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8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再向上提升上品善,「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上品善是谁?在我们《华严经》里面,《华严》是圆教,初住菩萨以上,上品善;十信位的菩萨,中品善;《弟子规》跟《十善业道》还没有入门,下品善,下品善得人天福报,换句话说,不堕三途。下品善不堕三途,念佛生凡圣同居土,中品善念佛生方便有余土,上品善生实报庄严土。善导大师说得好,「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华严》的缘无比的殊胜。
你能懂《华严》,依据《华严》的理论跟方法去念佛。我们要问,我这一生求上品善,我这一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可不可能?我肯定答覆你,可能,问题就是你真干,不能不持戒。持戒是长时间的,永恒的,不是学多少年,那就错了。成佛之后还是持戒,做样子给没成就的人看。没有成佛之前是自己要成就,目标是成就,成佛之后是教化众生。教化众生,那佛菩萨不持戒,你叫众生持戒,众生做不到,佛菩萨要做出榜样给人看。所以持戒是永恒的事情。
第三一定要修大悲心,悲心就是长时间的忍辱,所有一切不饶益的事统统都要能忍。《金刚经》上说「一切法得成於忍」,这个一切法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你要想成就一定要有耐心,要能够忍耐。大事要大的忍耐,小事要小的忍耐,没有忍耐,你就不能成就。第四对於一切善要勤修,这是精进波罗蜜。我们不能很认真努力断恶修善,精进波罗蜜不能圆满。这四条前面都说过,我们今天在此地重复一遍。
下面第五是禅定波罗蜜。禅定,经上教我们必须要远离一切境缘的干扰,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人事环境跟物质环境的干扰,你要知道避免,你才能够得清净心。初学的时候,所以古时候道场寺院庵堂都建立在深山人迹罕至之处。现在交通方便,我是安徽人,我们安徽有九华山,地藏菩萨的道场,我住在江北,九华山在江南。我记得我小时候,我们家乡人朝地藏,朝山,朝山走路走过去,而且三步一拜,大概需要六、七天才拜到九华地藏殿;现在高速公路开了,从我家乡到九华山三个小时,从前走路一个星期,现在三个小时,距离缩短了,游客多了。从前都是虔诚的佛弟子朝山礼佛,不是观光旅游,跟现在完全不一样。那种虔诚,所以他有感应。现在这些寺院道场能不能修行?不能修行,人太多了,就是人事物质的干扰让你得不到清净心。
禅定就是清净心,必须在境缘当中去锻炼。《华严》末后善财五十三参,清凉大师在注疏里面给我们提的纲,「历事炼心」,说得好。要在物质环境里头,无论是顺境或者是逆境、善缘或者是恶缘,都是你修行的道场。修什么?修禅定。顺境善缘,在这里头把贪恋的心磨掉、磨干净;逆境恶缘,把瞋恚的心、报复的心,把它磨干净。贪瞋痴从哪里断?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之处断贪瞋痴。贪瞋痴断了,戒定慧就成就。
我们今天不能成就,是贪瞋痴不断,麻烦在这里。所以远离,在初学身要离,为什么?自己没有定功,你必定会受它的干扰,这个时候怎么?远离。到自己有了定功,有了功夫,可以跟他们接触,接触怎么?不动心。顺境里面决定不会起贪爱之心,逆境也不会起瞋恚之心,无论在什么境界当中,你都能保持著清净心、平等心,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就是佛在经教里面教导我们修的,可是我们自己要认真去反省我有没有这个能力。
顺境称心如意,这个境界里头是不是能够不起贪恋?逆境里面是不是真正能够不起瞋恚?真功夫要在这里炼。我自己学佛五十四年,五十四年天天干,我跟老师十年,我是个过来人,知道这里头的辛苦。天天要读经,天天要讲经,讲经是劝别人,实际上是劝自己。境界现前怎么办?心会被境界转,自己做不了主。所以你不读经,你不亲近善知识,你就保不住自己。所以我五十四年没有离开经本,没有离开讲台,亲近善知识。到什么时候才在境界里头真的自己做得了主,能够自在,不被外面境界转?我告诉同学们,我是四十年,真正不被境界转是最近的十几年,前面四十年还会被境界转,那个念头还会起来,但是起来很容易把它伏住。如果不是这四十年天天读经,天天在研究、在学习、在讨论,这讲解是修的这些功课,决定伏不住。没有坚定的信心、愿心,还要有增上缘,这个增上缘,有人提醒你,有人帮助你,要不然很容易堕落。所以我们有很深的体验。
世出世间圣贤的教诲,现在在这个世间大家都疏忽了,甚至於都不知道有这回事情。所以我们在社会上所接触到的,无论在中国、在外国,大概都是不是他同一类的免不了要排斥,现在的名词叫「歧视」,排斥你,不能和睦相处。所以《了凡四训》里头有一段话,了凡先生讲得很好,他是讲他那个时代,他们乡下同乡的,善人少,不善的人多,所以善人在世俗很难自立。为什么?你要不被他同化,他就排斥你、就歧视你;你一定要随顺他们,他们就欢迎你,你就被拖下去了。所以这是讲善人在俗不容易自立。
可是真正的善人,心直言直,我们讲直爽、豪爽。这些人大致上对於自己的形象不会刻意去修饰,就是不会装模作样,不会讨好别人,这就很吃亏。所以你是好人,你要想做好人,就有很多人毁谤你,有很多人指责你,他不会原谅你的,他希望你回过头来跟他一样。你要不愿意去做不善的人,那你就得受排斥。所以古人讲「善事常易败,而善人常得谤」,你想做一桩好事,叫好事多磨,人家都想尽方法把你破坏,障碍你、阻止你,善人常常受人毁谤。
了凡先生对这个事情太清楚、太明白。所以他劝人,只有仁人长者,真正有学问、有德行的人,他们看到这个事情,看到有善人、好事要极力的维护,要保护,要成全他。佛法里面讲「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用在这个地方,那是非常恰当。你怎么样能够成人之美,怎样能够帮助善人不让他堕落?你要帮助他,你要成全他,这就是真正的学问,真正的智慧,是大福德、是大功德。
我们在讲席里头也常常提到,护法的功德无比殊胜,弘法没有什么了不起,护法的功德大。我们今天在香港这个道场讲经,我们这么多同学在一起学习,谁的功德?道场护法的功德。就像一个学校一样,学校办得好,校长与全校的职员,职员是护法;弘法是什么?弘法是教员,到讲堂来上课的教员。教员要依靠职员,没有职员,这学校办不成,教员再好,教得再好,没有地方可以表现。所以护法的功德是第一。这个道理我们在讲席里讲过不少次,你要修大功德、大福德,不一定要你会讲经。你在这里建个道场当校长,你可以聘请好的老师到这个地方教学,功德是谁的?功德是你的,不是讲经那个人的。就像学校里面,学校办得再好,你看奖赏是校长,不是教员。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在古时候寺院庵堂这些执事、这些护法,真的都是佛菩萨再来的,不是凡人!所以他们护持很如法。因为自己都是过来人,四摄六度、普贤十愿,他们都做到家,做得很圆满。所以讲经说法的法师,也是跟道场修行清众同等的地位,他是在学的位置上;护法,他是佛菩萨的地位,不一样。今天我们这个道场佛菩萨没有了,凡夫,凡夫来护法当然就有很多不如法的,对於修学的清众不但没有帮助,有时候还有障碍。这是什么?众生没有福报,不能怪别人,怪别人,我们就错了。圣贤弟子要记住圣贤的教诲,「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决定不怨天尤人,决定不能怪别人,怪自己没有福报。怎么办?多多的修福,断恶修善,积功累德,福报就现前。
修行,这一段讲远离境缘干扰,真正修禅定的不怕境缘干扰,要在境缘干扰当中去修清净心,这是真正的禅定。你看六祖惠能在《坛经》里面跟我们讲禅定的意义,什么叫禅?外不著相叫禅;什么叫定?内不动心,这叫禅定。他老人家所说的这个都是从《金刚经》上来的,他是从《金刚经》开悟的。《金刚经》上世尊教须菩提,「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不取於相就是禅,如如不动就是定。所以我们要在境缘当中,善缘恶缘、顺境逆境这里头去炼什么?炼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有很多人说:这个境界不好,算了,我就不来了。我们笑笑,他没福报。为什么?很好磨炼你的一个场所,你禁不起磨炼走了,你被淘汰了。
诸位同学知道,我这一生接受老师教诲十三年,章嘉大师教我三年,李老师教我十年。可是你要晓得有人磨炼我,我们以前华藏图书馆的韩馆长,她磨炼我三十年,把我的棱棱角角磨光了。所以我跟同学说我四十年,就是修行四十年之后才得自在。这个自在就是所谓「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不再被境界转了。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我都能不动心,这个时候所谓平常心现前。我要是说远离,人家磨炼我,这个地方找我的麻烦,算了,我掉头而去,那就错了,那还会有什么成就?要接受磨炼,要欢喜接受,成就自己的忍辱波罗蜜。有忍辱才有精进,有精进才有禅定,有禅定智慧就开了。你永远畏缩,看到一点点困难,马上就掉头而去,你这一生当中想得清净心、想开智慧,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我们不能不知道。
所以学一乘的就不挑剔环境。可是在这里头我们自己也要明了,如果不是这个根机,先修清净心,找清净的道场是有道理的。佛教初学是这么教的。到你学个十年、二十年,慢慢再接触环境,在环境里面去历练,历事炼心,你才真正能成就。这个理事都要懂得、都要明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休息十分钟。
诸位同学,请坐。我们接著再说说「同满行海」里面最后的一句,就是般若波罗蜜。佛在这个地方教我们,菩萨应当爱好佛法、欢喜佛法,如果具足这样的心态,他一定会到处参学。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把这个样子做出来给我们看,对於佛法无限的爱好。像经上告诉我们的,这些法身菩萨们,他们无一不是遍历诸佛,就像《弥陀经》上所说的,极乐世界的大众。实在讲那些大众,即使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我们也不能轻视,为什么?经上明白告诉我们,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可了不起,世尊这样介绍我们,阿弥陀佛在四十八愿也是这样说的。
阿惟越致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圆证三不退。我们知道,经教里面告诉我们,三不退就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这叫三不退。位不退,这是最低的,小乘须陀洹果,大乘像《华严》讲的初信位的菩萨,你证得初信位;大乘证得初信,小乘证得须陀洹果,你就绝对不会退转做凡夫。虽然没有离开六道,你在六道里面修行,绝对不堕三恶道,绝对不会退回再当凡夫,没这个道理,这是位不退。第二个阶位是行不退,那是什么阶段?尘沙烦恼断了,不再到六道来了,行不退,修菩萨行,不再退回六道;小乘是阿罗汉,大乘是七信位的菩萨。我们现在讲的这一段是第九信,由此可知,这个地位的菩萨行不退。念不退还要高,念不退要圆教初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念不退。
可是阿惟越致菩萨是圆证三不退,三不退到圆满。三不退圆满最低的限度,古大德跟我们讲的七地菩萨,所以七地以上才圆证三不退,这地位多高!华藏会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四十个位次,七地超过前面三十七个位次,不可思议。所以这净土法门讲的是很特别的法门,十方诸佛世界里头没有,唯独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所以诸佛称赞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是称赞到极处。释迦牟尼佛的称赞代表一切诸佛的称赞,我们不能不知道。
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法门希有难逢,遇到要不能够把握到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那你就空过了。怎样才能决定往生?必须把这个世间一切放下,我们的心才清净,「心净则佛土净」。这个世间扰乱、障碍的很多,都是想尽方法叫你起心动念,叫你起贪瞋痴。所以我们要有高度的警觉心,这个境界现前,我贪瞋痴念头才一动就晓得这魔在诱惑,我们可不能上当,决不受他的诱惑。怎么办?赶紧念阿弥陀佛,这一句「阿弥陀佛」把这个事情摆平。善缘顺境不起贪恋,恶缘逆境不起瞋恚,保持著自己的心清净平等觉,这才能往生,这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善财,我们也常常想到善财不错,运气很好,能遇到五十三位善知识,其实不然,五十三参是表法的,它里头说的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每个人从早到晚,早晨你起来到晚上睡觉之前,你这一天所接触到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就是五十三参。你看你所接触的人有善人、有恶人,有圣人、有凡人,有修行人也有恶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统统有。五十三位善知识就代表这社会各个阶层的各行各业,出家在家;五十三位善知识,出家的只有六个,其他全是在家的;在这个境界里面是历事炼心。所以你要会的,你跟善财一丝毫差别都没有!善友为善财说法,我们每天接触一切人事物也在为我说法,问题就是你会不会,你有没有看出来。看出来之后,原来就在眼前,真是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就在眼前。
所以头一条我们要认识,你要不认识,那就没有法子。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是我时时刻刻参学之处,菩萨学处!我在哪里学菩萨?就在这里学菩萨。这里面具体来说,「听法无厌」,我们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自己看,不容易看清楚;听人家讲,很容易听明白。所以听经、听法是我们修行里面最重要的一个科目,不能够厌倦,认真努力去听、去学。经典上比喻,「如海纳百川」,我们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