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

第345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3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五三四卷)  2006/4/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153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行品第十一」,偈颂第六大段,第二小段第八首看起:
  【若见树华。当愿众生。众相如华。具三十二。】
  这是在路上见到的『树华』,跟前面见到的花不一样,前面是草本的花,像是满地的野花。这是「树华」,树花多半都有果,都有果物。引发菩萨的大愿,『众相如华』,这个范围就广了。「众相」我们常讲万相,所有一切的现相;换句话说,用佛法的名词来讲就是法相。法相从哪里来的?法性变现出来的。法性变现出法相,不仅是一真法界,像华藏、像极乐,它还包含著十法界依正庄严,真的是无所不包。
  『具三十二』,三十二是代表圆满,并不是数字。在我们世间认为一个人,这个人的人相是贵相,总有三十二种,三十二都具足了,那就是圆满的。在佛经里面告诉我们,佛具足三十二相,大梵天王也具足三十二相,轮王具足三十二相;轮王虽然具足,并不像佛那样的明显,要细细看他有,没有那么明显。当然此地是用佛的三十二相来做比喻,就是说一切法相无一不圆满。
  花好果一定好,这是佛家讲果报,我们常常在经上看到的有花报、有果报。什么叫花报?这一生当中你所修得的,譬如佛常常教导我们,满业里面就是修三种布施;引业,在人道,引业是五戒,引导我们到这一道来的,这个也都要明了,要记得很清楚。佛在经教里面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阿赖耶识里具足十法界的业因;换句话说,好像种子,你统统具足。我们每个人有佛的业因,换句话说,可以作佛,有菩萨的业因,也有地狱饿鬼的业因。就是说哪一个业因现前,它起作用的时候,你就到哪一道去受果报,这个重要!
  我们要问,我们从上面看,最高的是佛,佛的业因是什么?经教里告诉我们,佛的业因是平等心。什么时候你的平等心现前,你就到佛道去了,我们一般讲你成佛了,平等心现前。什么叫平等?有分别,有没有平等?当然没有;有执著,有没有平等?当然没有;你有起心动念,平不平等?还是没有。於是我们晓得,平等心就是讲我们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不执著、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恭喜你,你就成佛了。为什么?这真的是平等了;起心动念就不平等,何况还有分别执著。所以我们阿赖耶识里头真的有,而是自己迷失了,乱了,见色闻声还是会起心动念,一起心动念,我们这一道的缘就失掉,佛做不成了。
  诸位要记住,作佛人人都有资格,就是人人都有因,亲因缘你一丝毫不缺乏,哪个人都有,都是平等的,就是看你的缘。第一个缘,这个做不到,做不到再看看菩萨怎么样?经上给我们说,菩萨的引业,就是引导你作菩萨,那是什么?六度,菩萨是六度心,就是我们起心动念跟六度相不相应。六度的心决定没有自私自利,你看头一条就是布施。布施的意思是什么?舍己为人,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真正是中国古大德教人「君亲师」这三个字。财布施是希望他生活能够过得好、过得舒适、过得快乐,作之亲。就像父母养育儿女一样,照顾得很好,让他很快乐,让他吃得饱、穿得暖,这是亲。法布施,开智慧!这是什么?作之师,老师。所以父母要教育儿女,帮助他破迷开悟,小孩将来长大有智慧。无畏布施的果报是健康长寿,作之君,领导他。健康长寿这个里面包含著大圆满。
  所以中国人讲君亲师,在我们佛法里面讲的,菩萨六波罗蜜里面布施波罗蜜圆满的包括了,而且还教你怎么做法。那我们今天在家里对家人,在社会里对大众,在这个世间对一切众生,一切众生包括动物、植物、矿物,我们有没有布施爱心?我们用我们的精神、用我们的劳力去照顾他,这是属於财布施,内财布施。我们帮助他、改善他,用我们的智慧,那就是法布施。常常照顾是无畏布施,不让他有损害。所以,对人、对事、对物能够存这个心,这个人是菩萨道!引导他到菩萨道去受生,所以菩萨是六度行。
  缘觉是因缘生,我们讲的十二因缘,这都是属於小乘,十二因缘跟四谛都是小乘。小乘不能主动照顾大众,所以他的福报比较小一点,但是他能够独善其身。没有兼善天下的弘愿,我们讲发菩提心,大慈大悲,他没有,这两种人都没有菩提心。他有清净心,他不会伤害别人,对一切人事物他不伤害,所以他是属於消极的,也就非常难得了。
  再下来天道,你怎么到天道?佛给我们说,引导你到天道是上品十善、四无量心,那就是要修十善业道,十善业道要求百分之百的落实,真正做到!这是得天身。再加上四无量心慈悲喜舍,念念没有失掉慈悲喜舍,这个叫四无量心。这是生天的因。人道是五戒,中品十善,学佛的受了五戒,五戒持得很清净、很圆满。十善业,不是学佛的,这个人是善人,所以十善是人天道,还不是佛道,但是它是佛道的基础,这个不可以不知道,佛道的基础。
  所以,我们在净业三福里面,你看第一条,第一条是人天福报,第二条是二乘福报,第三条是大乘福报,净业三福三条。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所以十善是没有进入佛门的人,十善是性德,一定要修,决定不能违背。你要是违背,那好,上品十恶是地狱,中品十恶是饿鬼,下品十恶是畜生,三恶道!这个不能不知道。所以我们要断恶修善,要常常想著。我们每天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害人的念头?为什么?害人的念头是杀心,你虽然没有做杀生,你的杀心、杀的念头没断,遇到境缘它会起现行。有没有占人便宜的念头?占人便宜的念头是盗心。有没有好色的念头?好色的念头是淫心。
  从内心深处去做功夫,你才能得清净心,心只要清净了,身口的戒很容易持,不难!自然你就能行十善,一丝毫勉强都没有。口业,言语决定没有妄语,决定没有是非,两舌就是挑拨是非,决定没有花言巧语,决定没有粗话。你看文王的母亲怀他的时候,胎教里头就有「口不出傲言」。平常言语就很谨慎,没有粗话,当然更不会欺骗别人,心地清净,诚恳恭敬,用这个心来养她的胎儿。所以这个小孩生下来,以后是周文王,圣人!这懂得怎么教法,这个叫真正自爱,懂得自爱,而且懂得爱人,爱人是对他的小孩,他懂得爱护他的儿女。一个人不知道自爱,他就不懂得爱人,这些都是属於教育的问题。
  现在这个时代,教育确实是出了问题,而且非常严重,导致社会的混乱,社会混乱,人心混乱,现相当然就不好。为什么?相从心生,佛法讲一切法从心想生。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这个话在讲席也是常常提示,希望同学们能够警觉到。我们动一个善念,要知道这个善念立刻遍虚空法界;起个恶念,这个恶念也是立刻遍虚空法界。起心动念,上与一切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下与天地鬼神也是感应道交。那么你想想,我们念头是善的好,还是恶的好?你要真正通达明了事实真相,你会不会有恶念?不会!起心动念瞒不过人。
  人把自己的能力失掉了,妄想分别执著把能力失掉了。人往上去,虽然诸天能力也失掉,他失掉的成分少,所以他有五通。鬼神也失掉了,失掉的时候跟人也差不多,但是鬼神有报得的五通,他的能力并不很大,可是我们起心动念他知道。用现在的话说,我们的维次空间靠得很近,就好像看电视的频道,我们的频道很近;频道如果很远、很大的话,他可能不知道,这个靠得很近。所以古人常讲,人不可以欺骗人,起心动念所谓「天知地知」,天是向上这些层次,地知是向下;「你知我知」,怎么能骗人?这话说的都是非常贴切,非常的真实。
  起心动念善,我们的因好,善因,善因必定感善果。底下一首偈就讲果,一定要修善因。善恶的标准是什么?最殊胜的标准是释迦牟尼佛的教诲,最殊胜的标准。我们应该怎么学?要读诵,要求解,要依教奉行,还要为人演说。能够依教奉行是小乘,能够为人演说那就是菩萨。演是什么?表演给别人看,我在一切大众聚会的场所,做出这个好样子给人看。
  做什么好样子?首先把十善做到,给诸位说,十善要是展开来就是弟子规,《弟子规》里面总共说了一百一十三桩事,那就是十善业的细目,十善业道是弟子规的纲领,这是细目,是一不是二。你把这一百一十三桩事情统统都落实,十善业道就落实了,然后再从十善业道逐渐向上提升,一直提升到究竟圆满的佛果。所以,佛法修行起步是十善业,究竟圆满还是十善业,十善业的究竟圆满就是如来果地。我们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真的学习。
  世间人很少能放下,总是求利益,那就告诉你,这个利益无量无边,无穷无尽,你为什么不求?你说我想求的利益是眼前的利益。无量无边的利益你都能求到,眼前的利益你想想看包不包括在其中?包括了,只要你肯修,放下贪瞋痴,贪瞋痴是祸根!什么祸根?三途六道的祸根。你真正能把它认清楚,搞明白了,你才肯把它放下。这个东西决定有害,没有丝毫利益,你为什么不把它舍弃掉?人生在世,维持自己生计的这些财物不需要多。你们想想看,你每天需要吃的只要能吃饱,衣服只要能穿暖,房屋只要可以遮蔽风雨,足够了,比什么都快乐。没有贪求,这个人在财富上就圆满了。
  人有了这些条件还不圆满,那是贪心在作祟,贪而无厌。你贪到那么多,你能享受吗?你还是日吃三餐,夜眠六尺,你能享受什么?所以要把它看破,然后才真正肯舍掉。佛教我们舍,你看舍一切执著,就证阿罗汉果,就出了六道轮回;舍一切分别,你就证菩萨,在四圣法界你就是佛菩萨;再把起心动念舍掉,十法界就没有了,就把十法界舍掉了,证佛果,那个人就成佛了。所以佛法修的是什么?没有别的,放下而已。
  这是我早年第一次遇到章嘉大师,向他老人家请教的。我问了一个题目,佛法我知道非常殊胜,非常好,我很想学,我向他老人家请教,有没有方法让我很快的就能够契入?他老人家就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以后在这么多年当中,我们真的是明白了。成佛之道从初发心到如来地,修什么?就这两个,看破、放下。放下帮助你看破,看破是智慧,看破帮助你再放下,放下又帮助你看破,看破再回来帮助你再放下,相辅相成,一直到如来地。佛法没有别的,再给诸位说,无量的智慧、无量的神通、无量的福报都从这里修来的。
  财富愈舍愈多,多了怎么样?多了一定要舍,可不能积。佛说得好,积财丧道。为什么不能积?积就有贪心,会生烦恼,不生智慧。怎样才生智慧?放下,舍就生智慧。所以要记住现在世间人哪个不积财?学佛不能得道,念佛,说老实话,功夫成片都做不到,功夫成片做不到,往生没指望!什么原因?放不下!你真正能把一切都放下,都舍掉,往生一点问题都没有。舍掉是不是真的没有了?给诸位说,舍掉你会得到更多,你舍财会得更多的财富,你舍法会更聪明、更有智慧,你施无畏,你会更健康、更长寿,果报真实如是。
  但是决定不能有丝毫贪心,有财,帮助一些穷苦的人,一定要舍。你有聪明智慧,你要为众生服务,特别是为苦难众生,要帮助他。你有健康长寿,你更要用身体做工具,不辞辛苦。说实在的话,有没有辛苦?别人看到有辛苦,你自己没有感觉到辛苦,自己感觉是什么?快乐。世间人讲,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快乐,助人为快乐之本。在佛法里面讲,众生无边誓愿度,这句话就是助人为快乐之本,就是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你不能为大众服务,你人生的目的没有了;你不能帮助人,你快乐没有了。
  所以诸位现在你好好的学,愈肯帮助人就愈快乐,佛家讲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人生活在快乐里面,就不会衰老,就不会生病。老化的原理就是一切法从心想生,心里面不快乐,常常想著忧虑,常常想的是烦恼,人就老化了。到他有老的感觉,他常常想老,「我老了!」那老化就很快,一年没见面看到就好像是十年的样子,那么快。老了怎么样?他一定会想病,这里痛,那里痛,於是病就来了。这一病他就想死,所以人怎么死的?想死的,他想病就生病,想死他就要死。
  这个道理佛讲得真是透彻!你为什么要想病,为什么要想死?不想病、不想死,想什么?想帮助众生,这就是菩萨!佛菩萨就是这样的,念念当中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帮助众生里面,项目就太多了,说不尽。可是众多项目当中,有一个最主要的,主要的是什么?帮助众生破迷开悟,他才真正离苦得乐,像佛菩萨一样。如果这一条你没去帮助他,帮助其他的,那都是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你不能真正帮助他恢复健康,真正帮助他恢复健康一定是帮他觉悟。
  所以一切诸佛菩萨,没有一个不教化众生。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所示现的,讲经三百余会,说法四十九年,这个大家都知道的。世尊对於苦难的一切众生,其他种种帮助很少记载,不是没有,统统有!见到就做,听到就做,不是不做。这一条最重要,天天讲经,天天教学,讲经就是教学。学生当中有真正体会到,契入境界了,所以有证阿罗汉果的,有证菩萨果位的;自己成就之后,代佛教化众生。
  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一定要跟人一样。那时候没有这种科学传播的工具,用什么方法?学生教。你看他一个人教的学生,经典里面一打开,序文里面所列的上首,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统统都是有成就的,都是平常代佛教化众生的。所以佛可以派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