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定修观法要-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弛,则自性执著又复入心矣。但虽将我无自性之力依恃坚固,而不免时生如是疑虑:今之显现诸蕴,若皆无性则我亦为无,而因果等又何如乎?生如是疑时,宜照前说《三昧王经》义理修之。义理为何?即依幻师幻象之喻而修是也。因幻师眼识中所显现之象马,虽属是有,而实无性。倘若有性,岂不成真象马乎?盖咒等因缘所显故。吾人眼识中诸蕴亦复如是,相虽是有,性则为无,性既无已,唯有我名(我名亦由因缘所成)。由名因缘复生种种作用,亦(如)由因缘所生之之幻化象马,复生种种作用,当如是思之。空如幻者,但知空性,不知缘起。界脱者所以必须如是作观,即在就缘起以明性空,缘起性空,务须圆融。截至于此,当分界限:(一)于我及蕴界上将自性空去;(二)空去自性之后,此我及蕴所余唯假名。将此无性及假名二者之理,于我及蕴上融会于心,善巧修习,则可谓于中观之事理已生起矣。所谓中观难得者,皆因不善巧之故。前文所说,于中观道多未善入,此处所说始为善入。
善入中观之补特伽罗,于后得时,修如幻观之法如何?后得之补特伽罗,于我与蕴能空去自性,唯有假名之上所起种种作用,同时以自力决定,忆念真俗二谛。此种补特加罗于念空见时,当时即思念得起如幻;于思念如幻时,当时即思念得起空见,如此则可谓善住如幻矣。此善住如幻之来源,由于善修空如幻(郎卡打布),故于后得时,善住境相如幻。如不能善修空如幻,则后得时即不能善住境相如幻。于后得时,能善修境相如幻,则对于空如幻之空性,亦易得增长之利益。故知后得之如幻观(俗译),能助长空见(真译),空见能助长后得之如幻观。行人须从二者互助上以修习空见也。补特伽罗无我竟。
二、法无我修习法
安立补特伽罗者,如六界五蕴。六界五蕴皆法,此六界五蕴之非自性成立,即法无我,总摄为二:
(一)有为法之非自性成立。
(二)无为法之非自性成立。
有为法之非自性成立分三:
(一)色法非自性成立。
(二)心法非自性成立。
(三)不相应行法非自性成立。
兹就色法非自性成立言之。身为色之一,先须认识平常所执不依分别心安立而由自成之身,如何使其显现,既显现已,则思如果所执自性成立之身为有,则应头目手足等不为一,则为异。有断然者,于此即须决定其究竟为一为异。如身与头目手足等为一,则断手肘,即应身亦同断。而事实不然,可见身与手等非一矣。再身与头等支分为一,而支分非一,则身亦应有多身,而事实不然,可见身与头等支分非一矣。又如身与支分为一,则应无分别性,如无分别性,则左手动时,右手亦应同时而动。由此种种理由,判断身与支分非一。然则身与支分为异乎?如异,则应彼此不相依,试就支分一一指出而除外之,又能指得出一身乎?如指不出,则为身与支分非异之明证矣。今既于一于异遍寻平日所执之身,卒不可得,于此生出决定无有自性成立之身之心,是则为法无我之初步。于此当思身既非自性成立,然则身究竟由何缘而有耶?于五蕴一切支分之上,由分别心安立身之假名,如是而已。除此假名,都无所有。欲问安立假名之故,求之不可得,不可得,即是真谛。以身推之,一切法皆然。色法无自性竟。
心法非自性成立之理者,先观自心如何显现,则觉此心系由自性成立,此亦犹如身执。平常所呼身啊身啊,于其身名之上而起执著。今之心执,平常所呼心啊心啊,于其心名之上而起执著。于此再观所执之心,如果是有,则与其支分,不为一必为异。心之支分为何?昨日之心,今日之心,前心后心,皆心之支分也。所执自性成立之心,与昨日今日之心等为一乎?如为一,则与昨日今日之心,应无分别,既无分别,则昨日之心过去成无,所执之心亦当过去成无。如异,则彼此应不相依。试将前日昨日今日之心,一一指出而除去之,又可得所执之心乎?例如一日分早午晚三心,所执自性之心,如为有法,应当三时心为一,则早午之心成无,晚心亦无。如异,则除早午晚三心以外,又何处得自性之心?于一于异觅自性之心皆不可得,然则心何缘而有乎?盖刹那刹那生灭之上,由分别心安立心之假名,欲求此假名之故,不可得也,故云打巴掌。盖因心之差别,现出种种不同之境。能现出此种种不同境之心,求不可得。必欲求之,亦唯有此心之假名而已。一切心法,不外如是。离此刹那生灭之支分上安立假名之心,而求自性成立之心,竟不可得。例如微尘,亦由东南西北方分之上,安立微尘假名。离此方分之缘起安立假名,而求微尘实不可得。
不相应行法非自性成立者,年月日时等皆不相应行也,其非自性成立,显而易见。试就年言,年由十二月而成,依照吾人平日心想中所执自性之年,如果是有,则必与十二月为一,否则为异。如一,则彼此皆五分别,无分别,则一月可作(亦即是)三月四月。如异,则除十二月外,应有自性之年在。既非一非异,则心想中自性成立之年,是为无有。以此类推,月日时等,亦复如是。然则分别心于十二月上安立之年,究为无乎?如有,何以依前所说于一于异求皆不得?于此当知,分别心所安立假名之年,与常人心中所执自性成立之年,各不相同。分别心安立假名之年,与十二月为异,有法可得。盖年名与十二月相为缘起,十二月依于年名,年名依于十二月,其为有也。如是而有,其为异也,如是而异。若夫心中所执自性之年,如认为与十二月为异,则如骡之与马,有相离情事,故应于十二月以外,有年可得,抑或不待十二月,而年独立存在,故自性之年决定为无。而安立年名之年,属诸缘起,是无过失可得者,一切法亦复如是。
无为法非自性成立者,凡在修习有为法无自性者,对于无为法无自性之修习,即易而且速,盖既知有为法无自性,即知无为法无自性,何难之有。不过有为法之是否为自性所成,学人易生起推度之心,无为法是否为自性所成,推度之心生起比较为难。故须先行精通有为法之非自性成立之理,而后及于无为法。《中观本颂》云:有为无自性,无为胡有性。有为法无自性,前既言之矣,无为法何故无自性,兹试言之,例如虚空,无为法也,此虚空之名,本系依虚空种种支分而安立者。但吾人心中所显之虚空,不觉其为依支分所立之假名,而恒觉其由自性所成。此种心想,必然有之。如此种想象为自性所成之虚空,果是实有,则究与其支分为一为异,于此当加判断。东南西北等,皆为虚空支分,如一,则应无分别,如无分别,则言北方时,则不应有其余各方,何以故?一故。如异,除此种种支分,则不应有一不依支分而自性成立之虚空在,究能指而出之乎。虚空虽无,但亦有东南西北中可言,于此东南西北中等支分之上,而安以空名,即如瓶空,亦于瓶空东南西北中等支分之上,而安以瓶空之名。又如空性,空性云者,亦不过一切俗谛上将一切实有之执障破除之后,而安以空性之名,故虽空性,亦由具足种种支分缘起和合之上,而施以假名。如此之空性,若其为自性所成,则仍照前法,于一异以内寻之,最终寻不可得,则能知其非自性成立矣。
总之,无论补特伽罗也、法也,任何一法,能通达其空性,则推之一切法,其为空性亦同通达,固不必一一法照修也,如必一一法照修,恐人寿亦不待矣。提婆云:谁于一切有相中,能达一相之空性,亦达一切相空性。故吾人最初,即宜对于一法上所有空性之相违法(障法),应善通达,不可或错,此后即据一异之理,以除相违法与障,而对于空性生起决定智。然后于去障以后之空见(如虚空)尽力以修,以了知无自性之智,与不着于一切相如虚空之心境,二者和合,安于止上,而修以去。然后于后得时,对于心中如遇境起执,不论起执为何物,则细看此执著情形,究系如何,而依一异之理以推度之。用从前修法,同时决定其无自性,以此观于其余一切,亦皆如幻。(如起定时,有人以掌批吾颊,或不免动怒,立观此掌所批,原非自性之我之颊,不过假名之我之颊耳。如尚不能立时生此决定,则照一异之理推之。此言虽后得时,亦勿忘性空而修如幻也。)然后将修时如空之修,与后得时如幻之修,二者和合,久修以去,则已是相似中观矣。于已得相似中观时,如是发菩提心人,则入大乘道,如无菩提心,则入小乘道(入于小乘已断生死矣)。大乘道有五位,此为第一资量位矣。
真正中观,则于决定无自性之止,无有退失。不但无退,且同时能以正知观察一异之理,不但同时能观,且同时能使止益增长。不但同时能使止益增长,且同时能生殊胜之轻安,而为从前止中所未得者。得此轻安时,则一切分别智慧,均成中道之观。生起如此中观时,则对于空性已甚显然见之矣。如此补特伽罗于止中有悦意轻安之观,于悦意轻安之观中,仍不离止,是谓得止观双运者。如具菩提心人,得此中观时,同时即入大乘加行位。
如此补特伽罗,以正修与后得,互助资助而修,次第历加行四位,而真正见得空性,同时即入见道位,是为初地。得初地时,尚须视其得真正能离遍计执之空性与否,如得,则证入相似法身。此后即依其能离遍计执之空性之程度,而分十地阶位,及至入于佛位,则悉离一切相矣。
七月初九日酉时讲至此圆满,适遇大雨下降,是为甘露缘起之祥,时于雅安田所街十九号也。师云,此之所说,系依第五代达赖阿旺罗桑嘉措之《文殊法语》,而以颇邦喀仁波切所讲中观之义,如有未当处,尚须大德见者有以正之。
修观法要终
圆满吉祥
十年浩劫,原印本无存,此系依据手抄本,反复审校后重印。修止(定)法要中九住心段,括弧中所引《道次略论释》文,亦系昂旺上师教授,为便于行人修习,附录于此。
低劣弟子昂旺敦振谨述
一九九零年孟秋于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