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 >

第17部分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第17部分

小说: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跆铩闭咴蚴且沟追铣恋厮接兄疲胀恋毓楣校指疵献铀档奈髦艿木镏啤U馐鞘估返雇耍前觳坏降摹K悦钕麓锖螅笞濉⒐倭拧⒌刂鞑唤鑫唇怀鲆坏阃恋乩矗炊ち曳炊哉庀钫摺F犊嗯┟癫唤鑫捶值教锏兀炊捎谖钏龋雎糇约旱男】橥恋鼗虺雎羟咨淳痛シ噶苏庀罱睿灾侣傥锓福愦罄投嗣裰圃炝烁喔蟮耐纯唷U庀钫呤峭牙胧导剩胁煌ǖ摹9巳辏趺Ь拖铝罘铣恕U庀钫叩姆铣曛咀磐趺Ц闹埔鸦旧鲜О芰恕!拔寰⒘‘”政策本来是用以制止囤积居奇,平抑物价,阻止土地兼并,增加财政收入。汉武帝时实行“均输、平均”,与之基本相同,但有成效。王莽所用之人,多为富商大贾,他们利用职权,谋取私利,与地方官吏勾结,制造假账,官府无所得,利益尽入私囊。此外,王莽那样的乱改货币,乱改国家和地方的政区、机构、官名,乱改少数民族名称,并非当时国家的政治、社会或民族关系的需要,而是在盲目附会所谓西周制度或迷信思想,以抬高他个人的声威。不仅毫无积极意义,相反的,还为国家、社会制造了更大的混乱。一再改变币制,使币制混乱,大批的人民破产。一再改易地名,甚至主管官吏都弄不清其辖区应叫什么名字。乱改民族名称,破坏了民族间的和睦相处,加剧了民族矛盾。王莽又征发三十万士卒准备进击匈奴和东北各族,内地的人民抗拒征发,长城沿边的人民亦相继起义。     六、西汉末农民战争。西汉末年的农民大起义是长期的社会矛盾发展的结果;但是王莽的所谓改制造成的混乱加速了大起义的爆发。起义军逐渐汇成为三大支,就是在今湖北地区的绿林军、山东地区的赤眉军和河北地区的铜马军等。
  1。绿林军
  绿林军起义 王莽统治时期,荆州一带的广大农民由于生活困难,成群地逃到野泽中,掘食凫茈(fú zǐ符子,野荸荠)为生。新市(今湖北京山)人王匡、王凤常为群众排难解纷,得到群众拥护。天凤四年(公元17年),贫苦农民数百人推举王匡、王凤为首领,以绿林山(在今当阳)为根据地,举行起义。队伍发展到七、八千人。地皇二年(21年),起义军打败官军二万多人,攻占竟陵(今天门),横扫云杜、安陆(今安陆一带),队伍发展到数万人。第二年,瘟疫流行,死人极多,起义军分为两支,一支由王常、成丹率领,南下江陵,称为“下江兵”;另一支为主力,由王匡、王凤率领,北入今河南境,称为“新市兵”。昆阳之战与刘玄称帝 西汉的宗室痛恨王莽篡位,侵夺了他们的利益,也乘农民起义的时机,起兵反对王莽。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刘縯(yǎn衍)率宗族、宾客七、八千人,起兵于舂陵(今枣阳南)。他的弟弟刘秀率宾客起于宛(yuān渊,今河南南阳),后与刘縯军会合。刘氏兄弟为西汉皇族后裔。他们也反对王莽,与新市兵联合作战。起义军主力连败王莽军,士卒发展到十余万人,并攻下了宛,准备西入武关。由王凤、刘秀率领的另一部起义军攻下昆阳(今叶县)。
  起义军节节胜利,王莽十分恐慌,急派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征调各州郡精兵四十二万人,迎击起义军。先以十万人围攻昆阳。起义军将领王凤自率八、九千人坚守昆阳城,派刘秀率小部突围,收集各县起义军回救昆阳。刘秀收集了数千人,突入王莽军的指挥中心,莽军大乱。城内守军乘势杀出,莽军大败,死伤以万数,王寻被杀,王邑狼狈逃窜。这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之一“昆阳之战”。地皇四年(23年),王匡、王凤等立刘縯的族兄刘玄为皇帝,国号“汉”,年号“更始”。刘縯极力反对立刘玄,自己很想称帝,刘玄和王匡杀掉了刘縯。刘秀因兵力薄弱,不敢公开反抗,表面上表示忠顺于起义军。刘玄以刘秀为破虏将军行大司马事①。刘秀乘机北上,率军到河北略地,图谋发展自己的势力。新莽覆灭与绿林军瓦解 绿林军的一支,由王匡率领,攻下雒阳;另一支由申屠建率领,攻破武关(今陕西商南东南)。更始二年(24年)十月,申屠建军攻破长安。此时,长安城里也爆发了市民起义。起义群众攻入皇宫,追捕王莽。王莽逃到渐台,被起义商人杜吴杀死,王莽的反动统治至此结束。刘縯被杀,混在农民军中的西汉旧贵族势力一度受到打击和削弱。可是刘玄也是一个旧贵族,他进入长安以后,在他身边形成为一个旧贵族集团。刘玄住在长乐宫,生活奢侈腐朽,有宫女数千,“日夜与妇人饮讌(yàn宴)后庭。群臣欲言事,辄醉不能见。”①贵族们攻击王匡等是“戎阵庸伍”出身,才能低下,只可当个亭长,不应占据“公卿大位”。又借口绿林军不可靠,阴谋杀死了申屠建、陈牧、成丹等起义军将领。王匡率领部分士卒武力反抗旧贵族集团的迫害,但却被刘玄等击败,王匡投降了赤眉军。绿林军基本上瓦解了。
  2。赤眉军
  赤眉军起义 赤眉军是于天凤五年(公元18年)在莒(今山东莒县)起义的。初起时只有百余人,首领是琅邪人樊崇。后来以泰山地区为根据地,展开斗争。一年之间,发展到一万余人。樊崇的同乡逄安、东海(今山东郯城)人徐宣、谢禄、杨音也先后率众起义,共有数万人,与樊崇会合,以樊崇为首领。这支起义军都是由贫苦农民组成的,首领们不识字,所以在军队中不用文书、旌旗、号令等等,而是以口头传达命令。他们之中地位最高的称三老,其次称从事,再次称卒史,战士之间,互称巨人。三老、从事、卒史是汉朝的乡官或士卒小头目的名称。他们有约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②他们在和莽军作战时,为了识别敌我,就染红了自己的眉毛,从此就被称为“赤眉”。王莽派太师王匡③、更始将军廉丹率十余万人进攻赤眉军。莽军军纪很坏,到处抢劫,甚至乱杀无辜。相反,赤眉军的纪律比较好。所以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宁逢赤眉,不逢太师(王匡)。太师尚可,更始(廉丹)杀我。”④赤眉军在群众的支持下,大破莽军,杀敌万余人,廉丹被杀,王匡逃走。赤眉军在胜利声中迅速发展到十余万人,转战于青、徐、兖、豫(今山东和苏北、豫东一带)四州。王莽极为震恐,忙派大司徒王寻率十余万人守卫雒阳;又派王匡、哀章率三十万人,严尤、陈茂率十万人,合力进击赤眉军。正在这时,绿林军已攻下昆阳,围攻宛,进逼关中。王莽被迫,又改调王寻等南下,企图夺回昆阳,并解宛之围。赤眉军入关与刘盆子称帝 赤眉军分兵两路,一路由樊崇率领,战斗在今河南南部;一路由徐宣率领,战斗在今河南中部。这时刘玄已建都长安,派军和赤眉对抗。更始三年(25年)冬,徐宣部在弘农(郡治河南灵宝县东北故函谷关城)击杀刘玄的守将和士卒三万余人,由陆浑关(今嵩县东北)打进关中。樊崇部也由武关打进关中。两路军连破刘玄军,至华阴附近会师。樊崇等在这里整编士卒,以万人为一营,共有三十营,营置三老、从事各一人。他们立起义军中的年仅十五岁的西汉宗室刘盆子为帝,由徐宣任丞相,樊崇虽为起义军所爱戴,但因不识字,就任御史大夫,这样就建立了赤眉军的政权。这时,原绿林军中以刘玄为首的贵族集团和以王匡为首的农民军将领在长安发生了激烈的战斗,王匡失败,投入赤眉军。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杀刘玄。赤眉军失败 赤眉军进入长安后,长安已残破不堪。长安城外各县,到处是地主的武装壁垒,都打着“汉”的旗号,割据一方,与赤眉军相对抗。赤眉军在长安日久,缺乏军粮,就离开长安,到安定(今宁夏固原)、北地(今甘肃庆阳)一带就粮。又遇大雪,士卒因饥寒而死的极多,赤眉军又回到长安。这时,刘秀已派邓禹率军进入关中,一再进击赤眉军。赤眉军的士卒死伤惨重,势力大大削弱,于是决定东归。这时,赤眉军尚有二十万人。在行至崤(xiáo淆)底(今河南洛宁)时,中了刘秀军的埋伏,士卒大乱。奋战到宜阳(在洛宁境),再中埋伏,士卒死伤极多。樊崇被迫投降,后为刘秀杀害。
  3。铜马等异号各军
  在今河北省全境和山东北部,有农民起义军数十支,大者数十万人,小者数万人,总共约有百余万人,各立名号,不相统属。其中最著名的有铜马、城头子路等部,声势浩大,给予这一地区的官府和地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可是,这一地区的斗争很复杂,西汉宗室贵族、王莽时的郡守、县令、拥有武装的地主很多。这时,原西汉赵王之子刘林声言卜者王郎是汉成帝下妻(妾)之子名刘子舆,他拥立王郎为天子,建都邯郸,并派兵收降附近郡国。原西汉广阳王之子刘接也在蓟城(今北京)起兵,响应王郎。王莽时的上谷太守(称连率)耿况、信都太守任光等都拥有强大的军队,各据一方。还有不少地主武装,亦与农民军对抗。
  4。刘秀建立东汉王朝
  刘秀称帝 绿林军将领杀掉刘縯,刘秀是怀恨在心的。他后来到黄河以北,打着“汉”的旗号,以西汉宗室身份,极力拉拢官僚、地主,以扩大自己的势力。王郎是西汉宗室拥立的,但刘秀不能容许异己存在。他攻破邯郸,杀掉王郎。此后,他就联合各种力量,镇压屠杀起义军。同时也将刘玄派来的将吏杀掉,表明他决心自成一支势力,要争夺天下。刘秀在更始三年(25年),连破铜马等部,破降的起义军首领,都封为侯。就是用这种软硬兼施的办法,把铜马军等搞垮,他的军队扩大到数十万人,他还被关西(绿林军等在关西,即关中)称之为“铜马帝”。刘秀想当皇帝,跟随他的官僚、地主们也愿意他当皇帝,以便捞到一个爵位或官职。就在这时,刘秀在长安读太学时的老同学强华向刘秀献《赤伏符》,上面写着:“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①四七是二十八,意思是自刘邦即位到刘秀起兵,为二百二十八年,火为汉火德。这是为刘秀当皇帝制造“受命于天”的根据。官僚、地主们一再拥戴,刘秀半推半就,于六月己未,在鄗(hào号)南(今河北柏乡)千秋亭即皇帝位,恢复“汉”的国号,年号为建武,大封功臣。七月,攻下雒阳,以雒阳为国都。②不久,又消灭赤眉军,在中原地区恢复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史称“东汉”。进行统一战争 刘秀在消灭了赤眉军后,继续镇压其他支农民起义军。这时,在中原地区和边疆地区还有若干割据势力,自立名号,与刘秀相对抗。主要的有睢阳(今河南商丘)的刘永,称梁王;东海(今山东郯城北)的董宪,称海西王;淮南(今安徽寿县)的李宪,称天子;陇西的隗嚣(wěi xiāo委枭),称上将军;巴蜀的公孙述,称皇帝。此外,琅邪郡有张步,河西(今甘肃西部)有窦融等,刘秀从建武二年(26年)开始进行统一中国的战争,用招降和进攻两种手段,逐步消灭割据势力。建武九年(33年),打败隗嚣,隗嚣忧愤而死,其子降汉。建武十二年,又进军巴蜀,杀公孙述。至此,全国基本上统一。
  复习题:*1。西汉前期“休养生息”的基本情况怎样?2。“七国之乱”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你是怎样评价汉武帝的?*4。试述张骞通西域的伟大历史意义。*5。“昭君出塞”有什么历史意义?6。西汉末年农民大起义时有哪几支主要起义军,其主要领袖各是何人?
  重要名词:汉高祖 *汉文帝 *晁错 刘濞 *汉武帝 桑弘羊 卫青*霍去病 * 赵过 霍光 汉宣帝 * 张骞 * 呼韩邪 王莽 同姓王* 郡国并行制 * 中朝 * 削藩策 马复令 五铢钱 * 轮台罪己诏匈奴南越 * 西域都护 * 丝绸之路
…① 《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列传》(上)。 ② 列侯:初称彻侯。后因避武帝讳,改通侯,又改列侯。为行文方便,以下皆称列侯。 ① 刘邦在位时,诸侯王国置“相国”。惠帝元年,“除诸侯相国法”,改称“丞相”。参见《史记》卷五四《曹相国世家》。 ① 《汉书》卷七《昭帝纪》注引如淳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古者正卒无常人,皆当选为之,一月一更,是谓卒更也。贫者欲得顾更钱者,次直者出钱顾之,月二千,是谓践更也。天下人皆直戍边三日,亦名为更,律所谓徭戍也,虽丞相子亦在戍边之调,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诸不行者出钱三百入宫,官以给戍者,是谓过更也。” ① 《汉书》卷一下《高帝纪》(下)。 ② 商贾“不得名田”事,见于武帝以后的记载,当始于刘邦时。 ① 《史记》卷九九《刘敬列传》。 ② 《汉书》卷二四上《食货志》(上)。 ① 《汉书》卷二四上《食货志》(上)。 ② 《汉书》卷六四下《贾捐之传》。 ③ 《汉书》卷二四上《食货志》(上)注,师古曰:“当为卒者,免其三人;不为卒者,复其钱耳。” ④ 《汉书》卷二四上《食货志》(上)。 ①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② 《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 ③ 《汉书》卷五《景帝纪》,景帝四年事。卷四《文帝纪》,十二年,“除关,无用传。” ④ 《史记》卷三○《平准书》。 ⑤ 《汉书》卷二三《刑法志》。 ① 《汉书》卷四八《贾谊传》。 ② 《史记》卷一○六《吴王濞列传》。亟(jí及):急速。 ① 《汉书》卷十九上《百官公卿表》(上):“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 ① 十三州部:冀、幽、并、兖、徐、青、扬、荆、豫、益、凉、交趾、朔方。 ① 《汉史》卷一一二《主义偃列传》。 ① 《汉书》卷一四《诸侯王表序》。 ① 六郡为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史记·李将军列传》“索隐”引如淳云:良家子“非医、巫、商贾、百工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