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百度宅男当崇祯 >

第744部分

百度宅男当崇祯-第744部分

小说: 百度宅男当崇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哦,这样啊你告诉那几个商人,拿真金白银,出一千二百五十两收股票,先把已近流出去的股票收干净”杨改革道
    “这……,陛下……,遵命,奴婢这就去办”虽然王承恩对这个事有点摸不着头脑,不过既然皇帝这样说了,那就这样做,答应了下来,想了想,又问道:“陛下那收购股票的银子?怕数目不菲,他们可能没有那样多的本钱……”
    “嗯,确实,这样,召李若涟过来,朕有事要吩咐……”杨改革想了想,说到
    “遵命,陛下,奴婢这就去”王承恩出去了
    杨改革则在继续办公处理这些政务,杨改革已经很熟捻,也很上手了,处理起来,也算是游刃有余
    有弹劾九品芝麻官的奏疏,杨改革仔细一看,是弹劾那任九品官李鸿基的,说李鸿基为人张扬,不懂礼法等等弹劾九品芝麻官的奏疏到不了皇帝这里,不过,因为李鸿基这九品官是御赐的,所以,弹劾只能上到皇帝这里来
    杨改革看了看,笑了笑,没理会,写了个“阅”,然后束之高阁
    不一会,王承恩回来了
    “启禀陛下,刚接到的消息,福建那个接受招安的郑芝龙刚刚抵京了”王承恩又送上一个好消息
    杨改革听了,立刻抬起头,道:“真的?来的比预料的快啊”杨改革相当的高兴,今天这日子,可真的是个好日子,自己盼了许久的人,都到了
    “回陛下,是的,稍稍提前了些日子到了,或许是进京心切,陛下,要召见吗?”王承恩跟着皇帝,知道皇帝很看重这个福建的海盗头子郑芝龙,所以,一有消息,立刻就报了上来
    “嗯,这样啊朕想想……”杨改革一直在考虑招安郑芝龙的事,不过,一直没想好怎么招安他,要把郑芝龙当成自己的心腹来培养,这得需要点技巧,如果仅仅是个普通的招安,根本就无需费这样大的力气
    “这样,你把国子监的祭酒,林钎找来,朕有事吩咐,至于郑芝龙,暂且不召见”杨改革稍稍的想了想,就决定下来,决定按照预定的方案“搞定”郑芝龙
    王承恩有点奇怪,招安个海盗头子,还把国子监祭酒找来干嘛?八杆子打不着的事啊不过,既然皇帝吩咐了,那就照做,于是道:“遵命,陛下,奴婢这就派人去”
    ……
    李若涟倒是先到了,进了乾清宫,先就是磕头行礼
    “起来”杨改革说了句
    “谢陛下隆恩”李若涟倒是算得上神采飞扬,毕恭毕敬的站起来
    “李若涟,说说银行的情况”杨改革先问了下银行的事,如今,自己的开销就全靠银行支撑了,自己的内帑,已经见底了
    “回陛下,银行一切尚好,除了借出去的,银行里现存银六百余万两,臣根据陛下吩咐,已经在南京、西安、大同、锦州开了分号,南京那边主要是做票号的生意,兼带收储银,西安、大同、锦州分号主要是为方便兑换军票开设……”李若涟最近过得意气风,躺在几百万两银子上面睡觉,这分号是开了一家又一家,俨然成了一个大东家
    “不错……”杨改革听了一会报告,觉得不错,这银行的架子,算是搭起来了,至于其中的不足,漏洞,那就日后慢慢补足就是
    “今日召你来,一是想问下银行的情况,二来,有一笔大买卖,需要你参与”杨改革说到
    “回禀陛下,陛下只管吩咐,臣无不尽心尽力”李若涟倒是说了实话,他从一个不太惹人注意的武举做到如今京师里的红人,可以说,一切都是皇帝给的,要说为皇帝效力,那是不用说
    “嗯,好,呆会,你和朕出宫一趟,朕介绍一笔买卖给你,你按照朕的吩咐做就是,你记得保密,”杨改革又说到
    “臣遵旨”李若涟没多想就答应下来了,心里也不住的八卦,看来皇帝喜欢微服出宫的传闻是真的,这次居然带着自己一起微服出宫,李若涟觉得很有成就感,能得皇帝微服出宫带着的,那能不是心腹?
    “嗯,好,朕处理了一件事就走”杨改革说到
    ……
    没多时,国子监祭酒林钎就到了
    林钎挺纳闷?皇帝召自己干嘛?莫非是看自己不顺眼,或者,最近入监的人不给力了?皇帝要找自己麻烦?
    带着忐忑的心,林钎进了乾清宫
    “臣国子监祭酒林钎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林钎一本正经的叩头行礼,一直低着头,眼睛瞧着地上
    “免礼,平身”杨改革说到
    “谢陛下隆恩”林钎这才站了起来,眼神稍稍的抬高了一些
    “林钎,国子监如今如何了?”杨改革询问道
    林钎想了想,不知道皇帝说的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国子监如今如今的人大不如前?聚不到钱财了?所以找自己麻烦,要自己下着脸,干那招揽监生的事?
    “回陛下,臣不知陛下问的是那方面的事?”林钎心中有事,丝毫没有觉皇帝其实不过随口问问
    杨改革郁闷了,自己随口问一问中央大学的工作情况,这手下居然跟自己说是那方面的事
    “林钎,你是国子监祭酒,朕当然是问国子监的事”杨改革不明所以的问到
    “回陛下,陛下可是问国子监入监的事?”林钎回答道
    国子监入监的事?杨改革还真的没把国子监举监那事当多大的事,本来就是打的一锤子买卖,从来就没想过一年四季都来者如云
    林钎抬头瞟了几眼皇帝,惊讶的现,皇帝好像感觉到很意外,也就是说,自己说的这事,让皇帝很意外,那不是说,皇帝不在意国子监入监的事,也就是说,自己根本不用提这件事
    “国子监入监的情况如何了?”杨改革不过随口问问,既然手下人提起,那就再问问,今天找这家伙来,可不是为了国子监的事
    “回陛下,国子监举监的人数,已经大不如前,收到的捐输,也大不如前了”林钎长话短说,本来一肚子的牢骚,见皇帝一点提这事的意思都没有,知道自己理错了意,于是,早早准备好的一肚子说辞,一肚子牢骚吃进肚子里去了
    “哦,这样啊朕知道了……”杨改革随笔说了几句
    林钎那个郁闷,皇帝不是爱财才在国子监举监搞捐输的吗?怎么今天召自己来,不是问这事?皇帝不爱财了?不近要打仗吗?哦,明白了,皇帝不缺钱呢……林钎自己不断的在自己脑子里脑补出各种原因
    “林钎啊朕今天召你来,是有件事想让你去做,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能力,这件事,很重要,如果你做好了,朕有重赏……”杨改革说到
    林钎迷糊了,皇帝不是不缺钱,不在国子监搞捐输举监了吗?那找自己干什么?
    “回陛下,不知陛下要臣做什么事?凡臣力所能及之处,臣一定办到”林钎决定先搞清楚状况
    “是这样的,有个人,朕想让你去接待一下,这个人对朕很重要,是你的老乡,接待好了,朕有重赏”杨改革道
    林钎郁闷,自己的老乡对皇帝都很重要,没听说自己老乡里有什么很重要的人啊?再仔细想想,忽然明白过来,一个人的名字浮现在自己脑海里
    “陛下可是说郑芝龙?”林钎惊讶的问到,皇帝当初还和他谈过郑芝龙的事,问他是不是和郑芝龙是同乡,现在见皇帝说起同乡二字,林钎忽然反应过来
    “呵呵,不错,林爱卿,朕正是这个意思,郑芝龙接受了朕的招安,今日到了京城,朕有意招抚他,想让卿家去做一个接待,好好的替朕招待一下郑芝龙,想你和郑芝龙是同乡,必定有很多共同语言,朕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林爱卿最适合这个人选……”杨改革如此说到
    李若涟倒是先到了,进了乾清宫,先就是磕头行礼
    “起来”杨改革说了句
    “谢陛下隆恩”李若涟倒是算得上神采飞扬,毕恭毕敬的站起来
    “李若涟,说说银行的情况”杨改革先问了下银行的事,如今,自己的开销就全靠银行支撑了,自己的内帑,已经见底了
    “回陛下,银行一切尚好,除了借出去的,银行里现存银六百余万两,臣根据陛下吩咐,已经在南京、西安、大同、锦州开了分号,南京那边主要是做票号的生意,兼带收储银,西安、大同、锦州分号主要是为方便兑换军票开设……”李若涟最近过得意气风,躺在几百万两银子上面睡觉,这分号是开了一家又一家,俨然成了一个大东家
    “不错……”杨改革听了一会报告,觉得不错,这银行的架子,算是搭起来了,至于其中的不足,漏洞,那就日后慢慢补足就是
    “今日召你来,一是想问下银行的情况,二来,有一笔大买卖,需要你参与”杨改革说到
    “回禀陛下,陛下只管吩咐,臣无不尽心尽力”李若涟倒是说了实话,他从一个不太惹人注意的武举做到如今京师里的红人,可以说,一切都是皇帝给的,要说为皇帝效力,那是不用说
    “嗯,好,呆会,你和朕出宫一趟,朕介绍一笔买卖给你,你按照朕的吩咐做就是,你记得保密,”杨改革又说到
    “臣遵旨”李若涟没多想就答应下来了,心里也不住的八卦,看来皇帝喜欢微服出宫的传闻是真的,这次居然带着自己一起微服出宫,李若涟觉得很有成就感,能得皇帝微服出宫带着的,那能不是心腹?
    “嗯,好,朕处理了一件事就走”杨改革说到
    ……
    没多时,国子监祭酒林钎就到了
    林钎挺纳闷?皇帝召自己干嘛?莫非是看自己不顺眼,或者,最近入监的人不给力了?皇帝要找自己麻烦?
    带着忐忑的心,林钎进了乾清宫
    “臣国子监祭酒林钎叩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林钎一本正经的叩头行礼,一直低着头,眼睛瞧着地上
    “免礼,平身”杨改革说到
    “谢陛下隆恩”林钎这才站了起来,眼神稍稍的抬高了一些
    “林钎,国子监如今如何了?”杨改革询问道
    林钎想了想,不知道皇帝说的是什么意思,难道是说国子监如今如今的人大不如前?聚不到钱财了?所以找自己麻烦,要自己下着脸,干那招揽监生的事?
    “回陛下,臣不知陛下问的是那方面的事?”林钎心中有事,丝毫没有觉皇帝其实不过随口问问
    杨改革郁闷了,自己随口问一问中央大学的工作情况,这手下居然跟自己说是那方面的事
    “林钎,你是国子监祭酒,朕当然是问国子监的事”杨改革不明所以的问到
    “回陛下,陛下可是问国子监入监的事?”林钎回答道
    国子监入监的事?杨改革还真的没把国子监举监那事当多大的事,本来就是打的一锤子买卖,从来就没想过一年四季都来者如云
    林钎抬头瞟了几眼皇帝,惊讶的现,皇帝好像感觉到很意外,也就是说,自己说的这事,让皇帝很意外,那不是说,皇帝不在意国子监入监的事,也就是说,自己根本不用提这件事
    “国子监入监的情况如何了?”杨改革不过随口问问,既然手下人提起,那就再问问,今天找这家伙来,可不是为了国子监的事
    “回陛下,国子监举监的人数,已经大不如前,收到的捐输,也大不如前了”林钎长话短说,本来一肚子的牢骚,见皇帝一点提这事的意思都没有,知道自己理错了意,于是,早早准备好的一肚子说辞,一肚子牢骚吃进肚子里去了
    “哦,这样啊朕知道了……”杨改革随笔说了几句
    林钎那个郁闷,皇帝不是爱财才在国子监举监搞捐输的吗?怎么今天召自己来,不是问这事?皇帝不爱财了?不近要打仗吗?哦,明白了,皇帝不缺钱呢……林钎自己不断的在自己脑子里脑补出各种原因
    “林钎啊朕今天召你来,是有件事想让你去做,不知道你有没有这个能力,这件事,很重要,如果你做好了,朕有重赏……”杨改革说到
    林钎迷糊了,皇帝不是不缺钱,不在国子监搞捐输举监了吗?那找自己干什么?
    “回陛下,不知陛下要臣做什么事?凡臣力所能及之处,臣一定办到”林钎决定先搞清楚状况
    “是这样的,有个人,朕想让你去接待一下,这个人对朕很重要,是你的老乡,接待好了,朕有重赏”杨改革道
    林钎郁闷,自己的老乡对皇帝都很重要,没听说自己老乡里有什么很重要的人啊?再仔细想想,忽然明白过来,一个人的名字浮现在自己脑海里
    “陛下可是说郑芝龙?”林钎惊讶的问到,皇帝当初还和他谈过郑芝龙的事,问他是不是和郑芝龙是同乡,现在见皇帝说起同乡二字,林钎忽然反应过来
    “呵呵,不错,林爱卿,朕正是这个意思,郑芝龙接受了朕的招安,今日到了京城,朕有意招抚他,想让卿家去做一个接待,好好的替朕招待一下郑芝龙,想你和郑芝龙是同乡,必定有很多共同语言,朕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林爱卿最适合这个人选……”杨改革如此说到
第三百七十二章 推手
    第三百七十二章推手
    杨改革看着这个硬骨头的高级知识分子,心里想的是才用了两座图书馆就搞定了,真便宜,其实,杨改革的底线是两京十三省,都要建一个巨大的图书馆的
    说是钓这个硬骨头去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办事,其实,即便是林钎不做,杨改革也有大规模建造图书馆的意思
    对付明末的东林党,或者说,对付明末的官僚士大夫阶级,或者说怎么对付中国历史上特有的官僚阶级,或者说,彻底改变这个世界杨改革虽然想了很多主意,但是都是些治根不治本的事,什么搞,什么引进“先进的教材”,开多的课程,其实,这不过是扬汤止沸,换汤不换药,要说彻底的改变历史的现状,进行社会的变革,光是这一些,是不够的,顶多就是在自己这任皇帝之内,以强权,高压把一个王朝的灭亡向后推一点时间而已,不对社会进行变革,自己顶多就是一任“康熙”或者“乾隆”的角色,虽然表面上光鲜好看,甚至可以被后人冠以某某“盛世”的称号,实际上,如果接任的皇帝不能如自己这般强权,强势,那么,这个王朝坠落,垮台也是可以预见的,华夏大地重回历史的轨迹几乎可以预料,要想一个皇朝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