奏曲,也是跟乔治桑一起到马约卡岛养病的前后,陆陆续续谱写的。
萧邦和乔治桑的邂逅,可说是命运的转机,因为当时乔治桑已是有钱的名作家,乔治桑的关怀激励,与她那一群朋友的影响,促成萧邦卓越的才华开花结果。
后来,萧邦和乔治桑因情感破裂而分手后,萧邦便不曾再谱写出重要的作品了。
重唱门德尔松的初恋
门德尔松是古今众多音乐家中家境与经济方面都是最幸福富裕的一位。他27岁时,在法兰克福认识赛西尔,才开始初恋。
为冷静判断这件爱情,他曾独自到海水浴场静思默想。后来,返回法兰克福向赛西尔求婚。订下婚约后,便接连写出数首《无言歌》,其中作品38的第六曲题为《二重唱》,恰如情侣窃窃私语,以音符细致的旋律,和曲线大方的节奏交织而成。
李斯特的创作生涯,也有一件与女人有关的事令人津津乐道。
1848年,李斯特在俄国基辅开演奏会时,认识了卡洛琳,两人后来在威玛同居。
卡洛琳曾力建李斯特停止只有表面上灿烂的演奏家生活,而走向能保有永久生命的乐曲创作,自此李斯特进入音乐生命的第二个阶段。于是,《但丁交响曲》、《浮士德交响曲》、《骸骨之舞》、《流浪人幻想曲》等深邃的作品相继问世。
在华格纳身上,也可以看到奔放的热情,但后世大都批评他的许多次恋爱,充其量不过是色情之爱,除了与玛蒂黛·威森东克间的感情外。
华格纳在苏黎世认识玛蒂黛和她的丈夫。玛蒂黛能写诗,又雅好音乐,华格纳曾以她的诗谱曲,写下热情洋溢的歌剧《崔斯坦与伊索笛》。
由于爱慕华格纳的才华,玛蒂黛后来在苏黎世府邸近郊的绿色山坡上,为他新建了一栋精致的小别墅,供他居住。
耐人寻味的是,歌颂玛蒂黛身影的《崔斯坦与伊索笛》谱好后,却冷冻了大约十年,直到1865年才正式演出。那时,华格纳和柯西玛陷入热恋,柯西玛并为华格纳生下一女,命名为“伊索笛”。而担任这部歌剧指挥的,却是柯西玛的丈夫毕罗。玛蒂黛夫妇则没有观看此剧的演出。
独唱柴可夫斯基的单身
提起柴可夫斯基,便不能不提到俄国著名的铁路大企业家卡尔·杰奥克·冯梅克的遗孀娜德朱塔。
1876年,丈夫去世后,娜德朱塔成为无比富有的寡妇。她因欣赏柴可夫斯基的音乐而开始与柴可夫斯基通信,彼此交往长达13年,并按期给柴可夫斯基生活费用。
柴可夫斯基曾在信中对她说道:“我笔尖下的每一个音符,全都是呈献给你的。我对工作的热爱得以再次苏醒,完全是你的功劳。”
娜德朱塔曾委托柴可夫斯基作曲,在柴可夫斯基经济困难时,还给予特别的酬劳。柴可夫斯基为感激她,写成一首第四交响曲,这首作品后来在他和娜德朱塔的信件中,昵称为“我们两人的交响曲”。
俄国国民主义音乐的创始者格林卡的许多作品都和女人有密切的关联,即使是受俄皇旨意谱写的歌剧,也是以妹妹的丫环,一位乡下姑娘作为对象才完成的。
可见,女人的音乐创作虽不多见,但在许多音乐创作中,都可以嗅闻到她们奇特的芳香。
Number:1331
Title:贝利亚死亡之谜
作者:
出处《读者》:总第85期
Provenance:海外星云
Date:
Nation:
Translator:夏道源
1953年7月12月《真理报》、《消息报》宣称:贝利亚为“共产党和苏联的敌人……
贝利亚·拉夫连迪·巴夫洛维奇,1899年3月29日出生在俄国格鲁吉亚的墨克哈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