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林肯传 >

第44部分

林肯传-第44部分

小说: 林肯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呼吸保持到了 1865 年 4月 15 日上午 7时 22 分。
    ★入土为安玛丽在总统死去之前有一次叫道:“你不能死,你必须活下去。”而当他最终没能摆脱死神,斯坦顿说
道“他现在是属于一切时代的人物了”时,玛丽似乎也随总统一起到各个时代漫游去了,她受到严重刺激,长期陷入失
神状态。6 年后,幼子泰德于 18 岁之际突然死亡,他曾陪她到欧洲散心,这一打击使玛丽几乎完全精神失常,一段时
间里不得不住进疯人院。她死于1882年。
    布思拖着断腿逃命,4 月 26 日被击毙。
    在布思被击毙之前的 4月 21 日,林肯的灵柩被安置进一辆黑色护罩的灵车里,离开华盛顿,一路经过巴尔的摩、
哈里斯堡、费城、纽约、??逆着4 年前他前往白宫就职时的路线而行,直至斯普林菲尔德。在 4年前并不怎么欢迎他
的地方,现在差不多是人人含泪。
    1865年 5月 4日,在斯普林菲尔德,数千名群众前来观看了他的葬礼,他们含悲忍痛听取了他的第二次就职演说。
    他生前最喜欢诵读并在死前一周还念念不忘的莎士比亚戏剧《麦克白》中的一段台词现在再适合于他不过了:邓肯
现已入土为安;纷繁动荡的人生已经结束,如今他在安眠九泉;弑上毒谋业已得逞,什么钢刀、什么毒丸,什么内乱、
外祸,无论什么,再也不能对他适成灾患。
    生前,他常感到疲倦,有人劝他休息,但他知道短暂的休息是没有用处的。“令我疲乏的是我心中无法对付的东西”,
现在他不用去对付了。
    后记对林肯生平研究在美国成果很多,相对来说,我国翻译介绍得并不多。四十年代,杨刚翻译了鲁德威夷所著《
林肯传》之战争年代部分,取名《解放者》。曾干著有《林肯》小册子,是中国人所著第一本林肯传记。该书较简略,
由三联书店于 1949 年出版。此后,据笔者有限的见闻,在中国大陆,似乎迟至七十年代才由三联书店和云南人民出版
社共同组织翻译了美国桑德堡所著《林肯传》,九十年代由商务印书馆又出了另一本较为翔实的《林肯传》,美国B。托
马斯著。此外,还翻译出版了小说性质的《林肯的母亲》及《林肯被刺内幕》等著作。台湾八十年代初出版了林怀卿译
《林肯》(世界传记文库 11 )、张心漪译美国卡内基著《林肯外传》,随后黄正清也翻译了该书(张译未见)、汤新
楣译魏韦尔著《林肯父子》。香港 1975 年出版了谢叔斐译桑德堡著《草原时代的林肯》。
    本书除了参考以上图书外,还利用了朱曾汶译《林肯选集》及黄雨石等译《林肯集》,同时并参考利用了刘祚昌《
美国内战史》、陈文娟等译美国麦克弗森著《火的考验》、胡曙中等译威尔逊著《爱国者之血》及杨生茂主编《美国南
北战争资料选辑》等著作,另外,在写作过程中, Edgar Lee Masters所著 Lincoln, the Man一书也给予了笔者相当
大的帮助。这里,特向以上著译者致谢。
    王心裁1995。12。18于珞珈山林肯生平林肯是美国资产阶级政治家,第十六位总统,生于 1809 年,被刺杀于1865年。
他能当上总统是极为不易的,因为他既非名门贵胄,亦非军功卓著,而是生于一个拓荒者家庭。他出生的时候,美国正
掀起向西部迁移的热潮,从其家族早期踏上北美大陆的马萨诸塞,到后来至弗吉尼亚,到至肯塔基(在那里某个僻荒之
处,林肯出生了),到至印第安纳,再至伊利诺伊,林肯一家可以说是美国西迁潮的典型代表。
    西部也在这种情况下变得逐渐重要起来,其政治势力因西部经济的发展而逐渐上升。当林肯还只有十九岁的时候,
杰克逊任总统,他是美国第一位西部总统。
    林肯受教育的时间很短,全部加在一起也还不到一年,但他与一般西部农民不同的是,他勤于读写,努力吸取知识
养分。因此,尽管他种过地、劈过栅栏木条、驾驶过平底船、做过小店雇工,如此等等,这些却都只是丰富了他的阅历。
只要有机会,对于一个不择手段获取知识的人,就能脱颖而出,而这种机会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时刻都会出现。故而
当他最终与法结缘之后,机会对于他就不再是虚无缥缈的了。
    他从二十一岁开始发表政治演说,至二十五岁竞选州议员成功,从此在政治舞台上摸爬滚打,至五十二岁而就任总
统。从社会的最底层而爬到社会的最高位置,林肯的一生可以说是美国自由劳动制度优越性的典型象征。
    林肯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他的矛盾突出表现在他对待奴隶制的态度上。作为主张自由劳动的美国,奴隶制是其体
内的一个毒瘤,在美开国之初制定宪法之际,这个问题被巧妙地掩盖着,而越到后来,美国人就越难于回避这个问题,
先是因密苏里 1819 年作为州加入联邦而打破自由州和蓄奴州各一半的平衡,达致次年的妥协,随后,废奴势头日益高
涨而蓄奴势力亦日益顽固,从而导致了“一场无法避免的冲突”。
    林肯当时一方面认为奴隶制是罪恶的,一方面却不主张立即废除,他希望通过法律手段逐步解决,并特别对购买奴
隶并使之迁出美国从而消灭美国的奴隶制情有独钟。他当选为美国总统后,南部各蓄奴州开始宣布脱离联邦,它们不愿
发展资本主义工业,而宁愿坚守其奴隶种植业,因而南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资本主义与奴隶制的一次较量。林肯内心是
希望废除奴隶制的,他的当选就表明了人心所向,但他必须尊重宪法,尊重有四个边界蓄奴州留在联邦这一事实,因而
他迟迟没有触及奴隶制,他的《解放宣言》所解放的也是叛乱各州的奴隶,那些奴隶那时不在他的控制之下。林肯关于
奴隶制问题的矛盾也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美国的矛盾,他也就是那个时代美国的象征,他最终引导美国缓慢然而却是坚定
地走向了资本主义。
    林肯还有一个人性上的矛盾,那就是除恶与宽容。当奴隶制这个毒瘤必须切除的时候,林肯果断地最终完成了这次
手术。他不惜代价获得了通过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的票数。对于代表奴隶主势力的政府与军队,林肯希望打垮它们,而
当一些蓄奴州被占领后,他却不想采取严厉的政策惩罚它们,尽管多数北方人因南部挑起了战争而希望给以严惩。林肯
不欲看见人们痛苦,当毒瘤被切除后,需要的是包扎伤口,而不是扩大伤口,林肯的宽容也就成为一种政策的需要。因
此,他不断指示部队要取得军事上的优势,同时也坚持他的宽容的重建计划。林肯是一个忧郁的人,他的忧郁是由生活
所给予他的不幸,如丧母、丧姊、丧子等,以及在前进的路上所不断出现的坎坷而导致的。从他的身上,人们常常发现
一种似欲满溢而出的悲伤,但正是这个人,以其不屈和才华给人间留下了许多幽默故事。他的身上明显有一种诗人气质,
这种气质使他对事物的观察和感受更加深刻。他的下层经历加上诗人气质使他能够察情体物,因而尽管他只上过不到一
年学,却照样才华过人。
    林肯生活于美国由东西对抗逐渐转变为南北对立的时代。他是这个时代的代表和见证,也是这个时代的缩影。他似
乎生来就是要废除奴隶制的,当他最终完成了这一任务,使美国统一走向资本主义,他的使命也就完成了,他预感到了
他的死亡。
    废除奴隶制的意义在于使美国的自由制度有了保证,使它不再受落后腐朽势力的侵害。马克思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
在他的心目中,华盛顿是美国自由制度的创建人,是声名卓著的,而林肯签署发布的《解放宣言》则是“在联邦成立以
来的美国史上最重要的文件”,因此,“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马克思最早给予了林肯
崇高而正确的评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