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戏剧 叶坦-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就叫“小蝌蚪游泳”。可是你把这个诗放在里头一下就扩展了,不是说中国的画都要靠诗。宋朝时有句图,这一个句子可以画图有这样的,有些意境它可以用图画来表示。但有些东西必须同时出现,而且常常是这样的。像这样的例子呢太多了,京剧中能信手拈来,当然它把整个的诗和动作,它都融在一起,它是一个小图。所以中国就是有折子戏,折子戏《拷红》本来一个小女孩,其实她不重要的,她可以独立出来的,因为它是画窗现象使然。其实我们很早时候,谈到过分段现象,但是他们没有提出这个画窗问题。后来布莱希特看到中国的画窗,他就跟中国学,也用中国的段落式的东西。正是由于中国的诗太强了,所以它对于戏剧的分类,它是以诗来分类的,或诗所传颂的道德来分类的。悲喜剧这个概念是舶来品,元朝分戏从来没说悲剧戏剧的,它只有十几种。所以每一个戏的上场、下场都要来那么一首诗。标题,诗的标题,这样的话,中国的悲剧英雄,因为诗要追求完美了,所以中国的悲剧英雄没有缺点。有的话呢,那就是使人喜欢的缺点。比如李逵的鲁莽,这种缺点,它没有。西方所说的这种叫做悲剧缺陷,tragic flaw,悲剧缺陷是怎么回事呢?悲剧缺陷是从希腊的概念中来的,它叫hamutia(缺陷)。中国现在把它翻译成缺陷,实际上它是射箭,射错了靶子,没射中。它的悲剧人物之所以最后到达了悲剧的结尾呢,它是两个原因,第一是命运,第二是他的缺点。比如俄狄浦斯,他是搞不清楚怎么回事,他就杀了他的爸爸,娶了他的妈妈,这个是命运问题。比如像莎士比亚他肯定是继承他那个传统的。奥赛罗的妒忌,李尔王的傲慢,他是他内心缺点来造成的。中国是诗化的人物,像窦娥,你说她是个悲剧吗?她不是悲剧,因为从诗的传统过来,性格的自我塑造和道德的自我完成,婆婆对她那么不好,她毫无怨言,该死就死了。《赵氏孤儿》一死死一大片,全都死了。有时候我完成任务了,这时候我也该死了,我跟前面的人走了,这个死是没有必要的。可是在中国的传统概念里,是很了不起的东西。因为中国的宗教也允许自杀,它不是像西方似的,中国管这个叫玉碎,对不对。
中国的悲剧人物死亡以后,他都一个大团圆,必须这样。窦娥托梦告诉她的父亲,过来把这个坏蛋惩罚掉。梁山伯与祝英台是没有办法了,干脆咱们俩变成蝴蝶吧,还是在一起。中国人不喜欢就是最后悲剧人物死亡到那儿就截止了,是个圆。中国文化中的圆是非常多的,从道家太极,它必须要完成圆满,过去要把这个圆满了才行。你不能圆不满缺一个,不对了。天上的月亮大家为什么喜欢?一看到月亮圆了,就想起了自己的家里人。想到圆就想到它所缺的那一部分。但是并不见得是所有的人都是这么想的,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时候有些人是超前的,比如金圣叹。金圣叹改编《西厢记》,到“惊梦”就为止了,最后那一段大团圆没有。有些也不完全是死,比如《桃花扇》,《红楼梦》《桃花扇》,王国维认为是中国惟一的两个悲剧。文学上我不是特别懂,但是我在戏剧上是非常认同的。中国真正可以称为那个方式的悲剧,我没有说孰优孰劣,称得为那种悲剧,《红楼梦》、《桃花扇》确实是中国惟一的悲剧,而且还不是死人。但是你看莎士比亚所有的悲剧人物全都死了,一个不落。所以拜伦这个人,这个人反正有点玩世不恭了。拜伦说“喜剧的结尾就是英雄死掉,悲剧的结尾就是英雄结了婚。”不一定完全对。我想我今天就说到这儿吧。
…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