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 >

第70部分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现在没有智慧,我们所学的叫世间的聪明智慧,不是般若智慧,般若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流出来的。我们心不清净,一天到晚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哪来的般若?当然没有。所以世间人只有聪明,没有智慧。佛家的智慧是有条件的,不是我们世间人想像当中的智慧,完全不相同。这个大意就是说明十波罗蜜跟四无量心。
  「毕竟无体,何须用为」,毕竟无体就是前面所说的「以智为首」。智,真智慧现前观察这个宇宙,包括自己的身,乃至於自己的心,心就是起心动念,佛家讲的八识五十一心所。这个东西有没有?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你要说它没有,它有这个现象;你要说它有,这个现象没有自体,毕竟无体。所谓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就像我们现在看电视的画面一样。萤光幕上的画面,你说它有,它是空的,确实没有,当体即空;你说它没有,它有现相。
  所以,在这个地方你要体会到,空跟有是一不是二,就是《心经》上所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就是现相,色相,「当体即空,了不可得」。空跟有不是两桩事情,把它看成两桩事情,你是在迷惑,你不了解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知道叫不二法门,空有不二,性相不二,理事不二,因果不二,那你就入佛知见了。佛知佛见就是真智慧起作用,彻底了解诸法实相。《般若经》上我们读了之后,做了个总结,总结好,抓住纲领。「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六百卷《大般若》说这么一桩事情,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了二十二年。这是宇宙万有的事实真相,佛教的名词叫「诸法实相」。
  果然明白了,你的心清净了,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是什么样子?不起心、不动念,清清楚楚,明明了了,就像镜子照外面的境界。用心如镜,清不清楚?清楚,样样都清楚,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都没有,哪里会有分别执著?给诸位说,这就是佛的境界,这就是法身菩萨的境界。我们现在念的经文是十信菩萨,十信菩萨没有执著,还有分别。现在我们念到第八信、第九信,第八信、第九信差不多分别渐渐也淡忘掉,还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这个现象还相当粗。十信向上入了初住,圆教初住等於别教的初地,到这个位次上,分别没有了,还起不起心动念?还有!起心动念很微细。起心动念很难断,往上四十一个位次都是断起心动念。
  起心动念叫无明,也叫妄想,最难断。你看到等觉菩萨,最后一品叫生相无明;换句话说,极其微细的起心动念,我们是决定没有办法体会到。不但我们体会不到,阿罗汉、权教菩萨都体会不到,那一品无明断了,证究竟果位。究竟果位,永嘉大师《证道歌》上说得好,「觉后空空无大千」,那是究竟果位上的境界。大千世界没有了,确实没有了,大千世界的相在不在?在!有无是一不是二,究竟觉!为什么说它没有?相有性无,事有理无,果有因无,很难懂!这个境界,大乘教里常常讲的不可思议!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都是很深很深的境界,深位菩萨们所证的,他所体会到的,他所见到的。
  我们在《华严》这部经上,往后就是一步一步往上提升。这个经读到这个地方,我们已经感觉到有浓厚的法味。往后去,味道愈来愈浓,道理愈讲愈透,愈讲愈深,愈讲愈广。这个经典契入,那真叫欲罢不能!古人讲读书乐,读佛书是最快乐的,无比的快乐,为什么?开智慧。
  底下这一句是「何须用为」,这四个字意思也很深。你不能够契入毕竟无体,这个用为(作用、作为)这种现象决定存在。这个作用、作为是什么?十法界里面的事情。我们要问,超越十法界之后还有没有用?有没有为?有。那个用、那个为,算什么?那叫菩萨应化,自自然然的感应。菩萨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众生起心动念,菩萨自然有感应,这个现象就像江本胜的水实验一样。我们把水瓶上贴上一个「爱」字,我们有作有为,就是众生有感。水有没有应?有应。它的应是什么?你在显微镜之下看,结晶非常之美,那就是它的应。我们以恶念对待这个水,水的结晶就变得很丑陋,它有应。水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众生有心感,佛菩萨无心应,这个无心就是他没有起心动念。所以感应道交是自然的,佛经上常讲法尔如是,本来就是这样的。这个道理我们要懂。
  确实这个理跟事太深!这个深是什么?不是我们常识里面所有的,所以我们就很难体会。很难体会不怕,慢慢来,逐渐提升自己境界,以后你就会明白,你自然就懂。这个学问、这种学习要锲而不舍,愈往深入进去就愈有味道,法喜充满。那个时候,世间什么样的味道都不能跟这个相比,世味没有法味浓,尝到法味,十法界的世味你一定就把它放弃掉。
  这是文殊菩萨问的意思,「已下有十行颂,是智首菩萨答,如文具明」,这就不必说了,我们刚刚已经学习过了。「於中三门如前」,长者为我们说明这品经的大意,他都用三段来说,前面都曾经说过,每一品他都用三段。第一段,「科颂意者」,这第一段。「此十行颂中,初一行颂」,就是第一首,「叹能问及劝听」。叹是赞叹,赞叹文殊菩萨能代这些迷惑颠倒众生提问。这个问,不是过来人问不出;换句话说,提问题的人是内行人,不是外行人,外行人这个问题提不出来。所以对他赞叹,赞叹菩萨慈悲,为利益有情而发问。绝对不是说菩萨他不懂,不是的,他是代我们问的。
  后面两句是「劝听」,你看表面上是劝文殊菩萨,实际上是劝我们大众。你看看文殊菩萨都很专心来听,我们怎么可以大意?这就是说明教学,最好的教学方式,老师要用身教。文殊菩萨给我们做示范,文殊菩萨都在这个地方谛听,我们一般讲,老老实实的来听,我们还能怠慢吗?「已下九行一行一颂」,就是下面九首颂如文具明,我们前面都读过。「智首答意,明诸助道法,随根遣病,若不修学,无性菩提不成」。「明」是说明,「诸助道法」,八万四千法门统统是助道法。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法门?众生根性不相同,众生有八万四千种根性,佛就讲八万四千法门;众生无量无边根性,佛就说无量无边法门。你看四弘誓愿,「法门无量誓愿学」,这是真的,不是假的。
  八万四千法门是无量法门的归纳,在教学里面,这八万四千可不是随便说的,确实是这个数字。佛讲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用八万四千法门来对治,「随根遣病」,众生有病,佛用这个方法来治你的病。众生这一生能不能成就,关键在你知不知道自己根性,换句话说,你知不知道你自己的毛病在哪里?知道自己毛病,这个人就觉悟了,我们一般讲开悟,开悟是这个意思。知道自己的毛病,然后你才能对治,你才会治病;如果毛病在哪里不知道,你一定疏忽,不知道治病。为什么?「我没有毛病!」你就不懂得治病。
  现在我们自己的毛病多,最严重的是什么?贪瞋痴慢,我们在讲席里常常讲十六个字,这十六个字是重病。想想看我有没有?自私自利有没有?名闻利养有没有?五欲六尘(就是贪恋五欲六尘的享受)你有没有?贪瞋痴慢有没有?统统具足。我们要治病,从重病先治,这是最严重的病。一定要把这个放下,要把它舍弃,才能入佛门;换句话说,佛的教诲你才能体会得,你才能得受用。如果这十六个字统统存在的话,就把你的悟门障碍住了,天天听讲经,天天念经,天天拜佛,毛病习气断不掉。
  这些毛病习气,佛在经上说得好,是六道轮回的根,六道轮回的根在,你怎么能出离六道轮回?你要想出离六道轮回,你要把这个病根拔除,这个病根拔除你才入佛法小学一年级,就是初信位的菩萨。十信是小学,十住好比是初中,十行好比是高中,十回向好比是大学,十地好比是研究所。所以,这十六个字我们还是很浓,没有放下,甚至於没有淡薄一些,没入门,怎么学全都是在门外,念佛没有把握往生。这十六个字要是断掉,念佛肯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你就有把握了。这十六个字全是虚妄,不是真实。
  病根从哪里生的?从执著「我」生的。以为什么?以为这身是我。这个话愈说愈麻烦了,身不是我,什么是我?不但六道凡夫无我,自己妄想当中生了一个我,执著这个身是我。聪明一点的人知道这个身不是我,什么是我?能思惟想像的是我,所谓是「我思故我在」。这是什么?执著第六意识是我。第六意识还不是我,为什么?八识五十一心所都不是真的,唯识经论里面说这是有为法!不但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全都是虚幻不实,哪来的我?所以唯识经论里面讲,「八识二无我」,两种无我,一种是人我,一种是法我;人我、法我都不可得。
  可是佛经里头也常讲「我」,对,佛经里头讲的是「真我」,真我在哪里?法身是真我,般若是真我,解脱是真我。所以,它讲法身、般若、解脱,这三个名词都有四个特质,就是常乐我净。常是什么?永恒不变。乐是什么?他里头不生烦恼,他没有烦恼。我是什么?我是自在,是主宰,自己能做得了主宰,他得大自在。净是清净,决定没有染污。常乐我净,法身有,般若有,解脱有,这有真我。
  凡夫,包括十法界的众生,十法界里面的佛,不是真佛,天台大师所说的「相似即佛」,他是相似位,不是真实位。为什么?虽然他执著放下了,分别放下了,无明没有放下。无明是很不容易,四十一品无明,只要他放下一品他就出了十法界。出了十法界,他就证得法身,换句话说,把「我」找到了。禅宗里头常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是什么?法身、般若、解脱,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把「我」找回来了。法身菩萨才有我,在《华严经》上,初住菩萨才有我。现在这个地方是第八信菩萨,不行,九信、十信还不行,到初住就把「我」找回来,真的有我!所以我们现在不能不靠这些助道法,这些助道法来治我们的病。
  「若不修学,无性菩提不成」,你就没有办法证得。「无性」就是自性,就是本性。为什么不说自性?为什么不说本性?怕你执著,无性也不能执著,也不可以在这里分别。菩提是正觉,菩提是印度话,翻成正觉。你一定要依方便去学习,不依方便你就不能够成就。中峰禅师在《三时系念》里面有段开示,说得非常好:「生无自性,无生亦无自性,悟则生灭皆无生,迷则无生皆生灭,所以离此别无,是乃一体而异名也」。「诸佛悟之」,这个诸佛是包括法身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悟了,他明白了,「众生迷之。唯迷悟之有间,故凡圣而迥异」。这是中峰大师为我们说的这段话,这是说明无性菩提,你要真修,你不修不能成就。
  「如颂中分明,举喻况说,可知」,这在前面十首颂我们都读过。「但须依法,有病即治之」,你看看这个地方只是举几个例子,我们一定要懂。我们有悭贪,自己要常常想,常常反省,我们的贪心多重。虽然布施,布施的时候还很困难,也就是什么?布施事情做了,不痛快,做得很勉强,做得不自然。布施的时候一定要问问许多条件,这怎么行?哪里像佛菩萨那么痛快!我们持戒,持戒的目的是断恶,忍辱是对治瞋恚,精进是对治懈怠,我们有这么多毛病,一个方法对一桩毛病。哪个毛病严重,先治它,轻微的可以后治,有病即治。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一会儿。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看下面的论文。「自病已除,还与人服,故药之与方,终无舍离」,这几句话说得非常好。自己的病除了,还要帮助别人,所谓是自度度他。佛所有一切烦恼习气统统断尽,在一切境界当中决定不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哪来的分别执著?如来果地!可是成佛之后,不是就没事了;成佛之后,因为你在未成佛之前曾经发了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无量无边的众生你要去帮助他。你帮助他用什么方法?还是要用自己修学这些治病的方法,就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归纳起来就是此地所说的六度、四无量心。还是要一桩一桩的,就像初学时候一样的做出来给大家看,帮助他。没有善根的,帮助他种善根;已经有善根的,帮助他增长;已经增长的,帮助他成熟。所以「药之与方,终无舍离」,道理就在此地。
  释迦牟尼佛在《梵网经》上告诉我们,他这次在世间示现成佛,是第八千次。到我们这个人间来表演是第八千次了,换句话说,世尊久远劫他的修行就圆满了,就证究竟佛的果位。证到怎么样?十方世界哪个地方有感,哪里就有应,自自然然就应。你看世尊为我们所表演的「八相成道」,表演!做给我们看的,让我们看了之后有所体会,有所领悟,智慧就开了。佛告诉我们世出世间一切法的真相,这不能不知道。大乘教里头时时讲,处处讲,不断的重复在讲,目的在哪里?目的帮助我们开悟。我听了开悟了,佛还是那样说,因为别人还没有开悟,还要讲。绝对不是讲个一次,大家统统都觉悟了,没这个道理。每个人业障、习气不相同,善根厚薄不相同,绝对不是一个方子,绝对不是一个时间,都能够觉悟的。所以,佛是以无量方便帮助众生,我们要懂得这个道理,要了解佛的慈悲,我们才有学习之处,所谓是菩萨学处,我们知道怎样学。
  现前社会,我们居住在这个地球上,最近这几天,李居士从报纸上剪了些资料给我看,也有同学在网路上下载一些资料给我看。灾难很多,全世界!美国的风灾,一百多年来最严重的一次,南部三个州遭到严重的破坏,欧洲有水灾、有旱灾,还有些地方有瘟疫。我们看了之后,依佛法所说,这些灾难是众生的业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