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第156部分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156部分

小说: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坚持要把这根“大吸血管”插进云南!
    面对云南人民的反对,法国人援引《中法条约》向清廷进行了多次抗议,并以断绝对中国的造船工业和海军的援助,以及出兵云南相威胁   
(二百八十八)恐怕有麻烦了
    李鸿章担心中国的“战列舰自制”计划“胎死腹中”,忍痛做了退让,但要求法国修筑滇越铁路时避开人烟稠密的地区,“免生事端”,法国人答应了,向中国方面保证选择在人烟稀少的山区修筑。
    但消息传到了云南,云南各界人民依然坚决反对,并进行了多方抵制,现在,滇越铁路在越南境内的“越段”已经开工了,而在中国境内的“滇段”,却还遥遥无期。
    为了抵抗法国对云南的殖民侵略,云南人民进行了可以说艰苦卓绝的抗争。
    云南地广人稀,物产丰富,西方列强对这里垂涎欲滴已经很久了。
    法国在云南修筑铁路,将不可避免的会役使当地的各族人民,孙纲能想象到这会给云南各族人民带来什么样的苦难。
    云南人民拒绝法国人在自己的家园修筑铁路,防止国家财富遭到侵略者的掠夺,采取的行动是爱国和正义的。
    可目前的情况是,中国海军等于还在接受法国人帮助,如果此时因为滇越铁路的问题,和法国刀兵相见,中国真的就能有把握象战胜日本一样,战胜西欧列强之一的法国吗?
    以现在中国的军力看,中国海军强于陆军,有可能取胜,云南广西等省的陆军,恐怕就不行了。
    眼下的中国这处在这样一种情况,面对西方列强的步步紧逼,广大民众和传统的士大夫们义愤填膺,坚决反对做任何形式的让步,而少部分精英人士看到国家实力间的差距。不主张同西方列强硬碰硬,却又不能不面对被斥为“卖国贼”地压力。
    好多人都看到了由此带来的危险,但却无能为力。
    一面是暴怒的民众,一面是凶恶的列强。@@首@@发@
    当二者的矛盾最终激化到不可调和的时候,带来的后果,则绝对是灾难性的。
    这时,众望所归的云南首富王炽突然向法国人提出来,要以巨资赎回滇越铁路“滇段”的路权!
    当孙纲得知王炽地义举后,再次对王炽的为人发出了由衷地赞叹。
    以个人之力为国家赎回主权,这样的义举。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不多见的。
    据孙纲从后世的史书中得知的。甲午战败,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给日本,后因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中国另付白银三千万两赎回辽东半岛,当时台湾雾峰林氏家族也曾提出来由他们支付同样数目的白银给日本,以求赎回台湾,后来被日本拒绝。
    孙纲当年读史至此。心酸之余也不由得感叹这些中国人的保国义举。
    而现在,因为自己地关系。甲午战争的结局已经被改变。日本一败再败,台湾也就此保住了,台湾人民再也不用靠花费无数财富给侵略者,才能保住自己地家园了。
    现在,“钱王”王炽为了国家地平安,家乡百姓的安宁,又在做着同样的事了。
    王炽应该是看出来了目前局面的危险性,为避免国家再次陷入战争,才毅然做出这样的决定的。
    法国人对此也十分吃惊。鉴于王炽在云南的影响力。法国政府对此没有立即表示拒绝,但法国人就此事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目前还不好说。
    而孙纲担心的,则是法国政府就此中止对中国海军方面地帮助,撤回在中国地工程技术和军事人员。x人正在努力交涉,即使最后事情不可挽回,英,美,德等国皆可任我选择,货比三家,也不见得是坏事。”
    “不管怎么样,还得早做准备才是,”孙纲对江穆齐说道,“可别等王屠户一走,我们就得吃带毛猪了。”
    江穆齐和他混久了,已经知道了上官的说话风格,听了他的话不由得一笑,“大人放心,美国人其实已经迫不及待的上门求亲来了,说起来,还得感谢一个人呢。”
    “感谢一个人?是谁?”孙纲听了不由得一愣。
    江穆齐告诉他,这个人,是个美国人,名字叫做马吉芬。
    对于这个名字,孙纲有一定的印象,马吉芬是在北洋舰队服务的洋员之一,在“镇远”舰上任职,大东沟海战中他表现英勇,而且在战斗中受了重伤,在海战后他因为健康状况恶化,就回国了,孙纲后来就再也没听到过他的消息了。
    而江穆齐告诉孙纲,这个人现在已经去世了。
    而这个人的经历,却也可以用“传奇”来形容了。
    马吉芬1860年12月13日出生于美国一个传统的军人家**,1岁时进入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学习,在他毕业的时候,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只有当军舰上有缺员时才将学员递补上去。在1884年,美国海军的规模还不大。今天的一条大点的军舰就差不多可以把当时的全部美国海军军官都装上了。当年的海军毕业生中只有前12人有机会进入海军,其余的90人不得不回家去当老百姓。马吉芬没能成为前12名,毕业考试的时候他的名次比较靠后。他在国内无法将学识付诸实践,只好到国外找找机会。在富于冒险精神的他看来,与其荒废了一身在美国最好的海军学院学到的本领,倒不如到飘扬着黄龙旗的古老中国来服役。
    1885年4月马吉芬到了中国,并进入了北洋舰队,作为驾驶和枪炮教官,因为勤勉称职,晋升很快,最后到“镇远”舰上担任帮带,甲午战前,他本来是要回家探亲的,当听到战争爆发后,立刻收回了申请,随后就参加了震惊世界的大东沟海战。   
(二百八十九)阳光总在风雨后?
    在1894年9月17日那天长达五个小时的激烈海战中,因为“镇远”舰遭受了日本舰队数百发炮弹的轰击,马吉芬在海战中受到了严重的战伤,包括剧烈的撞击、烧伤和弹片击伤。他的健康和视力受到了不可挽回的重创。但他依然和战友们一起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随同“镇远”舰返回旅顺。
    战后马吉芬受到了清廷的嘉奖,基于他日益恶劣的健康状况,海战之后他离开中国返回美国疗养。他在纽约生活了两年,忍受着无休止的伤痛折磨。
    大东沟海战为马吉芬赢得了极高的声誉,但却不能减轻他的伤痛,他的右眼球因而后来被迫摘除了。
    在纽约生活期间,马吉芬给美国《世纪杂志》写了一篇完整的黄海海战的报告,并撰写了名为“鸭绿江外的海战”的回忆录,在里面详细叙述了这场大海战的经过和海战中北洋舰队的广大爱国官兵不畏强暴英勇杀敌的壮举,这本书在美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使美国人民了解到了甲午海战的真相,马吉芬又在很多地方做了关于大东沟海战的巡回演讲,他的讲述让美国公众“如置身惊心动魄之战场上,见飞火弹雨之中,华人之抗敌壮举”。在演讲中,他通过对飞溅的弹片、“镇远”舰开裂的甲板、以及甲板下的大火和猛烈的爆炸的描述,让世人看到了一个美国人曾经向他的中国同事展示了怎样的勇气,以及对中国人民地无比忠诚。
    最终,由于实在忍受不了眼伤病痛的折磨。在1897年2月17日的清晨,马吉芬用手枪在医院病房里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按照他生前的要求,马吉芬遗体身着北洋海军军服入殓,棺椁上覆盖着巨幅的中国黄龙旗(后来这面旗帜被保存于华盛顿的社会历史博物馆),运回他地家乡华盛顿安葬,在举行葬礼的那天,无数华盛顿市民自发赶来。为马吉芬送行,向他们心目中的英雄致以崇高的敬意。
    马吉芬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谨此纪念这样一位英雄,他被他吝惜金钱的祖国剥夺了他所渴望的服役机会,只好将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和他地生命,奉献给了另一面国旗下的人民。”
    马吉芬留下地关于大东沟海战的记录,成了美国海军的重要历史文献和研究对象,甚至于对《海权论》地作者马汉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因为马吉芬地关系,美国海军开始关注起大洋彼岸的龙旗海军来,又因为北洋舰队在美西战争前夕救助过不慎触雷的美国海军“巴尔的摩”号巡洋舰。赢得了美国公众的极大好感,再加上中国两次对日作战的胜利。使美国国内普遍出现了“亲华”的倾向,美国国会目前已经废除了所有的带有“排华”性质的法案,取消了对在美华工地一切限制。美西战争结束后。据美国情报机构透露给北洋军情处地消息,美国正考虑谋求同中国在海军方面的“全面”合作。
    听完了江穆齐地讲述,孙纲不由得对这位已经逝去的外籍英雄敬佩不已。
    如果不是因为马吉芬的影响,美国人民恐怕是不会知道这么多关于中国海军的事的,也不会有兴趣了解现在的中国,甚至是同中国的合作了。
    既然美国人如此“热情”,那就不能放过了,孙纲立刻让江穆齐就此事安排下去,最好能尽快促成北洋方面同美国人的合作。
    如果能让美国和中国形成一定的“利益关系”。将来面对俄国人的挑战。就多了一分取胜的把握。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的。新的一年就到了。
    在这段时间里,孙纲一直在注意着朝廷里的动向。
    当然了,那个“维新变法”也是他一直在持续关注着的。
    据后世的史书所载,“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发布“定国是诏”开始,到9月28日新政被废为止,共计百余天,史称“百日维新”,可现在连1899年都到了,这个“维新变法”都过了快两个一百天了,居然还没有结束的“迹象”。
    难道是因为他的关系,这段历史的进程也发生了改变?
    可就在1898年的年底,恭亲王奕忻却真的去世了。
    孙纲是通过北洋军情处“驻京办”知道的消息,后来从慈禧太后的谕旨中得到了证实。
    慈禧太后在悼念恭亲王的谕旨里回顾了她和恭亲王经历的风风雨雨,“恭亲王奕忻,谊属亲枝,久襄密务,溯自同治初年,予同孝贞显皇后垂帘听政,其时东南未靖,国事多艰,恭亲王翊赞谟猷,削平大难。论功行赏,特命以恭亲王世袭罔替。三十余年,恪恭奉职,殚竭忠诚。其间养疾家居,旋复起膺枢要,朝夕从事,力任其难。不料旧疾举发,予率皇帝节次亲临看视,惟冀安心调理,可即就痊,不意本月初十日,遽尔长逝。时事方殷,失此良弼。予怀震悼,曷可胜言!”字里行间有不胜悲痛之意,可谓情真意
    但孙纲担心的,则是恭亲王去世后,朝廷里可能引发的“政治地震”。
    满汉政治势力的居间“调解人”没有了,朝中的满汉两派及新旧两派之间,矛盾会不会激化?
    因为李鸿章和奕忻等人的关系,“维新变法”居然熬到了9年,可在这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里,变法还会引发什么样的事情?
    “恭亲王一去,对大人来说应该是一个好消息。”在没有别人的时候,江穆齐对孙纲说道,
    “孝乌此话怎讲?”孙纲不动声色地问道,
    从江穆齐这些天的举动来看,他大概能猜出来这小子想干什么。
    这些天,北洋军情处在江穆齐的安排下,开始调集大批人手出动,以京城方面居多,自从孙纲成立北洋军情处到现在,他今天才发现,自己手下的这个情报部门居然有如此多的人马。
    在江穆齐的要求下,孙文安排段祺瑞专门安排了一辆配有精兵的装甲列车(目前这种“铁陆巡洋舰”一共只造了四辆)给北洋军情处随时听候调遣,让孙纲觉察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朝廷不日当有剧变,我们目前置身局外,当早作准备为上。”江穆齐说道,
    “这个剧变,不是你又在里面动了些什么手脚吧?”孙纲笑了笑,装着不经意地问道,
    “若想要这大阴天快点睛起来,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促成一场暴雨下将起来,方可得快睛。”江穆齐看着孙纲,表情十分轻松地说道,“大人不是常说,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过后是彩虹吗?”
    孙纲让他一句话给噎在了那里,但他从这句话已经听明白了江穆齐的意思。
    “大人谋国,孝乌替大人谋身,日后史家记得此事,当传为一段佳话。”江穆齐说道,
    “你替我谋身,不会连朝廷也一起谋了吧?”孙纲问道,
    “孝乌只知有大人,不知有朝廷。”江穆齐坚定地回答道,
    “可你就不怕,一旦朝廷没有了,国家会陷入暴民四起的混乱状态,又给外人造成可乘之机吗?”孙纲问道,
    “有大人在,国家就有主人,有强军在手,就不怕外敌,”江穆齐定定地看着孙纲,一字字地说道,“天道无常,千年古国,泱泱华夏,也当换一副崭新面孔了,那时候,孝乌就不用再用大人这两个字来称呼您了。”
    如果是在以前,孙纲听了他这么说,弄不好就会吃惊得跳起来。
    这小子说这话的意思,那就是想造反了。
    而且,还是打着他的旗号。
    因为,听着好象还有宋太祖赵匡胤的那个“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意思在里面。
    可现在,江穆齐的话仿佛已经在孙纲的意料之中。
    “这次,会和上次的德舰爆炸事件一样吗?”孙纲只是叹息了一声,问道,
    “在时间上不会象上次那么快,”江穆齐答道,“如果不出孝乌所料,当在数月之间见分晓。”
    “你是不是早都已经安排好了,就等我点头了?”孙纲又问道。   
(二百九十)早有预谋
    “从这变法一开始,孝乌就在筹划这件事了。”江穆齐说道,“大人的注意力那时主要集中在了海陆军方面,所以孝乌没有让大人为此事分神,因此等事情有了眉目后,孝乌才禀明大人。”
    “哼哼,说的好听,恐怕是怕我当时知道会反对吧?”孙纲苦笑了一声,问道,
    “大人既然这么说,孝乌也就不辩白了。”江穆齐笑了笑,说道,“记得大人曾和孝乌说过,有些话,你可以这样说,但不能这么做,而有些事,你可以这么做,但不能这样说,孝乌常以此言为是。”
    听了他的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4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