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施坦因-第2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两军总司令之上,简直是狂妄之极。元首还授予了戈林铁十字勋章中的最高一级
——大十字勋章,这也是唯一的一枚。这样做就使得陆军脸上无光,故意贬低了陆
军总司令勃劳希契。
授予12位元帅军衔的仪式结束之后,曼施坦因也得知了第38军的新任务,它们
将移驻法国西北部的海岸上,准备入侵英国。他的军仍然下辖三个师,驻扎在李托
奎特,这里靠近包罗根的海滨胜地,有许多英国人在这里建有美丽的别墅。
曼施坦因的军部设在海滨的一家极为豪华的大旅馆内,而他本人和几个机要人
员则是住在另一个较小的别墅之内。这个别墅属于一个法国船主,他本人已经逃走,
留下管家照料这里的一切。
“海狮作战计划”中规定,曼施坦因所指挥的第38军预定在9月24日的第一攻击
波中渡海。没想到这一驻就是半年。
这里成为法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也不是浪得虚名,温暖的大西洋暖流带来了足
够的热量,使得游人在这里的海滨在11月中旬还能洗海水澡。38军军部的军官们自
然不会放过这一得天独厚的大自然恩赐,把每天洗海水澡当成一件乐事,直到有一
次,英吉利海峡涨了大潮,他们几乎被海浪卷走而葬身鱼腹,这才罢了。
这倒使曼施坦因想起了一件事:近26英尺大的潮位落差,对渡海攻击英国也是
极为不利的。渡海作战,德国缺乏足够的工具,现造也来不及,只好改造莱茵河上
和易北河上的民用驳船权以充数,甚至摩托艇和小拖船也不放过。在风平浪静的环
境中,德国陆军的登陆部队还可以适应,一旦遇到大风浪,连上下船都困难。
德军担负渡海作战任务的部队,以占领军的身分驻在如此美丽的地方,有丰富
的物质享受,很可能会滋生畏战的情绪,而且军纪也成了使曼施坦因头痛的一个大
课题。曼施坦因不得不把部队拉出去,找一个人烟稀少的地方,让士兵们每天在沙
滩上训练,并告诉士兵们,这里与计划中的登陆地点地形相似。而陆军的士兵们原
本就对上船下船这一套不太熟悉,学起来自然也有兴趣。渡海作战,对以陆军立国
的德国陆军来说,确实还是一个陌生的课题。
在法国海岸准备发动对英国入侵的这半年之内,曼施坦因也仔细研究了对英国
作战的种种细节。
在曼施坦因看来,假如无法使英德之间获得谅解,则德国必须尝试用武力来消
灭英国,这是一个悲剧。按照元首的为人,他是愿意避免与英国之间的生死决斗的,
他的真正目标是东面。但这并不意味着德英两国就能避免战争。通过元首在德国国
会中发表的空有气势的讲话中可以看出,元首此时是因胜而骄,对胜利已经具有狂
热的信心。所以即使英国同意和谈,他是否愿意接受一个以理智为基础的和约是颇
有疑问的。最重要的是,由于他在捷克事件上食言而肥,在世人面前已无信用可言,
即令他愿意签订和平协定,恐怕也不会有人再相信他了。
丘吉尔的入主内阁,也使德国求和的希望渺茫。他这个人具有过分的战士气质,
他心目中最注意的问题就是战斗和最后的胜利。以丘吉尔的个性为代表的英国民族
性,多半会采取战争而不是和谈的方式来回答趾高气扬的元首,英国人的韧性是很
可钦佩的,一旦他们投入战斗之后,不管当前的情况是如何的艰险,他们都可能打
到见出分晓。这一点曼施坦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就已经充分领教了。
曼施坦因实在是不理解英国人,认为他们只知道痛恨希特勒的纳粹政权和所谓
的“普鲁士军国主义”,却忽视了布尔什维克政治制度对西方现有的社会制度更具
破坏性,对欧洲的威胁也更大。如果英国此时与德国妥协,相信过不了多久,德国
和苏联的这两个极权国家就会相互火并。这必定是一个两虎相争的局面,结果是两
者必将都会被削弱,盎格鲁一撒克逊民族到那时就可以坐收渔人之利,从而变成世
界的主宰者。所以,德国与英国的交战;不仅对于双方人民而言是不幸的,而且对
整个欧洲而言也是一个悲剧。其实,即使意识到这一点,英国人还是要与德国人作
战,因为英国人在制定对外政策时,还受一条无形的规则所左右,这就是必须符合
欧洲力量的平衡,德国太强大了,在英国人的潜意识中是不能容忍的。
没有任何机构获得草拟对英战争计划的授权,人们只好听命于希特勒的直觉,
一些人是甘心情愿,如戈林和凯特尔;一些人则是沉默的接受,如陆军总司令勃劳
希契和海军元帅雷德尔。由于事先没有一个对英国作战的战争计划,所以准备工作
花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错过了利用英国弱点的最佳时机。
曼施坦因认为,如果与英国的战争不可避免,那么可采用上、中、下三策,上
策是切断英国的海上补给线,迫使其不战而降。此时德国已经完全拥有了挪威、荷
兰、兵力和法国的海岸,可以用来当作空中和潜艇战的基地。中策是与英国争夺地
中海生死线,地中海对于大不列颠帝国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点元首和参谋总部都
不能跳出“大陆式”的思维模式,不曾意识到。
地中海的丧失将是对英国的一个沉重的打击,它依赖于印度和近东的粮食和石
油,但英国人丧失了地中海之后,会不会就放弃了战斗呢?英国人还会绕道好望角
与中东和近东取得联系!有效的封锁来自从空中和海上严密封锁英伦三岛,这又回
到了第一种解决办法上了。德国如果把兵力都用于地中海方向,则足以促使苏联在
东北方面提前发动对德国的战争。
下策为入侵英伦三岛。入侵英国是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其他两种方法都不能达
到速决。但即使是攻陷了英伦三岛,丘吉尔政府可能会迁都到意大利继续打下去。
有一点可以肯定,征服了英伦三岛可以使英国人丧失向欧洲大陆发动海上攻击时所
必不可少的基地。即令是美国参战,那时如果没有英伦三岛这个跳板,想越过大西
洋登陆欧洲,也是不太可能的事。但入侵到底有几成成功的把握呢?
在1940年夏季,对英国的入侵战争获得成功,应具备两个因素:
其一,应及早地执行入侵计划,这样就可以乘英国还是毫定防御之机,并且充
分利用夏天的好天气。英吉利海峡在每年的7、8两月和9月初,都是风平浪静的。
其二,必须有一支与英国海军和空军相匹敌的德国海军和空军。
对以上诸因素的分析,曼施坦因得出结论:发动对英国的海上入侵,即使不能
说是完全不可能的,也可以说是几率很小的。因此,即使元首希特勒下令取消“海
狮作战行动”的时候,他也并不觉得有多惊讶。
1940年9月1日,为入侵英国而准备的船只开始从德国北海的一些港口,向英吉
利海峡的一些港闭移动。两天后,德国最高统帅部又发出了一项指令,规定于9月1
1日元首最后决定是否入侵,给渡海部队10天左右的时间来进行准备。
9月7日傍晚,德国空军出动了648架战斗机,掩护着625架轰炸机,开始了对伦
敦的大规模轰炸。许多英国人都认为这种大规模的轰炸是德国即将登陆入侵的前奏,
发出了“入侵在即”的警报。
9月10日,德国海军报告,天气变得不正常和不稳定,给登陆船只的集中带来了
一定的困难。隔了两天,英国海军的轻型舰艇轰击了德国发动攻击的主要港口——
奥施坦德、加莱、布伦和瑟堡,英国皇家空军还在奥施坦港炸沉了八艘德国驳船。
这一天,希特勒与三军首脑举行了午餐会议,流露出结束“海狮作战计划”的念头。
接下来的几天,英国加紧了反入侵行动。
9月14日,德国海军参谋部报告,英国皇家空军猛烈轰炸了从安特卫普到布伦准
备发动入侵的港口。接着英军空军袭击了从勒阿佛尔到安特卫普的整个沿海地区。
海军紧急要求派更多的高射炮来保护这些港口。
9月17日这天晚上,恰好是满月,进行夜袭的英国轰炸机充分利用了月明之夜。
德国海军作战参谋部报告船只遭到了更大的损失,因为这些船只当时正拥塞在准备
入侵的港口中。传来的消息令人沮丧,在敦刻尔克,有84艘驳船被炸沉;在瑟堡,
一个500吨的军火库被焚毁,各种鱼雷艇和轮船被炸沉。
不仅是飞机轰炸,而且英国用远程大炮隔海对德军的一些兵力集结地进行了轰
击,德军不得不进行疏散。9月16日,皇家空军突袭了举行大规模登陆入侵演习的德
国部队,使德军的人员和船只遭受到惨重的损失。据德国海军秘密文件记载,21艘
运输船和214艘的驳船被炸沉或者是严重损坏,这个数字约占为入侵而集结船只总数
的12%。
9月19日,希特勒正式下令停止继续集结入侵的船只,并疏散已经集结的船只。
终于在10月12日,最高统帅部正式取消入侵,到来年春天再说。
希特勒根据两个理由取消了“海狮作战行动”,第一是准备时间太长了,第一
波兵力要等到9月24日才能渡海;这样即使第一波渡海成功,后继部队的渡海也成问
题。第二,德国空军没有按预期获得空中优势。
关于这第二条理由,曼施坦因归咎于戈林。在入侵之前的好几个星期中,德国
执行的一种孤立的空中战争,过早消耗了德国空军的实力。英国空军的雷达体系也
使得德国空军在不利于自己的条件下作战。应该等到入侵的时候再摊牌,迫使英国
空军在双方相似的地方接战——即在英吉利海峡上空。后来德军空军又转移攻击重
心至伦敦城——这是一个与入侵没有直接关系的行为,这不能不说是战争指导上的
错误。
雷德尔元帅的海军参谋部希望9月15日就开始执行“海狮作战计划”。他说,英
吉利海峡和北海的天气,除了10月上半月之外,一般都是恶劣的。10月中旬就有了
薄雾,到10月底就有浓雾了。只有海上风平浪静才能执行作战计划,如果波涛汹涌,
驳船就会沉没,甚至大船也将无能为力,因为他们不能卸下补给品。如果错过了这
个时机,那么最有利的作战时机是1941年5月。
希特勒对此是首鼠两端,他认为德国海军到了来年春天也仍然不是英国海军的
对手,而此时英国陆军倒是微不足道的;到了明年的5月以后,如果给英国陆军8个
月到10个月的时间,它就可以集中起30——35个师的兵力,从容地在海峡布防,给
入侵带来麻烦。
当9月底宣布“海狮作战计划”结束之后,曼施坦因的第38军恢复了正常的训练,
渡海的装备都撤入到港口之中,在英军的空袭之下,它们早已毁坏了许多。
1941年春李,从陆军总部传出了风声,对曼施坦因将另有任用,调任一个新的
职务。
不知曼施坦因调任何种新职务,且听下章分解。
曼施坦恩
第十三章 装甲军闪击苏联
“巴巴罗萨”拔头筹,维拉河上抢渡口;
丧心病狂杀政委,列宁格勒挡前头。
1941年2月底,在法国西北沿海的小镇李托奎特交卸了第38军军长的职务,曼施
坦因改任德军第56装甲军军长的新职。第56装甲军正在组建中,军部设于德国中部。
这个装甲军下辖德军第8装甲师、第3摩托化步兵师和第290步兵师三个师。这次对曼
施坦因来说,可是遂了心愿。早在西线战役开始之前,他就一直想指挥一个装甲军,
把自己酝酿多时的新战术加以实践。
1941年5月间,曼施坦因接到了对苏联战争的作战命令,这个命令没有细节,只
是指示他的56装甲军从属于一个装甲兵团而已。当然,作为一个普通军长,事先是
无权过问对苏战争计划细节的。
希特勒发动对苏联的战争,对于一介武夫来说由于先有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在
先,显得有些在预料之外,但仔细想一想,却在情理之中。德国以数万人伤亡的代
价进行了波兰战争,表面上看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最大的胜利者却是不费一枪一弹
而坐享其成的斯大林。苏联得到了将近半个波兰,以及波罗的海三国的控制权,使
德国没有得到它所垂涎的两个主要长远目标——乌克兰的小麦和罗马尼亚的石油,
而德国要战胜英国的封锁所急需的正是这两种东西。甚至元首渴望在波兰获得的波
里斯拉夫一德罗戈贝奇油区也被斯大林要去了。斯大林“仁慈而慷慨”地答应把相
当于这一油区年产量的石油卖给德国。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只换取了苏联不加入西
方阵营。陆军总部对于作战目标是有分歧的。这个计划的战略企图是:以闪电式的
突击,消灭苏联西部各军区的军队,并迅速向腹地发展进攻,攻占莫斯科、列宁格
勒、顿巴斯,前出到阿尔汉格斯克、伏尔加河、阿斯拉罕一线,打算在1941年冬季
之前结束战争。但在孰先孰后的问题上,看法不同。不足以代表布尔什维克主义的
摇篮;其次古领乌克兰的原料产地、顿聂兹盆地的军备生产中心和高加索油田,如
果占领这些地区,就可迫使苏联的战争经济完全崩溃。
而陆军总部却认为,必须击败苏联红军主力然后才能征服和占有这些战略要地。
在这个意义上说,莫斯科才是真正的目标,只有在通往莫斯科的道路上,才能遇到
苏军的主力。莫斯科是苏联权力的焦点,而且还是交通的枢纽,该城丧失则苏军的
防线就会被分割,苏军统帅部不敢冒险放弃莫斯科。
当时,曼施坦因以一个普通军长的身分,自然是无从得知希特勒与陆军总部之
间的分歧,但在执行过程中,进军方向的朝令夕改就可以感觉到这种分歧。
“巴巴罗萨”计划规定,执行入侵苏联的德军部队将编成北方集团军、中央集
团军和南方集团军等三个集团军,从三个方向同时对苏军实施突击。曼施坦因的第
56装甲军