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译注1-第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明府。黑头公:指壮年时头发还没变白就升到二公之位的人。
【译文】
诸葛道明初到江南时,自己起名叫道明,名望仅次于王导、庾亮。先前
任临沂县令,王导曾对他说:“明府将会任黑头三公。”
① ②
(12)王平子素不知眉子 ,曰:“志大其量,终当死坞壁间。”
… 38…
【注释】
①王平子:王澄,字平子,曾任荆州刺史。不知:不相知;没有情谊。眉子:王玄,字眉子,
是王澄的侄儿,后代理陈留太守,大行威罚,被害。
②坞 (wù)壁:构筑在村落外围的小型城堡,防寇盗用的建筑物。按:这句指志大其量,就很
难有成就,终将在争夺天下的战乱中死于一隅。
【译文】
王平子向来对眉子没有好感,他评论王眉子说:“志向大过他的气量,
终究会死在小城堡里。”
①
(13)王大将军始下 ,杨朗苦谏,不从,遂为王致力。乘中鸣云露车
②
径前 ,曰:“听下官鼓音,一进而捷。”王先把其手曰:“事克,当相用
为荆州。”既而忘之,以为南郡。王败后,明帝收朗,欲杀之;帝寻崩,得
③
免。后兼三公,署数十人为官属 。此诸人当时并无名,后皆被知遇。于时
称其知人。
【注释】
①“王大”句:指晋明帝时王敦起兵反,东下京都一事。
②中鸣云露车:一种车子,或说即云车,亦名楼车,车上有望楼以窥敌进退。中鸣,指云车中
设置鼓锣,指挥军队进退。
③三公:指三公尚书。据 《晋书·职官志》载,西晋尚书省分吏部、三公等六曹,设六曹尚书。
到东晋撤销三公曹只设五尚书。杨朗是东晋人,似不可能任三公尚书。署:任命。官属:官府属官。
【译文】
大将军王敦刚要进军京都的时候,杨朗极力劝阻他,他不听,杨朗终于
为他尽力。在进攻时,杨朗坐着中鸣云露车一直到王敦面前,说:“听我的
鼓音,一旦进攻就能获胜。”王敦握住他的手预先告诉他说:“战事胜利了,
要用你来掌管荆州。”过后忘了这话,把他派到南郡做太守。王敦失败后,
晋明帝下令逮捕了杨朗,想杀掉他;不久明帝死了,才得到赦免。后来兼任
三公尚书,安排了几十人做属官。这些人在当时都没有什么名气,后来又都
受到他的赏识重用。当时人们称赞他能识别人才。
①
(14)周伯仁母冬至举酒赐三子曰 :“吾本谓度江托足无所,尔家有
② ③
相,尔等并罗列吾前,复何忧 !”周嵩起,长跪而泣曰 :“不如阿母言。
伯仁为人志大而才短,名重而识暗,好乘人之弊,此非自全之道。嵩性狼抗,
④
亦不容于世。唯阿奴碌碌,当在阿母目下耳 。”
【注释】
①周伯仁:周,字伯仁。下文的周嵩、阿奴指他的两个弟弟。参看《言语》第30则注①和《方
正》第26则注①。冬至:节气名。古人重视冬至节,这一天要祭祖、家宴、庆贺往来,像过年一样。
②度:通“渡”。有相:有吉相;有福相。
③长跪:古人坐时臀部放在脚后跟上,跪时伸直腰和大腿,挺直上身跪着,叫长跪,表示尊敬。
④碌碌:平庸无能。
【译文】
周伯仁的母亲在冬至那天的家宴上赐酒给三个儿子,对他们说:“我本
来以为避难过江以后没有个立脚的地方,好在你们家有福气,你们几个都在
我眼前,我还担心什么呢!”这时周嵩离座,恭敬地跪在母亲面前,流着泪
说:“并不像母亲说的那样。伯仁的为人志向很大而才能不足,名气很大而
见识肤浅,喜欢利用别人的毛病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不是保全自己的做法。
我本性乖戾,也不会受到世人的宽容。只有小弟弟平平常常,将会在母亲的
… 39…
眼前罢了。”
(15)王大将军既亡,王应欲投世儒,世儒为江州;王含欲投王舒,舒
①
为荆州 。含语应曰:“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而汝欲归之!”应曰:“此
②
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抗同异,此非常人所行 ;及睹衰危,
③ ④
必兴愍恻 。荆州守文,岂能作意表行事 !”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沉含
父子于江。彬闻应当来,密具船以待之;竟不得来,深以为恨。
【注释】
①“王应”句:王应是王敦的哥哥王含的儿子,过继给王敦,王敦派他任武卫将军,做自己的
副手。王敦病重时,派王含为元帅,起兵再反,兵败后,王含便和王应逃奔王舒,王舒派人把他们沉
到长江里。王舒和王彬(字世儒)是王敦的堂弟,王敦分调他们做荆州刺史和江州刺史。
②“江州”句:公元322年,王敦起兵攻下石头城时,杀了侍中周。王彬和周是故交,便
前去哭尸,并责骂王敦犯上和杀害忠良。同异:偏义词,指“异”,不同。
③愍恻 (mǐncè):怜悯;同情。
④守文:遵守成文法;守法。
【译文】
大将军王敦死后,王应想去投奔王世儒,世儒当时任江州刺史;王含想
去投奔王舒,王舒当时任荆州刺史。王含对王应说:“大将军平时和世儒的
关系怎么样,而你却想去投靠他!”王应说:“这才是应该去的原因。江州
刺史在人家强大的时候,能够坚持不同意见,这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到
了看见人家衰败、危急时,就一定会表示同情。荆州刺史守法,怎么能按意
料之外的做法办事!”王含不听他的意见,于是两人便一起投奔王舒,王舒
果然把王含父子沉入长江。王彬听说王应会来,暗地里准备好了船来等候他
们;他们竟然没能来,王彬深感遗憾。
①
(16)武昌孟嘉作庚太尉州从事,已知名 。褚太傅有知人鉴,罢豫章
②
还,过武昌 ,问庾曰:“闻孟从事佳,今在此不?”庾云:“试自求之。”
③
褚眄睐良久 ,指嘉曰:“此君小异,得无是乎?”庾大笑曰:“然。”于
④
时既叹褚之默识,又欣嘉之见赏 。”
【注释】
①孟嘉:字万年,江夏人,家住武昌,所以称武昌孟嘉。太尉庾亮兼任江州刺史时,召为从事,
也称州从事,是州府的属官。江州的首府在武昌县。
②“褚太傅”句:按:《晋书·孟嘉传),褚裒当时任豫章太守,正月初一去谒见庾亮时,州
府人士聚会在一起,于座中识别孟嘉。所记稍有不同。
③眄睐 (miǎnlái):观察;打量。斜着眼看是的,向旁边看是睐。
④默识:在不言中识别人物。
【译文】
武昌郡孟嘉任太尉庾亮手下的州从事时,已经很有名气了。太傅褚裒有
识别人物的观察力,他免去豫章太守回家时,路过武昌,去见庾亮,问庾亮
道:“听说孟从事很有才学,现在在这里吗?”庾亮说:“在座,你试着自
己找找看。”褚裒观察了很久,指着孟嘉说:“这一位稍有不同,恐怕是他
吧?”庾亮大笑道:“对。”当时庾亮既赞赏褚裒这种在不言中识别人物的
才能,又高兴孟嘉受到了赏识。
(17)戴安道年十余岁,在瓦官寺画。王长史见之,曰:“此童非徒能
① ②
画,亦终当致名 。恨吾老,不见其盛时耳 !”
【注释】
… 40…
①致名:得到名望。
②盛时:指盛年,青壮年,即指富贵显达之时。
【译文】
戴安道十几岁时,在京都瓦官寺画画。司徒左长史王濛看见他,说:“这
孩子不只能画画,将来也会很有名望。遗憾的是我年纪大了,见不到他富贵
的时候了!”
(18)王仲祖、谢仁祖、刘真长俱至丹阳墓所省殷扬州,殊有确然之志
① ②
。既反 ,王、谢相谓曰:“渊源不起,当如苍生何!”深为忧叹。刘曰:
“卿诸人真忧渊源不起邪?”
【注释】
①殷扬州:殷浩,字渊源,年轻时名声就很大,可是长期在祖先的墓地里结庐隐居。王、谢等
人以为他的出处关系到东晋的兴亡,所以去看望他。后来出任建武将军、扬州刺史。确然:形容坚决、
坚定。
②反:通“返”。
【译文】
王仲祖、谢仁祖、刘真长三人一起到丹阳郡殷氏墓地去探望扬州刺史殷
渊源,谈话中知道他退隐的志向坚定不移。回来以后,王、谢互相议论说:
“渊源不出仕,对老百姓该怎么办呢!”非常忧虑、叹惜。刘真长说:“你
们这些人真的担心渊源不出仕吗?”
①
(19)小庾临终,自表以子园客为代 。朝廷虑其不从命,未知所遣,
②
乃共议用桓温。刘尹曰:“使伊去,必能克定西楚,然恐不可复制。”
【注释】
①“小庾”句:小庾指庾翼,是庾亮的弟弟,在庾亮死后,任安西将军、荆州刺史。后来病重,
上奏章推荐二儿子庾爰之代理荆州刺史一职。园客就是庾爰之的小名。
②西楚:一个区域,各时代所指具体地区不一致,这里指晋国西部地区。按:庾翼死后,任桓
温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桓温首先起兵西伐,平定蜀
【译文】
庚翼临死时,亲自上奏章推荐自己的儿子园客代理职务。朝廷担心他不
肯服从命令,不知该派谁去好,于是一同商议用桓温为荆州刺史。丹阳尹刘
真长说:“派他去,一定能克服并安定西部地区,可是恐怕以后就再也控制
不了他了。”(20)桓公将伐蜀,在事诸贤,咸以李势在蜀既久,承藉累叶,
①
且形据上流,三峡未易可克 。唯刘尹云:“伊必能克蜀。观其蒲博,不必
②
得,则不为 。”
【注释】
①“桓公”句:公元346年枢温率水军伐蜀,当时李势正继承父业,占据蜀地称王,国号为汉。
到347年桓温攻入成都,李势投降,汉国亡。承藉:参看《雅量》第39则往①。累叶:累世;好几代。
按:自李特起兵反,传至李势,已经六世,四十多年。
②蒲博:蒲指樗 (chu)蒲,是一种赌博游戏。
【译文】
桓温将要讨伐蜀地,当时居官的贤明人士都认为李势在蜀地已经很久,
继承了好几代的基业,而且地理形势又居上游,长江三峡不是轻易能够攻克
的。只有丹阳尹刘真长说:“他一定能攻克蜀地。从他赌博可以看出,没有
必胜的把握,他是不会干的。”
①
(21)谢公在东山畜妓,简文曰 :“安石必出,既与人同乐,亦不得
… 41…
不与人同忧。”
【注释】
①妓:歌女、舞女。按:谢安石隐居会稽郡的东山时,常和王羲之等纵情山水,每次出游,都
带着歌舞伎。简文:谢安隐居时,简文帝司马昱尚未登位,仍任丞相。
【译文】
谢安在东山隐居时养着歌舞女,简文帝说:“安石一定会出山,他既会
和人同乐,也就不得不和人同忧。”
(22)郗超与谢玄不善。荷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歧,又虎视淮阴
① ②
矣 。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 。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
③
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履之间,亦得其任 。以此推之,容
④
必能立勋。”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
【注释】
①问晋鼎:指篡夺晋室政权。传说夏代铸九鼎:后来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成了传国之宝。《左
传·桓公三年)载,楚王出征,到达周朝境内,问起九鼎的大小轻重,以表示要夺取周朝的天下。梁、
歧:晋孝武帝宁康元年 (公元373年),前秦苻坚攻占梁州、益州。歧,可能是益字之误,也可能是
指歧山。到公元379年,荷坚南犯,沿淮水的各郡县多沦陷。公元383年又大举南侵,企图灭晋,因
此有淝水之战。所说“虎视淮阴”,即此期间事。淮阴,具名,属徐州广陵郡,在今江苏省淮安县西
北。
②间:悄悄地;私下里。
③“吾昔”句:谢玄曾被桓温召去任军府的属宫,后乘调任征西将军桓豁的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