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肖劲光-第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明时分,一声突如其来的集合令,使许多睡得很晚的干部措手不及。
司令员魁梧的身材,早已端立操场。
“同志们!”肖劲光说话了,“大家是留守兵团的各级首长,要给部队做个好样子。从今天起,兵团干部训练班进入学习训练。当然,我们也要开会,研究和讨论问题。”肖劲光一边说,一边借黎明的光亮依次扫视每个人的装束。“今天就不说了,明天开始,集体行动要军容整齐,有的同志连皮带都不扎,没有军人气概嘛!”
说到这,肖劲光一转身:“训练班按连编制,张宗逊任连长。下面请张宗逊连长宣布班、排长名单。”
张宗逊原任军委一局局长,在肖劲光领导下工作。只见他凛然出列,朗声宣布了训练班的编制和班、排长任命。
好新鲜!许多人面面相觑,直伸舌头。司令员的下马威,立竿见影,无论是调皮的,老实的,是规距的,还是散漫的,一下全给“镇”住了。他们明白,从明天开始,将有一个新的起点。
从技术,到战术,从作风,到纪律,肖劲光亲自抓,如何带兵,如何打仗,肖劲光亲自讲,间或研究讨论兵团工作,举行各类小型会议。时间不长,训练效果和会议效果十分显著。
人人对司令员佩服之至。
早上不到九点。毛泽东就起了床。
贺子珍正在喂孩子吃早饭,见毛泽东这么早起床,关心地问道:“才睡三四个小时,怎么就起了?”
毛泽东伸了伸胳膊腿,活动了一下腰肢,说道:“肖劲光今天登台拜将,我们几个也去凑个热闹。为客未退后哦。”
肖劲光自然起得更早,他要把今天的会议开得有声有色,给他的这些兵团长官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莫文骅政委亲自布置会场。
很快,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张闻天、林伯渠等中央领导人都来了。
会议由莫文驿主持,很快开始。第一项,由肖劲光作总结报告。肖劲光那铿锵有力的男中音,从容细致地总结了这次训练和会议的情况,整个会场鸦雀无声。
第二项,由参谋长曹里怀宣布兵团新的编制序列和干部任命。
按中央军委意见,留守兵团编为:
警备第一团
团长贺晋年
政委钟汉华
警备第二团
团长周球保
政委甘谓汉
警备第三团
团长阎红彦
政委杜 年
警备第四团
团长陈先瑞
政委刘国祯
警备第五团
团长白志文
政委李宗贵
警备第六团
团长王兆相
政委张达志
警备第七团
团长尹国赤
政委刘随春
警备第八团
团长文年生
政委帅 荣
第七七○团
团长张才千
政委肖元社
绥德警备区
司令员陈奇涵
参谋长毕占云
全部队约一万五千人。另外,兵团成立参谋处、政治部、供给处、机要处等直属工作机关。另设一个鄜甘独立营和一个骑兵营。
宣读完任命,只见莫文骅站起来高声道:“下面,请毛主席给我们大家讲话。”
全场一阵热烈的掌声,夹杂着小声的议论。
“同志们,”毛泽东从容站起来,神情严肃,“党中央决定在西北立足,在这里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靠谁呢?当然,在前方,靠那些英勇作战的战士,靠他们用元限的革命热忱和鲜血换来战场上的胜利;在后方呢,就靠你们留守兵团,靠你们保卫和巩固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根据地。军队是根据地赖以存在的必不可少的武装力量。无论从战略上,还是从策略上,你们的任务都是极端的重要。。”
毛泽东讲了留守兵团肩负的战略任务、策略任务,讲了留守兵团与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人民生活的关系。讲着、讲着,他突然转过身,“肖劲光啊,我是准备死在延安,埋在清凉山。你也得有这个准备和这个决心喽!”
肖劲光接过毛主席的话,“我们留守兵团的干部,都是下了决心的。”
说到这儿,毛泽东拍了拍肖劲光的肩膀,笑着说:“好啊,同志们,我在延安就是靠这位老兄弟吃饭,靠留守兵团吃饭喽!”
毛泽东的话,像重锤敲在留守兵团每一个干部的心上,也一次又一次震颤肖劲光的心。
肖劲光代表留守兵团向党中央表了决心,号召全兵团以“任务重于生命”
的精神完成党中央赋予的光荣的留守任务。
肖劲光开始扑下身子。他要在陕甘宁边区扎根。
毛泽东居中坐在一把红木太师椅上。周围有肖劲光、罗瑞卿、刘亚楼、郭化若等人。
“今天把你们这些专家请过来,研究一个军事理论问题。当然也是一个很实际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毛泽东开场说了这几句话。
接着,郭化若说:“主席给我们一人一道题,主要有这几个问题:怎么指导游击战争;防御中的进攻战问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问题;内线中的外线作战问题等。讨论研究问题,还请各位各抒己见。”
“有的同志,事前我给透了透风,实际上就是让准备一下,准备得怎么样了呀?”毛泽东说。
刘亚楼看了看大家说:“我是属于没有准备的那一种,抛砖引玉嘛!”
毛泽东一边叫“好!”一边把食指和拇指伸进一个烟盒里掏烟。
“游击战是一种分散进攻的战争,讲分散,是从战役上说。规模不拘,两相比量,打得赢则打;讲进攻是个战术问题,游击战在战术上就是进攻性的,就是主动的,所以。。”刘亚楼一边说,一边还用手不时比划。
毛泽东听得很入神,当刘亚楼结束时,毛泽东笑着说:“亚楼呵,你走到哪都是云天雾地。今后,好做个空军司令喽!”
说完,毛泽东转过脸:“肖劲光司令可是‘潜龙在田’喽。劲光呵,你说说游击战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指挥要领?”
肖劲光回答:“要在军事上想方设法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要特别注重寻找机会集中兵力,非常灵活地,有计划地动用兵力。。”
毛泽东认真听完,说:“集中兵力在游击战中一定要慎用。”毛泽东似乎对此有些异议,“弄不好会产生歧义。在战略上,我们只能强调分散行动为主,而不能存在任何集中兵力的运动。讲集中兵力,只限定在战役,最好是指某次战斗,集中力量打击敌人。不知道肖司令以为如何?”
肖劲光立刻回答:“关于集中兵力问题,我说得不明确。主席这一讲就全了。”
罗瑞卿在一旁认真听,好像没有发言说点什么的打算。
“罗长子,你不吭气?”罗瑞卿身高一点九米还多,毛泽东往常叫他罗长子,并开过“天塌下来有长子顶着”之类的玩笑。
罗瑞卿随即开口:“游击,我看主要在游字上作文章。击是没有什么窍门的,击无外乎以一个赢字为准,那游就有学问了。比如说,向哪里游,这一点就有学问:再比如说什么时候游,这也重要;再比如,凭什么我们才游得动,也就是用什么东西游,都有讲究,这就是主席平时教导我们的。。”
罗瑞卿说完,毛泽东没吱声,似乎在想什么问题,好一会才说:“接着讲,接着讲。”
肖劲光又开腔了:“指导游击战争,要强调以进攻的方式削弱或者消灭敌人,这种进攻的机会就是通过游来创造了的。进攻的攻击点,主要在敌人的战略要害上,给予致命的打击。切忌单纯防守,分兵把口,以至被敌人击破。在战争的指导过程中,要强调游击战的特点是撒得开,收得拢,和渔人用网捕鱼一样。另外,游击战容易失之于没有计划性,所以要特别强调有计划的游,有计划的击。。”
肖劲光一气说完,毛泽东听得津津有味。听完后道:“肖劲光还有点子军事理论哩!”
郭化若在一旁笑着说:“肖司令搞军事有瘾在党内是有名气的嘛!”
“好。”毛泽东又道:“你回去之后,写一个文章,可以叫游击战争指导要领之类,给我看一看。”
讨论进行得十分热烈,后来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几个人还争作一团,逗得毛泽东直乐。
最后,毛泽东又给每一个人布置了一篇文章,像老师检查学生的功课一样。
正当毛泽东在延安讨论研究游击战问题的时候,蒋介石关在屋子里生闷气。
“娘稀匹,张冲无能。两百个师的编制早就满了,还让周恩来揪着不放!”
蒋介石在屋子里来回走动。
宋美龄见状,连忙过来劝道:“达令,你不是叫何去处理了吗?生气对身体不好。”
原来国民党陈长捷部、王靖国部、卫立煌部在吕梁山地区连连失利,毛泽东借此时机,让周恩来与国民党谈判,要求增加八路军编制,以巩固吕梁地区。
“周恩来、林伯渠搞了两个方案,都要我的命。”蒋介石又说。
原来,日前周恩来、林伯渠与蒋介石、何应钦会谈时,仍请编六个师或者九个旅,以保证吕梁地区的力量与日军相抗衡。另外,万一编制不够,就请给五台地区聂荣臻,冀热地区宋时轮,津浦地区徐向前,总留守处肖劲光以司令名义,并请发司令部以及所属部队经费。
所以,蒋介石有苦无处说,便对宋美龄发牢骚:“那个总留守处,听说早就叫什么留守兵团,肖劲光做了留守兵团司令。已经有好几万人。娘稀匹,这还了得!”
“留守处、留守兵团有什么两样,不就是延安的几个保安吗?你不要生气。”宋美龄还是耐心劝解。
蒋介石坐下来,怒气稍显平缓:“留守兵团的名义不能给的。肖劲光的司令名义也不能给的。不能给的,不能给的。”
“好,好!不给——!”
蒋介石坐在那儿,喃喃自语: “不能给的。不能给的延安。留守兵团司令部。
肖劲光、曹里怀、李德等人站在沙盘前商讨肃清匪犯问题。
“肖劲光同志,要彻底肃清土匪,必须采取卷地毯的平推战术。东追西赶,是难赶尽杀绝的。”李德坚持自己的观点说。李德在红军大学讲课,现在被派到兵团帮助训练骑兵,有时候也参与研究一些关于军事方面的问题。
肖劲光总觉得李德的意见没有可取之处:“李德同志,陕北高原地形复杂,土匪分散,推,会劳而元获。只能是像捉鸭子一样。”
“不、不、不,采取平推战术,清一块地方就算一块地方,就有一片安宁!”李德脸都红了,仍然固执己见。
曹里怀在沙盘前反复走来走去,他也觉得李德的说法不妥,于是说道:
“土匪十分狡猾,经常是昼伏夜出。一般都活动得十分分散,到处流窜,哪里会‘集合’在一起让人去打呀?”
李德又是摇头,又是耸肩,老大不高兴。
经过反复研究,肖劲光决定采用机动灵活的猛打穷追与堵截合击相结合的战术。
一场靖匪除暴的硬仗打响了。
陕北地处黄土高原,海拔一般都是八九百米以上。
警备一团团长贺晋年正在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议,他向各级干部交待任务后,又特地向大家介绍了陕北地区的许多特点,让大家进一步吃透这种剿匪战术的精神实质。
陕北黄土高原的确有它自身的许多特点。厚厚的黄土层,经流水切割,年深月久之后,形成了典型的塬、梁、峁、沟壑等特殊地形,四处坡多、山高、沟深,人烟稀少。另外,冬春季节长,到处冰天雪地,需要战士们有特别的吃苦精神。
这一天下午,贺晋年接到匪情报告。
部队出发了。向三边地区疾进。
天渐渐黑下来。大风骤起,顿时风沙弥漫、天昏地暗。砂子、小石子打在战士的头上、脸上,生疼。
贺晋年率部三小时走了五十余里,追到了跟踪监视了三天三夜的小分队。
“中午,这股匪徒闯进那个叫白沟的小村子,下午把个小村搞得乌烟瘴气。按说今天不会走,因为有两大多,他们没有安神了。”侦察小分队队长报告。
贺晋年立刻命令部队四面向村子接近。命令刚发出,有侦察员从前面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报告,土匪天黑时突然集合,现正出村朝北走。
贺晋年当即决定,部队停止运动。小分队继续跟踪,并随时与部队保持联系。
夜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大风仍然大施淫威,尘土和石子助纣为虐,战士们在黑暗中饥肠咕咕。
侦察队员又回来报告了敌情。部队开始跟踪前进。
走过道道沟,翻过了座座梁,大约走了二三十里的样子,贺晋年得报,土匪在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停下了。这时候已经是下半夜一点多了。
为了有效打击,最好全歼这股匪徒,贺晋年命令部队四面设围,监视匪徒行动,等黎明之时再打响战斗,以免匪徒于黑暗之中,混水摸鱼。
暮春的下半夜,大西北的黄土高坡上本来就凉意袭人。加上今晚战士们伏在北风狂暴的土坡上,饥寒交迫,其苦处可想而知。但谁也没有说个苦,说个累。
快近黎明时,风停了,战士们谢天谢地。大家从鼻子里、口里、耳朵里抠出沙石,准备战斗。
村里有犬声。部队迅速合围。
枪响了,顿像乱了巢的马蜂窝。
到底是一帮惯匪,在一个团的兵力猛烈攻击下,仍然结成团块,没命地向北突围。
贺晋年命令部队东、西、南三面发起冲锋。
很快,南面的部队迸村了。敌人首尾不能相顾。
战斗结束了。
太阳不慌不忙地从东边山梁上升起来,似乎昨晚什么都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